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按照戰書的約定,雙方人馬在東南隘口外三裏的地方列陣,準備大戰。
此戰封地總共出兵5000,而赤狄又從邯鄲邑拉來一些潞氏的人,以及一些邢衛的奴兵,總人數達到了人之多,比原來的六七千人整整多了一倍。
“呸!”木耒心中暗罵一聲,這狄兵果真是不講信用啊,早知道是這樣,還不如前兩天半夜去偷營呢。但現在已經列陣了,說什麽也都晚了,隻能是硬上了。
赤狄的戰陣是這樣安排的:正前是200多輛戰車,後麵是1000騎馬的弓騎兵,再後麵是奴兵和弓兵、長戈兵、盾牌兵等。因為赤狄人多,所以他們列的陣很密,也很寬,有一裏半地那麽寬。
木耒的兵有5000人左右,兩側各是500多的騎兵,中間正前方是木盾。這木盾是特製的,上麵有孔,盾牌的正麵有幾根利刺,木盾後麵用木杆斜撐在地上,無需人便可成80度角站立。
在盾牌前麵,是30個手持火把的炮兵。在炮兵前麵是六十組火箭筒,且將2枚火箭筒的導火索捆在一起。
每人負責點燃兩組這樣的火箭筒,總共是120枚,這是第一批要發射的火箭筒。火箭筒放在地上,有微微向上的傾角,射程大約是三四百米的樣子。
兩軍對陣的間距基本上是300米左右,等到對方的車兵一發動,他們便馬上點火,然後撤到木盾後麵去。
然後邢軍就在木盾後抵禦狄兵的戰車嗎?錯了,現在盾牌後麵雖然都是人,一旦狄兵的戰車咆哮起來,盾牌後的人會馬上變後撤。現在這些人做什麽呢,他們正手持鐵鍬,在盾牌後挖著陷馬坑。
現在是初冬,還好土地隻凍了隻有一厘米,很容易便能掘開。按照木耒的要求,陷馬坑挖的雜亂無章,密密麻麻,深度達三四十厘米。挖出的土又堆成一個個的小土堆。
這樣戰車行駛進來,即便馬沒有被這坑陷住摔倒,也能夠將車給顛散架。就這三四十米的距離,估計也沒有幾輛戰車能再次衝到陣前。
在這坑的盡頭,又是一排盾牌,還有密密麻麻的,伸出盾牌的長槍。在這個盾牌前麵,還有第二組的火箭筒。這一組的火箭筒仰角很大,從此處發射出之後,估計能四百多米的距離,這個主要是對付後麵步兵的。
長槍兵和盾牌兵裏麵,還混有一些投彈手,就是投擲手雷的炮兵。這樣的投彈手配備並不是特別多,大約十米一個,總共四十人,每人帶五枚手雷,在戰車和盾牌交纏在一起的時候,他們便向後麵的戰車投擲手雷。
在這長槍兵之後,便是刀盾兵和弓弩兵。若是狄兵的弓騎兵能夠射到這裏,刀盾兵的盾牌也能保護弓兵。
再後麵才是沒上過戰場的新兵,手持長槍、鐵刀、長戈等。若是敵人潰敗,才會命他們上前追擊,或是打掃戰場。
至於投石車,這次沒有派上用場,木耒給投石車的定義就是守城和攻城。
赤狄知道木耒的封地沒有戰車,所以,赤狄隻需要提防木耒的騎兵。赤狄也知道這些騎兵十分厲害,於是在隊伍的兩側也安排了弓騎兵,就是為了抵擋木耒的騎兵。
現在是冬天,木耒的重騎兵們,現在全都換上了暖和舒適的棉甲,在這些赤狄的弓箭麵前,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
時間約到了上午十點,赤狄發來信息,示意要開戰,頰戎見陷馬坑已經挖完,便同意開戰,而後兩側戰鼓擂起。三通鼓之後,封地這邊按兵不動,而赤狄的戰車已經向這邊衝了過來。
