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想了想,隨後說道:“承蒙公子抬愛,蹇實乃鄉野之人,於人治之事頗為生疏,恐難擔此重任,有負公子所托。”
木耒回答道:“先生過謙矣。我觀先生之言談,便知先生定屬天下之大才。若能逢得良機,或可勝管夷吾之輩。若得先生相助,木耒之封地必將興盛。”
蹇叔此時拱手行了一禮,又說道:“公子之盛情,蹇感激不盡。但我年近六旬,桑榆暮景,不知尚餘幾載光陰,恐會誤了公子的大業。
且吾久懷歸隱之誌,隻盼於鄉野之間,種麥植菽了卻殘生。宋地之人早已尋我多次,我皆未答應出仕。
公子之美意,我實難從命,此事就此作罷,萬望公子見諒。”
木耒則說道:“先生若無意於吾之封地,我自不會勉強。若論種地的本領,隻消三兩年間,天下恐無人能出吾之右者。
不出三年,在我封地之內,小麥、秫(高粱)之畝產可達三石,且會另有一糧,畝產可至三五十石之多。
齊國之富強,賴於漁鹽,亦有齊地自產之赤金、惡金礦產,但我之封地無魚鹽赤金,卻有遠勝於此類之物。”
說到這裏,木耒打開一木箱,從中取出一條毛線圍巾與一塊棉布,雙手捧至蹇叔麵前。
木耒又接著說道:“此二物皆出自我之封地,現今天下還無人能製,且難以仿製。其材質非桑非麻,品質卻可比肩絲綢。先生且看,此二物怎樣?”
“此為何物?我往昔從未見過。”
木耒笑著說道:“先生自然未曾見過,此二者僅產於吾之封地。
這圍巾乃是羊毛織物,自我製成尚不足一年,至今僅賣出數百件,恐怕宋地還沒有幾人購得。
這棉布製成也不過四五月,未曾向我封地之外售賣,故而先生更是不可能見過。”
蹇叔盯著這兩塊布料,麵露驚愕之色,說道:“此二物也是公子新創之物?”
“先生此前讚木耒大才,但木耒之才能,豈止用於滿足口腹之欲?
此二物僅為封地所產其中之二,在我封地內,尚有諸多先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之物。
木耒懇請先生,不論是否願意為我打理封地,皆當前往我之封地一觀。”
蹇叔還在盯著木耒拿來的這兩塊布料,陷入了沉思,也沒有接著說一句話。
木耒接著又說道:“先生不妨且以兩年或三年為期,與我同赴封地。期間若是覺得不妥,先生可隨時離去,木耒絕無阻攔。
先生但去一遭,權當遊曆,若能得先生高見,使封地有所進益(進步),自是幸事;若先生終覺不合心意,亦不過耗費些許時日,先生也可隨時離去。
先生居於我封地時,亦可研習耕種之法。待期滿之後,若先生無意留存,木耒自當以禮相送至宋國,且可將我新式耕種之法,及高產良種贈予先生,以便先生攜帶至宋地推行。
若先生有意為我打理封地,我便將其托付於先生。以先生之非凡智慧,又有諸多新奇商貨加持,我封地之興盛富饒,必可與齊國相媲美。……”
過了好久,蹇叔才緩緩開口,說道:“此事且容我思忖片刻。若封地真如公子所言那般,我願輔佐公子。”
“如此甚好,隻是我期望先生,莫要將今日我所言之事告知公子蒿,我恐他有所誤會。”木耒說道。
隨後蹇叔點頭應道:“我已知曉,我之次子現今在宋營之中,我若不與他歸宋,我必須要告訴於他。”
聽到他說自己的兒子,木耒於是又問道:“先生家中現在還有何親眷?”
蹇叔微微歎了口氣,說道:“我育有二子二女,現在皆已婚配。我也無需為其分憂矣,吾妻已喪,我如今乃是孑然一人。若是居於公子封地,也並無不便之處。”
聽到這裏木耒心裏還是暗暗高興的,又問道:“宋君幾時率師歸國焉?”
蹇叔回答道:“應是在兩日之後啟程。現今時間緊迫,我需即刻前往宋營中告於我之次子,今晚我便向公子蒿辭行,明日便搬至公子府邸,如何?”
