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之後,翟讓帶著300騎兵和500步卒到來。木耒則令頰戎、白駟和祀紈,三人領兵出戰。其中騎兵1000人,步卒2000人,後勤輔助兵種500多人,馬匹2000餘。


    這次因為是長期作戰,攜帶的補給並不少,特別是軍糧,也不僅僅是以前的麵粉、小米和炒麵了,比如還新增了幹麵條和熏肉。


    幾個月前,木耒命人製作了一台手搖的青銅壓麵機,將和好的麵放入壓麵機中,可製成均勻光滑的麵條,然後再掛起來晾幹,就成了幹麵條,這幹麵條也了軍糧之一。


    因為在麵中加入了鹽,直接將其煮熟就行,在加入幾片熏製的馬肉,也是難得的美味。


    熏肉也是木耒今年新創的,起初就是為了能讓肉多保存一段時間。


    自翟讓的女兒墨來到封地之後,三個女人就混到了一起,墨知道這裏有好吃的閹豬,便大肆的吃起肉來。


    為了滿足這三個女人的口欲,木耒的府邸每隔幾日就要殺一頭豬,當然她們不可能全吃掉,她們隻吃其中的一部分。


    嘉最愛吃排骨和豬肝,惠最愛吃豬頭肉和豬耳朵,而墨最喜歡吃那四個大豬蹄子和肘子。


    但是夏天肉食不易保存,總不能連續四頓都啃豬蹄和肘子吧,於是木耒便給她們製作成熏肉,至少能保存幾天。


    沐雷的村中有個熟食店,招牌就是傳統鋸末熏肉。沐雷以要吃新出鍋的熏肉為借口,跑到人家的院中,看人家怎麽熏肉。


    這玩意其實很簡單,一看就會。木耒從木坊找來上好的鬆柏鋸末,一試就直接就成功了。熏出的肉不但易於保存,而且味道更加好吃。若是熏得火候大一些,肉也就更幹一些,保質期甚至能渡過整個夏天。


    戰馬的肉瘦肉多,口感不怎麽樣,但是熏製之後的馬肉,人們就更容易接受了,也成了上等的軍糧。


    每次戰後,肯定能獲得不少的馬肉,以前都一股腦的發放下去分食了,現在有了這種熏製的方法,也能將肉食長久的保存了,還額外獲得的一種上等的軍糧。


    翟讓在這裏逗留了兩三日,木耒將攻城作戰的要領再三囑咐,然後整個隊伍就開拔北上了。


    臨行之前,木耒給了翟讓幾千斤熏馬肉、麵條,和幾百斤熏豬肉,高興的翟讓合不攏嘴,直言道:“噫!墨嫁於公子,乃是莫大之福矣!”


    其實這次北上攻城,木耒是真的想去,但是現在正是元旦前後,他還要上學,在作息時間上不能有半點差池,因此隻能作罷,等到春節那短短的十幾天假期的時候,他還是會去戰場看看的。


    這些人走後,木耒命楊馭的兒子訓練騎兵,還將繪綺召來訓練步卒。


    被訓練的步卒,主要是被俘的2000多邢衛奴兵,其實這些人對封地的認同感還是很高的,尤其是那些邢人,本身都是一國人。


    那些衛人則由寒氏出麵來進行安撫,現在衛國都亡了,有個安身之地就不錯了。


    北伐的4000餘人,繞過了邢都繼續北上。最先的攻擊目標是臨邑(今臨城),這也是木耒最先做好的規劃。


    臨邑這個城邑,在邢國的西部,距離其他的幾個城邑都比較遠,而且城比較小,臨邑原本是臨崎的食邑。


    北伐軍到達臨邑,裏麵的狄兵固守不出,頰戎他們肯定不會命人扛著梯子去攻城的。


    在臨邑的南城門外,白駟命人放了兩尊銅炮,這銅炮黃燦燦的,斜口45度向上。站在城門上的狄兵向下張望,簡直就是兩尊張著大嘴的金蟾!


    城門上的狄兵還在猜測,這邢軍是要舉行什麽神秘的儀式嗎?直到兩尊金蟾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口中噴出彈丸的時候,他們才知道自己大禍臨頭了。


    兩門炮發射之後,有一枚彈丸落到了城牆上,還炸死了幾個狄兵,而後全都嚎叫著跑下了城牆。


    見城門處已無人,然後白駟便架起了火箭筒,直衝著城門發射。幾枚火箭筒之後,終於將南門給炸出了一個大洞,而後手持盾牌的刀盾手在前,重騎兵在後便一起入了城。


    臨邑的狄兵隻有六七百人,哪是這數千人的對手?巷戰中,麵對全身鎧甲的北伐軍,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很快便敗下陣來。頰戎在城中邢人的幫助下,當天就徹底的清剿了城中的狄兵。


    至此,在北伐軍開拔後六七日,便攻下了第一個小城臨邑。


    按照木耒的要求,北伐的隊伍每日需派出斥候,向木耒匯報進度及戰況等,以便能隨時做出更改和調整。破城的首日,便將這消息經斥候傳回了封地。


    清剿完臨邑的狄兵之後,這四人找來城中殘存的大戶,任命其為城邑的三老,將臨邑的防衛等一切事務都交給他們。


    並且告訴他們,一旦狄兵來犯,馬上派人前去封地報信,而後必有人來救援。臨行前,還將此戰中的全部戰利品全都留給了他們,畢竟這些人已經好久沒有吃上飽飯了。


    就這樣,北伐軍以每隔五六日,便攻下一座城池的速度,先後拿下了房子邑(今高邑縣西南),鄗邑(今柏鄉北),然後向南去攻打柏人城(今隆堯西)。


    至於更靠北的軧國都城泜南邑和棘蒲邑,現在被白狄占領,木耒打算放到最後再說,先將邢地的赤狄甲氏剿滅。


    對於戰事的進度木耒非常滿意,按照這個速度下來,等自己放年假的時候,正好可以趕上進攻邢都。


    就在的北伐軍勢如破竹,攻城拔寨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據斥候來報,一隊四五千人的隊伍正在向封地西南隘口行進,速度很快,兩日就到達隘口。


    這些斥候本來是監視甲氏親眷隊伍的,這支隊伍又是來做什麽的,木耒百思不得其解。


    又過了兩日,這隊伍直抵西南隘口,並在距離隘口兩裏地的地方駐紮下來。當日,木耒便收到了約戰書。


    因為這支隊伍的原因,木耒早就來到了西南隘口。


    送戰書的是一個傲氣十足的中年人,木耒居於正堂上,問道:“貴軍自何方而來?領兵者為何人?為何至此?”


    “親率大軍者為鄭國大夫蔡仲(又名蔡衝),至此地,一為討邢國謀逆之子,二為伐戎狄以複諸夏之地。”使者正色說道。


    一說是鄭國大夫木耒才想起來,自己在另一世界所屬的縣,西部一地名為將軍墓,這將軍墓就是鄭國大夫蔡仲的墳墓。


    據傳,邢國被赤狄攻破之後,潰民逃至夷儀城,而此時的鄭國趁火打劫,搶劫擄掠邢民,又被夷儀城的人打的大敗,而後丟盔棄甲,死在了邢國。沒想到這事還真的發生了。


    木耒冷笑一聲,說道:“哼!伐戎狄以複諸夏之地。從鄭國至此地千裏之遙,敢問你家主君如何至此地,難道衛國之數座城邑,已被你鄭國光複全境?這討邢國謀逆之子,又是何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發明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逐夢的中年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逐夢的中年人並收藏春秋發明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