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啊,也虧了你還能想出這法子,讓猴哥連夜去五台山找文殊菩薩借來上次的獅猁王。”


    一行人大搖大擺的離了王宮大殿,又回了智淵寺,吩咐留守的那些人如今身上罪名已消,稍後會有官員來安排好接下來的一切,無論是分發金銀,還是護送他們回家,都有依靠。


    聽的那些人喜極而泣,一個個的彎腰跪拜,對陳啟等人感激涕零。


    一行人又好好寬慰了這些可憐人一番,才收拾起行李,被這些人簇擁著送出城去。


    城門口,八戒對送行的人們回應著揮了揮手,方才轉身對陳啟樂嗬嗬道:


    “想來有他在龍椅上看著,這些可憐人都能被妥善安置,這車遲國也能繼續保持和泰安寧了。”


    “是啊,這獅猁王當年奉菩薩的法令,去治理烏雞國,三年下來保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如今想來治理車遲國,也不在話下。”


    沙僧挑著擔子,也在一旁笑道。


    “嘿嘿,這青毛獅子見識過我老孫的鐵棒,恐怕會比在烏雞國更賣力啊,你們瞧,這雨不就來了!”


    猴子挽起金箍棒,在手上耍了個棍花,笑眯眯的指著車遲國都城道。


    果然,順著猴子的手指望去,車遲國已被雲霧籠罩,絲絲縷縷的輕風細雨迎麵拍來。


    “下雨了!雨來了!”


    “今年的的旱災沒了!”


    “哦哦!下雨了!下雨了!”…………


    聽著城內比智淵寺內那五百餘人得知脫罪時更大的此起彼伏歡呼聲,陳啟笑著搖搖頭道:“希望這車遲國的百姓自此以後能過得更好吧,徒兒們,我們也該走了。”


    一行人牽著馬,挑著擔的繼續向西而去。


    路過了城門外的土高坡。


    那裏有著一道衣衫襤褸的身影,正顫顫巍巍的拉著繩子,將身後裝得滿滿當當的木車向坡上拉去。


    風聲將西行者的話語帶來。


    “師父,你準備讓那獅猁王當多久的國君啊?”


    “嗯,先做個七八年,培養好現在的太子,讓其能做好下一任的國君吧。”


    “不過悟空啊,待那獅子離去後,這車遲國還能風調雨順嗎?”


    “嘿嘿,師父放心,放心,我老孫都拜托過了,隻要那車遲國聽我們臨行之言,好好治國,人心不敗壞,就算那青毛獅子離去,照舊保他風調雨順!”


    “甚好,甚好。”…………


    風聲散去,那西行者的話語聲也漸不可聞。


    衣衫襤褸者忽的熱淚盈眶,淚流滿麵,卻不發一言,默默拉著木車,一步一步,顫顫巍巍,慢慢遲遲。


    五台山上,一清淨之地。


    文殊菩薩盤坐在蒲團上,收回來看向遠處的目光,不禁搖頭輕笑道:“金蟬子雖曆經多世,卻依舊沒磨平心裏的戾氣,悟透真正的大慈悲啊。”


    “嗬嗬,也不知道我佛現在是不是又頭疼起來了。”


    “明知如此,那你還派出座下的獅猁王,助他行事?”


    遠處的雲霧翻湧散去,竟是觀音菩薩手持著玉淨瓶來了,隻是帶著些許的來者不善,杏眼圓瞪,薄怒的朝文殊菩薩看來。


    “我可不想同意,隻是那孫猴子求上門來,厚著臉皮的打滾耍賴,又拿前番烏雞國的事壓我。”


    “言說我被烏雞國王泡水三日,便泡了國王三年,如今車遲國的國王壓迫死僧人,無辜人一千五百餘,罰其同樣拉車二十年有何不可?”


    “你又曾予他叫天天應,叫地地靈,我能奈何?”


    文殊菩薩攤開手,狀似無奈解釋道。


    隻是微微勾起的嘴角,還是出賣了這位菩薩的心情。


    …………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背對著蒙蒙細雨,西行取經的隊伍就這樣離了車遲國都城。


    曉行夜住,渴飲饑餐,漫漫西途中,不知不覺,又是一年好秋景。


    這一日,師徒一行人走至了暮夜時分,本欲就地紮營,生火燒飯,卻聞得前方傳來滔滔浪響。


    打頭的猴子抬眼一看,眼中金光一閃後,轉身笑道:“麻煩了,麻煩了,師父,前方又是一條大河攔路哩!”


