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啊,何必懼那老兒?那老兒行事不地道,全無佛家子弟的模樣。”
“還不如讓俺老孫用手裏的鐵棒,好好教他一番做和尚的道理!”
寶林寺外,猴子對領著他們出門的陳啟不滿道。
便是八戒,也在一旁哼哼唧唧抱怨道:“師父啊,好不容易遇見一間大寺廟,有個歇腳吃飯的好去處,你跟這種人顧念什麽麵子?”
“索性讓猴哥拿著棒子上去了,跟他們講講道理,我們也能落個好,哪像現在?天都快黑了,還得趕路。”
看著猴子抱胸一臉不忿,八戒站在門口,留戀不舍的樣子,陳啟無奈搖了搖頭的笑了笑道:
“悟空,八戒啊,雖說這天下佛寺都是一家,招待過路僧人都是應有之理,但人家不願意招待,是他理虧。”
“若我們仗著武力強逼,強行要借宿吃飯,豈不又是我們的不對了?我們又不是缺這一頓飯,缺這一處睡,何必在此耗費時間,走人就是了。”
雖然理論上佛寺都是用來供養佛祖菩薩等人的,而天下所有和尚都是佛門中人,大家都是師兄弟,理論上都擁有財產繼承以及使用權。
但是吧……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嘛。
這家寶林寺,與其說是一間佛寺,更像是一家皇家私人廟宇。
那管理的和尚更是一名官員。
他不想與人方便,陳啟也不強求。
此一時彼一時,陳啟已經不再是當初想打觀音禪院秋風的陳啟啦!
嗯,絕對不是陳啟害怕猴子又一把火把這寺廟燒了,也不是因為大殿裏供奉的那座如來金像,絕對不是!
所以雖然也看那家夥很不爽,可以搬出觀音菩薩的名頭強逼。
但在猴子三兄弟一臉不善,自門洞走進,駭的那院主跌倒在地,被三道黑影覆蓋,貼在牆根一臉恐慌的時候,陳啟終究還是叫住了他們,讓他們收拾好行李,準備離去了。
“好了,走吧,趁現在還有點餘光,再走幾裏,去那三十裏店投宿去罷了,八戒,到時候為師多點些餐食,讓你吃個八成飽怎樣?”
看了看天色,陳啟一人一巴掌的拍在猴子,八戒的肩上,半哄半推的攬著二人前行。
那院主的話不盡不實,他可不敢相信,好在那道人不錯,自他那裏求證一遍後,陳啟心裏也是有了底,方才敢這樣豪氣道。
“唉,既然師父說了,俺老豬也沒了意見,走吧走吧,早走早到,說好了,今晚我老豬多吃些,師父你可別心疼啊!”
見陳啟如此作態,猴子和八戒也是沒法計較此間事了,被陳啟半推半就的,隻得一路繼續西去。
猴子也是回頭深深看了眼這寶林寺,自鼻孔裏噴出點白氣,嗤笑一聲,也就當過去了。
沙僧向來沒主見,見師父要走,兩位師兄被勸服,牽上白龍馬,也默默的跟上了。
一行人緊趕慢趕,總算在夜幕降臨前,來到了那三十裏店。
此處也有些意思,並非真是一家店,而是一處村落聚集。
想是十裏八鄉的趕集場所,故此得名。
陳啟一行人找了家可以歇腳的旅店,點了一桌的素菜,滿滿八九桶的米飯。
老板一開始聽見這要求,還以為陳啟是來消遣他的。
直到他看見八戒那碩大的肚子……
才半信半疑的和廚子去了後廚準備。
而八戒聽了陳啟的許諾,也不客氣,和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還有點斯文氣象,使著筷,端著碗,你夾一下,我夾一下。
待到陳啟三人吃飽放筷以後,這呆子才不裝了,找店家拿了個大湯碗,盛滿飯,剩菜盤子往裏倒盡。
端起碗來就用筷子往嘴裏趕,“咣啷、咣啷”幾聲,那滿滿一碗的菜飯就見底了。
如是再三,一桌的菜,八九桶的飯就沒了。
陳啟見八戒吃的歡,也不掃興,又訂了一桌新菜,十桶米飯供他吃飽。
直看得店家廚子夥計看呆了眼,縮在牆角遠遠觀望,互相之間驚呼討論起來。
“額滴個老天爺啊,這大肚和尚好能吃!這一桌菜七八桶飯都填不飽他!”
