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分了
宋末爭霸:從水滸二龍山開始 作者:米蟲25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師父,大喜,大喜啊!此番咱們可是大發利市……”
‘操刀鬼’曹正,滿麵紅光的跑進了劉家正廳,也顧不得桌上的茶水,是什麽時候的了,抓起茶壺,就是一通‘咕咚咕咚’的牛飲。
“兄弟不忙,慢慢說。”
曹正如此失態,可把坐鎮劉家的任充,嚇了一跳,緊忙起身,又給曹正倒了一杯水。
隻不過,現在曹正的注意力,可沒在水上,下意識的接過任充遞來的水杯,曹正也不忙喝了,隻是拿在手中,一臉喜色的望著任充,道。
“師父,我等在這劉家後院中,發現了一個糧庫,裏麵的存糧,不下二千石……”
“什麽?……這麽多……!”
聽到曹正的話,任充也不免有些不鎮定了。
要知道,在宋代,一石糧食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一百二十斤。
那麽這二千石,就相當於二十四萬斤糧食。
而現在二龍山,總共不過五六百人,如果省著一些,有了這些糧食,二龍山這一個冬季,將不用再為糧食發愁了。
好家夥!
一個莊子的保正,家中就有數十萬斤存糧,怪不得曹正如此失態了。
不過,想到宋江上了梁山後,隻打破祝家莊一戶,就得了糧食五十萬石,任充感覺,自己太沒出息了。
區區二千石,算個屁啊!
等自己再強大一些,就去攻打祝家莊,那些糧草財寶,絕不能留給宋黑子。
“嗯……”
曹正可不知任充心中所想,見任充如此快的,就鎮定了下來,忍不住心中暗歎。
“師父就是師父,端得見過大世麵。不像自己,看到了二千石糧食,險些笑得抽了過去。”
晃了晃腦袋,曹正強迫自己穩住心神,長出一口氣,繼續道。
“此番孩兒們,不僅在糧庫中,繳獲了二千石糧食,還有白銀一千餘兩,銅錢四千餘貫,其他珠寶首飾,金銀財賦,價值不下千貫,牛馬牲畜將近百頭,其他其他紵絲布料不好估算,不過粗算下來,價值應該也不下千貫了。”
曹正說到這裏,興奮的臉上閃過一絲失望。
“隻可惜,這劉家莊中,可以當作戰馬的好馬不多,都是些幹活的駑馬。”
聽了曹正的抱怨,任充卻是嗬嗬一笑。
“這劉家莊隻是莊戶人家,養那許多戰馬做甚?嗬嗬,此番能得二千石糧食並這許多財物,已是天幸了。”
“也是……”
聽了任充的話,曹正也笑了。
“倒是我心急了,總恨得一下子,就把二龍山,變得兵強馬壯。師父,小人還有一事要稟,此番收獲甚巨,山寨的牛馬車並劉家莊的所有車輛,都已裝滿,還剩下三四百糧食,無法運走。”
“小人想先護送一批糧食回山,再來……”
“不行!……”
曹正的話還未有說完,就被任充斷然拒絕。
曹正的意思,任充當然明白。
無非就是舍不得這三四百石糧食,不過,如此一來一回,又要派兵把守糧食,實在太危險了。
現在二龍山體量太小了,一旦出了紕漏,二龍山承受不起。
“那……,那三百石糧食,……就不要了?”
曹正顯然也知道,任充的擔憂。
隻不過,想到那白花花的三百多石糧食,就把這八尺漢子,心疼的想掉淚。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在任充不在山寨這段時間,每天麵對五六百張,嗷嗷待哺的嘴,可把曹正這個魁梧大漢,活活愁瘦了一圈。
而如今,這三四百石的糧食,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省吃儉用些,這些糧食,足可以夠山寨一月開銷,如此舍棄了,曹正心疼啊。
“分了!將這些無法運走的糧食,分給劉家莊的百姓。”
任充顯然早有打算,曹正的話音未落,任充就大手一揮,朗聲說道。
“不可……”
隻不過,任充的話才出口,曹正就跳了起來。
“分了?師父不可啊!這些都是孩兒們,辛苦打下來的,怎可分給當地百姓?”
