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裏又有煤礦又有鐵礦,在這裏建廠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木耒為什麽又把這鐵礦石和煤又運到弓邑去呢?


    這隻是木耒當前的打算,他當然知道弓邑和車邑這個封地,四周的山裏全是鐵礦石,而且這周圍地下還埋著不少的煤,所以把鐵廠建在哪裏並不是特別重要。


    但是以現在的生產力,或者是生產效率來說,當然是越靠近原材料產地越好。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木耒也不懂得怎麽煉鐵,他需要運回弓邑去的原因是,他要從網上查查資料,試驗下怎麽用土法能煉出鐵來,最好是能煉出鋼。


    在弓邑的時候,木耒也見過章臘命人鑿的石磨,有的竟然是石灰石的。這周圍的山上既然有石灰石,我便可做水泥,鐵礦渣也可做水泥。如此一來,基本上就沒有任何可浪費的東西了。而且毛駟也說過,弓邑燒銅也是用的石涅,也就是煤,是不是弓邑那裏也發現了煤礦呢?


    深層的煤礦挖不了,但是淺層的,裸露的,可以挖呀,以現在的規模,隻要有一小塊煤田,就夠自己用好長一段時間的了。有了初期的基礎工業之後,以後便可挖地層深處的煤了。當然這都是後話,也許是五年,也許十年之的事了。


    弓邑和車邑相距並不遠,第二天一早,木耒吃過朝食,便早早的回弓邑去了。章臘留下來接著處理車藝的一些事情,等他處理完,才能回去。


    不是木耒不想久留,他也想看到獨輪車做出來,但是住在別人的家裏,哪有住在自己家裏舒服自在呀。


    這時候按照公曆來說,已經是 3 月份,天氣已經變暖了一些,樹開始發芽,小草也開始變綠了,木耒也要開始準備今年要種的一些作物了。就因為這個他也必須要回到弓邑去,總不能在毛駟家裏一睜眼,手裏捂著一捧棉花種子啊,這個要是被人發現了,可沒辦法解釋過去啊。


    回到了弓邑,他一進門便見到了惠,惠也看到了木耒,惠自然也是笑盈盈的。嗯,自己家的感覺真好啊。


    回到了家,木耒察覺到了一些不同,家裏多了幾個女仆人,這肯定是那章臘安排的,但是看那些仆人幹活的那些麻利勁,便知道這些人曾經至少也是大戶人家,甚至是宮廷之內的仆人。


    木耒想了想,也對啊,以我的身份,也確實該配上一些這樣的仆人了,總不能凡事都讓惠去做吧?


    木耒走到自己的後花園,看到有幾個奴隸正在忙著蓋房子。這是木耒先前要求的,供幾個在這裏居住的奴隸的屋子。木耒倒背雙手站在這裏,看著這些人在忙碌。


    這時一個人上前來,向木耒拱手行禮,說道:“公子。”


    一看這人,木耒似乎有些眼熟,但是想不起來了,想了片刻還是記不清是誰,便問道:“汝為何人?”


    那人回答道:“公子,公子忘吾乎?吾嚐為典婦功屬下之計吏。四載前之夏,吾往蠶館接收夏絲,與公子有一麵之緣。公子曾書簡化字示於我,公子可曾記否?”


    一說這個,木耒馬上便想起來這人是誰,若不是他,自己還不會被自己的父親想起,也不會拜了翟坊為師,如此的一切,皆是因這個人而起。


    木耒笑著點點頭:“哦,乃舊相識也。然則大婦薦汝至此,以記農事乎?”


    “然也,卻為蠶館之大婦薦我至此。四年前與公子一麵之緣,當時已覺公子非凡人也。今日觀之,公子確非凡人哉,雖言公子為天上之神仙亦不為過也。”


    “汝如此讚吾,吾頗覺赧然。”(你這樣誇我,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那計吏依舊說道:“公子之所為,吾讚之,無論何也不為過也。”


    “嗬,汝尚讚吾?嗯,吾等勿言此贅語矣。吾問汝,此奴之屋尚有幾時可竣?”


    “回公子,再有三五日可竣。”


    木耒快言快語的說道:“善!工畢,即燃火牆,熏幹屋室,使仆奴速入居焉。春播育苗之事,當速啟焉。”


    計吏有些疑惑的問道:“今方初春,距播種尚一月有餘,公子何為如此急切安排播種之事?所育何苗?”


    “今汝無需多問,待數日後,吾自會告汝,汝則知育何種之苗矣。汝於此盡心為其事,若為善者,吾傳汝一套數學之法,可大提汝計算之效也。\"


    計吏有說道:“既此,為何公子今不傳授於汝,或有其慮。汝雖言今無他事,可專研算術之道,然待日後忙碌,確無閑暇習此數學算術。


    然公子之決定,必有其由,汝本當靜候,待時而受教,那時候專研,或更有所得。且今雖無傳我計算之法,汝亦可自思算術之理,為日後之學預為籌備,不亦善乎?”


    木耒轉念一想,就幾個阿拉伯數字而已,也沒必要等日後嗎?等用的時候反而不熟練,不如現在就交給他吧。


    於是木耒說道:“善,吾今便先教汝一些,待汝熟之,吾再教汝其他之算術之道。汝在此稍待片刻,吾去去便回。”


    說完,木耒扭頭便回了自己的院中。沒過多久,木耒返回的時候,手中已拿著幾塊木牘還有毛筆。


    然後木耒當著計吏的麵,提筆在木牘上橫著寫下周篆大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寫完之後,便在下麵依次寫上阿拉伯數字0、1~10 除了0之外都一一對應,然後交給那計吏。


    “日後汝計數則用下之此符號,吾稱之為木氏數字。汝觀之,如十二便如此“12” 寫成此樣,較汝原之計數之法,若書之,可省多時,此可大減汝記錄之時也。”


    那計吏看了看,才恍然大悟,木耒教給他的是什麽東西,原來是一套新的計數符號。木耒所寫的那些數字,大部分一筆便可寫下,如此看來,確實可大大的提高記錄的效率。隻是恐怕從此數字要與這周篆大字要分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發明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逐夢的中年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逐夢的中年人並收藏春秋發明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