雖說兩軍對陣間距有300多米,但是戰車即便咆哮起來,速度也就是每小時30公裏左右,再算上起步的時間,等到木耒這邊的時候,至少要兩分鍾以上的時間。
白駟和頰戎給這些炮兵們下達命令是,隻要對方的戰車移動,便即刻點火,點火之後馬上後退。
赤狄的戰車剛動起來,這邊的炮兵馬上點火。火箭筒的導火索燃燒時間大約是30秒,最早的幾枚火箭筒射出去的時候,赤狄的戰車也才僅到戰場的正中心。
少有的幾枚火箭筒,直接和奔馳而來的戰車撞在了一起,有且僅有兩枚,是在與之相撞的瞬間發生了爆炸。剩餘的大部分火箭筒,都是飛到了自己射程的盡頭,也就是在後麵弓騎兵的戰陣中爆炸的。
劈劈啪啪的巨響傳來,震驚了所有的狄兵,更是嚇驚了弓騎兵的戰馬。那200餘輛戰車沒怎麽受影響,還在全力的向前衝著。
在到達第一道盾牌陣的時候,赤狄竟發現盾牌後是無人的。雖然盾牌上插著鐵刺和木刺,但戰車還都義無反顧的撞了上去。
這一撞,那木盾如紙糊的一樣,完全的躺平在地上,那半米長的利刺全都硬生生的立了起來。
好多的馬匹都被這利刺給割傷了,然後一頭栽到了遠向遠處,一車駟馬,一馬跌倒則整車就廢了。有的戰車通過了盾牌,但是又被前麵的陷馬坑和小土堆給攔住了。
就在戰車衝擊第一道盾陣的同時,炮兵又以大仰角發射了第二批火箭筒,這批射程更遠,主要是收割稍遠處的步兵,第二批也是120枚。
沒有幾輛戰車能越過了陷馬坑區域,大部分的戰車都癱瘓在坑裏,而後麵的戰車卻依舊向前衝,由於躲閃不及,無數的戰車全都癱瘓在這狹小的區域內。
當然,也有僥幸衝到盾陣前的,在長達六米長的長槍陣前,這些戰車又如同是白送的一般。
在這三四十米的區域內,無數的戰馬躺在地上嘶鳴,戰車上下來的狄兵,正準備手持武器向前衝。與此同時,從盾牌後又投擲出無數的手雷,又將這些修羅場上的狄兵狠狠的收割了一遍。
在第二批火箭彈發射完之後,封地兩翼的騎兵出動了,他們直衝著狄兵兩側的弓騎兵而去。
封地的騎射兵在前,重騎兵在後,騎射兵邊奔跑邊射箭,而重騎兵則毫無減速的直衝赤狄弓騎兵的戰陣,這些赤狄哪見過這個陣勢?頓時赤狄的弓騎兵亂作一團。
赤狄的弓騎兵總數近3000人,每個側翼放了千人的弓騎兵。封地一側是500的騎兵,其中300是重騎兵,300重騎兵衝入這1000人的弓騎兵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砍瓜切菜般便殺了個對穿。
這一通衝鋒,至少一人能帶走一個狄兵的性命,而在外圍的騎射兵,依舊像這些弓騎兵們不斷的拋射著箭或者是弩。
片刻後,重騎兵又折返衝鋒,至此,赤狄每側千餘人的弓騎兵已損失大半。
見這樣的情景,白駟和頰戎也忍不住了,命令騎射兵抽出馬刀,嗷嗷叫著也殺入了戰陣之中。
平時作戰的時候,頰戎和白駟這類的指揮需要上陣殺敵嗎?木耒給他們的要求是不需要,但他們還是心有不甘,於是頰戎和白駟便成了身穿重甲的騎射兵。
平時他們和輕騎兵們(騎射兵)一同在外圍騷擾,等形勢大好的時候,便會和這些輕騎兵們一同上陣砍人,或者是追擊潰敗。
其實木耒的這些騎射兵們,冬季所穿的也是棉甲,隻不過他們的棉甲隻有十公斤左右,僅在重要的部位加了鐵甲。
而那些重騎兵,他們自身的鎧甲重量就達到了20公斤以上,加上馬鎧,整套重量不會低於40公斤。