“他那肚子怕不是饕餮胃做的,吃了這麽多,也不見大,就微微鼓脹了些!”
“神人,真是神人,往常再有人說我是飯桶,我是不服了!眼前這位佛爺才是真飯桶啊!”
“當家的,這幾個和尚看上去風塵仆仆,衣裳樸素的,能出得起飯菜錢嗎?若是尋常人食量,我們也就當布施行善了,但這足足兩桌菜,十幾桶飯,我們可布施不起!”
…………
幾人在牆角嘀嘀咕咕半天,陳啟也能零星聽些,見他們有些擔憂飯錢,忙取了些碎銀子,及時奉上,止了他們的憂心。
這一餐吃的多,但也快——多虧了八戒的吃相。
按照猴子的調侃,那真的是,進了八戒的喉嚨,從左邊到右邊,沒個千裏傳音的神通,都互相聯絡不到!
而待八戒吃了個八成飽,滿意的自懷裏掏出根木刺,美滋滋的坐在桌邊,當作牙簽剔牙,這一餐才算結束。
好在這年頭銀子的購買力著實不錯,吃了這麽多,也不過一兩銀子多,陳啟付的一些碎銀子,不僅夠這餐飯錢,便是大家夥的住宿費,也是綽綽有餘的。
不過,這可隻是八戒的一餐……
陳啟付完賬後,上樓休息的路上,有些木然的歎了口氣。
果然,當初自己還是太年輕了,竟然妄想在沿路賣些小說故事稿子養這頭豬……
真靠那一點銀錢,怕是三天就能揭不開鍋了!
吃完飯,夜也深了,一行人熱熱鬧鬧的笑談完,又要了些熱湯水,好好洗了洗身子,洗去了連日來這一身的塵土氣,方才各自安歇,陷入了沉眠。
夜半。
窗外忽的刮起了一陣陰風,淅淅瀟瀟,飄飄蕩蕩。淅淅瀟瀟飛落葉,飄飄蕩蕩卷浮雲。
滿天星鬥皆昏昧,遍地塵沙盡灑紛。一陣猛,一陣純。純時鬆竹敲清韻,猛處江湖波浪渾。
陳啟躺在床上,猶在夢中,聽聞著風聲,莫名皺上了眉頭。
原是昏昏沉沉之間,陳啟聽得有人在隱隱約約的呼喊他。
“師父?師父?師父~”
莫不是猴子和八戒半夜來找我了?
陳啟睜開眼,迷迷糊糊的自床上爬起,看向房門的方向。
卻見桌上油燈,燭光搖曳,整個屋子裏麵蒙沉沉的,屋門的木窗紙柩外,站著一黑乎乎的人影。
正在一下又一下機械的敲著屋門,還不停喊著飄飄忽忽的“師父,師父……”
這身影,這聲音,自家手底下三個徒弟,沒一個能對得上啊?
“嘶~我這是又穿到靈異頻道了?”
陳啟一個激靈,頓時被嚇精神了,躺回床上,一動不敢動,放緩了呼吸,隻希望那黑人影誤以為這房間沒人,能夠自行離去……
離去個鬼啊!
等了半天,見那黑人影還在執著的敲門呼喊,陳啟又瞥見了床旁自己睡前放著的九環錫杖。
知道自己現在不是又穿了,心裏來了底氣,默默起身,提起禪杖,走到門前,也不說話,靜靜的看著門外的黑影,握緊了手裏的禪杖。
來來來,管你什麽妖魔鬼怪,敢進來我就賞你一鐵棒!
