第48章 八零婦女3
快穿:我家衛生間是時空中轉地 作者:金靈湖的羅刹公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家芸、何強、何萍各自拿著夾菜的盆選自己喜歡的菜。遲了一點的黃誌文和黃誌武也各自拿盆選菜。
肉要多多多,蔬菜來一點點,粉絲各來一夾。
選好菜和口味後,五個孩子坐下等菜上桌。何家芸進入後廚,用小鍋加入鍋底燙菜。
十分鍾後,麻辣燙出鍋了。何家芸端出來,一桌人開吃。
如此快速、高效的晚飯,還不用洗碗,何家芸很滿意。
晚飯後,六人慢悠悠的散步回家。
黃國華回家時,家裏沒有燈光,沒有孩子的聲音。他低頭笑了笑,看來還沒回家,是我回來早了。
放下右手的塑料袋,裏麵是桃酥、奶糖等零食。家裏孩子多,零食消耗快。
早上出門前,黃國華發現屋裏掛在牆上的零食吃完了,回來的時候買了一些補上。
不久後,孩子們的聲音傳到屋裏,黃國華來到門口,看妻子孩子回家。這是幸福的時刻。
何家芸說:“國華,我回來的路上遇到邵醫生,他說省城醫院下個月有安裝假肢的專家蒞臨指導。”
“我們去省城醫院裝假肢。前兩年是家裏沒錢,現在有錢了,假肢能安裝了。”
“好,我聽你的。”黃國華語氣有些激動,但強忍住激動之情。
自從掙錢後,每天的忙碌讓他淡忘了自己左手殘疾。就像媳婦說的,之前是沒有錢,現在有錢了,可以安裝假肢。
一個月後,黃國華和何家芸坐火車到省城。曹均琴和大嫂進城幫忙看孩子。
在省城待了半個月,黃國華的假肢安裝好了,夫妻倆回家。
假肢手是通過機械結構,來實現簡單的開合動作。從功能上來說,它能夠完成基本的抓、握和釋放動作。
但是,更加精細的操作和複雜的動作是不能做到的。
安裝了假肢手後,黃國華的生活更加便利。比如穿衣服不用別人幫忙了。
從心理層麵來說,黃國華對生活更有信心,深埋心底的自卑感降低了,臉上的笑容變多了。
黃國華的變化,家裏人看得清楚。
回家後,黃國華的事業心更強了。假肢價格高,他很多戰友殘疾了,因家庭貧困,不能承擔高昂的假肢費用。
他想多掙錢,捐錢給戰友安裝假腿。這樣戰友的生活更加便利,能做的工作更多,賺錢才能養活自己和孩子。
這時候,城裏的罐頭廠瀕臨破產,訂單越來越少,賬麵上的錢發不起工資了。工人停薪留職,工廠的機器也不開機了。
蘇廠長很心痛,但是無可奈何。曾經輝煌的罐頭廠走到了末路。
三個月後,罐頭廠宣布破產。地皮和流水線一起打包賣,用來給工人發工資。
黃國華和何家芸得知消息,兩人商量後決定買下罐頭廠。何家芸想好了,罐頭廠改為飯光光食品廠,專門生產油辣椒、肉醬、香菇醬等下飯菜。
何家芸從小長大的黃泥村,黃國華出生的白楊村,最先開始種植辣椒、香菇、木耳、黃豆等下飯菜需要的菜,以及開辦養豬場。
這直接帶動了村裏老弱婦孺的生產積極性。腰不疼、腿不酸,走路帶風。
飯光光食品廠的廠長何家芸說:“隻要你們種植的香菇、木耳、辣椒……滿足要求,廠裏統統收購。”
食品廠的招工名額,拿出三分之一給退伍務農人員和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士。
配料比例確定好,第一批原料采購好後,飯光光食品廠正式開工。
飯光光食品廠最先推出的一款產品是豆豉油辣椒。豆豉油辣椒可以拌飯吃、拌麵吃,做涼拌菜,炒菜也能用。
加入一勺豆豉油辣椒,白米飯有鹽有味,一碗飯哐哐刨幹淨。
