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與陶烈對峙
穿越成青樓頭牌,變成惡毒女配了 作者:地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陽國……?
檀葙神色一頓。
那不是極近邊疆的一處小國嗎?
檀葙生怕自己記憶出現問題,不禁向侍衛又確認了一遍。
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檀葙心裏疑惑不解。
西陽國與朝聖國素來井水不犯河水。又因兩地風俗文化的巨大差異,彼此也鮮少來往交易。
即是這樣的關係……那為何西陽國的人會頻頻對朝聖國下手呢?
沉凝半晌,檀葙果斷遣那個侍衛引自己麵見陶烈。有些事他必須親口問個清楚。
侍衛麵露難色,吞吞吐吐好不扭捏。
檀葙知道他是心虛,所以倒也沒怎麽勉強,隻拜托居院裏的大宮人為之代勞。
檀葙姿貌過人,在這短短數日光景,早已傳遍襄陽國裏外。
因此,那位被指名帶路的大宮人,自然無比欣喜自傲。好像能同檀葙走在一起,是天下第一幸福之人。
檀葙從未深究身邊所處的人的心理動向,見大宮人滿心歡喜的答應,自己倒也安心了些。
待匆匆用過午膳。檀葙便在大宮人驕矜地引領下,站在了金龍殿前。
“檀侍郎大人,下麵的人已經同陛下稟報過了,您隻待陛下吩咐便是……”
說完,大宮人眼尾輕挑,含羞帶臊地用眼神搔了一把。
檀葙佯裝無事地欠身謝過,而後才麵朝大門,定定佇立不動,靜等陶烈開口。
陶烈對此有些納悶,他明明已經托了人將西陽國的事告予檀葙,為何他還要再多跑一趟?
難道是發現自己先前對此事刻意隱瞞,前來興師問罪的?
陶烈當然不是怕檀葙或朝聖國會將自己怎麽樣。
要說財力,三個朝聖國每年所征收的稅,都不敵一個襄陽國半年的稅收;要說兵力,襄陽國占地麵積廣,人丁興旺,國庫充盈,所備軍力雖不敢說八國之首,但拚個前三還是有資格的。
隻是眼下,檀葙是親自將自己的寶貝妹妹勸回來的人。他不想與檀葙撕破臉,不想招妹妹記恨,更不想莫名背上一個‘恩將仇報’的罪名。所以才擔心檀葙此番前來的動機,他會很難做的。
但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陶烈自是不會選擇逃避。
他清了清嗓,朝身旁的大監守斜去一眼,大監守頷首了然。
“傳檀侍郎覲見——!”
隨著金銀玉器製成的高門緩緩敞開,檀葙身形挺拔地邁入殿中,像極了小說裏那武功蓋世,風度翩翩的絕世少俠。
陶烈額前青筋猛地一跳,不由在心裏感歎檀葙那神跡般的容貌。
難怪能將一向執拗的妹妹勸回來……
陶烈暗暗咂舌。“檀侍郎為何突然想著過來了?”
檀葙眼皮微抬,跪直身子朝階上之人望去:“微臣拜見陛下。
方才一侍衛同微臣說,那些令我朝聖國倍感頭痛之流,竟是出自一向低調的西陽國……
微臣十分清楚,襄陽國與西陽國向來兩相交好,貴國的原礦、貴金屬製品,也都多數流入了那裏。
隻是微臣不明白,為何從一開始,陛下就未能將此事盡數告予我們,而是要等到使臣被殺時,才將此事宣口?”
說著,檀葙淺淺緩了口氣,繼續道:“除此之外,微臣還有一事不甚明晰。朝聖國與西陽國一向互不幹涉,互不冒犯,為何突然間,西陽國主君便要劍指我朝聖?
襄陽國既與西陽國來往密切,關係甚親,那可否就此事請陛下提點一二?”
檀葙語態近乎咄咄,惹得陶烈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這檀葙,竟不是空有一副皮囊的繡花枕頭。不僅猜到是自己找人將這件事透露給他的,就連與西陽國的貿易信息他都在沒有提前準備的情況下說得這般清晰……
沉默許久,陶烈這才懶懶地換了個撐頭的姿勢,垂眸俯視:“襄陽國與西陽國本就相鄰,且在七十年前,先祖繼位時,就已經與他們簽下了和平條約,目的自是為了合作共贏。
當初,襄陽國占地不大,礦源也沒有這麽充盈豐富,若不是西陽國頻頻相助,助襄陽國國土壯大近數十倍,恐怕襄陽早就被別國一舉吞並了。
僅憑這些,本王定是不會將黑衣人之事隨便告訴你們。若不是看在你幫本王勸回郡主的份上,本王怎麽可能會幫你?”
說著,陶烈似覺好笑一般,將唇角稍稍勾起,含笑道:“檀侍郎,你實在無須質問本王,本王乃襄陽國一國之君,所做之事也隻會站在本國的立場上考慮,你可別太咄咄逼人了。
至於……西陽國為何會針對朝聖國……本王真的不知,或許你們可以親自去問問沈忘?”
說完,陶烈唇角笑意更深了些,像是在等著看一場好戲一般,神情滿是玩味。
沉思片刻,檀葙忽的抬頭,語氣裏攜濃濃的質問道:“朝聖國使臣被殺……難道陛下一開始就知道嗎?!”
“檀侍郎誤會,使臣被殺本王確實不清楚。畢竟襄西兩國來往親昵,那些黑衣人於兩國奔波頻繁些,本王也不好出言多說。”
“陛下難道就不怕西陽國將此事栽贓給襄陽國,引起襄朝兩國開戰?”
檀葙心頭尤為不解,陶烈此舉膽大至極,且極其冒險,實在不像是一國之君會做出來的事。
不想,隻見陶烈淡淡一笑,道:“以卵擊石……本王如何會怕?”
