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桃花源記
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 作者:煙雲客橫渡積水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這一關的守關先生準備宣布開始的時候,遠處突然來了一群人。
為首一位中年男子器宇軒昂,行走之間一股王霸之氣油然而生。
左右兩邊跟著身著儒衫的老者以及一位留著兩撇胡子的胖子。
看到來人,那位守關的先生立馬起身恭迎道:“見過……”
不等這位先生把話說完,孟徵就揮手打斷道:“宋教習辛苦了,這裏交由我們來主持,你且到一旁觀看。”
這些人楊林隻認識海陽學館的孟徵,原來他有在學館中見到過一麵。
王不器等人見到這四人,連忙行禮問好,隻是對於中間那位中年男子,他們也不認識。
但是能走在鄭縣令之前,並且還讓海陽學館的教導孟徵以及翠竹書院的院長常翡恭敬對待,此人的身份自然貴不可言。
很有可能就是那位來自上京的貴人。
趙崢也沒有自爆身份,不過卻是很自然的坐到了主位上。
“你們中誰是楊林?”
聽到中年男子的話,在場的眾人都是一愣。
楊林也很是好奇地看向趙崢,然後回答道:“小生楊林,見過大人!”
趙崢看向楊林點了點頭:“倒是長得一表人才,你那首桃花庵寫得極好,希望你再接再厲,接下來這場好好發揮。”
“多謝大人誇獎,我會努力的。”
楊林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一旁的趙卓然好奇地看向楊林,之前他也有聽說過此人的名字,原本還想著向他求購一把折扇,沒想到今日倒是遇見了。
同時,他也很好奇,那首桃花庵再好,還能比得過自己那首桃花仙?
就在趙卓然看向楊林的背影時,楊林似乎心有所感,回頭也看向了趙卓然,四目相對,趙卓然連忙收回視線,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楊林也沒有多想回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好了,第三關等下就由老夫幾人評判,這一關的考題依然是以桃花為題,你們各寫一篇文章,文章題材不限,可以詠物,亦可以言誌,時間也是一炷香,希望你們好好發揮!”
孟徵說完,目光多看了一眼楊林,然後便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心中對於楊林能夠寫出怎樣的文章充滿了期待。
一名侍從點燃了計時用的香,第三關比賽正式開始。
孫玉文挑釁似的看了一眼楊林,隻不過楊林把他當空氣了,氣得孫玉文眼睛微眯,想著等下文會結束是不是要讓吳老二修理楊林一頓。
對於文會的考題,前來參加文會的學子提前都有過押題,由於三月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加上所選的地方又在梅莊,因此一些聰明的學子早就準備好了相關的詩詞文章,以期能在文會上大放異彩。
孫玉文是提前知道考題的人,因此準備更是充分。
他爹為他準備的那篇文章他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因此隻是假裝思索幾息,然後就開始奮筆疾書。
王不器最拿手的就是經義文章,雖然之前沒有怎麽準備,但是看到這個題目,王不器也隻是潤色了盞茶時間,就開始下筆了。
趙卓然和王不器差不多時間落筆。
在場之人除了王不器,趙卓然和孫玉文之外,其餘五人包括楊林都還沒有下筆。
楊林沒下筆是沒想好要抄……要借鑒哪篇古文。
選來選去,就那篇桃花源記背得最熟,並且也不需要怎麽改,因為本來就是一篇想象中的世界,因此出現一些不合規的名詞時間也能解釋得通。
於是楊林再次拿出羽毛筆,沾上墨,開始落筆了。
孟徵等人的注意力一直停留在楊林身上,對於楊林的過往事跡,眾人也略有了解,因此對楊林更是好奇起來。
當看到楊林沒有拿一旁的毛筆,而是用自己帶的羽毛筆,這讓他們很是費解。
孫玉文寫到一半抬頭看向楊林正在埋頭寫字,心裏冷笑一聲:“裝模作樣!”
就在楊林奮筆疾書的時候,趙雲汐穿著男裝也來到了亭子外。
她本想到亭子裏觀看,但是想到她之前和楊林已經見過麵了,趙雲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而是和其他人一樣,站在亭子外等待著。
反正等下他們的文章都會張貼出來。
當一炷香燃盡的時候,楊林等人也都寫好了文章。
有侍從將他們的文章收走交到孟徵等人手中。
“楊兄感覺如何?有把握不?”
