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剩下兩個炸彈,木耒有些猶豫,不知道要不要試驗。剛才第一個炸彈的威力著實讓他害怕。


    那感覺就好像是在自己院子裏,炸了一顆開天雷,但這是在曠野半山腰炸的啊。過了許久,他的心情才慢慢平靜下來。


    看著手裏的 ,他找到一處地勢較高且陡峭的地方,自己站在上方。他準備點燃一個炸彈後扔下去,他要扔的是那個陶製的小炸彈。


    為了防止陶瓷磕在石頭上摔破,他找了些草,用繩子綁在炸彈外麵。在點燃小炸彈前,他先用石頭訓練臂力。


    扔了幾塊,可他臂力實在差,扔出去的石頭也就二三十米遠。


    還好是在山坡,石頭能向下滾得更遠些。即便如此,他還是找了塊大岩石,準備向前、向下扔完炸彈就躲在石頭後麵。


    準備好一切,導火索一點燃,他立刻扔出陶製炸彈,隨後躲到大石頭後麵。


    果然,又是 “轟” 的一聲巨響,威力竟絲毫不亞於第一個竹管炸彈。不過,這個炸彈是用雞蛋清調製的炸藥,裝藥量理論上比竹管炸彈少了一些呢。


    又是一陣耳鳴,不過木耒有準備,事先張開了嘴,所以耳朵好受了許多。片刻後,就聽到了稀稀嗦嗦的石子掉落的聲音。


    鑒於前兩個炸彈的優秀表現,木耒不打算試驗剩下的那個炸彈了,準備把這個其帶回去,以備不時之需。


    木耒也知道,這樣的炸彈即便不能殺傷人員,隻要是扔到敵軍人群中,單是那聲音就能震懾住他們,令敵軍大亂。


    莫要說這些古人,就是在現代人的人群中,扔一個這樣大小的紙炮仗,先不說傷亡,嚇都能把人嚇個半死。


    若是扔在這些古人的人群中,肯定效果會更大,這就是神跡,是天罰,是天雷下凡,繼而發生的肯定是大亂、敗退或者是營嘯。


    竹管的炸彈也能造成一定的傷亡,陶製的可能傷害更高一些,因為報站產生的碎片也能有一定的殺傷效果。


    若是鑄鐵的呢,會不會效果更好,木耒覺得也可以嚐試一下。


    還有一個,由於技術的緣故,目前隻能采用點燃後扔出,還無法做成那種,一拉導火索就直接投擲的那種炸彈。


    木耒隨後便獨自回家,邊走邊琢磨,是否可以讓絡繕澆築一批鑄鐵殼體,然後並加上木柄,就像後世的木柄式手榴彈那樣,導火索鑲嵌在手柄正中。


    反正現在有車床,在十幾厘米的木柄中間打孔也不是什麽難事,而且這樣還能保證導火索不容易熄滅,但是扔之前還是要點燃導火索。


    木耒又想到,回頭得讓絡繕澆鑄的手榴彈的殼體,做得薄一些、小一些,每個重量不超過一斤就行,這樣算上木柄和炸藥,也就1斤(253克\/斤)多點。


    可一想到每個重量一斤,就相當於六七個刀幣,木耒又覺得心疼,這軍火真是個燒錢的玩意兒啊。


    這種炸彈人員隻要投擲的夠遠,很容易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但若是騎兵投擲這種炸彈,可能會驚嚇到馬匹,這是個大麻煩。


    除非馬匹事先經過相關訓練,否則這炸彈就隻能用於城牆上守城了和步兵近戰,但是步兵近戰恐怕會波及自己。


    木耒一直在幻想他理想中騎兵的樣子:每人配備一張弓或弩、一把鐵製馬刀,再帶上幾個這樣的炸彈。


    對於這個時代的軍隊而言,這基本是碾壓式的存在,隻要能避開對方的弓箭手,幾乎就是無敵的,要是對付弓箭手,就得用射程更遠的弩。


    而且,這樣的騎兵,無需裝備多重甲胄就能成軍。後期若是鍛造能力和工藝提升,就能實現全員披鐵甲、那這支軍隊就更接近無敵了。


    若是有一千這樣的騎兵,真的就能能天下無敵了,至少在短期內是沒有破解的辦法的。


    至於大炮和火槍,那等以後再說,至少這種手榴彈,或者叫投擲的炸彈是目前最容易實現裝備的。


    時間來到9月,那邊的沐雷開學了,這邊的木耒也漸漸安生下來。


    因為住校期間,很多事情都受到限製,尤其是這邊的木耒不能熬夜。


    沐雷現在已經上初三了,這是個很重要的一年,從這時候開始,真正的屠龍技已經開始學了。


    比如,這個暑假的培訓班裏,便學了化學。


    木耒在初步學習了初中化學之後,覺得不過癮,又從網上看了高中化學的課程。


    隨後便是七月煉出了鐵,八月做出了火藥,很多東西隻要明白了原理,就是一層窗戶紙的事了。


    再往後,可能就要攻克煉熟鐵,或者是直接煉鋼的工藝了。


    再再往後,還有水泥、酸堿、糖類、硝化纖維、石油、陶瓷、以及各種機械了,更不用說還有其他穿越人士喜愛的白酒、肥皂、玻璃了。


    但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人口,現在木耒自己的四千人,就已經不夠用了。


    現在弓邑負責種地的,大部分已經是女人了,其他的諸如造紙坊、毛衣坊大部分則是女奴。


    弓邑一共八百的男奴隸,現在采礦、煉鐵、打鐵、燒石灰就占了五百人,還有各個工坊也有些,真正從事種地的男奴,已經很少了。


    若要建立一個最簡單的工業基礎,這幾千人根本不可能,至少需要幾萬,十幾萬人的規模。


    若是再加上種地的人,則需要幾十萬人的規模,即一個春秋時期一個中等國家的規模,邢國這種體量的國家都有些勉強。


    若要是達到那一步,木耒則需要一國之人。


    ……


    過了幾日,頰戎給木耒挑選了一匹溫順的鮮虞馬,木耒也開始練習起騎馬來。


    這鮮虞馬個頭其實不大,隻是耐力佳,也就是跑的遠。


    別的馬配上馬鞍,如今能日行 40 到 60 裏地。而這樣的鮮虞馬卻能達到 60 裏地到 100 裏地以上。


    也就是說,隻要道路情況稍好一些,木耒從隘口到邢都,一天就可以到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發明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逐夢的中年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逐夢的中年人並收藏春秋發明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