所以,重騎兵的馬的體力,肯定要比這些輕騎兵的馬要好上許多,這也就是重騎和輕騎的主要區分。
赤狄的戰車陷入木耒擺的陷馬陣,而後,那些手持長刃的長槍兵和刀盾兵,步行向前殺出,解決掉這些車兵後的,又穩步向前直奔向了狄兵戰陣。
在經過兩輪火箭筒的轟擊之後,赤狄兵早已大亂,就那200多枚火箭筒,至少給這些人造成了千人左右的傷亡。
因為赤狄人多,他們擺的戰陣也密集了很多,人與人的間距也就是一兩米的距離,所以才造成了這麽大的傷害,這還是近三成的火箭筒,根本就沒有傷到人的戰果。
赤狄步兵軍陣已然大亂,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向後奔去,話說兵敗如山倒,真若是逃了起來,連正規的軍隊都無法阻攔,更何況有些還是臨時拚湊來的奴兵。
而此時,兩側的騎射兵已將赤狄的弓騎兵打敗,他們現在也已開始去進攻赤狄的步兵。
但赤狄的步兵早已四散而去,這些騎兵們更是殺的得心應手起來,手持長槍或者是馬刀,輕而易舉的便能砍翻一兩個或刺穿一兩個。
封地的那些步兵,根本追不上已經潰敗的赤狄步兵,因為潰兵跑的太快了。
騎兵中有人在大喊著:“降者免死,潰逃者格殺無論。”
如此反複的喊著,也有一些人就地跪了下來,投降的多數是奴兵,還有一些是負傷的狄兵。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的人四散而去。
兩個時辰後,時間已至下午,前去追擊的騎兵們也人困馬乏的返回戰場。封地的步兵們也正在打掃戰場,點數傷亡。
此戰中,共殲敵4000餘,俘虜4000多人,剩餘的狄兵都跑了。
對於此戰來說,己方的傷亡僅有數百人,堪稱大勝。
此戰封地總共出兵5000,而赤狄又從邯鄲邑拉來一些潞氏的人,以及一些邢衛的奴兵,總人數達到了人之多,比原來的六七千人整整多了一倍。
“呸!”木耒心中暗罵一聲,這狄兵果真是不講信用啊,早知道是這樣,還不如前兩天半夜去偷營呢。但現在已經列陣了,說什麽也都晚了,隻能是硬上了。
赤狄的戰陣是這樣安排的:正前是200多輛戰車,後麵是1000騎馬的弓騎兵,再後麵是奴兵和弓兵、長戈兵、盾牌兵等。因為赤狄人多,所以他們列的陣很密,也很寬,有一裏半地那麽寬。
木耒的兵有5000人左右,兩側各是500多的騎兵,中間正前方是木盾。這木盾是特製的,上麵有孔,盾牌的正麵有幾根利刺,木盾後麵用木杆斜撐在地上,無需人便可成80度角站立。
在盾牌前麵,是30個手持火把的炮兵。在炮兵前麵是六十組火箭筒,且將2枚火箭筒的導火索捆在一起。
每人負責點燃兩組這樣的火箭筒,總共是120枚,這是第一批要發射的火箭筒。火箭筒放在地上,有微微向上的傾角,射程大約是三四百米的樣子。
兩軍對陣的間距基本上是300米左右,等到對方的車兵一發動,他們便馬上點火,然後撤到木盾後麵去。
然後邢軍就在木盾後抵禦狄兵的戰車嗎?錯了,現在盾牌後麵雖然都是人,一旦狄兵的戰車咆哮起來,盾牌後的人會馬上變後撤。現在這些人做什麽呢,他們正手持鐵鍬,在盾牌後挖著陷馬坑。
現在是初冬,還好土地隻凍了隻有一厘米,很容易便能掘開。按照木耒的要求,陷馬坑挖的雜亂無章,密密麻麻,深度達三四十厘米。挖出的土又堆成一個個的小土堆。
