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場刺殺
開局天道黑戶,活成武道祖師爺 作者:鹽罐裏的龍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最快的速度將州府事務安排妥當之後,孟元帶著一隊親信,騎著快馬從鎮溪州府飛奔而出。
臨走前,他還放飛了數隻信鴿,向遠在南方的謝荀告知這個好消息!
離開鎮溪州府後,他們日夜兼程,每經過一個驛站,便換上一批快馬,經過短暫休息後繼續朝著溪邊縣而去!
原本半個多月的路程,在他們沒日沒夜的飛奔之下,僅是用了不到十日就抵達。
一路上,他們見到了許多近乎顆粒無收的麥地,也看見了瘦骨嶙峋的百姓。
不過在來到溪邊縣外的麥地時,一片金黃映入眼簾,一株株長勢喜人的小麥,正在風中搖擺著。
孟元心中一陣激動,他猛地勒緊韁繩,駿馬應聲而停。
他迫不及待的翻身下馬飛撲到了田地間,雙手拂過顆粒飽滿的小麥,臉上被喜色所充斥。
這一切都是真的,他在州府收到的小麥,並不是有人為了邀功,而從別處買的。
“好!好啊,真是太好了!!!”
他仿佛看到了,大齊百姓全部換上自己的小麥種子後,年年豐收、家家戶戶都有餘糧,不再會有人餓死的盛世場景。
“走,上馬!”
孟元暢快一笑,隨後翻身上馬,繼續朝著已然不遠的縣城而去。
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知道這小麥每畝的產量了!
而此時,提前接到了飛鴿傳書的溪邊縣縣令,早已經帶著大小官員在城門口等候。
“溪邊縣縣令盧校,見過知府大人!”
眼見大批人馬從遠處官道而來,縣令盧校連忙帶人拜見。
“哈哈哈,盧縣令快快請起!”
孟元暢快的大笑著,連忙下馬親自扶起了眼前的這位縣令。
“這些年辛苦盧縣令了,若不是你對這些小麥精心照料,又怎會有這不怕疫病的小麥現世!?”
“大人謬讚了,此事全靠大人當初留下的種子,與百姓數年來的艱辛,才有的如此結果,下官實在是不敢邀功!”
盧校一臉惶恐的說道,一副絲毫不敢貪功的模樣。
“哈哈哈,不錯!”聽他這麽一說,孟元也是十分高興。
站在他身後的小荷臉上也是不由得露出了笑意,她也是許久沒有見到公子這麽高興了!
“大人,下官想為主持這小麥之人建立生祠,對那苦於不知那人何名何姓、長相如何,還請大人示下。”
“哎~這個不急,待本官上報朝廷,到時自有朝廷決斷。”孟元擺擺手。
“對了盧縣令,這些小麥可務必要保護好,此事關乎到了我朝國運,千萬馬虎不得!”
孟元臉上的笑容收斂起來,十分鄭重的告誡道。
“大人放心,自數月前發現此小麥不會染病時起,下官便已經下令,讓衙役與百姓十二時辰不停的巡邏麥田,防止有歹人作亂。”
“如此便好!”孟元滿意的點點頭。
“這幾日可有異常?”
“啟稟大人,近幾日有百姓來報,說是麥田中的小麥,時常有過路的江湖人采摘一兩株。
大部分被衙役及時追回,但有部分江湖人輕功了得,衙役根本追不上。”盧校如實回應。
聽到這話,孟元微微皺眉,直覺告訴他,此事應當有大問題。
“哎喲~”
一聲哀嚎從旁傳來,扭頭看去,乃是一名扛著扁擔從旁經過的老翁被馬匹嚇到了,一個不小心摔倒在地。
一名眼疾手快的衙役立刻上前,關切地問道:
“老人家,可是有何處受傷?”
“小老兒無事,隻是一時....”
老翁伸手摸著腿,麵龐微微抬起,目光落在了孟元身上。
“讓開!”
站在孟元身後的小荷,臉色驟變,眼中閃過一絲冷冽。
她身形一閃,手中的匕首如同離弦之箭,瞬間劃過空氣,擦著衙役驚恐的麵龐,精準無誤地刺入了老翁的喉嚨
“呃~呃~~”
老翁抬手捂著喉嚨,泊泊鮮血噴湧而出,將他半個身軀染成紅色。
一把匕首從他無力的手中滑落,叮當一聲,清脆而刺耳。
在四周的百姓中,突然有三人如同鬼魅般朝著孟元撲來。
除此之外,亦有數十枚暗器從暗處呼嘯而來,密如雨點,無處可躲。
“大膽!”