產品生產出來,就要銷售出去,不然放庫房就是堆灰。何家芸招聘了一批銷售,同時發動廠裏的員工給親朋好友推薦。
銷售員很給力,四處跑,在火車站、服務站、百貨商店、供銷社等地方推銷豆豉油辣椒。庫房裏的貨賣出一半。
隨著時間和口碑的發酵,豆豉油辣椒的需求變大,食品廠需要二十四小時倒班生產。
過了一段時間,村裏的香菇、木耳、豬肉能夠供貨後。何家芸和臨時組成的研發中心,研究香菇肉醬、木耳肉醬的最佳比例。
有了豆豉油辣椒的驚豔表現,香菇肉醬和木耳肉醬一上架就賣空了。
為了擴大銷售渠道,擴張外地市場,何家芸和廠裏的工人出差h省,參加展銷會。
飯光光食品廠的展位很樸素,一鍋熱騰騰的白米飯,一桌擺放整齊的豆豉油辣椒、香菇肉醬、木耳肉醬等產品。
展覽開始,銷售員李進拿著大喇叭宣傳。
能吃的工人王存孝、曹斌、肖林三人拿出各自的飯盒,添一盒白米飯,加一勺油辣椒,直接現場吃播。
過路的看展人員看到不由得吞了吞口水,真的有這麽好吃嗎?
李進拿著大喇叭說:“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飯光光食品廠新推出豆豉油辣椒……姐,可以試吃的,我給你拿……”
三個吃播工人隻留下一個最能吃的王存孝,曹斌和肖林給顧客分發食物。
聞著香,吃著更香!
一個小時不到,食品廠的訂單達到了3000瓶。
這一次展銷會有外國商人。外國人麥克聞到油辣椒的香味,很衝但很香。他循著味道來到飯光光食品廠的展位,接過了肖林遞出的試吃小紙盒。
第一口好辣,第二口、第三口……
這一吃就停不下來。幾口的功夫,麥克決定下訂單。
這時候掙外匯是很難的,主要是不符合外國人的需求。
何家芸親自和麥克交談。
隻見何家芸拿出一本英語書,翻開自己做的筆記,“哈嘍,how many bottles do you want?”
李進一看,原來廠長一路上看的書、說外語就是為了這個時刻。不愧是廠長!
曹斌和肖林也對廠長十分佩服。能和外國人交談,他們一句話都說不明白。
麥克很驚喜,眼前這個大姐竟然會說英語。剛巧,他的翻譯接了另外的翻譯單子,暫時不能隨行。
兩人先談訂單,然後交朋友。
經過了解後,麥克才知道何家芸隻學了兩個月英語。這種持續學習的精神讓他感動。
農展會結束,麥克以參觀工廠的名義跟著來了。
參觀了飯光光食品廠,麥克又去了村裏原材料生產地。兩天時間,麥克吃了很多美食,然後帶著第一批貨回國了。
他要先賣出去,看外國市場能不能接受這個味道。如果銷量好,他才會加大采購。
十天後,麥克帶回來的第一批貨物全部賣出,很多超市客人詢問多久能補貨。
麥克再次來到飯光光食品廠,這一次他要大量進貨。
飯光光食品廠不僅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給當地村民創收,還能創收外匯。
領導喜聞樂見,希望食品廠發展越來越好。首先就是食品廠需要擴建,領導商議後將郊區的一塊地批下來,給食品廠建二廠。
然後鼓勵更多的村子種植香菇、養豬。當然品質要有保證,不能給食品廠送劣質原材料。
省城的報社來采訪何家芸,采訪報告放在頭版。何家芸的名氣更大了。
何強、何萍、何毅、黃誌文、黃誌武各收藏了一份報紙,為有一個這樣能幹的媽媽自豪。
媽媽不僅自己掙錢,還造福了家鄉。媽媽就是他們的榜樣。