隻是這一動作,好似打亂了門外黑影的節奏。
他終於停下了敲門呼喊,與陳啟一起,陷入了一種無言的狀態。
良久,門外的黑影又開口了,這一次總算沒那麽飄忽了,陳啟因為就隔了一扇門,也總算聽清了。
隻聽外麵傳來了一道似乎帶著些尷尬的男人低沉聲道:“師父,能不能開開門?”
你讓我開,我就開啊?!
陳啟很想這樣大聲回答,但又懷疑是什麽妖魔詭計,攥緊了手裏的禪杖,不說話,不動彈,就這樣盯著門外的黑影。
嘿,剛過的金銀角,經曆了紫金葫蘆、玉淨瓶,你看我還會上當搭理你不?
你當我和猴子一樣浪?
過了半晌,似乎知道了陳啟鐵了心不開門的態度,外麵的黑影急了,也顧不上搞什麽鋪墊了,急急忙忙道:
“師父啊,我非是那魑魅魍魎的歹魔,乃是這近前烏雞國國主,遭受小人謀害,落水而亡,聽聞有聖僧路過,特來求師父為我做主啊!”
烏雞國?
好耳熟的名字,九九八十一難裏好像就有關於這個國家的故事。
而落水死的烏雞國國主……
好像是某個把某菩薩沉了水三天的猛人,然後又被某菩薩反手沉了水三年的倒黴蛋。
陳啟略微思索,有些沉默了,他猛然發現,自己似乎,大概,可能搞了個大烏龍。
門外確實是個鬼,還是個水鬼,但不是來嚇人害人的,而是來找他申冤的!
咳咳,還是開個門仔細商談一下吧。
尷尬了會兒,陳啟提著禪杖,小心打開了屋門。
門外,站著個水靈靈x,水淋淋的大漢,眼角垂淚,說不出的喪氣。
但仔細一觀,又可見他頭戴一頂衝天冠,腰束一條碧玉帶,身穿一領飛龍舞鳳赭黃袍,足踏一雙雲頭繡口無憂履,手執一柄列鬥羅星白玉圭。
明晃晃的一副帝皇裝扮。
“烏雞國主?”
看著麵前的水鬼,陳啟略微尷尬的笑了笑問道。
“正是,正是,多謝長老相見,多謝長老相見。”
見這扇木門終於開了,申冤有望的和尚也終於見到了,烏雞國王嘴角顫了顫,眼眶濕潤激動道。
這位長老也真是古怪,待在房裏怎麽喊也不起身,好不容易敲起來了,又站在門後不動不語了。
不容易啊,不容易啊,我敲了多久的門了?!
生怕再敲下去,都要被那些護法諸神趕走了!
“咳咳,勿謝,勿謝,不知國主深夜來訪,所為何事?”
見這位烏雞國王態度激動,情知為何的陳啟忙偏了偏身子,請了他進門安歇,奉上熱茶相迎後,開口問道。
“師父請容我報,”謝過禮茶後,烏雞國王方神情淒苦的與陳啟一五一十的說起來曆道:
“我家住在正西,離此隻有三十裏遠近。那廂有座城池,便是興基之處。那城池便是烏雞國,乃是我創立家邦,改號而成。”
“不期五年前,天年幹旱,草子不生,民皆饑死,甚是傷情。”
那烏雞國王說到此,抹了把眼淚,悲苦道:
“我國中倉稟空虛,錢糧盡絕,文武兩班停俸祿,寡人膳食亦無葷。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卻隻幹得河枯井涸!”