這樣戰車行駛進來,即便馬沒有被這坑陷住摔倒,也能夠將車給顛散架。就這三四十米的距離,估計也沒有幾輛戰車能再次衝到陣前。
在這坑的盡頭,又是一排盾牌,還有密密麻麻的,伸出盾牌的長槍。在這個盾牌前麵,還有第二組的火箭筒。這一組的火箭筒仰角很大,從此處發射出之後,估計能四百多米的距離,這個主要是對付後麵步兵的。
長槍兵和盾牌兵裏麵,還混有一些投彈手,就是投擲手雷的炮兵。這樣的投彈手配備並不是特別多,大約十米一個,總共四十人,每人帶五枚手雷,在戰車和盾牌交纏在一起的時候,他們便向後麵的戰車投擲手雷。
在這長槍兵之後,便是刀盾兵和弓弩兵。若是狄兵的弓騎兵能夠射到這裏,刀盾兵的盾牌也能保護弓兵。
再後麵才是沒上過戰場的新兵,手持長槍、鐵刀、長戈等。若是敵人潰敗,才會命他們上前追擊,或是打掃戰場。
至於投石車,這次沒有派上用場,木耒給投石車的定義就是守城和攻城。
赤狄知道木耒的封地沒有戰車,所以,赤狄隻需要提防木耒的騎兵。赤狄也知道這些騎兵十分厲害,於是在隊伍的兩側也安排了弓騎兵,就是為了抵擋木耒的騎兵。
現在是冬天,木耒的重騎兵們,現在全都換上了暖和舒適的棉甲,在這些赤狄的弓箭麵前,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
時間約到了上午十點,赤狄發來信息,示意要開戰,頰戎見陷馬坑已經挖完,便同意開戰,而後兩側戰鼓擂起。三通鼓之後,封地這邊按兵不動,而赤狄的戰車已經向這邊衝了過來。
雖說兩軍對陣間距有300多米,但是戰車即便咆哮起來,速度也就是每小時30公裏左右,再算上起步的時間,等到木耒這邊的時候,至少要兩分鍾以上的時間。
白駟和頰戎給這些炮兵們下達命令是,隻要對方的戰車移動,便即刻點火,點火之後馬上後退。
赤狄的戰車剛動起來,這邊的炮兵馬上點火。火箭筒的導火索燃燒時間大約是30秒,最早的幾枚火箭筒射出去的時候,赤狄的戰車也才僅到戰場的正中心。
少有的幾枚火箭筒,直接和奔馳而來的戰車撞在了一起,有且僅有兩枚,是在與之相撞的瞬間發生了爆炸。剩餘的大部分火箭筒,都是飛到了自己射程的盡頭,也就是在後麵弓騎兵的戰陣中爆炸的。
劈劈啪啪的巨響傳來,震驚了所有的狄兵,更是嚇驚了弓騎兵的戰馬。那200餘輛戰車沒怎麽受影響,還在全力的向前衝著。
在到達第一道盾牌陣的時候,赤狄竟發現盾牌後是無人的。雖然盾牌上插著鐵刺和木刺,但戰車還都義無反顧的撞了上去。
這一撞,那木盾如紙糊的一樣,完全的躺平在地上,那半米長的利刺全都硬生生的立了起來。
好多的馬匹都被這利刺給割傷了,然後一頭栽到了遠向遠處,一車駟馬,一馬跌倒則整車就廢了。有的戰車通過了盾牌,但是又被前麵的陷馬坑和小土堆給攔住了。
就在戰車衝擊第一道盾陣的同時,炮兵又以大仰角發射了第二批火箭筒,這批射程更遠,主要是收割稍遠處的步兵,第二批也是120枚。
沒有幾輛戰車能越過了陷馬坑區域,大部分的戰車都癱瘓在坑裏,而後麵的戰車卻依舊向前衝,由於躲閃不及,無數的戰車全都癱瘓在這狹小的區域內。
當然,也有僥幸衝到盾陣前的,在長達六米長的長槍陣前,這些戰車又如同是白送的一般。
在這三四十米的區域內,無數的戰馬躺在地上嘶鳴,戰車上下來的狄兵,正準備手持武器向前衝。與此同時,從盾牌後又投擲出無數的手雷,又將這些修羅場上的狄兵狠狠的收割了一遍。