任充一笑。
他知道曹正不是自己,他的思緒,還停留在強人草寇階段,自然不會舍得,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成果,平白分給他人了。
如果說起來,曹正的思想也沒有錯。
任充現在也無法和他講什麽大道理,隻是攤了攤手,道。
“那怎麽辦?總不能把這上好的糧食,一把火燒了吧?”
“那可不敢,那可不敢!……”
聽了任充的話,曹正的臉都白了,急忙擺了擺手。
華夏民族,幾千年來,‘珍惜糧食’,已經是刻在,人民骨子裏的樸素價值觀。
糟蹋糧食有罪!
這可是老百姓普遍的認知。
要把這三四百石,上好的糧食白白燒掉,曹正怕自己會遭天譴。
“嗬嗬,我也知兄弟不願意糟蹋糧食。不過,如今為了這三四百石糧食,山寨實在沒有冒險的必要。與其把這些糧食,留給貪官汙吏,倒不如分給附近貧苦百姓。”
“這個……”
曹正無話了。
確實,這批糧食運是運不走了,燒,更是不可能燒掉的。
與其留在這裏,被後來的貪官貪墨,倒不如分給貧苦百姓。
“好!我這就吩咐人去辦!”
曹正也是個聰明人,不再遲疑,轉身出了劉家大廳。
今天晚上,對於劉家莊的百姓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那個挨千刀的,吃人飯不幹人事的劉能,莊院被強人打破了。
此時,劉家莊院中,燈火通明,嘈雜無比。
劉家莊的百姓,雖然解氣,不過,那些可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寇,等閑哪個敢上前?
現在,隻求這些殺人的祖宗,洗劫了劉家,就放過自己這些苦哈哈吧。
“當家的,你聽,這些大王是不是要走了?”
劉家莊村口,一間低矮的草房中,一個麵黃肌瘦的婦人,懷中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坐在漆黑冷涼的炕上,兩隻眼死死盯著窗外,對一旁一個瘦弱的漢子,低聲說道。
“你這婆娘不要命了,這種事也是你個婦道人家,胡亂打聽的,你不要命了!”
那瘦弱漢子聽到自家婆娘的話,身子一抖,急聲喝道。
“當家的,你說……”
‘操刀鬼’曹正,滿麵紅光的跑進了劉家正廳,也顧不得桌上的茶水,是什麽時候的了,抓起茶壺,就是一通‘咕咚咕咚’的牛飲。
“兄弟不忙,慢慢說。”
曹正如此失態,可把坐鎮劉家的任充,嚇了一跳,緊忙起身,又給曹正倒了一杯水。
隻不過,現在曹正的注意力,可沒在水上,下意識的接過任充遞來的水杯,曹正也不忙喝了,隻是拿在手中,一臉喜色的望著任充,道。
“師父,我等在這劉家後院中,發現了一個糧庫,裏麵的存糧,不下二千石……”
“什麽?……這麽多……!”
聽到曹正的話,任充也不免有些不鎮定了。
要知道,在宋代,一石糧食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一百二十斤。
那麽這二千石,就相當於二十四萬斤糧食。
而現在二龍山,總共不過五六百人,如果省著一些,有了這些糧食,二龍山這一個冬季,將不用再為糧食發愁了。
好家夥!
一個莊子的保正,家中就有數十萬斤存糧,怪不得曹正如此失態了。
不過,想到宋江上了梁山後,隻打破祝家莊一戶,就得了糧食五十萬石,任充感覺,自己太沒出息了。
區區二千石,算個屁啊!
