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烏桓三王降
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 作者:五分音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烏桓三王,本以樓班為主,但此處烏延勢力最大,他自不會相讓。
一番商議之後,決定由蘇仆延為首,烏延與樓班皆坐兩側。
對麵坐著的,乃王垕領諸葛瑾,高順。
諸葛瑾為首席謀士,高順乃首席武將,牽招領親兵營在不遠處坐鎮,其他人則全部分立三人後方。
烏桓也有數位部落大人在後,談判正式開始。
雙方早沒了劍拔弩張,既然到了談判桌上,該展示的武力已然展示,皆知到了根底,亦明白對方底線。
王垕命諸葛瑾拿出三份協議,早有侍者將三份協議分至於三人案幾。
“此三份協議,乃我親筆所擬,內容一致,三位且細看。”
三人皆識得漢字,遂拿起細看。
此種形勢談判,雖未曾經曆,但氣氛渲染的極其正式,讓蘇仆延等人頓覺有些高大上。
協議上首先是闡明蹋頓單於令,必須遵行。
若雙方視為兩族外交,那蹋頓作為前烏桓首領,已然簽訂協議,不可作廢。
三人也知此為王垕底線。
看到後麵,烏桓不可以烏桓名義保留任何軍隊,甚至烏桓鐵騎番號亦不允許存在,這讓三人皆眉頭一皺。
別說樓班與烏延,便是蘇仆延也不願意,當即提出道:
“第二條之言,我等不予認可。我烏桓當保留兵馬,由我方擔任統領,且當有三支兵馬。這三支兵馬每位勇士,可以獵殺鮮卑奴贖身為漢籍。否則,我等三人,為何要冒著烏桓滅族代價,投至將軍帳下?至於其餘細微末節,我等倒是無所謂。”
其實王垕知道,三人投了,結果什麽都全沒了,肯定不願意 。
而王垕卻是故意協商這條,目的卻是為了吸引對方關注點,以至於忽略下方若幹條細節。
什麽不得保留宗教,不得保留生活習慣,不得保留任何烏桓節日之類。
若這些全都不保留,隻需一代人,烏桓這名詞,都將消失無蹤。
果然,三人直接忽略了其他,盯上了軍隊這一條。
至於軍隊,自然需要再談,卻也需限製權力和數量。
“蘇仆延,你當知曉,我麾下不缺兵馬。若我真要剿滅你三部,其實無需如此麻煩。六千玄甲騎,六千陷陣營於此。還有一萬遼東精銳鐵騎,一萬五千遼東精銳步卒,哪一支兵馬都有擊敗你烏桓之記錄。我之所以與你三人談判,不過不忍烏桓百姓白死而已。你有要求可提出,我可考慮一二。”
政治永遠需在戰爭中爭取,真理也永遠在長槍所及之處。
王垕一番話,讓蘇仆延等三人無言以對。
可憐樓班,剛當上單於,就陷入此種局麵。
還不如許都那位。
“將軍!是否允許我三人商議一炷香?”
“自無不可,後方有商議處,帳篷內有各種飯食,糕點,你三人可先商議。若談判再次陷入僵局,還可再次商議。”
三人沒想到王垕將談判搞得如此周到,遂進入帳篷之中商議。
一炷香之後,三人再次坐到案幾之後。
蘇仆延道:“經我三人商議,我等需各保留五千騎兵,將軍意下如何?”
蘇仆延話音剛落,王垕卻直接道:“絕無可能!陷陣營與玄甲鐵騎營主營皆隻有三千,你三人便要領軍一萬五?真當我驃騎大將軍府軍餉可隨意領取?你等領軍能力,與高將軍,牽將軍比如何?他二位隨我之前少有敗績,隨我之後,更是百戰百勝,方有今日。你等莫非還想淩駕於他們之上?”
王垕拒絕的理由,瞬間讓三人麵麵相覷。
一直不曾主動出言的烏延道:“那,三千亦可。三千便三千,不過將軍不可厚此薄彼,需一視同仁。我等改戶籍,自為漢民,軍餉等一應開支,亦當與其他軍營等同。”
烏延都出言了,樓班自然隨波逐流,畢竟他還是個孩子,不滿二十。
蘇仆延見王垕一言不發,對烏延提出的條件似乎也不太滿意,遂趕緊問道:“將軍以為烏延單~烏延所言如何?”