在第二批火箭彈發射完之後,封地兩翼的騎兵出動了,他們直衝著狄兵兩側的弓騎兵而去。
封地的騎射兵在前,重騎兵在後,騎射兵邊奔跑邊射箭,而重騎兵則毫無減速的直衝赤狄弓騎兵的戰陣,這些赤狄哪見過這個陣勢?頓時赤狄的弓騎兵亂作一團。
赤狄的弓騎兵總數近3000人,每個側翼放了千人的弓騎兵。封地一側是500的騎兵,其中300是重騎兵,300重騎兵衝入這1000人的弓騎兵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砍瓜切菜般便殺了個對穿。
這一通衝鋒,至少一人能帶走一個狄兵的性命,而在外圍的騎射兵,依舊像這些弓騎兵們不斷的拋射著箭或者是弩。
片刻後,重騎兵又折返衝鋒,至此,赤狄每側千餘人的弓騎兵已損失大半。
見這樣的情景,白駟和頰戎也忍不住了,命令騎射兵抽出馬刀,嗷嗷叫著也殺入了戰陣之中。
平時作戰的時候,頰戎和白駟這類的指揮需要上陣殺敵嗎?木耒給他們的要求是不需要,但他們還是心有不甘,於是頰戎和白駟便成了身穿重甲的騎射兵。
平時他們和輕騎兵們(騎射兵)一同在外圍騷擾,等形勢大好的時候,便會和這些輕騎兵們一同上陣砍人,或者是追擊潰敗。
其實木耒的這些騎射兵們,冬季所穿的也是棉甲,隻不過他們的棉甲隻有十公斤左右,僅在重要的部位加了鐵甲。
而那些重騎兵,他們自身的鎧甲重量就達到了20公斤以上,加上馬鎧,整套重量不會低於40公斤。
所以,重騎兵的馬的體力,肯定要比這些輕騎兵的馬要好上許多,這也就是重騎和輕騎的主要區分。
赤狄的戰車陷入木耒擺的陷馬陣,而後,那些手持長刃的長槍兵和刀盾兵,步行向前殺出,解決掉這些車兵後的,又穩步向前直奔向了狄兵戰陣。
在經過兩輪火箭筒的轟擊之後,赤狄兵早已大亂,就那200多枚火箭筒,至少給這些人造成了千人左右的傷亡。
因為赤狄人多,他們擺的戰陣也密集了很多,人與人的間距也就是一兩米的距離,所以才造成了這麽大的傷害,這還是近三成的火箭筒,根本就沒有傷到人的戰果。
赤狄步兵軍陣已然大亂,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向後奔去,話說兵敗如山倒,真若是逃了起來,連正規的軍隊都無法阻攔,更何況有些還是臨時拚湊來的奴兵。
而此時,兩側的騎射兵已將赤狄的弓騎兵打敗,他們現在也已開始去進攻赤狄的步兵。
但赤狄的步兵早已四散而去,這些騎兵們更是殺的得心應手起來,手持長槍或者是馬刀,輕而易舉的便能砍翻一兩個或刺穿一兩個。
封地的那些步兵,根本追不上已經潰敗的赤狄步兵,因為潰兵跑的太快了。
騎兵中有人在大喊著:“降者免死,潰逃者格殺無論。”
如此反複的喊著,也有一些人就地跪了下來,投降的多數是奴兵,還有一些是負傷的狄兵。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的人四散而去。
兩個時辰後,時間已至下午,前去追擊的騎兵們也人困馬乏的返回戰場。封地的步兵們也正在打掃戰場,點數傷亡。
此戰中,共殲敵4000餘,俘虜4000多人,剩餘的狄兵都跑了。
對於此戰來說,己方的傷亡僅有數百人,堪稱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