烏雞國王在此處略微停頓,咬了咬牙,顯然是想起了當初那不美妙的日子。
歎口氣,飲了口茶,方才繼續道:
“正在此危急之時,忽然自鍾南山來了一個全真道人,號稱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
先見過我手下的文武多官,後受了舉薦見我,當即便請他登壇祈禱,果然有應。
隻見令牌一行,頃刻間大雨滂沱。我隻望三尺雨足矣,他卻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我見他如此仁義,就與他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
……你們這些當國王的怎麽都這麽喜歡拉人結拜當兄弟?
這麽喜歡結拜,在西遊世界當什麽國王?咋不去水滸世界?那邊見個麵,報個名字,納頭就拜!
陳啟心裏暗暗腹誹,又見烏雞國王提起那道人咬牙切齒之態,就知道這位拉人結拜,沒得個好下場。
果然,又聽那國王繼續恨恨道:
“我與他結為兄弟後,真心相待,同寢同食,不曾有虧,共過了兩年光景。
這一日恰遇著陽春天氣,紅杏夭桃,開花綻蕊,家家士女,處處王孫,俱去遊春賞玩。那時節,文武歸衙,嬪妃轉院。
我與那全真道人攜手緩步,至禦花園裏賞景,忽行到一八角琉璃井邊,不知他拋下些甚麽物件,井中有萬道金光。
就哄我到井邊去看甚麽寶貝,結果他陡起凶心,撲通的把寡人推下井內,將石板蓋住井口,覆上泥土,移一株芭蕉栽在上麵。
可憐我啊,已死去三年,是一個落井傷生的冤屈之鬼也!”
烏雞國王說到最後,仰天長歎,閉目淚流,門外陰風呼嘯,屋內油燈明暗不定,襯得其臉色陰暗詭譎,頗有些詭異冰冷之感。
好在陳啟如今也算見多識廣(飽受磨難),尚有些定力,見這水鬼在這長籲短歎的,也不害怕,隻是更用力的攥了攥一直未離身的九環錫杖,臉色和善道:
“國主所述,確實冤屈,那全真道人不念情恩,暗害國主,也確實可惡,但不知所謂找貧僧何事?”
“莫非是讓貧僧為國主找那全真道人報仇麽?”
“還不如讓俺老孫用手裏的鐵棒,好好教他一番做和尚的道理!”
寶林寺外,猴子對領著他們出門的陳啟不滿道。
便是八戒,也在一旁哼哼唧唧抱怨道:“師父啊,好不容易遇見一間大寺廟,有個歇腳吃飯的好去處,你跟這種人顧念什麽麵子?”
“索性讓猴哥拿著棒子上去了,跟他們講講道理,我們也能落個好,哪像現在?天都快黑了,還得趕路。”
看著猴子抱胸一臉不忿,八戒站在門口,留戀不舍的樣子,陳啟無奈搖了搖頭的笑了笑道:
“悟空,八戒啊,雖說這天下佛寺都是一家,招待過路僧人都是應有之理,但人家不願意招待,是他理虧。”
“若我們仗著武力強逼,強行要借宿吃飯,豈不又是我們的不對了?我們又不是缺這一頓飯,缺這一處睡,何必在此耗費時間,走人就是了。”
雖然理論上佛寺都是用來供養佛祖菩薩等人的,而天下所有和尚都是佛門中人,大家都是師兄弟,理論上都擁有財產繼承以及使用權。
但是吧……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嘛。
這家寶林寺,與其說是一間佛寺,更像是一家皇家私人廟宇。
那管理的和尚更是一名官員。
他不想與人方便,陳啟也不強求。
此一時彼一時,陳啟已經不再是當初想打觀音禪院秋風的陳啟啦!
嗯,絕對不是陳啟害怕猴子又一把火把這寺廟燒了,也不是因為大殿裏供奉的那座如來金像,絕對不是!
所以雖然也看那家夥很不爽,可以搬出觀音菩薩的名頭強逼。
但在猴子三兄弟一臉不善,自門洞走進,駭的那院主跌倒在地,被三道黑影覆蓋,貼在牆根一臉恐慌的時候,陳啟終究還是叫住了他們,讓他們收拾好行李,準備離去了。
“好了,走吧,趁現在還有點餘光,再走幾裏,去那三十裏店投宿去罷了,八戒,到時候為師多點些餐食,讓你吃個八成飽怎樣?”