木耒一聽蹇叔這樣說,心中特別的高興,便趕忙說道:“木耒身為晚輩,承蒙先生抬愛,實乃感激不盡。
先生若來我封地,仿若甘霖降於旱地。日後木耒必以師禮相待,凡先生之謀劃,木耒必全力支持。”
“公子,老夫現在便告辭矣,吾即刻去安排諸事。”
…………
今天,蹇叔是一個人來木耒府邸的,公子蒿並沒有來。
公子蒿現在幹什麽呢?他現在正在拉攏柏氏,柏氏在此次邢國的抗戎戰爭中,表現的非常出色。
柏禦帶領柏氏子弟,堅守柏人城一個多月,還殺傷了大量的狄兵,其勢力現在威望大增,正因如此,柏氏一族也將趁勢崛起,也成了公子蒿和太子爭相拉攏的焦點。
與之相反的就是任氏了,經此一役,任氏子弟大部分都戰死了,兩個封地還都落入狄兵之手,現在任氏的衰敗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因為這個,公子蒿就更需要拉攏柏禦了。
第二天,木耒接到的國君的傳喚,要他去宮內參加一個宴席。
齊君與宋君明日就要帶軍隊離開邢都,返回自己的國家了,今日舉辦的,就是一場小型的送行宴。
送行宴是在邢宮大殿上舉行的,大殿之上是三個桌案,中間是邢君,兩側分別是宋君和齊君,大殿之下每側則是 5 個桌案。
一側是邢國的人,第一桌是太子和域叔,其後依次是臨崎、柏禦、公子蒿和木耒,這四人是一人一案,木耒的桌案緊挨著大門。
對麵的 5 個桌案上,一共坐著有 8 個人。他們是誰,木耒也不認識,也沒有人給他們做介紹,應該都是齊、宋兩國的將領,或者是謀士、謀臣之類的。
先是一通鼓樂齊鳴,而後就是歌舞。一曲完畢,邢君手持酒樽,慷慨陳詞道:
“狄兵來犯,邢國瀕危。幸得齊宋之雄師,如雷霆,似蛟龍,與我並肩禦敵。齊軍之威,宋軍之勇,成就邢之安寧。
兩君相助,心懷大義,不計利害,恩比山海。此等義舉,必將銘刻於邢國之青史,傳頌於萬代子民之口。
此恩我邢國必銘記,願齊、宋國運恒昌,福澤永厚。邢國必與兩國永結同心,共護太平。
諸君同飲~~”
邢君敬完酒,齊君也拿起酒樽,也慷慨激昂的說道:
“諸夏之邦,同出一脈,親如兄弟。戎狄犯境,非獨邢國之難,實乃諸夏共患。
孤奉 “尊王攘夷” 之大義,率齊師而來,與宋君攜手,為邢國解倒懸之急。蓋因諸夏一體,休戚與共,豈容夷狄肆虐我華夏之地。
唯諸夏齊心,共抗戎狄,方可保我族類之昌盛,護我文明之傳承,使禮儀之邦,永耀光輝,屹立於天地之間,此乃吾等之責,亦為諸夏之使命。”
而此時的宋君,也拿起了酒杯,也熱血沸騰的說道:
“諸夏一體,血脈相連,情同手足。邢國有難,吾宋焉能旁觀?此正彰顯諸夏互助之要。
吾率宋師前來,非為私利,乃為諸夏大局。當此戎狄侵擾之際,唯有諸夏諸國彼此扶持,守望相助,方能凝聚偉力,共禦外敵。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吾等共為華夏子民,必以互助為念,同守疆土,使諸夏之邦,於亂世之中,依然堅如磐石。”
邢君此時又補充道:
“齊君、宋君,邢國幸甚,得與二國聯姻。往昔歲月,此等親密關聯已為邦交厚土。
今逢狄亂,二君秉持大義,援兵即至。齊君以尊王攘夷之策,宋君循諸夏互助之理,共解邢危。此皆賴聯姻情誼,使吾三國如一家,危難相恤。
…………諸君同飲。”
木耒心想:這樣的宴席真是無趣,光聽上麵三個大佬互相講什麽“民族大義”了。
酒過三旬之後,又是鼓樂和歌舞,眾人們也就沒那麽拘謹了。
