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耒的房子,裝修的熱火朝天的時候,木耒的二哥公子蒿來了。
二人寒暄之後,木耒直奔主題,“仲兄來尋我,可是有事?”
“我確有一事相求。”
“春時,我將護送吾妹伯姬適(出嫁)宋。六七月間,吾望弟前往宋國,助我迎娶我夫人,即你之嫂。”
木耒不解,便問為什麽是我去迎娶你的夫人呢?你為什麽不親自去呢,然後公子蒿細細的給木耒解釋了一番。
春秋這個時期,大家都遵循周禮。邢國的風俗就是,若本國公主嫁到國外,如果那個國家比邢國強大,就需要上卿去送嫁,不但上卿要去送嫁,還要有女兒的一個兄弟去送嫁,也就是舅子送嫁。
若是是下嫁小國,則需大夫去送嫁,但是舅子也是必須要去的。
若是迎娶他國公主,情況和這個類似,也要派相應的卿或者大夫去迎親。
兩者不同的是,新郎本人不能去迎娶,必須是比自己小的弟弟去迎親,即小叔子去接嫂子。
所以公子蒿的情況是這樣,他可以送自己的妹妹嫁去宋國,他卻不能把自己的夫人迎娶回來,這樣是不合乎禮的。
而公子域叔不同的是,她是齊薑的女兒,公子域叔一趟就把兩件事情辦了,既幫姐姐叔姬送了嫁,又幫自己的太子哥哥迎了嫂。
叔姬的婚期是夏初,而太子的婚期是夏,不是夏中便是夏末,齊國公主什麽時候到了,什麽時候就是婚期。
太子的婚事完了,然後就是公子蒿的了,所以出發迎娶宋國公主的時間是六七月。因為此時交通不便,諸侯間的婚娶,來回半年的都有。
而且木耒也搞清楚了另一件事,國君這是子女都是那個媽生的。
正夫人為齊薑,齊國公室女(齊襄公之女),本名景薑,生太子伯威(年19歲),仲姬(夭折,為齊薑媵妾群生,媵妾已亡),公子域叔(年13歲),公子念生(年3歲)。
二夫人為宋餘子,宋國公室女,本名餘子,生公子仲蒿(年19歲),伯姬(年17歲)。
三夫人為軧姒,軧國國君之女,生叔姬(年16歲),季子(年13歲)。
四夫人為許薑,許國公室女,生公子召康(年10歲),薇姬(8歲),公子垓(夭折),許薑是以齊薑媵妾的身份嫁到邢國的。
季姬(年15歲),人稱雉侍女,母親為一養鳥侍女,現在仍和季姬居住在雉圍(養雞場),據傳一日國君的鬥雞連贏數次,國君一高興,便有了季姬。
木耒(年13歲),母親是軧姒的侍妾(侍女),母親早亡,據傳他和季子是同一天被懷上的,季子生日僅比木耒大幾天。
除此之外,還有1個早夭的公子,母親是給軧姒扇扇子的下人。
“仲兄,為何不讓域叔前去迎嫁?”
“我母親與那齊薑素來不和。威與域素來不與我交往。”
“那季子呢?”
聽到這句,公子蒿像看著傻子一樣看著木耒,說道:“季子那腦袋似有問題,言東言西,每言皆不得當。不知何句有誤,恐得罪我嶽父之近臣。”
“唯有你木耒,乃是替我迎親之最佳人選。弟勿驚慌,與你同行者,乃司工(空)任罘,他為邢之上卿。”
木耒稍微想了一下,好像還隻能是這樣,然後便說:“二哥且放心,兄之事我必盡心為之,平安將嫂迎回。”
木耒說完,便看到公子蒿緊繃的臉舒展開來。然後二人又閑談了起來。談著談著,便談到了太子。
“太子愛財,為謀財,昔日曾將你的腿打斷,你可記恨於太子?”
臥槽,木耒當然知道二哥問這話的目的,我可不能瞎說啊。
“我無母親,且為賤庶子,又能如何?隻得依附於他,否則我恐不能長大成人。當時確實記恨於他,現以釋懷。
太子確是愛財,除卻愛財之外,並無大惡。我之所為,隻為保全我之性命而已。”
公子蒿歎了一口氣,又說道:“邢國已大不如前,若太子日後再登君位,我不知這邢國將入何種境地。
他為嫡長子,我又不能取而代之,他胸無大誌,而我空有誌向,而我誌存高遠,然不得君父之青睞。噫!”
