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開學
嬌軟知青太會撩,糙漢老公吃不消 作者:杞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擒清出兩個醃菜罐子,用來裝才做好的菌菇醬。
家裏醬料消耗的特別快,早上吃稀飯的時候喜歡舀一勺,有時候炒菜也要調味。
香飄飄的菌菇醬裏麵還夾雜著肉沫,要是有幹子,也可以加一點切碎的幹子。
除了菌菇醬以外,有大豆和河蝦的時候,也會做豆瓣醬。
這都是極其下飯的醬料。
洛海棠跟在江擒後頭,家裏有了冰水,房間裏涼颼颼的,一點都不熱了。
原來一下午能做這麽多事情!
江擒在洛海棠心中的地位直線上升,變成無所不能的存在。
因為她下午吃了很多零食,晚上其實就不太餓。
江擒就煮了一點白菜粥,上麵蒸幾個紅薯。
粥裏也有了紅薯的香甜味。
“明天你去帶課,我接送。”江擒說道,“你想吃什麽,中午帶盒飯過去。”
“紅燒牛肉!”洛海棠想起來家裏還有五斤牛肉。
一部分用來做牛肉幹,還有一部分可以紅燒。
牛肉比豬肉有嚼勁,切成碎肉爆炒紅燒,很下飯!
飲品就是冰鎮綠豆湯。
公社小學那邊也沒有通電,不像家裏現在有硝石可以製冰。
那邊的平房正對著太陽直照,中午和下午就像是在蒸拿房裏。
這個時代的學生上學可真不容易。
洛海棠沒有備課,明天不僅是她第一天帶課,也是公社小學第一天入學報名。
四個村的大多適齡小孩都要去上學。
為了考慮家遠的學生,學校定在早上八點上學,傍晚四點放學,學生和老師都要中午帶飯過去吃。
洛海棠本以為去上學的孩子不會太多,畢竟送小孩去公社小學讀書,一年的學費要三塊錢。對於大多家庭來說,三塊錢都是一筆不小的款項。
但江擒早上騎車帶她去學校的路上,遇到不少家長送小孩去報名。
隻有兩間平房的公社小學外麵擠滿了人。
王淑紅和熊大斌正在逐一登記材料,早到的學生能早一點進教室選位置。
“洛老師,快來幫忙登記,今天人好多,我們人手不夠,可能還要加一些桌椅了。”王淑紅焦急的說道。
公社小學兩間平房內一共隻有120套桌椅,但今天來報道的各個年齡段學生卻有226個。
這極大的超出了王淑紅的預期。
洛海棠看到了不少熟人,二狗蛋、狗栓子、虎妞…
大魚村那邊有兩個知青來公社小學當老師,不少村民都見過洛海棠徒手修手表修收音機,對她印象好,覺得孩子跟著她能學到東西。
而且這邊兩個知青每天都來回往返大魚村,也能方便照看孩子。
家裏有一點錢的都送小孩來讀書了。
江擒把洛海棠送到就騎車離開了。
女孩坐在教室門口,和王淑紅一起登記名單,收學費。
熊大斌則是負責安排進入教室的學生,管理課堂秩序。
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坐在教室裏,這裏有桌椅,有黑板,甚至還有一個放置著幾本書的書架。
這樣的環境讓他們感到無比新奇,第一次和這麽多同齡人待在一起學習。
“崔丹啊,你去找章振興大隊長再要幾套桌椅過來,不行的話,我們隻能兩個學生坐一套桌椅了。”王淑紅叫住正在啃紅薯的崔丹,讓她去搬桌子。
李春心則是過來一起登記學生名單。
226個學生,一二三年級180人,四五年級46人,一二三年級的小朋友兩人坐一套桌椅,四五年級則一人一套桌椅。
章振興挨家挨戶的問有沒有多餘的桌椅,找來知青點的知青,和崔丹一起湊來了26套桌椅。
本來就很窄小的教室變得更窄了,幾乎沒有下腳的空隙。
但教室裏座無虛席,底下的學生活潑好學,用求知的純潔眼神望著講台上的老師。
上午隻有兩堂課,王淑紅和熊大斌分別在兩個教室裏給孩子們講授小學學習內容以及公社小學的升學政策。
原則上每個村都能推薦2-5名學生去城裏讀初中。但這個名額是可以動態調整的,隻要有想法,足夠優秀,願意繼續讀書,公社裏都會想辦法開介紹信。
洛海棠上午要給四五年級的大班同學講授一堂科學課。
而崔丹則是給一二三年級的小班同學上語文課。
兩人都沒有備課,脫稿上課。
洛海棠一身墨綠色長袖長褲,穿著很正式,她站在講台上,給大家講解基本的電路知識。
二狗蛋之前在大魚村掃盲班聽過這部分內容,上課表現的格外積極,也帶動了大家的學習熱情。
“洛老師說了,要是我們學會了物理,以後也能自己組裝收音機,甚至還能做電視,造火車哩!”二狗蛋對坐在自己前麵的光頭男孩說道。
光頭男孩黃小強眨巴著小眼睛,“啥?”