    “有多大?”八戒換了個肩膀挑擔,有些好奇道。


    “我這雙眼白日能看千裏,夜裏隻有三五百裏,如今一眼看不到對岸,你說這河大不大?”


    猴子背起金箍棒,挑眉笑回道。


    “乖乖,大師兄都一眼望不到頭,確實夠大了。”沙僧也搖了搖頭應和道。


    單單河大也就算了,怕是還有妖魔攔路啊!


    至今為止,可沒一條大河曾好過!


    思及前事,陳啟帶著紅孩兒騎在白龍馬上,嘴角含笑提議道:“那要不我們先不紮營了,過去看看這大河如何?”


    “走走走,去看看這大河!”


    三徒弟都對這大河起了興趣,簇擁著白龍馬繼續向前,直走到了河邊,才住了腳步,卸下行李,踮著腳搭起眼簾眺望起來。


    隻見這大河: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靈派吞華嶽,長流貫百川。


    千層洶浪滾,萬迭峻波顛。岸口無漁火,沙頭有鷺眠。茫然渾似海,一望更無邊。


    “好河,好河,果真壯闊!隻麻煩了我們要渡河哩!”沙僧放下眼簾,感歎一聲道。


    八戒也自地上撿了塊鵝卵石,信手一丟,側耳傾聽,隻聽那石頭“咕嘟嘟”的沉下水去,便拍著大腿道:


    “師父,這河不僅寬得沒邊,他還深哩!難過,著實難過。”


    “你還能用這法子試出深淺?”猴子見狀,也撿起一顆石頭,奮力一扔,遠遠丟進河裏,抬眼看著那石頭沉下後,對八戒笑道。


    “哼哼,猴哥你這就不知道了吧?這石頭啊,你給它扔水裏,若是濺起水泡來啊,那就說明這水是淺,若是骨都都沉下去有聲啊,那就是是深!”


    八戒伸出手來,得意的笑著比劃解釋道。


    卻見猴子聞言捂著嘴憋起笑來,手指著他的背後問道:“那要是這樣的,是淺是深啊?”


    “啊?”


    八戒順著方向轉身看去,就見一個薄石頭,正在河麵上打著漂的飛速離遠。


    一路上留下了足足四五十個水漂後,才輕飄飄的沉進了河底。


    再一看,正是下了白龍馬的陳啟,見猴子和八戒擱那扔石頭砸河,起了玩心,站在河邊玩起來了“打水漂”。


    這不,叉著腰欣賞完突破了自己上輩子記錄的水漂數後,陳啟還興致勃勃的教起了一旁眼睛忽然亮晶晶的紅孩兒道:


    “來,這打水漂呢,得先選這種側邊比較薄,麵比較寬,總體比較輕的石塊,然後呢,用你的手腕發力,把他打著旋的扔出去。”


    “哎,對對對,就是這樣,不過你這不行啊,才七八個,你看我剛才扔的,足足有四五十個!”


    “哼,那是我剛剛才學會,再來再來,我多扔幾次,也能扔到這麽多!”


    本來有些要麵子,在這小遊戲上表現的“不情不願”的紅孩兒,聞言立馬不服輸的回了一句,又從地上扒拉起石片,誓要在“打水漂”上,狠狠的贏過這個狂妄自大的和尚。


    “…………”八戒拍了拍肚子,麵對自家這不著調的師父,也是樂嗬嗬的笑起來道:“嗯,這樣的看不出深淺,但能看出……很好玩。”


    “哈哈哈!”兩兄弟相視著大笑起來,又攛掇著沙師弟也一起加入了“打水漂”的隊伍。


    一行人在陳啟這個不良老師的帶頭下,很是不務正業的在河邊玩鬧了好一陣子。


    而隨著大家的一同加入,最後自發形成的“打水漂”大賽,不出意外的以猴子為最終勝者,八戒沙僧並列,紅孩兒倒數第二,陳啟取得了倒數第一的優秀成績結束。


    畢竟陳啟終究隻是身體素質好了那麽“一點點”的普通凡人,在其他人都熟練後,拿個老末的成績不足為奇。


    嗯,值得一提的是,白龍馬也出“嘴”了,在其他人都扔出手裏的石頭後,他用馬嘴叼起了地上的一塊石片,一個瀟灑的擺頭發力,那個石片就這樣“嗖嗖嗖”的超越了八戒和沙僧的石頭。


    在僅次於猴子的情況下,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陳啟深刻懷疑,在海裏長大的小白龍,早早就接觸過“打水漂”這種小遊戲,不然沒法解釋他隻用嘴就壓過了除了猴子以外的所有人!