此時公子蒿向木耒這邊靠了過來,說道:“木耒弟,過幾日,你要被封為大夫矣。”
木耒回答道:“先生過謙矣。我觀先生之言談,便知先生定屬天下之大才。若能逢得良機,或可勝管夷吾之輩。若得先生相助,木耒之封地必將興盛。”
蹇叔此時拱手行了一禮,又說道:“公子之盛情,蹇感激不盡。但我年近六旬,桑榆暮景,不知尚餘幾載光陰,恐會誤了公子的大業。
且吾久懷歸隱之誌,隻盼於鄉野之間,種麥植菽了卻殘生。宋地之人早已尋我多次,我皆未答應出仕。
公子之美意,我實難從命,此事就此作罷,萬望公子見諒。”
木耒則說道:“先生若無意於吾之封地,我自不會勉強。若論種地的本領,隻消三兩年間,天下恐無人能出吾之右者。
不出三年,在我封地之內,小麥、秫(高粱)之畝產可達三石,且會另有一糧,畝產可至三五十石之多。
齊國之富強,賴於漁鹽,亦有齊地自產之赤金、惡金礦產,但我之封地無魚鹽赤金,卻有遠勝於此類之物。”
說到這裏,木耒打開一木箱,從中取出一條毛線圍巾與一塊棉布,雙手捧至蹇叔麵前。
木耒又接著說道:“此二物皆出自我之封地,現今天下還無人能製,且難以仿製。其材質非桑非麻,品質卻可比肩絲綢。先生且看,此二物怎樣?”
“此為何物?我往昔從未見過。”
木耒笑著說道:“先生自然未曾見過,此二者僅產於吾之封地。
這圍巾乃是羊毛織物,自我製成尚不足一年,至今僅賣出數百件,恐怕宋地還沒有幾人購得。
這棉布製成也不過四五月,未曾向我封地之外售賣,故而先生更是不可能見過。”
蹇叔盯著這兩塊布料,麵露驚愕之色,說道:“此二物也是公子新創之物?”
“先生此前讚木耒大才,但木耒之才能,豈止用於滿足口腹之欲?
此二物僅為封地所產其中之二,在我封地內,尚有諸多先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之物。
木耒懇請先生,不論是否願意為我打理封地,皆當前往我之封地一觀。”
蹇叔還在盯著木耒拿來的這兩塊布料,陷入了沉思,也沒有接著說一句話。
木耒接著又說道:“先生不妨且以兩年或三年為期,與我同赴封地。期間若是覺得不妥,先生可隨時離去,木耒絕無阻攔。
先生但去一遭,權當遊曆,若能得先生高見,使封地有所進益(進步),自是幸事;若先生終覺不合心意,亦不過耗費些許時日,先生也可隨時離去。
先生居於我封地時,亦可研習耕種之法。待期滿之後,若先生無意留存,木耒自當以禮相送至宋國,且可將我新式耕種之法,及高產良種贈予先生,以便先生攜帶至宋地推行。
若先生有意為我打理封地,我便將其托付於先生。以先生之非凡智慧,又有諸多新奇商貨加持,我封地之興盛富饒,必可與齊國相媲美。……”
過了好久,蹇叔才緩緩開口,說道:“此事且容我思忖片刻。若封地真如公子所言那般,我願輔佐公子。”
“如此甚好,隻是我期望先生,莫要將今日我所言之事告知公子蒿,我恐他有所誤會。”木耒說道。
隨後蹇叔點頭應道:“我已知曉,我之次子現今在宋營之中,我若不與他歸宋,我必須要告訴於他。”
聽到他說自己的兒子,木耒於是又問道:“先生家中現在還有何親眷?”
蹇叔微微歎了口氣,說道:“我育有二子二女,現在皆已婚配。我也無需為其分憂矣,吾妻已喪,我如今乃是孑然一人。若是居於公子封地,也並無不便之處。”
聽到這裏木耒心裏還是暗暗高興的,又問道:“宋君幾時率師歸國焉?”
蹇叔回答道:“應是在兩日之後啟程。現今時間緊迫,我需即刻前往宋營中告於我之次子,今晚我便向公子蒿辭行,明日便搬至公子府邸,如何?”