黃國華看到報紙後,眉頭擰成了麻花。對比媳婦的出色,他經營的美味麻辣燙就是小打小鬧。
肉要多多多,蔬菜來一點點,粉絲各來一夾。
選好菜和口味後,五個孩子坐下等菜上桌。何家芸進入後廚,用小鍋加入鍋底燙菜。
十分鍾後,麻辣燙出鍋了。何家芸端出來,一桌人開吃。
如此快速、高效的晚飯,還不用洗碗,何家芸很滿意。
晚飯後,六人慢悠悠的散步回家。
黃國華回家時,家裏沒有燈光,沒有孩子的聲音。他低頭笑了笑,看來還沒回家,是我回來早了。
放下右手的塑料袋,裏麵是桃酥、奶糖等零食。家裏孩子多,零食消耗快。
早上出門前,黃國華發現屋裏掛在牆上的零食吃完了,回來的時候買了一些補上。
不久後,孩子們的聲音傳到屋裏,黃國華來到門口,看妻子孩子回家。這是幸福的時刻。
何家芸說:“國華,我回來的路上遇到邵醫生,他說省城醫院下個月有安裝假肢的專家蒞臨指導。”
“我們去省城醫院裝假肢。前兩年是家裏沒錢,現在有錢了,假肢能安裝了。”
“好,我聽你的。”黃國華語氣有些激動,但強忍住激動之情。
自從掙錢後,每天的忙碌讓他淡忘了自己左手殘疾。就像媳婦說的,之前是沒有錢,現在有錢了,可以安裝假肢。
一個月後,黃國華和何家芸坐火車到省城。曹均琴和大嫂進城幫忙看孩子。
在省城待了半個月,黃國華的假肢安裝好了,夫妻倆回家。
假肢手是通過機械結構,來實現簡單的開合動作。從功能上來說,它能夠完成基本的抓、握和釋放動作。
但是,更加精細的操作和複雜的動作是不能做到的。
安裝了假肢手後,黃國華的生活更加便利。比如穿衣服不用別人幫忙了。
從心理層麵來說,黃國華對生活更有信心,深埋心底的自卑感降低了,臉上的笑容變多了。
黃國華的變化,家裏人看得清楚。
回家後,黃國華的事業心更強了。假肢價格高,他很多戰友殘疾了,因家庭貧困,不能承擔高昂的假肢費用。
他想多掙錢,捐錢給戰友安裝假腿。這樣戰友的生活更加便利,能做的工作更多,賺錢才能養活自己和孩子。
這時候,城裏的罐頭廠瀕臨破產,訂單越來越少,賬麵上的錢發不起工資了。工人停薪留職,工廠的機器也不開機了。
蘇廠長很心痛,但是無可奈何。曾經輝煌的罐頭廠走到了末路。
三個月後,罐頭廠宣布破產。地皮和流水線一起打包賣,用來給工人發工資。
黃國華和何家芸得知消息,兩人商量後決定買下罐頭廠。何家芸想好了,罐頭廠改為飯光光食品廠,專門生產油辣椒、肉醬、香菇醬等下飯菜。
何家芸從小長大的黃泥村,黃國華出生的白楊村,最先開始種植辣椒、香菇、木耳、黃豆等下飯菜需要的菜,以及開辦養豬場。
這直接帶動了村裏老弱婦孺的生產積極性。腰不疼、腿不酸,走路帶風。
飯光光食品廠的廠長何家芸說:“隻要你們種植的香菇、木耳、辣椒……滿足要求,廠裏統統收購。”
食品廠的招工名額,拿出三分之一給退伍務農人員和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士。
配料比例確定好,第一批原料采購好後,飯光光食品廠正式開工。
飯光光食品廠最先推出的一款產品是豆豉油辣椒。豆豉油辣椒可以拌飯吃、拌麵吃,做涼拌菜,炒菜也能用。
加入一勺豆豉油辣椒,白米飯有鹽有味,一碗飯哐哐刨幹淨。
產品生產出來,就要銷售出去,不然放庫房就是堆灰。何家芸招聘了一批銷售,同時發動廠裏的員工給親朋好友推薦。
銷售員很給力,四處跑,在火車站、服務站、百貨商店、供銷社等地方推銷豆豉油辣椒。庫房裏的貨賣出一半。