“若有戰力,三千自然不如五千,若為擺設,便一千兵馬,亦無用處。”
說到這裏,三人明白了,王垕是懷疑他們烏桓鐵騎的能力。
蘇仆延不敢說話,實在是被打過,打得很痛。
烏延卻不服道:“將軍不可小覷我烏桓勇士,我烏桓勇士皆自小騎馬放牧牛羊,十二歲駕馭戰馬,十五便可持刀征戰,我烏延部若隻選三千勇士,必皆可以一當十!”
“以一當十並非言說而已,然我縱觀烏桓曆史數百年,未曾聽聞有戰敗過十倍,哪怕戰敗三倍於己之大型戰鬥。要想證明實力,我倒是有一策。”
“將軍但請言之!”
王垕知道,說到這份上,烏桓已然入甕。
“今上穀有扶羅韓鮮卑騎兵兩萬,我不日便十數萬大軍攻上穀。無需你等參戰,隻需你等於塞外造陽長城一代阻擊逃亡塞外之鮮卑騎兵。殺一留一,你等可敢與我對賭?”
“何為殺一留一?”
“你烏桓騎兵若能殺一千鮮卑騎兵或百姓,我允你留一千烏桓騎,殺一萬,我允你留一萬!
我隻遣督戰營隨你軍,為你等記錄軍功。你等以帶回頭顱計,如此則公平公正,你三人之間,亦無話可說,憑實力而定。且所有回轉之烏桓騎,我親自為爾等慶功,去其獵奴人身份,直接轉為正式漢民!”
“善!將軍此法,我烏延讚同,可即定契!”
烏延當然讚同,他有騎兵一萬五,最占優勢。
蘇仆延雖略有猶豫,但是心中暗暗點頭。
經過兩次偷襲,他損失了兩千餘兵馬,但還剩六千精銳,而且可以在自己的部落中挑選挑選,湊齊萬餘人並無太大問題。
此刻隻有樓班臉色難看。
他貴為大單於,雖隻掛了個名,但實力卻最弱。
沒辦法,另外兩人都同意,他也隻能向蘇仆延投去求助目光。
蘇仆延知樓班沒想到應對之策,於是幫他出主意道:“遼西部落遷來時,也有萬餘戶,征集三四千人,當無問題。”
樓班經蘇仆延如此點撥,立刻恍然大悟。
一番商議之後,決定由蘇仆延為首,烏延與樓班皆坐兩側。
對麵坐著的,乃王垕領諸葛瑾,高順。
諸葛瑾為首席謀士,高順乃首席武將,牽招領親兵營在不遠處坐鎮,其他人則全部分立三人後方。
烏桓也有數位部落大人在後,談判正式開始。
雙方早沒了劍拔弩張,既然到了談判桌上,該展示的武力已然展示,皆知到了根底,亦明白對方底線。
王垕命諸葛瑾拿出三份協議,早有侍者將三份協議分至於三人案幾。
“此三份協議,乃我親筆所擬,內容一致,三位且細看。”
三人皆識得漢字,遂拿起細看。
此種形勢談判,雖未曾經曆,但氣氛渲染的極其正式,讓蘇仆延等人頓覺有些高大上。
協議上首先是闡明蹋頓單於令,必須遵行。
若雙方視為兩族外交,那蹋頓作為前烏桓首領,已然簽訂協議,不可作廢。
三人也知此為王垕底線。
看到後麵,烏桓不可以烏桓名義保留任何軍隊,甚至烏桓鐵騎番號亦不允許存在,這讓三人皆眉頭一皺。
別說樓班與烏延,便是蘇仆延也不願意,當即提出道:
“第二條之言,我等不予認可。我烏桓當保留兵馬,由我方擔任統領,且當有三支兵馬。這三支兵馬每位勇士,可以獵殺鮮卑奴贖身為漢籍。否則,我等三人,為何要冒著烏桓滅族代價,投至將軍帳下?至於其餘細微末節,我等倒是無所謂。”
其實王垕知道,三人投了,結果什麽都全沒了,肯定不願意 。
而王垕卻是故意協商這條,目的卻是為了吸引對方關注點,以至於忽略下方若幹條細節。
什麽不得保留宗教,不得保留生活習慣,不得保留任何烏桓節日之類。
若這些全都不保留,隻需一代人,烏桓這名詞,都將消失無蹤。
果然,三人直接忽略了其他,盯上了軍隊這一條。
至於軍隊,自然需要再談,卻也需限製權力和數量。
“蘇仆延,你當知曉,我麾下不缺兵馬。若我真要剿滅你三部,其實無需如此麻煩。六千玄甲騎,六千陷陣營於此。還有一萬遼東精銳鐵騎,一萬五千遼東精銳步卒,哪一支兵馬都有擊敗你烏桓之記錄。我之所以與你三人談判,不過不忍烏桓百姓白死而已。你有要求可提出,我可考慮一二。”
政治永遠需在戰爭中爭取,真理也永遠在長槍所及之處。
王垕一番話,讓蘇仆延等三人無言以對。
可憐樓班,剛當上單於,就陷入此種局麵。
還不如許都那位。
“將軍!是否允許我三人商議一炷香?”