王不器低聲詢問道。
“如果沒有意外,你這魁首的位置就是我的了!”
楊林一臉自信地說道。
“嗬!說大話也不怕閃了舌頭。”
孫玉文不知何時站在了楊林身後,聽到了他和王不器的對話,頓時忍不住冷嘲一聲。
“小孫啊,你等下還是好好想想輸了五千兩怎麽回去交待吧!”
楊林似笑非笑的看著孫玉文,一句小孫,氣得孫玉文差點暴走。
孟徵等人雖然好奇楊林的文章寫得如何,但是此時也隻能各自分了幾張進行評判。
而孟徵手中拿著的正是楊林的那篇《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孟徵不自覺端坐起來,目光也變得更加深邃,臉上時而迷茫,時而豁達,時而沉思,表情極其精彩。
良久,孟徵呼出一口濁氣,炯炯有神地望向楊林。
“孟老,那個楊林的文章寫得如何?你那學生的這篇《浣溪沙·桃林》,字裏行間洋溢著超脫塵世的意境,仿佛將人帶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
桃花紛飛,漁舟唱晚,每一筆都勾勒出令人心動的景致。
而王不器的《桃花語》,則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桃花下的深情厚誼,字字句句間流露出對美好情感的向往。
兩篇文章,一文一情,一文一景,交相輝映,各有千秋,讓人不禁沉醉其中,仿佛置身於那桃花盛開的世界,感受著春風拂麵,花香襲人。”
為了公平,趙卓然和王不器的文章是由縣令鄭光渠進行評判的。
看了兩人寫得文章,鄭光渠忍不住誇讚道。
常翡也評完手中的文章看向孟徵。
“老夫不敢妄加點評,還是你們看了之後在一起評判吧,老夫虛活五十有六,尚不知世上還有如此世外桃源,若是有幸一見,當不虛此生。”
聽到孟徵的話,幾人都倍加好奇,楊林到底又寫出了何等文章竟然引得孟徵如此感歎。
為首一位中年男子器宇軒昂,行走之間一股王霸之氣油然而生。
左右兩邊跟著身著儒衫的老者以及一位留著兩撇胡子的胖子。
看到來人,那位守關的先生立馬起身恭迎道:“見過……”
不等這位先生把話說完,孟徵就揮手打斷道:“宋教習辛苦了,這裏交由我們來主持,你且到一旁觀看。”
這些人楊林隻認識海陽學館的孟徵,原來他有在學館中見到過一麵。
王不器等人見到這四人,連忙行禮問好,隻是對於中間那位中年男子,他們也不認識。
但是能走在鄭縣令之前,並且還讓海陽學館的教導孟徵以及翠竹書院的院長常翡恭敬對待,此人的身份自然貴不可言。
很有可能就是那位來自上京的貴人。
趙崢也沒有自爆身份,不過卻是很自然的坐到了主位上。
“你們中誰是楊林?”
聽到中年男子的話,在場的眾人都是一愣。
楊林也很是好奇地看向趙崢,然後回答道:“小生楊林,見過大人!”
趙崢看向楊林點了點頭:“倒是長得一表人才,你那首桃花庵寫得極好,希望你再接再厲,接下來這場好好發揮。”
“多謝大人誇獎,我會努力的。”
楊林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一旁的趙卓然好奇地看向楊林,之前他也有聽說過此人的名字,原本還想著向他求購一把折扇,沒想到今日倒是遇見了。
同時,他也很好奇,那首桃花庵再好,還能比得過自己那首桃花仙?
就在趙卓然看向楊林的背影時,楊林似乎心有所感,回頭也看向了趙卓然,四目相對,趙卓然連忙收回視線,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楊林也沒有多想回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好了,第三關等下就由老夫幾人評判,這一關的考題依然是以桃花為題,你們各寫一篇文章,文章題材不限,可以詠物,亦可以言誌,時間也是一炷香,希望你們好好發揮!”