看了看天色,陳啟一人一巴掌的拍在猴子,八戒的肩上,半哄半推的攬著二人前行。
那院主的話不盡不實,他可不敢相信,好在那道人不錯,自他那裏求證一遍後,陳啟心裏也是有了底,方才敢這樣豪氣道。
“唉,既然師父說了,俺老豬也沒了意見,走吧走吧,早走早到,說好了,今晚我老豬多吃些,師父你可別心疼啊!”
見陳啟如此作態,猴子和八戒也是沒法計較此間事了,被陳啟半推半就的,隻得一路繼續西去。
猴子也是回頭深深看了眼這寶林寺,自鼻孔裏噴出點白氣,嗤笑一聲,也就當過去了。
沙僧向來沒主見,見師父要走,兩位師兄被勸服,牽上白龍馬,也默默的跟上了。
一行人緊趕慢趕,總算在夜幕降臨前,來到了那三十裏店。
此處也有些意思,並非真是一家店,而是一處村落聚集。
想是十裏八鄉的趕集場所,故此得名。
陳啟一行人找了家可以歇腳的旅店,點了一桌的素菜,滿滿八九桶的米飯。
老板一開始聽見這要求,還以為陳啟是來消遣他的。
直到他看見八戒那碩大的肚子……
才半信半疑的和廚子去了後廚準備。
而八戒聽了陳啟的許諾,也不客氣,和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還有點斯文氣象,使著筷,端著碗,你夾一下,我夾一下。
待到陳啟三人吃飽放筷以後,這呆子才不裝了,找店家拿了個大湯碗,盛滿飯,剩菜盤子往裏倒盡。
端起碗來就用筷子往嘴裏趕,“咣啷、咣啷”幾聲,那滿滿一碗的菜飯就見底了。
如是再三,一桌的菜,八九桶的飯就沒了。
陳啟見八戒吃的歡,也不掃興,又訂了一桌新菜,十桶米飯供他吃飽。
直看得店家廚子夥計看呆了眼,縮在牆角遠遠觀望,互相之間驚呼討論起來。
“額滴個老天爺啊,這大肚和尚好能吃!這一桌菜七八桶飯都填不飽他!”
“他那肚子怕不是饕餮胃做的,吃了這麽多,也不見大,就微微鼓脹了些!”
“神人,真是神人,往常再有人說我是飯桶,我是不服了!眼前這位佛爺才是真飯桶啊!”
“當家的,這幾個和尚看上去風塵仆仆,衣裳樸素的,能出得起飯菜錢嗎?若是尋常人食量,我們也就當布施行善了,但這足足兩桌菜,十幾桶飯,我們可布施不起!”
…………
幾人在牆角嘀嘀咕咕半天,陳啟也能零星聽些,見他們有些擔憂飯錢,忙取了些碎銀子,及時奉上,止了他們的憂心。
這一餐吃的多,但也快——多虧了八戒的吃相。
按照猴子的調侃,那真的是,進了八戒的喉嚨,從左邊到右邊,沒個千裏傳音的神通,都互相聯絡不到!
而待八戒吃了個八成飽,滿意的自懷裏掏出根木刺,美滋滋的坐在桌邊,當作牙簽剔牙,這一餐才算結束。
好在這年頭銀子的購買力著實不錯,吃了這麽多,也不過一兩銀子多,陳啟付的一些碎銀子,不僅夠這餐飯錢,便是大家夥的住宿費,也是綽綽有餘的。
不過,這可隻是八戒的一餐……
陳啟付完賬後,上樓休息的路上,有些木然的歎了口氣。
果然,當初自己還是太年輕了,竟然妄想在沿路賣些小說故事稿子養這頭豬……
真靠那一點銀錢,怕是三天就能揭不開鍋了!