“自無不可,後方有商議處,帳篷內有各種飯食,糕點,你三人可先商議。若談判再次陷入僵局,還可再次商議。”
三人沒想到王垕將談判搞得如此周到,遂進入帳篷之中商議。
一炷香之後,三人再次坐到案幾之後。
蘇仆延道:“經我三人商議,我等需各保留五千騎兵,將軍意下如何?”
蘇仆延話音剛落,王垕卻直接道:“絕無可能!陷陣營與玄甲鐵騎營主營皆隻有三千,你三人便要領軍一萬五?真當我驃騎大將軍府軍餉可隨意領取?你等領軍能力,與高將軍,牽將軍比如何?他二位隨我之前少有敗績,隨我之後,更是百戰百勝,方有今日。你等莫非還想淩駕於他們之上?”
王垕拒絕的理由,瞬間讓三人麵麵相覷。
一直不曾主動出言的烏延道:“那,三千亦可。三千便三千,不過將軍不可厚此薄彼,需一視同仁。我等改戶籍,自為漢民,軍餉等一應開支,亦當與其他軍營等同。”
烏延都出言了,樓班自然隨波逐流,畢竟他還是個孩子,不滿二十。
蘇仆延見王垕一言不發,對烏延提出的條件似乎也不太滿意,遂趕緊問道:“將軍以為烏延單~烏延所言如何?”
“若有戰力,三千自然不如五千,若為擺設,便一千兵馬,亦無用處。”
說到這裏,三人明白了,王垕是懷疑他們烏桓鐵騎的能力。
蘇仆延不敢說話,實在是被打過,打得很痛。
烏延卻不服道:“將軍不可小覷我烏桓勇士,我烏桓勇士皆自小騎馬放牧牛羊,十二歲駕馭戰馬,十五便可持刀征戰,我烏延部若隻選三千勇士,必皆可以一當十!”
“以一當十並非言說而已,然我縱觀烏桓曆史數百年,未曾聽聞有戰敗過十倍,哪怕戰敗三倍於己之大型戰鬥。要想證明實力,我倒是有一策。”
“將軍但請言之!”
王垕知道,說到這份上,烏桓已然入甕。
“今上穀有扶羅韓鮮卑騎兵兩萬,我不日便十數萬大軍攻上穀。無需你等參戰,隻需你等於塞外造陽長城一代阻擊逃亡塞外之鮮卑騎兵。殺一留一,你等可敢與我對賭?”
“何為殺一留一?”
“你烏桓騎兵若能殺一千鮮卑騎兵或百姓,我允你留一千烏桓騎,殺一萬,我允你留一萬!
我隻遣督戰營隨你軍,為你等記錄軍功。你等以帶回頭顱計,如此則公平公正,你三人之間,亦無話可說,憑實力而定。且所有回轉之烏桓騎,我親自為爾等慶功,去其獵奴人身份,直接轉為正式漢民!”
“善!將軍此法,我烏延讚同,可即定契!”
烏延當然讚同,他有騎兵一萬五,最占優勢。
蘇仆延雖略有猶豫,但是心中暗暗點頭。
經過兩次偷襲,他損失了兩千餘兵馬,但還剩六千精銳,而且可以在自己的部落中挑選挑選,湊齊萬餘人並無太大問題。
此刻隻有樓班臉色難看。
他貴為大單於,雖隻掛了個名,但實力卻最弱。
沒辦法,另外兩人都同意,他也隻能向蘇仆延投去求助目光。
蘇仆延知樓班沒想到應對之策,於是幫他出主意道:“遼西部落遷來時,也有萬餘戶,征集三四千人,當無問題。”
樓班經蘇仆延如此點撥,立刻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