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陳啟受了那鎮山太保劉伯欽的好意,夜宿人家,又在晚飯時因為葷素之別遇上了難處。
陳啟表現的麵露難色,一番推辭過後,表示盛情難卻之下,這葷也不是不能吃一吃的。
隻可惜,就在陳啟和劉伯欽倆人再次安坐,陳啟伸出筷子,臉上平靜,又帶著一絲隱晦的不情願之時。
老婦人卻是在此時出了聲。
“長老勿憂,老婆子這裏倒是有素齋可以奉上。”
“母親能從哪裏尋來素齋?”劉伯欽聞言好奇道。
“欸,你莫問,且看好就是。”
老婦人微微一笑,和媳婦將廚房的鐵鍋卸下,用火燒了幾遍,燒去油膩,又拿水刷洗,去了異味。
才將鍋再次安回爐灶,燒了半鍋滾水,下入山裏采摘的野茶葉,煮成一鍋茶湯備用。
又用黃粱粟米蒸了一鍋飯,清水燙些曬幹的山裏野菜竹筍木耳一類。
最後將飯盛出,泡上茶水,鋪上素菜,端在了陳啟麵前。
“長老慢用,這可是老婆子和兒婦親自做的茶泡飯,還有些素菜,絕對沒有占了油葷。”
老婦人熱情道,“雖然說是客隨主便,但也要賓主盡歡,豈有讓長老破戒的道理。”
“…………”
看著眼前素色一片,毫無葷腥食欲的飯菜,上輩子無肉不歡,號稱食肉星人的陳啟內心麵無表情。
“善哉善哉,多勞煩老夫人了。”
但為了不被可能存在的暗中觀察的神仙懷疑暴露,陳啟臉上還是做出一副感動的樣子,含淚吃起了素齋。
喂!我隻是做做樣子啊!不用這麽大動幹戈吧?大家一起吃吃肉,你好我好不方便嗎?
明天我可是還要給你家老頭念經的!皇帝都不差餓兵啊!
造孽啊!~
心裏戴上了痛苦麵具,表麵上還是要強顏歡笑的陳啟,向老婦人行了一禮感謝後,拿起筷子,端起了桌上的茶泡飯準備開造。
一旁的劉伯欽倒是個講義氣的,見陳啟在吃素,就撤掉了已經燉爛了,香氣撲鼻的虎肉。
另擺了一桌沒鹽沒醬的老虎肉、香獐肉、蟒蛇肉、狐狸肉、兔肉,點剁鹿肉幹巴,滿盤滿碗的,陪著陳啟吃起了素齋。
“………………”
瞥了一眼一旁的飯桌,上麵滿滿當當的肉片,陳啟內心極度無語。
不是,你倆母子合起來輪流擱這玩貧僧呐?
是人嗎?
還擺了這麽多盤,這麽種類的肉?
當然,貧僧並不是饞了,隻是好奇這些沒吃過的肉都是什麽味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心下吐槽的陳啟眼不見心不煩,專心的端起自己的茶飯品嚐起來。
出乎意料的,這茶飯竟然還不錯。
茶水清香,雖然是山裏采摘的野茶葉,倒是不輸於那些茶園的名茶。
連帶著普通的粱粟飯都變得香甜軟糯。
燙熟的小菜也十分的清脆括爽,帶著絲縷鹹味,吃起來十分愜意。
不知不覺間,陳啟硬是幹掉了三大碗的茶飯,後補的幾大盤燙菜。
見此,也沒人惱怒,隻欣喜於這素飯菜能合乎陳啟的胃口。
飯後,天色昏黃,劉伯欽便引著陳啟走出中宅,散步消食,向後院走去。
穿過夾道,有一間草屋,劉伯欽推開屋門,走了進去。
隻見那四壁上掛幾張強弓硬弩,插幾壺箭,過梁上搭兩塊血腥的虎皮,牆根頭插著許多槍刀叉棒,正中間設兩張椅子。
劉伯欽邀陳啟坐會兒。
後世來的人,怎麽可能拒絕這個強弓勁弩的誘惑呢?