說到這,木耒心裏一驚,二哥這是要暗示我,他有對太子取而代之的想法,我可不能順著他這話說下去,我可不想把自己攪到這灘渾水裏麵。
木耒也不知道該如何接二哥的話,僅說了一句:“人各有命,如我這般,於世唯苟且偷生。太子與你不同,其生而為太子,然其天資平平,無你之聰慧。
若邢國來日於其手遇大變故,那時或為你之可乘之機也。且太子有經商之才,於治國亦有大益焉,經商亦可富國。”
公子蒿見木耒對太子沒有二心,也便不再接著說太子。
兩人又閑談了一會,然後公子蒿走了,至少今天他的第一個目的達到了,至於其他的,就如木耒所說,等邢國出了問題再說吧。
冬天很快來臨了,木耒裝修的房子在二十多天後也全部完工。用地暖火牆烘烤十幾天後,屋內已基本沒了潮氣。
木耒邀請惠和蠶婦一同搬過來,起初她倆是同意的,可蠶婦又覺得有些不妥,心想自己一個外人搬進人家府邸算怎麽回事?
但她又不放心自己的女兒與木耒獨處,怕萬一再發生點什麽。
當然,她也明白,以後這都是必然之事。與木耒相處這麽久,她也看得出,自己的女兒不會再嫁與外人了。
最終,二人還是搬去了木耒的新宅邸。
原因呢,一是因為這裏離蠶館離近,兩地相間就兩三百步的距離。
第二呢,蠶婦和惠都多次去過新宅邸,那裏太暖和了,誰不願意過一個暖暖的冬天呢?
第三,就是國君並沒有下任何命令,不讓蠶婦照顧木耒的的起居了。因為前幾日,宮內還給她送來了木耒的生活費,兩個刀幣和一些食物等。
第四,這“一家三口”已經生活習慣了,畢竟木耒跟著她們,一起生活了已經有七八年了,打心眼裏,蠶婦和惠已經把木耒當成了童養夫來看待。現在是一家人,以後還是一家人,更沒有分開的必要了。
第五,他們幾人……算了不編了,一旦女人看中了一個男人,她們會編出各種理由欺騙自己,這個男人是多麽的優秀,多麽的完美……自己說什麽也不能和他分開……
二人寒暄之後,木耒直奔主題,“仲兄來尋我,可是有事?”
“我確有一事相求。”
“春時,我將護送吾妹伯姬適(出嫁)宋。六七月間,吾望弟前往宋國,助我迎娶我夫人,即你之嫂。”
木耒不解,便問為什麽是我去迎娶你的夫人呢?你為什麽不親自去呢,然後公子蒿細細的給木耒解釋了一番。
春秋這個時期,大家都遵循周禮。邢國的風俗就是,若本國公主嫁到國外,如果那個國家比邢國強大,就需要上卿去送嫁,不但上卿要去送嫁,還要有女兒的一個兄弟去送嫁,也就是舅子送嫁。
若是是下嫁小國,則需大夫去送嫁,但是舅子也是必須要去的。
若是迎娶他國公主,情況和這個類似,也要派相應的卿或者大夫去迎親。
兩者不同的是,新郎本人不能去迎娶,必須是比自己小的弟弟去迎親,即小叔子去接嫂子。
所以公子蒿的情況是這樣,他可以送自己的妹妹嫁去宋國,他卻不能把自己的夫人迎娶回來,這樣是不合乎禮的。
而公子域叔不同的是,她是齊薑的女兒,公子域叔一趟就把兩件事情辦了,既幫姐姐叔姬送了嫁,又幫自己的太子哥哥迎了嫂。
叔姬的婚期是夏初,而太子的婚期是夏,不是夏中便是夏末,齊國公主什麽時候到了,什麽時候就是婚期。
太子的婚事完了,然後就是公子蒿的了,所以出發迎娶宋國公主的時間是六七月。因為此時交通不便,諸侯間的婚娶,來回半年的都有。
而且木耒也搞清楚了另一件事,國君這是子女都是那個媽生的。
正夫人為齊薑,齊國公室女(齊襄公之女),本名景薑,生太子伯威(年19歲),仲姬(夭折,為齊薑媵妾群生,媵妾已亡),公子域叔(年13歲),公子念生(年3歲)。
二夫人為宋餘子,宋國公室女,本名餘子,生公子仲蒿(年19歲),伯姬(年17歲)。
三夫人為軧姒,軧國國君之女,生叔姬(年16歲),季子(年13歲)。
四夫人為許薑,許國公室女,生公子召康(年10歲),薇姬(8歲),公子垓(夭折),許薑是以齊薑媵妾的身份嫁到邢國的。
季姬(年15歲),人稱雉侍女,母親為一養鳥侍女,現在仍和季姬居住在雉圍(養雞場),據傳一日國君的鬥雞連贏數次,國君一高興,便有了季姬。
木耒(年13歲),母親是軧姒的侍妾(侍女),母親早亡,據傳他和季子是同一天被懷上的,季子生日僅比木耒大幾天。
除此之外,還有1個早夭的公子,母親是給軧姒扇扇子的下人。
“仲兄,為何不讓域叔前去迎嫁?”