孟徵說完,目光多看了一眼楊林,然後便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心中對於楊林能夠寫出怎樣的文章充滿了期待。
一名侍從點燃了計時用的香,第三關比賽正式開始。
孫玉文挑釁似的看了一眼楊林,隻不過楊林把他當空氣了,氣得孫玉文眼睛微眯,想著等下文會結束是不是要讓吳老二修理楊林一頓。
對於文會的考題,前來參加文會的學子提前都有過押題,由於三月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加上所選的地方又在梅莊,因此一些聰明的學子早就準備好了相關的詩詞文章,以期能在文會上大放異彩。
孫玉文是提前知道考題的人,因此準備更是充分。
他爹為他準備的那篇文章他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因此隻是假裝思索幾息,然後就開始奮筆疾書。
王不器最拿手的就是經義文章,雖然之前沒有怎麽準備,但是看到這個題目,王不器也隻是潤色了盞茶時間,就開始下筆了。
趙卓然和王不器差不多時間落筆。
在場之人除了王不器,趙卓然和孫玉文之外,其餘五人包括楊林都還沒有下筆。
楊林沒下筆是沒想好要抄……要借鑒哪篇古文。
選來選去,就那篇桃花源記背得最熟,並且也不需要怎麽改,因為本來就是一篇想象中的世界,因此出現一些不合規的名詞時間也能解釋得通。
於是楊林再次拿出羽毛筆,沾上墨,開始落筆了。
孟徵等人的注意力一直停留在楊林身上,對於楊林的過往事跡,眾人也略有了解,因此對楊林更是好奇起來。
當看到楊林沒有拿一旁的毛筆,而是用自己帶的羽毛筆,這讓他們很是費解。
孫玉文寫到一半抬頭看向楊林正在埋頭寫字,心裏冷笑一聲:“裝模作樣!”
就在楊林奮筆疾書的時候,趙雲汐穿著男裝也來到了亭子外。
她本想到亭子裏觀看,但是想到她之前和楊林已經見過麵了,趙雲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而是和其他人一樣,站在亭子外等待著。
反正等下他們的文章都會張貼出來。
當一炷香燃盡的時候,楊林等人也都寫好了文章。
有侍從將他們的文章收走交到孟徵等人手中。
“楊兄感覺如何?有把握不?”
王不器低聲詢問道。
“如果沒有意外,你這魁首的位置就是我的了!”
楊林一臉自信地說道。
“嗬!說大話也不怕閃了舌頭。”
孫玉文不知何時站在了楊林身後,聽到了他和王不器的對話,頓時忍不住冷嘲一聲。
“小孫啊,你等下還是好好想想輸了五千兩怎麽回去交待吧!”
楊林似笑非笑的看著孫玉文,一句小孫,氣得孫玉文差點暴走。
孟徵等人雖然好奇楊林的文章寫得如何,但是此時也隻能各自分了幾張進行評判。
而孟徵手中拿著的正是楊林的那篇《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孟徵不自覺端坐起來,目光也變得更加深邃,臉上時而迷茫,時而豁達,時而沉思,表情極其精彩。
良久,孟徵呼出一口濁氣,炯炯有神地望向楊林。
“孟老,那個楊林的文章寫得如何?你那學生的這篇《浣溪沙·桃林》,字裏行間洋溢著超脫塵世的意境,仿佛將人帶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
桃花紛飛,漁舟唱晚,每一筆都勾勒出令人心動的景致。
而王不器的《桃花語》,則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桃花下的深情厚誼,字字句句間流露出對美好情感的向往。
兩篇文章,一文一情,一文一景,交相輝映,各有千秋,讓人不禁沉醉其中,仿佛置身於那桃花盛開的世界,感受著春風拂麵,花香襲人。”
為了公平,趙卓然和王不器的文章是由縣令鄭光渠進行評判的。
看了兩人寫得文章,鄭光渠忍不住誇讚道。
常翡也評完手中的文章看向孟徵。
“老夫不敢妄加點評,還是你們看了之後在一起評判吧,老夫虛活五十有六,尚不知世上還有如此世外桃源,若是有幸一見,當不虛此生。”
聽到孟徵的話,幾人都倍加好奇,楊林到底又寫出了何等文章竟然引得孟徵如此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