陳啟欣然接受,與劉伯欽聊起了這些弓弩刀槍,以及背後潛藏著的,劉伯欽山上打獵的故事。
興到濃處,劉伯欽帶著陳啟來到一院內空曠處,立了箭靶,親手教導起陳啟弓箭之法。
雖然沒多久就因為天色已黑,罷手返回,倒也讓陳啟好好過了下手癮。
於是複轉草屋,穿屋過後,來到一座大園子裏。
叢叢菊蕊堆黃,樹樹楓楊掛赤。
還有肥鹿黃獐穿林打葉,也不怕人,還湊到陳啟身旁好奇察看。
“太保家裏,竟還養了這麽多獐鹿?”
陳啟將手搭在獐鹿的頭上,一邊摩挲挑逗,一邊好奇道。
獐鹿這種動物,膽子忒小,容易受驚,在他那個時代,獐鹿的養殖可不容易。
“長老有所不知,”劉伯欽在一旁含笑道,“似長老在長安時見到的富貴人家,自然是在家中聚攏財寶。”
“在鄉村莊園的,自會囤積糧食,像我們這些靠打獵吃飯的,也自是在家裏養些山中小獸,以防天氣有變,飯都吃不上啊。”
笑談間,也到了安歇的時候,劉伯欽便帶著陳啟又回到前宅,進了一間收拾好的客房,以供陳啟安睡。
隻是在劉伯欽離去後,本該睡下的陳啟,卻打開了由家僮送入房間,隨身的包袱行李,從裏麵翻出了一本經文。
“幸好老唐是個敬業的和尚,出門搞西遊還不忘帶經文,不然這次還得想辦法推辭了。”
陳啟手執經書,在油燈下邊翻閱默記,邊心內感慨道。
他繼承了唐僧的許多記憶不假,甚至連筆跡都可刻意模仿,做到完全一樣,但並非是全盤繼承。
比如原本唐僧熟記,倒背如流的所有佛文經典,到了他這,就變成了模糊熟悉,就像他上學時學的英語一樣……
這並非是一件完全的壞事,畢竟若果真繼承了全盤記憶,那到時候,他到底是陳啟,還是陳玄奘?
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
…………
一夕安寢。
次早,天一亮,整個莊園就動了起來。
在給陳啟安排了素齋早飯,餐後就開始了一天的忙活。
先是在祠堂撚香祭拜已逝的老太爺,陳啟便拿出攜帶的木魚,對著老太爺靈位靜心念誦?度亡經?。
“皈命法界體性尊其光無量不可思
無上圓滿……”
這是陳啟昨晚主攻的經文,效果經如其名,是超度亡魂專用,有著老唐留下來的渾厚底子,一夜熟練背誦,不成問題。
考慮到西遊路上總會遇到一些可憐人倒黴蛋,陳啟覺得背這個不虧,肯定還能用上。
上午就在陳啟反複念誦?度亡經?中過去,結束前,劉伯欽還拜托陳啟寫了一封薦亡疏。
這玩意兒是僧道用來寫給地府陰司看的,以期望亡者可以因此投個好胎。
大概就是寫個介紹信,看有沒有人給個麵子,或者用些祭品功德啥的賄賂賄賂……
咳咳。
所幸老唐對這方麵的業務很是熟練,陳啟昨夜回憶練習的時候提前熟練過。
接過劉伯欽的紙筆,就是筆走龍蛇的熟稔寫下。
“伏以佛光普照,如杲日以麗天……”
這樣,上午的活兒就結束了。
中午,陳啟又美美的蹭了一頓飽飯,休息了一會兒,陪著劉伯欽在祠堂繼續做法事。
下午大部分的活就是劉伯欽幹了。
陳啟隻負責在一邊敲敲木魚,念念經。
劉伯欽則是在祠堂裏擺上火盆,又是奉上各種香火,又是燒紙人紙馬,中間還得對著靈位不時磕個頭。
最後才在黃昏之時,燒掉那封陳啟寫的薦亡疏,就算這持續一天的法事結束了。
一頓晚飯後,忙碌了一天的眾人也沒什麽談興,早早進了房間各自安歇去。
隻是在夜間,劉伯欽那邊的母子媳三人身上,卻是發生了一件奇事。
原來,是劉伯欽父親的魂靈,因為陳啟的那一封薦疏,得以擺脫地府沉淪,可以投胎去了。
所以在投胎前,給了一家老小托夢道:
“我在陰司裏久日沉淪,不得超脫轉世,幸有聖僧為我念經祈福,消了我的罪業。”
“閻王特許我投胎到中原之地,富貴良善人家去了,你們可要好好替我感謝招待聖僧啊,千萬不能怠慢,切記切記。”
說完,夢中人影離去,再也不見。
於是第二日天明。
劉伯欽的娘子見其醒來,猶疑著說出昨晚夢境,竟是已去的公公托夢!