孟元怒喝一聲,身形如同遊龍般騰起,腰間的玄鐵折扇瞬間展開,化作一道鐵壁,擋下了最近的七八枚暗器。
而剩餘的幾枚,則是被身邊的親信盡數擋下
小荷則如同一隻獵豹,猛地撲向那三名刺客。
然而,暗處的敵人顯然並不打算就此罷手,數十枚暗器再次傾瀉而出,迫使她不得不放棄進攻,轉而全力防守。
“有刺客!”
“保護大人!”
在短暫的混亂之後,眾人終於反應過來,紛紛高呼著將孟元團團圍住
然而,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刺殺中,盧校竟然被慌亂的人群擠到了外圍。
一名刺客看準了這個絕佳的機會,手中握著淬了毒的匕首,悄無聲息地朝著盧校逼近。
“盧縣令,不好!”
孟元瞳孔微縮,在場之中隻有他是一流高手,有實力救人。
沒有絲毫的猶豫,他迅速衝出人群,一腳踹開刺客,而後又快速將盧校拉回了人群之中。
“盧縣令可無礙?”孟元微微側目問道。
然而,盧校的臉色卻異常蒼白,雙眼失神,仿佛還未從剛才的驚嚇中回過神來。
看著他隻是受了驚嚇,並沒有受傷的模樣,孟元這才放下心來。
他抬頭看向四周和自己親信廝殺的刺客,剛準備出手相助,身後卻忽然傳來了一陣劇痛。
“你....”
孟元瞪大了雙眼,看著身後手持利刃刺入他身軀的盧校,眼中滿是不可置信。
他猛地一掌拍下,‘盧校’的肩上頓時響起了骨骼碎裂的聲響。伴隨著一聲慘叫,‘盧校’整個人如同斷線的風箏般倒飛出去。
“你不是盧校,你也是刺客,你究竟是誰!?”
孟元捂著後腰的傷口,臉色蒼白而憤怒地喊道。
臨走前,他還放飛了數隻信鴿,向遠在南方的謝荀告知這個好消息!
離開鎮溪州府後,他們日夜兼程,每經過一個驛站,便換上一批快馬,經過短暫休息後繼續朝著溪邊縣而去!
原本半個多月的路程,在他們沒日沒夜的飛奔之下,僅是用了不到十日就抵達。
一路上,他們見到了許多近乎顆粒無收的麥地,也看見了瘦骨嶙峋的百姓。
不過在來到溪邊縣外的麥地時,一片金黃映入眼簾,一株株長勢喜人的小麥,正在風中搖擺著。
孟元心中一陣激動,他猛地勒緊韁繩,駿馬應聲而停。
他迫不及待的翻身下馬飛撲到了田地間,雙手拂過顆粒飽滿的小麥,臉上被喜色所充斥。
這一切都是真的,他在州府收到的小麥,並不是有人為了邀功,而從別處買的。
“好!好啊,真是太好了!!!”
他仿佛看到了,大齊百姓全部換上自己的小麥種子後,年年豐收、家家戶戶都有餘糧,不再會有人餓死的盛世場景。
“走,上馬!”
孟元暢快一笑,隨後翻身上馬,繼續朝著已然不遠的縣城而去。
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知道這小麥每畝的產量了!
而此時,提前接到了飛鴿傳書的溪邊縣縣令,早已經帶著大小官員在城門口等候。
“溪邊縣縣令盧校,見過知府大人!”
眼見大批人馬從遠處官道而來,縣令盧校連忙帶人拜見。
“哈哈哈,盧縣令快快請起!”
孟元暢快的大笑著,連忙下馬親自扶起了眼前的這位縣令。
“這些年辛苦盧縣令了,若不是你對這些小麥精心照料,又怎會有這不怕疫病的小麥現世!?”
“大人謬讚了,此事全靠大人當初留下的種子,與百姓數年來的艱辛,才有的如此結果,下官實在是不敢邀功!”
