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八戒被師徒兩人一時唬住,嚇得發了毒誓,收了二心。
隊伍再次壯大至三人的取經團隊,也就繼續走起了西行之路。
這一路,八戒挑擔,猴子引路,陳啟間或牽馬,騎馬的跟著,恍惚間,竟已走了一個多月。
走過了烏斯藏國界。
這一日,三人照常走在西行路上,陳啟牽著馬,與前頭帶路的猴子敘話聊天,八戒則借口肚餓,不停的往嘴裏塞著大餅幹糧,得了空時才插話幾句。
忽的,猛一抬頭,一座高山映入了眾人的眼裏。
“這山有點高啊。”陳啟仰著頭道。
“沒事。這山喚做浮屠山,山中有一個烏巢禪師,在此修行,老豬也曾會過他。”八戒咽了口大餅道。
“烏巢禪師?”陳啟好奇道,“此是何人?”
“不知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勸我跟他修行,我,但老豬,嘿嘿,師父你懂的,怎會去和他在山裏苦修。”
八戒搖了搖頭,對陳啟憨憨笑道。
“呆子一個。”猴子在一旁搖頭道。
八戒不以為意,繼續吃著手裏的大餅。
陳啟無奈笑笑,倒也習慣了。
師徒三人就這樣照舊,一路走上了高山。
這山景色十分不錯:
山南有青鬆碧檜,山北有綠柳紅桃。鬧聒聒,山禽對語;舞翩翩,仙鶴齊飛。香馥馥,諸花千樣色;青冉冉,雜草萬般奇。澗下有滔滔綠水,崖前有朵朵祥雲。真個是景致非常幽雅處,寂然不見往來人。
陳啟正四望著觀賞景色,忽見一香檜樹上,搭著一個柴草窩,左邊有麋鹿銜花,右邊有山猴獻果。樹梢頭,有青鸞彩鳳齊鳴,玄鶴錦雞鹹集。
有點排場啊,陳啟挑眉,心中暗道,不知是哪個神仙的馬甲。
“喏,那邊就是烏巢禪師的修行處了。”八戒對著那草窩一指隨意道。
“我們前去看看?”
陳啟看向倆人,詢問道。
“既然相逢,就是有緣,”猴子撓頭嬉笑道,“師父我們過去拜訪一番就是了。”
“俺沒意見。”八戒無所謂道。
三人統一了意見,便緩緩向柴草窩走去。
及到窩前,烏巢禪師走出草窩,跳下樹來道,“聖僧,幸會幸會,有失遠迎,還望莫怪。”
這禪師雖然出場的方式有點怪,人還怪蠻有禮貌的嘞。
陳啟連忙還禮,“禪師客氣,抬舉了,貧僧還稱不上聖僧。”
倆人如此見過,八戒緊跟著插嘴拜道:“老禪師,俺老豬作揖了。”
“你是……”禪師看向八戒,細望後笑道:“原來是福陵山豬剛鬣,你怎麽願意離了你那老窩,跟在聖僧身後?”
八戒豎掌合十道:“前年蒙觀音菩薩勸善,願隨他做個徒弟。”
“好,好,好。”烏巢禪師拂手稱讚,又看向孫悟空道:“不知這位是?”
“你都知道他,緣何不知我?我乃孫悟空是也。”猴子開玩笑道。
“是我見識少了,讓這位悟空長老見笑了。”
烏巢禪師是個好脾氣的,麵對猴子的玩笑自謙道。
與眾人一一見過,烏巢禪師才又與陳啟道:“我曾聽聞有位聖僧為了東土大唐的冤魂得以超度,發下大宏願,要西行麵佛,取得真經。”
“因此,我對這位聖僧十分仰慕,沒想到今日竟然有緣一見,”烏巢禪師含笑對陳啟一禮後再道,“既然有緣,我有經文一卷,可助西行,還望聖僧笑納。”
“不敢推辭,謝過禪師。”知道遇上隱藏大佬的陳啟,還禮後感激道。
他懷疑這個大佬是來找他推銷經文的,但他沒有證據。
“此乃《多心經》,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
烏巢禪師見陳啟欣然接受,滿意一笑後先向眾人介紹道,隨之口誦傳授他們。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不知是有了老唐留下來的佛學底子,還是這具身軀不凡,亦或是烏巢禪師用了神通,陳啟隻聽了一遍,就將這心經記下,片字無漏。
而在口誦一遍後,烏巢禪師便踏著雲光,回自己巢穴去了,空留餘音在空中回響。
“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聖僧莫忘初心,莫忘初心啊……”
“多謝禪師傳法,所言定當謹記。”
陳啟對著柴草窩行了一禮回道。
初心?
是唐僧的誓取經書,還是陳啟的看遍這十萬八千裏路,笑過九九八十一難?