待其說完,劉伯欽也是驚奇道自己昨晚做了相同夢境。
夫妻二人稱奇,準備去找老夫人商量,卻見老夫人急忙忙前來,也是昨晚相同夢境。
遂覺得,定是亡父亡魂所托,再無猶疑,歡喜的一同給陳啟準備起謝禮。
於是陳啟一覺醒來,就見到一家三口麵帶喜意,攜帶著家僮,牽著他的白馬,在他的門口恭候。
問明清緣由後,陳啟也是豎掌行禮,為他們道賀。
心裏對於自己這個“唐僧”的影響力,有了更深的感觸。
又對劉伯欽要給的一兩白銀,拒不接受。
道:“太保之前因為是同鄉之人,又是見麵有緣,便要留我住宿,護送我一程,那與我便是朋友了。”
“朋友一場,舉手之勞,豈能接受錢銀報酬呢?”
這話說的既有道理又十分漂亮,堵的劉伯欽無話可說。
於是老婦人又張羅許多的幹糧燒餅,還有些幹淨衣服,送予了陳啟。
對於這些,陳啟倒是沒有矯情,欣然接受。
見心意被收下,三人這才罷休。
老婦人拽過兒子,囑咐他對這次護送要更加盡心,劉伯欽也是豪爽應下。
與陳啟用了早餐後,帶著倆家僮,攜弓帶弩,全副武裝,護送著陳啟繼續踏上那西行大道。
陳啟表現的麵露難色,一番推辭過後,表示盛情難卻之下,這葷也不是不能吃一吃的。
隻可惜,就在陳啟和劉伯欽倆人再次安坐,陳啟伸出筷子,臉上平靜,又帶著一絲隱晦的不情願之時。
老婦人卻是在此時出了聲。
“長老勿憂,老婆子這裏倒是有素齋可以奉上。”
“母親能從哪裏尋來素齋?”劉伯欽聞言好奇道。
“欸,你莫問,且看好就是。”
老婦人微微一笑,和媳婦將廚房的鐵鍋卸下,用火燒了幾遍,燒去油膩,又拿水刷洗,去了異味。
才將鍋再次安回爐灶,燒了半鍋滾水,下入山裏采摘的野茶葉,煮成一鍋茶湯備用。
又用黃粱粟米蒸了一鍋飯,清水燙些曬幹的山裏野菜竹筍木耳一類。
最後將飯盛出,泡上茶水,鋪上素菜,端在了陳啟麵前。
“長老慢用,這可是老婆子和兒婦親自做的茶泡飯,還有些素菜,絕對沒有占了油葷。”
老婦人熱情道,“雖然說是客隨主便,但也要賓主盡歡,豈有讓長老破戒的道理。”
“…………”
看著眼前素色一片,毫無葷腥食欲的飯菜,上輩子無肉不歡,號稱食肉星人的陳啟內心麵無表情。
“善哉善哉,多勞煩老夫人了。”
但為了不被可能存在的暗中觀察的神仙懷疑暴露,陳啟臉上還是做出一副感動的樣子,含淚吃起了素齋。
喂!我隻是做做樣子啊!不用這麽大動幹戈吧?大家一起吃吃肉,你好我好不方便嗎?
明天我可是還要給你家老頭念經的!皇帝都不差餓兵啊!