木耒一聽蹇叔這樣說,心中特別的高興,便趕忙說道:“木耒身為晚輩,承蒙先生抬愛,實乃感激不盡。
先生若來我封地,仿若甘霖降於旱地。日後木耒必以師禮相待,凡先生之謀劃,木耒必全力支持。”
“公子,老夫現在便告辭矣,吾即刻去安排諸事。”
…………
今天,蹇叔是一個人來木耒府邸的,公子蒿並沒有來。
公子蒿現在幹什麽呢?他現在正在拉攏柏氏,柏氏在此次邢國的抗戎戰爭中,表現的非常出色。
柏禦帶領柏氏子弟,堅守柏人城一個多月,還殺傷了大量的狄兵,其勢力現在威望大增,正因如此,柏氏一族也將趁勢崛起,也成了公子蒿和太子爭相拉攏的焦點。
與之相反的就是任氏了,經此一役,任氏子弟大部分都戰死了,兩個封地還都落入狄兵之手,現在任氏的衰敗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因為這個,公子蒿就更需要拉攏柏禦了。
第二天,木耒接到的國君的傳喚,要他去宮內參加一個宴席。
齊君與宋君明日就要帶軍隊離開邢都,返回自己的國家了,今日舉辦的,就是一場小型的送行宴。
送行宴是在邢宮大殿上舉行的,大殿之上是三個桌案,中間是邢君,兩側分別是宋君和齊君,大殿之下每側則是 5 個桌案。
一側是邢國的人,第一桌是太子和域叔,其後依次是臨崎、柏禦、公子蒿和木耒,這四人是一人一案,木耒的桌案緊挨著大門。
對麵的 5 個桌案上,一共坐著有 8 個人。他們是誰,木耒也不認識,也沒有人給他們做介紹,應該都是齊、宋兩國的將領,或者是謀士、謀臣之類的。
先是一通鼓樂齊鳴,而後就是歌舞。一曲完畢,邢君手持酒樽,慷慨陳詞道:
“狄兵來犯,邢國瀕危。幸得齊宋之雄師,如雷霆,似蛟龍,與我並肩禦敵。齊軍之威,宋軍之勇,成就邢之安寧。
兩君相助,心懷大義,不計利害,恩比山海。此等義舉,必將銘刻於邢國之青史,傳頌於萬代子民之口。
此恩我邢國必銘記,願齊、宋國運恒昌,福澤永厚。邢國必與兩國永結同心,共護太平。
諸君同飲~~”
邢君敬完酒,齊君也拿起酒樽,也慷慨激昂的說道:
“諸夏之邦,同出一脈,親如兄弟。戎狄犯境,非獨邢國之難,實乃諸夏共患。
孤奉 “尊王攘夷” 之大義,率齊師而來,與宋君攜手,為邢國解倒懸之急。蓋因諸夏一體,休戚與共,豈容夷狄肆虐我華夏之地。
唯諸夏齊心,共抗戎狄,方可保我族類之昌盛,護我文明之傳承,使禮儀之邦,永耀光輝,屹立於天地之間,此乃吾等之責,亦為諸夏之使命。”
而此時的宋君,也拿起了酒杯,也熱血沸騰的說道:
“諸夏一體,血脈相連,情同手足。邢國有難,吾宋焉能旁觀?此正彰顯諸夏互助之要。
吾率宋師前來,非為私利,乃為諸夏大局。當此戎狄侵擾之際,唯有諸夏諸國彼此扶持,守望相助,方能凝聚偉力,共禦外敵。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吾等共為華夏子民,必以互助為念,同守疆土,使諸夏之邦,於亂世之中,依然堅如磐石。”
邢君此時又補充道:
“齊君、宋君,邢國幸甚,得與二國聯姻。往昔歲月,此等親密關聯已為邦交厚土。
今逢狄亂,二君秉持大義,援兵即至。齊君以尊王攘夷之策,宋君循諸夏互助之理,共解邢危。此皆賴聯姻情誼,使吾三國如一家,危難相恤。
…………諸君同飲。”
木耒心想:這樣的宴席真是無趣,光聽上麵三個大佬互相講什麽“民族大義”了。
酒過三旬之後,又是鼓樂和歌舞,眾人們也就沒那麽拘謹了。
此時公子蒿向木耒這邊靠了過來,說道:“木耒弟,過幾日,你要被封為大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