吃完飯,夜也深了,一行人熱熱鬧鬧的笑談完,又要了些熱湯水,好好洗了洗身子,洗去了連日來這一身的塵土氣,方才各自安歇,陷入了沉眠。
夜半。
窗外忽的刮起了一陣陰風,淅淅瀟瀟,飄飄蕩蕩。淅淅瀟瀟飛落葉,飄飄蕩蕩卷浮雲。
滿天星鬥皆昏昧,遍地塵沙盡灑紛。一陣猛,一陣純。純時鬆竹敲清韻,猛處江湖波浪渾。
陳啟躺在床上,猶在夢中,聽聞著風聲,莫名皺上了眉頭。
原是昏昏沉沉之間,陳啟聽得有人在隱隱約約的呼喊他。
“師父?師父?師父~”
莫不是猴子和八戒半夜來找我了?
陳啟睜開眼,迷迷糊糊的自床上爬起,看向房門的方向。
卻見桌上油燈,燭光搖曳,整個屋子裏麵蒙沉沉的,屋門的木窗紙柩外,站著一黑乎乎的人影。
正在一下又一下機械的敲著屋門,還不停喊著飄飄忽忽的“師父,師父……”
這身影,這聲音,自家手底下三個徒弟,沒一個能對得上啊?
“嘶~我這是又穿到靈異頻道了?”
陳啟一個激靈,頓時被嚇精神了,躺回床上,一動不敢動,放緩了呼吸,隻希望那黑人影誤以為這房間沒人,能夠自行離去……
離去個鬼啊!
等了半天,見那黑人影還在執著的敲門呼喊,陳啟又瞥見了床旁自己睡前放著的九環錫杖。
知道自己現在不是又穿了,心裏來了底氣,默默起身,提起禪杖,走到門前,也不說話,靜靜的看著門外的黑影,握緊了手裏的禪杖。
來來來,管你什麽妖魔鬼怪,敢進來我就賞你一鐵棒!
隻是這一動作,好似打亂了門外黑影的節奏。
他終於停下了敲門呼喊,與陳啟一起,陷入了一種無言的狀態。
良久,門外的黑影又開口了,這一次總算沒那麽飄忽了,陳啟因為就隔了一扇門,也總算聽清了。
隻聽外麵傳來了一道似乎帶著些尷尬的男人低沉聲道:“師父,能不能開開門?”
你讓我開,我就開啊?!
陳啟很想這樣大聲回答,但又懷疑是什麽妖魔詭計,攥緊了手裏的禪杖,不說話,不動彈,就這樣盯著門外的黑影。
嘿,剛過的金銀角,經曆了紫金葫蘆、玉淨瓶,你看我還會上當搭理你不?
你當我和猴子一樣浪?
過了半晌,似乎知道了陳啟鐵了心不開門的態度,外麵的黑影急了,也顧不上搞什麽鋪墊了,急急忙忙道:
“師父啊,我非是那魑魅魍魎的歹魔,乃是這近前烏雞國國主,遭受小人謀害,落水而亡,聽聞有聖僧路過,特來求師父為我做主啊!”
烏雞國?
好耳熟的名字,九九八十一難裏好像就有關於這個國家的故事。
而落水死的烏雞國國主……
好像是某個把某菩薩沉了水三天的猛人,然後又被某菩薩反手沉了水三年的倒黴蛋。
陳啟略微思索,有些沉默了,他猛然發現,自己似乎,大概,可能搞了個大烏龍。
門外確實是個鬼,還是個水鬼,但不是來嚇人害人的,而是來找他申冤的!