等自己再強大一些,就去攻打祝家莊,那些糧草財寶,絕不能留給宋黑子。
“嗯……”
曹正可不知任充心中所想,見任充如此快的,就鎮定了下來,忍不住心中暗歎。
“師父就是師父,端得見過大世麵。不像自己,看到了二千石糧食,險些笑得抽了過去。”
晃了晃腦袋,曹正強迫自己穩住心神,長出一口氣,繼續道。
“此番孩兒們,不僅在糧庫中,繳獲了二千石糧食,還有白銀一千餘兩,銅錢四千餘貫,其他珠寶首飾,金銀財賦,價值不下千貫,牛馬牲畜將近百頭,其他其他紵絲布料不好估算,不過粗算下來,價值應該也不下千貫了。”
曹正說到這裏,興奮的臉上閃過一絲失望。
“隻可惜,這劉家莊中,可以當作戰馬的好馬不多,都是些幹活的駑馬。”
聽了曹正的抱怨,任充卻是嗬嗬一笑。
“這劉家莊隻是莊戶人家,養那許多戰馬做甚?嗬嗬,此番能得二千石糧食並這許多財物,已是天幸了。”
“也是……”
聽了任充的話,曹正也笑了。
“倒是我心急了,總恨得一下子,就把二龍山,變得兵強馬壯。師父,小人還有一事要稟,此番收獲甚巨,山寨的牛馬車並劉家莊的所有車輛,都已裝滿,還剩下三四百糧食,無法運走。”
“小人想先護送一批糧食回山,再來……”
“不行!……”
曹正的話還未有說完,就被任充斷然拒絕。
曹正的意思,任充當然明白。
無非就是舍不得這三四百石糧食,不過,如此一來一回,又要派兵把守糧食,實在太危險了。
現在二龍山體量太小了,一旦出了紕漏,二龍山承受不起。
“那……,那三百石糧食,……就不要了?”
曹正顯然也知道,任充的擔憂。
隻不過,想到那白花花的三百多石糧食,就把這八尺漢子,心疼的想掉淚。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在任充不在山寨這段時間,每天麵對五六百張,嗷嗷待哺的嘴,可把曹正這個魁梧大漢,活活愁瘦了一圈。
而如今,這三四百石的糧食,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省吃儉用些,這些糧食,足可以夠山寨一月開銷,如此舍棄了,曹正心疼啊。
“分了!將這些無法運走的糧食,分給劉家莊的百姓。”
任充顯然早有打算,曹正的話音未落,任充就大手一揮,朗聲說道。
“不可……”
隻不過,任充的話才出口,曹正就跳了起來。
“分了?師父不可啊!這些都是孩兒們,辛苦打下來的,怎可分給當地百姓?”
任充一笑。
他知道曹正不是自己,他的思緒,還停留在強人草寇階段,自然不會舍得,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成果,平白分給他人了。
如果說起來,曹正的思想也沒有錯。
任充現在也無法和他講什麽大道理,隻是攤了攤手,道。
“那怎麽辦?總不能把這上好的糧食,一把火燒了吧?”
“那可不敢,那可不敢!……”
聽了任充的話,曹正的臉都白了,急忙擺了擺手。
華夏民族,幾千年來,‘珍惜糧食’,已經是刻在,人民骨子裏的樸素價值觀。
糟蹋糧食有罪!
這可是老百姓普遍的認知。
要把這三四百石,上好的糧食白白燒掉,曹正怕自己會遭天譴。
“嗬嗬,我也知兄弟不願意糟蹋糧食。不過,如今為了這三四百石糧食,山寨實在沒有冒險的必要。與其把這些糧食,留給貪官汙吏,倒不如分給附近貧苦百姓。”
“這個……”
曹正無話了。
確實,這批糧食運是運不走了,燒,更是不可能燒掉的。
與其留在這裏,被後來的貪官貪墨,倒不如分給貧苦百姓。
“好!我這就吩咐人去辦!”
曹正也是個聰明人,不再遲疑,轉身出了劉家大廳。
今天晚上,對於劉家莊的百姓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那個挨千刀的,吃人飯不幹人事的劉能,莊院被強人打破了。
此時,劉家莊院中,燈火通明,嘈雜無比。
劉家莊的百姓,雖然解氣,不過,那些可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寇,等閑哪個敢上前?
現在,隻求這些殺人的祖宗,洗劫了劉家,就放過自己這些苦哈哈吧。
“當家的,你聽,這些大王是不是要走了?”
劉家莊村口,一間低矮的草房中,一個麵黃肌瘦的婦人,懷中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坐在漆黑冷涼的炕上,兩隻眼死死盯著窗外,對一旁一個瘦弱的漢子,低聲說道。
“你這婆娘不要命了,這種事也是你個婦道人家,胡亂打聽的,你不要命了!”
那瘦弱漢子聽到自家婆娘的話,身子一抖,急聲喝道。
“當家的,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