“我知道!我二姨的三妹夫在城裏百貨商場上班,說那邊的收音機和電視賣的可貴了,還限量供應。”
“學物理真的有用嗎?我爺爺說,隻要我讀完小學,拿個小學文憑,以後去學開拖拉機。”
“我也想開拖拉機,真威風!”
…
洛海棠拍了拍手,“拖拉機也是運用物理知識建造的,你們難道隻想開拖拉機,不想造拖拉機嗎?”
“不想!我以後想當一名光榮的拖拉機駕駛員!”
“我想學修手表!”
“我想造火車!”
…
洛海棠:…
“大家靜一靜,我們科學課涉及範圍很廣,也許你們當中有人以後會成為物理工程師、醫生、科學家。當然,隻要一起學好這門課,一切都有可能。”洛海棠將簡單的電路圖繪製在黑板上。
她從包裏拿出從舊收音機裏拆下來的小燈泡和電線,以及一塊電池。
“有了電,和簡單的電路,我們能讓燈泡發光。”她接好燈泡,將兩根電線連通電池,小燈泡頓時亮了。
孩子們發出驚呼聲。
鄉下還沒通電,但縣城裏部分住戶以及商場已經接電線了,不少家裏都裝了電燈和電話。
手電筒很多人都見過,但能讓燈泡發光,他們都覺得很神奇。
“你們可以上來試一試。”洛海棠將道具放在課桌上,讓感興趣的同學依次上台來親自體驗。
家裏醬料消耗的特別快,早上吃稀飯的時候喜歡舀一勺,有時候炒菜也要調味。
香飄飄的菌菇醬裏麵還夾雜著肉沫,要是有幹子,也可以加一點切碎的幹子。
除了菌菇醬以外,有大豆和河蝦的時候,也會做豆瓣醬。
這都是極其下飯的醬料。
洛海棠跟在江擒後頭,家裏有了冰水,房間裏涼颼颼的,一點都不熱了。
原來一下午能做這麽多事情!
江擒在洛海棠心中的地位直線上升,變成無所不能的存在。
因為她下午吃了很多零食,晚上其實就不太餓。
江擒就煮了一點白菜粥,上麵蒸幾個紅薯。
粥裏也有了紅薯的香甜味。
“明天你去帶課,我接送。”江擒說道,“你想吃什麽,中午帶盒飯過去。”
“紅燒牛肉!”洛海棠想起來家裏還有五斤牛肉。
一部分用來做牛肉幹,還有一部分可以紅燒。
牛肉比豬肉有嚼勁,切成碎肉爆炒紅燒,很下飯!