好像並不衝突。
陳啟豎掌,合十低笑道:“阿彌陀佛。”
做完禮數,一行人這次挑擔的挑擔,牽馬的牽馬,執棒的執棒,繼續向著西方前進。
下了浮屠山,離了那烏巢禪師夠遠,猴子才鬼鬼祟祟湊到陳啟身邊,附耳道:
“師父,這心經裏的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我曾聽你在進觀音禪院時說過,莫非……”
猴子看了眼陳啟的臉色道,“是師父你和這烏巢禪師有甚麽淵源?”
“猴哥,師父,你倆背著我說甚麽呢!鬼鬼祟祟的,這可不像個和尚樣啊,你們!”
挑擔的八戒見倆人神神秘秘的樣,一看就是背著他老豬說什麽好東西,當即不滿道。
“嗬,你這呆子,別搗亂,一邊去,一邊去!”猴子見八戒出聲,嫌棄擺手道。
“悟空,也沒什麽不可說的。”陳啟攔住了猴子道,真要藏也藏不住。
陳啟那時候是當眾說的,那些揭諦珈藍的護法可都在,瞞不過旁人的。
所以陳啟坦然與八戒說起了往事。
“那豈不是說那烏巢小子,盜竊了師父您的經文?”
八戒這個呆子不知道理解成了什麽,瞪大了眼睛道,“猴哥,正所謂有事弟子服其勞,我們怎麽能看著師父被這樣欺負?走,我們回去收拾烏巢這老小子去!”
看著八戒這氣憤的樣子猴子卻沒什麽生氣的心情,隻是無力的蓋住眼睛,吐槽道:“這呆子……”
陳啟也是被八戒逗樂了,笑道:“八戒,你有這份孝心我很開心,但你理解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
“我和師父剛才的意思是,師父知道的零碎經文,是不是有人在外界盜傳那烏巢禪師的心經。而不是那禪師盜竊師父的!你這個呆子!”
看不下眼的猴子,出聲解釋道,還不忘點了點八戒的腦袋。
“唔,既然如此,就早說啊,說話說一半藏一半的,我誤會不是正常?”
八戒摸了摸腦袋,不服氣道。
“好了好了,”陳啟製住兩個師兄弟間的打鬧,他也沒想到,當時隨口一說,竟然是在西遊世界觀裏沒有登場的心經。
惹出了今天的一場笑話。
“天下間沙門佛徒何其多也?能有人悟出相同的佛理不也正常?更何況,誰知道我知道的這一句,不是烏巢禪師自己傳出去的?”
“我隻是偶然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因為道理透徹,所以才記住,那天為了訓斥那個沙彌,脫口而出罷了。”
陳啟搖了搖頭,給自己打了個補丁,也算這事情過去了。
隊伍再次壯大至三人的取經團隊,也就繼續走起了西行之路。
這一路,八戒挑擔,猴子引路,陳啟間或牽馬,騎馬的跟著,恍惚間,竟已走了一個多月。
走過了烏斯藏國界。
這一日,三人照常走在西行路上,陳啟牽著馬,與前頭帶路的猴子敘話聊天,八戒則借口肚餓,不停的往嘴裏塞著大餅幹糧,得了空時才插話幾句。
忽的,猛一抬頭,一座高山映入了眾人的眼裏。
“這山有點高啊。”陳啟仰著頭道。
“沒事。這山喚做浮屠山,山中有一個烏巢禪師,在此修行,老豬也曾會過他。”八戒咽了口大餅道。
“烏巢禪師?”陳啟好奇道,“此是何人?”
“不知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勸我跟他修行,我,但老豬,嘿嘿,師父你懂的,怎會去和他在山裏苦修。”
八戒搖了搖頭,對陳啟憨憨笑道。
“呆子一個。”猴子在一旁搖頭道。
八戒不以為意,繼續吃著手裏的大餅。
陳啟無奈笑笑,倒也習慣了。
師徒三人就這樣照舊,一路走上了高山。
這山景色十分不錯:
山南有青鬆碧檜,山北有綠柳紅桃。鬧聒聒,山禽對語;舞翩翩,仙鶴齊飛。香馥馥,諸花千樣色;青冉冉,雜草萬般奇。澗下有滔滔綠水,崖前有朵朵祥雲。真個是景致非常幽雅處,寂然不見往來人。
陳啟正四望著觀賞景色,忽見一香檜樹上,搭著一個柴草窩,左邊有麋鹿銜花,右邊有山猴獻果。樹梢頭,有青鸞彩鳳齊鳴,玄鶴錦雞鹹集。
有點排場啊,陳啟挑眉,心中暗道,不知是哪個神仙的馬甲。
“喏,那邊就是烏巢禪師的修行處了。”八戒對著那草窩一指隨意道。
“我們前去看看?”