造孽啊!~
心裏戴上了痛苦麵具,表麵上還是要強顏歡笑的陳啟,向老婦人行了一禮感謝後,拿起筷子,端起了桌上的茶泡飯準備開造。
一旁的劉伯欽倒是個講義氣的,見陳啟在吃素,就撤掉了已經燉爛了,香氣撲鼻的虎肉。
另擺了一桌沒鹽沒醬的老虎肉、香獐肉、蟒蛇肉、狐狸肉、兔肉,點剁鹿肉幹巴,滿盤滿碗的,陪著陳啟吃起了素齋。
“………………”
瞥了一眼一旁的飯桌,上麵滿滿當當的肉片,陳啟內心極度無語。
不是,你倆母子合起來輪流擱這玩貧僧呐?
是人嗎?
還擺了這麽多盤,這麽種類的肉?
當然,貧僧並不是饞了,隻是好奇這些沒吃過的肉都是什麽味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心下吐槽的陳啟眼不見心不煩,專心的端起自己的茶飯品嚐起來。
出乎意料的,這茶飯竟然還不錯。
茶水清香,雖然是山裏采摘的野茶葉,倒是不輸於那些茶園的名茶。
連帶著普通的粱粟飯都變得香甜軟糯。
燙熟的小菜也十分的清脆括爽,帶著絲縷鹹味,吃起來十分愜意。
不知不覺間,陳啟硬是幹掉了三大碗的茶飯,後補的幾大盤燙菜。
見此,也沒人惱怒,隻欣喜於這素飯菜能合乎陳啟的胃口。
飯後,天色昏黃,劉伯欽便引著陳啟走出中宅,散步消食,向後院走去。
穿過夾道,有一間草屋,劉伯欽推開屋門,走了進去。
隻見那四壁上掛幾張強弓硬弩,插幾壺箭,過梁上搭兩塊血腥的虎皮,牆根頭插著許多槍刀叉棒,正中間設兩張椅子。
劉伯欽邀陳啟坐會兒。
後世來的人,怎麽可能拒絕這個強弓勁弩的誘惑呢?
陳啟欣然接受,與劉伯欽聊起了這些弓弩刀槍,以及背後潛藏著的,劉伯欽山上打獵的故事。
興到濃處,劉伯欽帶著陳啟來到一院內空曠處,立了箭靶,親手教導起陳啟弓箭之法。
雖然沒多久就因為天色已黑,罷手返回,倒也讓陳啟好好過了下手癮。
於是複轉草屋,穿屋過後,來到一座大園子裏。
叢叢菊蕊堆黃,樹樹楓楊掛赤。
還有肥鹿黃獐穿林打葉,也不怕人,還湊到陳啟身旁好奇察看。
“太保家裏,竟還養了這麽多獐鹿?”
陳啟將手搭在獐鹿的頭上,一邊摩挲挑逗,一邊好奇道。
獐鹿這種動物,膽子忒小,容易受驚,在他那個時代,獐鹿的養殖可不容易。
“長老有所不知,”劉伯欽在一旁含笑道,“似長老在長安時見到的富貴人家,自然是在家中聚攏財寶。”
“在鄉村莊園的,自會囤積糧食,像我們這些靠打獵吃飯的,也自是在家裏養些山中小獸,以防天氣有變,飯都吃不上啊。”
笑談間,也到了安歇的時候,劉伯欽便帶著陳啟又回到前宅,進了一間收拾好的客房,以供陳啟安睡。
隻是在劉伯欽離去後,本該睡下的陳啟,卻打開了由家僮送入房間,隨身的包袱行李,從裏麵翻出了一本經文。
“幸好老唐是個敬業的和尚,出門搞西遊還不忘帶經文,不然這次還得想辦法推辭了。”
陳啟手執經書,在油燈下邊翻閱默記,邊心內感慨道。
他繼承了唐僧的許多記憶不假,甚至連筆跡都可刻意模仿,做到完全一樣,但並非是全盤繼承。
比如原本唐僧熟記,倒背如流的所有佛文經典,到了他這,就變成了模糊熟悉,就像他上學時學的英語一樣……
這並非是一件完全的壞事,畢竟若果真繼承了全盤記憶,那到時候,他到底是陳啟,還是陳玄奘?