盧校一臉惶恐的說道,一副絲毫不敢貪功的模樣。
“哈哈哈,不錯!”聽他這麽一說,孟元也是十分高興。
站在他身後的小荷臉上也是不由得露出了笑意,她也是許久沒有見到公子這麽高興了!
“大人,下官想為主持這小麥之人建立生祠,對那苦於不知那人何名何姓、長相如何,還請大人示下。”
“哎~這個不急,待本官上報朝廷,到時自有朝廷決斷。”孟元擺擺手。
“對了盧縣令,這些小麥可務必要保護好,此事關乎到了我朝國運,千萬馬虎不得!”
孟元臉上的笑容收斂起來,十分鄭重的告誡道。
“大人放心,自數月前發現此小麥不會染病時起,下官便已經下令,讓衙役與百姓十二時辰不停的巡邏麥田,防止有歹人作亂。”
“如此便好!”孟元滿意的點點頭。
“這幾日可有異常?”
“啟稟大人,近幾日有百姓來報,說是麥田中的小麥,時常有過路的江湖人采摘一兩株。
大部分被衙役及時追回,但有部分江湖人輕功了得,衙役根本追不上。”盧校如實回應。
聽到這話,孟元微微皺眉,直覺告訴他,此事應當有大問題。
“哎喲~”
一聲哀嚎從旁傳來,扭頭看去,乃是一名扛著扁擔從旁經過的老翁被馬匹嚇到了,一個不小心摔倒在地。
一名眼疾手快的衙役立刻上前,關切地問道:
“老人家,可是有何處受傷?”
“小老兒無事,隻是一時....”
老翁伸手摸著腿,麵龐微微抬起,目光落在了孟元身上。
“讓開!”
站在孟元身後的小荷,臉色驟變,眼中閃過一絲冷冽。
她身形一閃,手中的匕首如同離弦之箭,瞬間劃過空氣,擦著衙役驚恐的麵龐,精準無誤地刺入了老翁的喉嚨
“呃~呃~~”
老翁抬手捂著喉嚨,泊泊鮮血噴湧而出,將他半個身軀染成紅色。
一把匕首從他無力的手中滑落,叮當一聲,清脆而刺耳。
在四周的百姓中,突然有三人如同鬼魅般朝著孟元撲來。
除此之外,亦有數十枚暗器從暗處呼嘯而來,密如雨點,無處可躲。
“大膽!”
孟元怒喝一聲,身形如同遊龍般騰起,腰間的玄鐵折扇瞬間展開,化作一道鐵壁,擋下了最近的七八枚暗器。
而剩餘的幾枚,則是被身邊的親信盡數擋下
小荷則如同一隻獵豹,猛地撲向那三名刺客。
然而,暗處的敵人顯然並不打算就此罷手,數十枚暗器再次傾瀉而出,迫使她不得不放棄進攻,轉而全力防守。
“有刺客!”
“保護大人!”
在短暫的混亂之後,眾人終於反應過來,紛紛高呼著將孟元團團圍住
然而,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刺殺中,盧校竟然被慌亂的人群擠到了外圍。
一名刺客看準了這個絕佳的機會,手中握著淬了毒的匕首,悄無聲息地朝著盧校逼近。
“盧縣令,不好!”
孟元瞳孔微縮,在場之中隻有他是一流高手,有實力救人。
沒有絲毫的猶豫,他迅速衝出人群,一腳踹開刺客,而後又快速將盧校拉回了人群之中。
“盧縣令可無礙?”孟元微微側目問道。
然而,盧校的臉色卻異常蒼白,雙眼失神,仿佛還未從剛才的驚嚇中回過神來。
看著他隻是受了驚嚇,並沒有受傷的模樣,孟元這才放下心來。
他抬頭看向四周和自己親信廝殺的刺客,剛準備出手相助,身後卻忽然傳來了一陣劇痛。
“你....”
孟元瞪大了雙眼,看著身後手持利刃刺入他身軀的盧校,眼中滿是不可置信。
他猛地一掌拍下,‘盧校’的肩上頓時響起了骨骼碎裂的聲響。伴隨著一聲慘叫,‘盧校’整個人如同斷線的風箏般倒飛出去。
“你不是盧校,你也是刺客,你究竟是誰!?”
孟元捂著後腰的傷口,臉色蒼白而憤怒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