飲品就是冰鎮綠豆湯。
公社小學那邊也沒有通電,不像家裏現在有硝石可以製冰。
那邊的平房正對著太陽直照,中午和下午就像是在蒸拿房裏。
這個時代的學生上學可真不容易。
洛海棠沒有備課,明天不僅是她第一天帶課,也是公社小學第一天入學報名。
四個村的大多適齡小孩都要去上學。
為了考慮家遠的學生,學校定在早上八點上學,傍晚四點放學,學生和老師都要中午帶飯過去吃。
洛海棠本以為去上學的孩子不會太多,畢竟送小孩去公社小學讀書,一年的學費要三塊錢。對於大多家庭來說,三塊錢都是一筆不小的款項。
但江擒早上騎車帶她去學校的路上,遇到不少家長送小孩去報名。
隻有兩間平房的公社小學外麵擠滿了人。
王淑紅和熊大斌正在逐一登記材料,早到的學生能早一點進教室選位置。
“洛老師,快來幫忙登記,今天人好多,我們人手不夠,可能還要加一些桌椅了。”王淑紅焦急的說道。
公社小學兩間平房內一共隻有120套桌椅,但今天來報道的各個年齡段學生卻有226個。
這極大的超出了王淑紅的預期。
洛海棠看到了不少熟人,二狗蛋、狗栓子、虎妞…
大魚村那邊有兩個知青來公社小學當老師,不少村民都見過洛海棠徒手修手表修收音機,對她印象好,覺得孩子跟著她能學到東西。
而且這邊兩個知青每天都來回往返大魚村,也能方便照看孩子。
家裏有一點錢的都送小孩來讀書了。
江擒把洛海棠送到就騎車離開了。
女孩坐在教室門口,和王淑紅一起登記名單,收學費。
熊大斌則是負責安排進入教室的學生,管理課堂秩序。
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坐在教室裏,這裏有桌椅,有黑板,甚至還有一個放置著幾本書的書架。
這樣的環境讓他們感到無比新奇,第一次和這麽多同齡人待在一起學習。
“崔丹啊,你去找章振興大隊長再要幾套桌椅過來,不行的話,我們隻能兩個學生坐一套桌椅了。”王淑紅叫住正在啃紅薯的崔丹,讓她去搬桌子。
李春心則是過來一起登記學生名單。
226個學生,一二三年級180人,四五年級46人,一二三年級的小朋友兩人坐一套桌椅,四五年級則一人一套桌椅。
章振興挨家挨戶的問有沒有多餘的桌椅,找來知青點的知青,和崔丹一起湊來了26套桌椅。
本來就很窄小的教室變得更窄了,幾乎沒有下腳的空隙。
但教室裏座無虛席,底下的學生活潑好學,用求知的純潔眼神望著講台上的老師。
上午隻有兩堂課,王淑紅和熊大斌分別在兩個教室裏給孩子們講授小學學習內容以及公社小學的升學政策。
原則上每個村都能推薦2-5名學生去城裏讀初中。但這個名額是可以動態調整的,隻要有想法,足夠優秀,願意繼續讀書,公社裏都會想辦法開介紹信。
洛海棠上午要給四五年級的大班同學講授一堂科學課。
而崔丹則是給一二三年級的小班同學上語文課。
兩人都沒有備課,脫稿上課。
洛海棠一身墨綠色長袖長褲,穿著很正式,她站在講台上,給大家講解基本的電路知識。
二狗蛋之前在大魚村掃盲班聽過這部分內容,上課表現的格外積極,也帶動了大家的學習熱情。
“洛老師說了,要是我們學會了物理,以後也能自己組裝收音機,甚至還能做電視,造火車哩!”二狗蛋對坐在自己前麵的光頭男孩說道。
光頭男孩黃小強眨巴著小眼睛,“啥?”
“我知道!我二姨的三妹夫在城裏百貨商場上班,說那邊的收音機和電視賣的可貴了,還限量供應。”
“學物理真的有用嗎?我爺爺說,隻要我讀完小學,拿個小學文憑,以後去學開拖拉機。”
“我也想開拖拉機,真威風!”
…
洛海棠拍了拍手,“拖拉機也是運用物理知識建造的,你們難道隻想開拖拉機,不想造拖拉機嗎?”
“不想!我以後想當一名光榮的拖拉機駕駛員!”
“我想學修手表!”
“我想造火車!”
…
洛海棠:…
“大家靜一靜,我們科學課涉及範圍很廣,也許你們當中有人以後會成為物理工程師、醫生、科學家。當然,隻要一起學好這門課,一切都有可能。”洛海棠將簡單的電路圖繪製在黑板上。
她從包裏拿出從舊收音機裏拆下來的小燈泡和電線,以及一塊電池。
“有了電,和簡單的電路,我們能讓燈泡發光。”她接好燈泡,將兩根電線連通電池,小燈泡頓時亮了。
孩子們發出驚呼聲。
鄉下還沒通電,但縣城裏部分住戶以及商場已經接電線了,不少家裏都裝了電燈和電話。
手電筒很多人都見過,但能讓燈泡發光,他們都覺得很神奇。
“你們可以上來試一試。”洛海棠將道具放在課桌上,讓感興趣的同學依次上台來親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