陳啟看向倆人,詢問道。
“既然相逢,就是有緣,”猴子撓頭嬉笑道,“師父我們過去拜訪一番就是了。”
“俺沒意見。”八戒無所謂道。
三人統一了意見,便緩緩向柴草窩走去。
及到窩前,烏巢禪師走出草窩,跳下樹來道,“聖僧,幸會幸會,有失遠迎,還望莫怪。”
這禪師雖然出場的方式有點怪,人還怪蠻有禮貌的嘞。
陳啟連忙還禮,“禪師客氣,抬舉了,貧僧還稱不上聖僧。”
倆人如此見過,八戒緊跟著插嘴拜道:“老禪師,俺老豬作揖了。”
“你是……”禪師看向八戒,細望後笑道:“原來是福陵山豬剛鬣,你怎麽願意離了你那老窩,跟在聖僧身後?”
八戒豎掌合十道:“前年蒙觀音菩薩勸善,願隨他做個徒弟。”
“好,好,好。”烏巢禪師拂手稱讚,又看向孫悟空道:“不知這位是?”
“你都知道他,緣何不知我?我乃孫悟空是也。”猴子開玩笑道。
“是我見識少了,讓這位悟空長老見笑了。”
烏巢禪師是個好脾氣的,麵對猴子的玩笑自謙道。
與眾人一一見過,烏巢禪師才又與陳啟道:“我曾聽聞有位聖僧為了東土大唐的冤魂得以超度,發下大宏願,要西行麵佛,取得真經。”
“因此,我對這位聖僧十分仰慕,沒想到今日竟然有緣一見,”烏巢禪師含笑對陳啟一禮後再道,“既然有緣,我有經文一卷,可助西行,還望聖僧笑納。”
“不敢推辭,謝過禪師。”知道遇上隱藏大佬的陳啟,還禮後感激道。
他懷疑這個大佬是來找他推銷經文的,但他沒有證據。
“此乃《多心經》,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
烏巢禪師見陳啟欣然接受,滿意一笑後先向眾人介紹道,隨之口誦傳授他們。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不知是有了老唐留下來的佛學底子,還是這具身軀不凡,亦或是烏巢禪師用了神通,陳啟隻聽了一遍,就將這心經記下,片字無漏。
而在口誦一遍後,烏巢禪師便踏著雲光,回自己巢穴去了,空留餘音在空中回響。
“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聖僧莫忘初心,莫忘初心啊……”
“多謝禪師傳法,所言定當謹記。”
陳啟對著柴草窩行了一禮回道。
初心?
是唐僧的誓取經書,還是陳啟的看遍這十萬八千裏路,笑過九九八十一難?
好像並不衝突。
陳啟豎掌,合十低笑道:“阿彌陀佛。”
做完禮數,一行人這次挑擔的挑擔,牽馬的牽馬,執棒的執棒,繼續向著西方前進。
下了浮屠山,離了那烏巢禪師夠遠,猴子才鬼鬼祟祟湊到陳啟身邊,附耳道:
“師父,這心經裏的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我曾聽你在進觀音禪院時說過,莫非……”
猴子看了眼陳啟的臉色道,“是師父你和這烏巢禪師有甚麽淵源?”
“猴哥,師父,你倆背著我說甚麽呢!鬼鬼祟祟的,這可不像個和尚樣啊,你們!”
挑擔的八戒見倆人神神秘秘的樣,一看就是背著他老豬說什麽好東西,當即不滿道。
“嗬,你這呆子,別搗亂,一邊去,一邊去!”猴子見八戒出聲,嫌棄擺手道。
“悟空,也沒什麽不可說的。”陳啟攔住了猴子道,真要藏也藏不住。
陳啟那時候是當眾說的,那些揭諦珈藍的護法可都在,瞞不過旁人的。
所以陳啟坦然與八戒說起了往事。
“那豈不是說那烏巢小子,盜竊了師父您的經文?”
八戒這個呆子不知道理解成了什麽,瞪大了眼睛道,“猴哥,正所謂有事弟子服其勞,我們怎麽能看著師父被這樣欺負?走,我們回去收拾烏巢這老小子去!”
看著八戒這氣憤的樣子猴子卻沒什麽生氣的心情,隻是無力的蓋住眼睛,吐槽道:“這呆子……”
陳啟也是被八戒逗樂了,笑道:“八戒,你有這份孝心我很開心,但你理解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
“我和師父剛才的意思是,師父知道的零碎經文,是不是有人在外界盜傳那烏巢禪師的心經。而不是那禪師盜竊師父的!你這個呆子!”
看不下眼的猴子,出聲解釋道,還不忘點了點八戒的腦袋。
“唔,既然如此,就早說啊,說話說一半藏一半的,我誤會不是正常?”
八戒摸了摸腦袋,不服氣道。
“好了好了,”陳啟製住兩個師兄弟間的打鬧,他也沒想到,當時隨口一說,竟然是在西遊世界觀裏沒有登場的心經。
惹出了今天的一場笑話。
“天下間沙門佛徒何其多也?能有人悟出相同的佛理不也正常?更何況,誰知道我知道的這一句,不是烏巢禪師自己傳出去的?”
“我隻是偶然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因為道理透徹,所以才記住,那天為了訓斥那個沙彌,脫口而出罷了。”
陳啟搖了搖頭,給自己打了個補丁,也算這事情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