咳咳,還是開個門仔細商談一下吧。
尷尬了會兒,陳啟提著禪杖,小心打開了屋門。
門外,站著個水靈靈x,水淋淋的大漢,眼角垂淚,說不出的喪氣。
但仔細一觀,又可見他頭戴一頂衝天冠,腰束一條碧玉帶,身穿一領飛龍舞鳳赭黃袍,足踏一雙雲頭繡口無憂履,手執一柄列鬥羅星白玉圭。
明晃晃的一副帝皇裝扮。
“烏雞國主?”
看著麵前的水鬼,陳啟略微尷尬的笑了笑問道。
“正是,正是,多謝長老相見,多謝長老相見。”
見這扇木門終於開了,申冤有望的和尚也終於見到了,烏雞國王嘴角顫了顫,眼眶濕潤激動道。
這位長老也真是古怪,待在房裏怎麽喊也不起身,好不容易敲起來了,又站在門後不動不語了。
不容易啊,不容易啊,我敲了多久的門了?!
生怕再敲下去,都要被那些護法諸神趕走了!
“咳咳,勿謝,勿謝,不知國主深夜來訪,所為何事?”
見這位烏雞國王態度激動,情知為何的陳啟忙偏了偏身子,請了他進門安歇,奉上熱茶相迎後,開口問道。
“師父請容我報,”謝過禮茶後,烏雞國王方神情淒苦的與陳啟一五一十的說起來曆道:
“我家住在正西,離此隻有三十裏遠近。那廂有座城池,便是興基之處。那城池便是烏雞國,乃是我創立家邦,改號而成。”
“不期五年前,天年幹旱,草子不生,民皆饑死,甚是傷情。”
那烏雞國王說到此,抹了把眼淚,悲苦道:
“我國中倉稟空虛,錢糧盡絕,文武兩班停俸祿,寡人膳食亦無葷。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卻隻幹得河枯井涸!”
烏雞國王在此處略微停頓,咬了咬牙,顯然是想起了當初那不美妙的日子。
歎口氣,飲了口茶,方才繼續道:
“正在此危急之時,忽然自鍾南山來了一個全真道人,號稱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
先見過我手下的文武多官,後受了舉薦見我,當即便請他登壇祈禱,果然有應。
隻見令牌一行,頃刻間大雨滂沱。我隻望三尺雨足矣,他卻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我見他如此仁義,就與他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
……你們這些當國王的怎麽都這麽喜歡拉人結拜當兄弟?
這麽喜歡結拜,在西遊世界當什麽國王?咋不去水滸世界?那邊見個麵,報個名字,納頭就拜!
陳啟心裏暗暗腹誹,又見烏雞國王提起那道人咬牙切齒之態,就知道這位拉人結拜,沒得個好下場。
果然,又聽那國王繼續恨恨道:
“我與他結為兄弟後,真心相待,同寢同食,不曾有虧,共過了兩年光景。
這一日恰遇著陽春天氣,紅杏夭桃,開花綻蕊,家家士女,處處王孫,俱去遊春賞玩。那時節,文武歸衙,嬪妃轉院。
我與那全真道人攜手緩步,至禦花園裏賞景,忽行到一八角琉璃井邊,不知他拋下些甚麽物件,井中有萬道金光。
就哄我到井邊去看甚麽寶貝,結果他陡起凶心,撲通的把寡人推下井內,將石板蓋住井口,覆上泥土,移一株芭蕉栽在上麵。
可憐我啊,已死去三年,是一個落井傷生的冤屈之鬼也!”
烏雞國王說到最後,仰天長歎,閉目淚流,門外陰風呼嘯,屋內油燈明暗不定,襯得其臉色陰暗詭譎,頗有些詭異冰冷之感。
好在陳啟如今也算見多識廣(飽受磨難),尚有些定力,見這水鬼在這長籲短歎的,也不害怕,隻是更用力的攥了攥一直未離身的九環錫杖,臉色和善道:
“國主所述,確實冤屈,那全真道人不念情恩,暗害國主,也確實可惡,但不知所謂找貧僧何事?”
“莫非是讓貧僧為國主找那全真道人報仇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