隨著時間和口碑的發酵,豆豉油辣椒的需求變大,食品廠需要二十四小時倒班生產。
過了一段時間,村裏的香菇、木耳、豬肉能夠供貨後。何家芸和臨時組成的研發中心,研究香菇肉醬、木耳肉醬的最佳比例。
有了豆豉油辣椒的驚豔表現,香菇肉醬和木耳肉醬一上架就賣空了。
為了擴大銷售渠道,擴張外地市場,何家芸和廠裏的工人出差h省,參加展銷會。
飯光光食品廠的展位很樸素,一鍋熱騰騰的白米飯,一桌擺放整齊的豆豉油辣椒、香菇肉醬、木耳肉醬等產品。
展覽開始,銷售員李進拿著大喇叭宣傳。
能吃的工人王存孝、曹斌、肖林三人拿出各自的飯盒,添一盒白米飯,加一勺油辣椒,直接現場吃播。
過路的看展人員看到不由得吞了吞口水,真的有這麽好吃嗎?
李進拿著大喇叭說:“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飯光光食品廠新推出豆豉油辣椒……姐,可以試吃的,我給你拿……”
三個吃播工人隻留下一個最能吃的王存孝,曹斌和肖林給顧客分發食物。
聞著香,吃著更香!
一個小時不到,食品廠的訂單達到了3000瓶。
這一次展銷會有外國商人。外國人麥克聞到油辣椒的香味,很衝但很香。他循著味道來到飯光光食品廠的展位,接過了肖林遞出的試吃小紙盒。
第一口好辣,第二口、第三口……
這一吃就停不下來。幾口的功夫,麥克決定下訂單。
這時候掙外匯是很難的,主要是不符合外國人的需求。
何家芸親自和麥克交談。
隻見何家芸拿出一本英語書,翻開自己做的筆記,“哈嘍,how many bottles do you want?”
李進一看,原來廠長一路上看的書、說外語就是為了這個時刻。不愧是廠長!
曹斌和肖林也對廠長十分佩服。能和外國人交談,他們一句話都說不明白。
麥克很驚喜,眼前這個大姐竟然會說英語。剛巧,他的翻譯接了另外的翻譯單子,暫時不能隨行。
兩人先談訂單,然後交朋友。
經過了解後,麥克才知道何家芸隻學了兩個月英語。這種持續學習的精神讓他感動。
農展會結束,麥克以參觀工廠的名義跟著來了。
參觀了飯光光食品廠,麥克又去了村裏原材料生產地。兩天時間,麥克吃了很多美食,然後帶著第一批貨回國了。
他要先賣出去,看外國市場能不能接受這個味道。如果銷量好,他才會加大采購。
十天後,麥克帶回來的第一批貨物全部賣出,很多超市客人詢問多久能補貨。
麥克再次來到飯光光食品廠,這一次他要大量進貨。
飯光光食品廠不僅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給當地村民創收,還能創收外匯。
領導喜聞樂見,希望食品廠發展越來越好。首先就是食品廠需要擴建,領導商議後將郊區的一塊地批下來,給食品廠建二廠。
然後鼓勵更多的村子種植香菇、養豬。當然品質要有保證,不能給食品廠送劣質原材料。
省城的報社來采訪何家芸,采訪報告放在頭版。何家芸的名氣更大了。
何強、何萍、何毅、黃誌文、黃誌武各收藏了一份報紙,為有一個這樣能幹的媽媽自豪。
媽媽不僅自己掙錢,還造福了家鄉。媽媽就是他們的榜樣。
黃國華看到報紙後,眉頭擰成了麻花。對比媳婦的出色,他經營的美味麻辣燙就是小打小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