    而紅孩兒由於除了陳啟,誰也沒贏過,尤其是連白龍馬用嘴都能輕鬆碾壓他,垮起了個小臭臉,也沒好意思去奚落陳啟。


    咳咳,玩歸玩,鬧歸鬧,取經才是真正的頭等大事。


    所以在比賽結束,眾人笑談幾句後,開始思索起如何渡河起來。


    猴子是負責探路的,便先是左右打量了一番,遠遠望見一團黑影,本以為是哪家漁船與漁翁,上前準備問路,結果帶著大家夥走近了細看,才發現那黑影是一塊石碑,上有三枚篆文大字:通天河。


    下麵還有兩行十個小字:徑過八百裏,亙古少人行。


    通天河!


    見著那石碑上鬥大的篆字,陳啟不由陷入了回憶,遙想他最開始遇見河流阻路,想起通天河之名,是什麽時候了?


    大概是帶著猴子,在遇見小白龍的那條鷹愁澗吧?


    細細數來,竟已是五年前的事了。


    明明有時候晚上睡覺翻身時,還誤以為自己才剛剛遇見猴子,遇見小白龍,遇見八戒,沙僧,剛剛踏上西行路……


    結果一晃眼,竟已是五個春秋了啊。


    甩了甩頭,將心裏那些難免升起的傷春悲秋之念甩去,陳啟才開始回想起模糊記憶裏,對通天河這一難的記述。


    或許是曾經觀看這一難時,猴子,八戒變作的童男童女,靈感大王那奇怪的名字,麻麻賴賴的粉頭,菩薩編製的魚籃……


    留給陳啟的印象比較深,所以這一難的劇情,陳啟也了解的更多。


    不出陳啟先前所料,這一難,正是由河裏的妖怪——靈感大王引起的。


    他本是觀音菩薩池裏的一尾鯉魚,日日聽菩薩講解經文,修出了一身不俗的手段,隨後也不知是哪一日,脫了池子而去,混到了這通天河裏。


    先是自號靈感大王,又對兩岸的百姓征收童男童女作報酬祭祀,換取他保佑兩岸的風調雨順。


    按照古代的觀念來看,是妥妥的淫祠邪祀,一個單看上去比車遲國三妖還要惡劣的妖怪。


    而在老唐他們一行人來了以後,以猴子的性格,自然是要路見不平,提棍相助摻一手的,便拉著八戒替換了原本該被獻祭的小孩,給了靈感大王一記狠的。


    但是吧……


    好像沒啥卵用,因為陳啟雖然中間的記不太清了 但從後麵猴子還要去找觀音菩薩來編魚籃撈魚來看,顯然,這兩人又失手了。


    不僅讓靈感大王逃了,還把老唐也送人了。


    老唐:……#&%!


    不過,菩薩收了這條魚之後,是留了這妖怪一命,還是殺了,就沒聽說過了。


    陳啟摸著下巴,尋思著,要不他這次就幫菩薩一個忙,替她清理門戶?


    也省的觀音菩薩辛辛苦苦的編籃子,妝都不梳了,急匆匆過來降妖。


    至於機會嘛,按照劇情,讓猴子他們趁那妖怪來吃童男童女的時候,結果了他就很不錯!


    而且相比如原劇情裏,連童女都變不利索,還要猴子幫忙,且大概率拖了後腿的八戒,自己隊伍裏可還有個更適合變化童女的人啊。


    你說對吧,小紅?


    紅孩兒正抱著胳膊,看著夜色神遊天外,忽見那陰險狡詐的和尚朝他笑眯眯的看來,渾身汗毛猛的一炸,一股惡寒湧上心頭。


    立馬用警惕的眼光看向陳啟,不知道這和尚又在打著什麽鬼主意。


    結果就見那和尚又收回了目光,繼續盯著那石碑走起了神。


    奇怪,難道是小爺想多了?


    紅孩兒搓著胳膊上出現的雞皮疙瘩,暗戳戳想道。


    又搖了搖頭警惕起來:不對,肯定是那個滿肚子壞水的臭和尚想算計小爺!


    嗯,計劃完美,就這麽幹!


    不再關注在那疑神疑鬼起來的紅孩兒,陳啟隻滿意的點頭想道。


    瞧瞧,多麽警惕伶俐的孩子,有他相助,這靈感大王還不是死定了?


    到時候讓他靈感大王變成烤魚大王!


    至於怎麽說服紅孩兒乖乖變成童女?


    相信猴子的智慧!


    猴子這個叔叔到時候還搞不定這個大侄子?


    不要小看了叔叔對大侄子的壓迫力口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旅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天命玄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天命玄鳥並收藏西遊旅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