檀葙神色一頓。
那不是極近邊疆的一處小國嗎?
檀葙生怕自己記憶出現問題,不禁向侍衛又確認了一遍。
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檀葙心裏疑惑不解。
西陽國與朝聖國素來井水不犯河水。又因兩地風俗文化的巨大差異,彼此也鮮少來往交易。
即是這樣的關係……那為何西陽國的人會頻頻對朝聖國下手呢?
沉凝半晌,檀葙果斷遣那個侍衛引自己麵見陶烈。有些事他必須親口問個清楚。
侍衛麵露難色,吞吞吐吐好不扭捏。
檀葙知道他是心虛,所以倒也沒怎麽勉強,隻拜托居院裏的大宮人為之代勞。
檀葙姿貌過人,在這短短數日光景,早已傳遍襄陽國裏外。
因此,那位被指名帶路的大宮人,自然無比欣喜自傲。好像能同檀葙走在一起,是天下第一幸福之人。
檀葙從未深究身邊所處的人的心理動向,見大宮人滿心歡喜的答應,自己倒也安心了些。
待匆匆用過午膳。檀葙便在大宮人驕矜地引領下,站在了金龍殿前。
“檀侍郎大人,下麵的人已經同陛下稟報過了,您隻待陛下吩咐便是……”
說完,大宮人眼尾輕挑,含羞帶臊地用眼神搔了一把。
檀葙佯裝無事地欠身謝過,而後才麵朝大門,定定佇立不動,靜等陶烈開口。
陶烈對此有些納悶,他明明已經托了人將西陽國的事告予檀葙,為何他還要再多跑一趟?
難道是發現自己先前對此事刻意隱瞞,前來興師問罪的?
陶烈當然不是怕檀葙或朝聖國會將自己怎麽樣。
要說財力,三個朝聖國每年所征收的稅,都不敵一個襄陽國半年的稅收;要說兵力,襄陽國占地麵積廣,人丁興旺,國庫充盈,所備軍力雖不敢說八國之首,但拚個前三還是有資格的。
隻是眼下,檀葙是親自將自己的寶貝妹妹勸回來的人。他不想與檀葙撕破臉,不想招妹妹記恨,更不想莫名背上一個‘恩將仇報’的罪名。所以才擔心檀葙此番前來的動機,他會很難做的。
但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陶烈自是不會選擇逃避。
他清了清嗓,朝身旁的大監守斜去一眼,大監守頷首了然。
“傳檀侍郎覲見——!”
隨著金銀玉器製成的高門緩緩敞開,檀葙身形挺拔地邁入殿中,像極了小說裏那武功蓋世,風度翩翩的絕世少俠。
陶烈額前青筋猛地一跳,不由在心裏感歎檀葙那神跡般的容貌。
難怪能將一向執拗的妹妹勸回來……
陶烈暗暗咂舌。“檀侍郎為何突然想著過來了?”
檀葙眼皮微抬,跪直身子朝階上之人望去:“微臣拜見陛下。
方才一侍衛同微臣說,那些令我朝聖國倍感頭痛之流,竟是出自一向低調的西陽國……
微臣十分清楚,襄陽國與西陽國向來兩相交好,貴國的原礦、貴金屬製品,也都多數流入了那裏。
隻是微臣不明白,為何從一開始,陛下就未能將此事盡數告予我們,而是要等到使臣被殺時,才將此事宣口?”
說著,檀葙淺淺緩了口氣,繼續道:“除此之外,微臣還有一事不甚明晰。朝聖國與西陽國一向互不幹涉,互不冒犯,為何突然間,西陽國主君便要劍指我朝聖?
襄陽國既與西陽國來往密切,關係甚親,那可否就此事請陛下提點一二?”
檀葙語態近乎咄咄,惹得陶烈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這檀葙,竟不是空有一副皮囊的繡花枕頭。不僅猜到是自己找人將這件事透露給他的,就連與西陽國的貿易信息他都在沒有提前準備的情況下說得這般清晰……
沉默許久,陶烈這才懶懶地換了個撐頭的姿勢,垂眸俯視:“襄陽國與西陽國本就相鄰,且在七十年前,先祖繼位時,就已經與他們簽下了和平條約,目的自是為了合作共贏。
當初,襄陽國占地不大,礦源也沒有這麽充盈豐富,若不是西陽國頻頻相助,助襄陽國國土壯大近數十倍,恐怕襄陽早就被別國一舉吞並了。
僅憑這些,本王定是不會將黑衣人之事隨便告訴你們。若不是看在你幫本王勸回郡主的份上,本王怎麽可能會幫你?”
說著,陶烈似覺好笑一般,將唇角稍稍勾起,含笑道:“檀侍郎,你實在無須質問本王,本王乃襄陽國一國之君,所做之事也隻會站在本國的立場上考慮,你可別太咄咄逼人了。
至於……西陽國為何會針對朝聖國……本王真的不知,或許你們可以親自去問問沈忘?”
說完,陶烈唇角笑意更深了些,像是在等著看一場好戲一般,神情滿是玩味。
沉思片刻,檀葙忽的抬頭,語氣裏攜濃濃的質問道:“朝聖國使臣被殺……難道陛下一開始就知道嗎?!”
“檀侍郎誤會,使臣被殺本王確實不清楚。畢竟襄西兩國來往親昵,那些黑衣人於兩國奔波頻繁些,本王也不好出言多說。”
“陛下難道就不怕西陽國將此事栽贓給襄陽國,引起襄朝兩國開戰?”
檀葙心頭尤為不解,陶烈此舉膽大至極,且極其冒險,實在不像是一國之君會做出來的事。
不想,隻見陶烈淡淡一笑,道:“以卵擊石……本王如何會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