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
…………
一夕安寢。
次早,天一亮,整個莊園就動了起來。
在給陳啟安排了素齋早飯,餐後就開始了一天的忙活。
先是在祠堂撚香祭拜已逝的老太爺,陳啟便拿出攜帶的木魚,對著老太爺靈位靜心念誦?度亡經?。
“皈命法界體性尊其光無量不可思
無上圓滿……”
這是陳啟昨晚主攻的經文,效果經如其名,是超度亡魂專用,有著老唐留下來的渾厚底子,一夜熟練背誦,不成問題。
考慮到西遊路上總會遇到一些可憐人倒黴蛋,陳啟覺得背這個不虧,肯定還能用上。
上午就在陳啟反複念誦?度亡經?中過去,結束前,劉伯欽還拜托陳啟寫了一封薦亡疏。
這玩意兒是僧道用來寫給地府陰司看的,以期望亡者可以因此投個好胎。
大概就是寫個介紹信,看有沒有人給個麵子,或者用些祭品功德啥的賄賂賄賂……
咳咳。
所幸老唐對這方麵的業務很是熟練,陳啟昨夜回憶練習的時候提前熟練過。
接過劉伯欽的紙筆,就是筆走龍蛇的熟稔寫下。
“伏以佛光普照,如杲日以麗天……”
這樣,上午的活兒就結束了。
中午,陳啟又美美的蹭了一頓飽飯,休息了一會兒,陪著劉伯欽在祠堂繼續做法事。
下午大部分的活就是劉伯欽幹了。
陳啟隻負責在一邊敲敲木魚,念念經。
劉伯欽則是在祠堂裏擺上火盆,又是奉上各種香火,又是燒紙人紙馬,中間還得對著靈位不時磕個頭。
最後才在黃昏之時,燒掉那封陳啟寫的薦亡疏,就算這持續一天的法事結束了。
一頓晚飯後,忙碌了一天的眾人也沒什麽談興,早早進了房間各自安歇去。
隻是在夜間,劉伯欽那邊的母子媳三人身上,卻是發生了一件奇事。
原來,是劉伯欽父親的魂靈,因為陳啟的那一封薦疏,得以擺脫地府沉淪,可以投胎去了。
所以在投胎前,給了一家老小托夢道:
“我在陰司裏久日沉淪,不得超脫轉世,幸有聖僧為我念經祈福,消了我的罪業。”
“閻王特許我投胎到中原之地,富貴良善人家去了,你們可要好好替我感謝招待聖僧啊,千萬不能怠慢,切記切記。”
說完,夢中人影離去,再也不見。
於是第二日天明。
劉伯欽的娘子見其醒來,猶疑著說出昨晚夢境,竟是已去的公公托夢!
待其說完,劉伯欽也是驚奇道自己昨晚做了相同夢境。
夫妻二人稱奇,準備去找老夫人商量,卻見老夫人急忙忙前來,也是昨晚相同夢境。
遂覺得,定是亡父亡魂所托,再無猶疑,歡喜的一同給陳啟準備起謝禮。
於是陳啟一覺醒來,就見到一家三口麵帶喜意,攜帶著家僮,牽著他的白馬,在他的門口恭候。
問明清緣由後,陳啟也是豎掌行禮,為他們道賀。
心裏對於自己這個“唐僧”的影響力,有了更深的感觸。
又對劉伯欽要給的一兩白銀,拒不接受。
道:“太保之前因為是同鄉之人,又是見麵有緣,便要留我住宿,護送我一程,那與我便是朋友了。”
“朋友一場,舉手之勞,豈能接受錢銀報酬呢?”
這話說的既有道理又十分漂亮,堵的劉伯欽無話可說。
於是老婦人又張羅許多的幹糧燒餅,還有些幹淨衣服,送予了陳啟。
對於這些,陳啟倒是沒有矯情,欣然接受。
見心意被收下,三人這才罷休。
老婦人拽過兒子,囑咐他對這次護送要更加盡心,劉伯欽也是豪爽應下。
與陳啟用了早餐後,帶著倆家僮,攜弓帶弩,全副武裝,護送著陳啟繼續踏上那西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