“我母親與那齊薑素來不和。威與域素來不與我交往。”
“那季子呢?”
聽到這句,公子蒿像看著傻子一樣看著木耒,說道:“季子那腦袋似有問題,言東言西,每言皆不得當。不知何句有誤,恐得罪我嶽父之近臣。”
“唯有你木耒,乃是替我迎親之最佳人選。弟勿驚慌,與你同行者,乃司工(空)任罘,他為邢之上卿。”
木耒稍微想了一下,好像還隻能是這樣,然後便說:“二哥且放心,兄之事我必盡心為之,平安將嫂迎回。”
木耒說完,便看到公子蒿緊繃的臉舒展開來。然後二人又閑談了起來。談著談著,便談到了太子。
“太子愛財,為謀財,昔日曾將你的腿打斷,你可記恨於太子?”
臥槽,木耒當然知道二哥問這話的目的,我可不能瞎說啊。
“我無母親,且為賤庶子,又能如何?隻得依附於他,否則我恐不能長大成人。當時確實記恨於他,現以釋懷。
太子確是愛財,除卻愛財之外,並無大惡。我之所為,隻為保全我之性命而已。”
公子蒿歎了一口氣,又說道:“邢國已大不如前,若太子日後再登君位,我不知這邢國將入何種境地。
他為嫡長子,我又不能取而代之,他胸無大誌,而我空有誌向,而我誌存高遠,然不得君父之青睞。噫!”
說到這,木耒心裏一驚,二哥這是要暗示我,他有對太子取而代之的想法,我可不能順著他這話說下去,我可不想把自己攪到這灘渾水裏麵。
木耒也不知道該如何接二哥的話,僅說了一句:“人各有命,如我這般,於世唯苟且偷生。太子與你不同,其生而為太子,然其天資平平,無你之聰慧。
若邢國來日於其手遇大變故,那時或為你之可乘之機也。且太子有經商之才,於治國亦有大益焉,經商亦可富國。”
公子蒿見木耒對太子沒有二心,也便不再接著說太子。
兩人又閑談了一會,然後公子蒿走了,至少今天他的第一個目的達到了,至於其他的,就如木耒所說,等邢國出了問題再說吧。
冬天很快來臨了,木耒裝修的房子在二十多天後也全部完工。用地暖火牆烘烤十幾天後,屋內已基本沒了潮氣。
木耒邀請惠和蠶婦一同搬過來,起初她倆是同意的,可蠶婦又覺得有些不妥,心想自己一個外人搬進人家府邸算怎麽回事?
但她又不放心自己的女兒與木耒獨處,怕萬一再發生點什麽。
當然,她也明白,以後這都是必然之事。與木耒相處這麽久,她也看得出,自己的女兒不會再嫁與外人了。
最終,二人還是搬去了木耒的新宅邸。
原因呢,一是因為這裏離蠶館離近,兩地相間就兩三百步的距離。
第二呢,蠶婦和惠都多次去過新宅邸,那裏太暖和了,誰不願意過一個暖暖的冬天呢?
第三,就是國君並沒有下任何命令,不讓蠶婦照顧木耒的的起居了。因為前幾日,宮內還給她送來了木耒的生活費,兩個刀幣和一些食物等。
第四,這“一家三口”已經生活習慣了,畢竟木耒跟著她們,一起生活了已經有七八年了,打心眼裏,蠶婦和惠已經把木耒當成了童養夫來看待。現在是一家人,以後還是一家人,更沒有分開的必要了。
第五,他們幾人……算了不編了,一旦女人看中了一個男人,她們會編出各種理由欺騙自己,這個男人是多麽的優秀,多麽的完美……自己說什麽也不能和他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