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關羽水軍大勝,孫策退入廣陵
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 作者:五分音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策退入邗溝,關羽也不追擊。
他想追擊也沒辦法,二三百艘船漂在江麵上,他還要收攏,有些小船已經順著邗溝飄走。而且這江麵上,很多江東將士在撲騰,他也得痛打落水狗,將投降的打撈上來。
但竟無一人投降!
此時關羽也不得不佩服,這些人,一個猛子紮入水中,出現時,早在數十步外。
隻吸一口氣,又不見了蹤影。
“南方水兵果比北方兵士熟悉水性,看來還得加大入水訓練強度。”
這是天然優勢,沒辦法。
南方水軍,都是從小便於水中長大,在水中,他們有絕對自信,這個比不了。
早有探子將此間戰事報給王垕,王垕立刻沿著邗溝快速行軍,果然在水上不斷打撈到小船,一路搜集上去,竟有二百餘艘。
被俘虜的太史慈看到這是己方船隻,知孫策落敗,頓時大驚失色。
便是這時,王垕策馬到了太史慈身邊,搖著頭道:
“子義將軍!孫伯符雖為豪傑,但卻乃我手下敗將,便是我帳下水軍,亦可將其擊敗,不知其會不會審時度勢,以廣陵等城換將軍之身,哈哈哈哈!”
太史慈還是不理,王垕也不在意。
他隻是為了一步步擊破太史慈心理防線而已。
若到時孫策依舊不肯拿城池換太史慈,而太史慈自己也不願投降,說不得也就隻能殺了,一了百了。
很快,王垕就領軍來到邗溝口,此時關羽正在命將士們修理船隻。
關羽將此戰過程說了一遍。
就在這時,有士兵來報道:
“將軍!關將軍!找到了!找到了!”
這兵士一臉興奮。
“找到何物?如此激動?”
王垕問起,關羽一臉淡定道:“末將擊退孫策時,見其身後有一將為救主,中了末將箭矢。不過孫策因走得急,其艨艟被我軍另一艘船撞翻,孫策雖逃,卻未見那將蹤影,遂命人打撈。”
就在這時,滿臉不甘,胸口還插著一支箭,全身濕透的賀齊被綁了進來。
王垕下令將太史慈帶入帳內,太史慈一見臉色蒼白,奄奄一息的賀齊便大驚道:“公苗!為何至此?”
賀齊這時睜開眼,見乃太史慈,頓時心中一陣哀痛。
“子義!我,我,哎~!”
還能說什麽?
王垕和關羽這時才知道,原來這人是賀齊。
看了賀齊胸口箭矢,王垕知道此人沒有被刺穿內髒,箭正好插在心髒和肺部之間,如果及時救治,還來得及。
對於孫策帳下的大部分將領,王垕還是比較眼饞的。
因為孫策與孫權不同,孫策起家時,提拔了不少非士族將領,而孫策本人,也打壓士族。
比如這賀齊,還有太史慈,皆為普通出身。
還有江表十二虎臣,跟孫策起家的基本都不是來自名門望族。
江表十二虎臣甚至還有些北方人,比如程普,右北平人,韓當遼西人。
如果孫策不死,哪裏會重用陸遜此種士族代表。
但到了孫權掌權,為了穩固自己地位,順利從孫策死亡的形勢中接下江東,就不得不與士族妥協。
眼下關羽擒獲這賀齊,也是一普通出身,初為郡吏,得孫策提拔才展現才華,孫權掌權後遷為後將軍,任徐州牧。
賀齊和太史慈這兩位難兄難弟被聚到了一起,有苦難言。
一直不搭理王垕的太史慈見賀齊身受重傷,這時終於主動開口跟王垕說話了。
“聽聞東牟侯乃神醫,還請救救公苗!”
聽太史慈給自己求情,賀齊卻拚盡力氣怒喝道:“子義!何必求他,大丈夫死則死耳,必不為活命屈膝相求。”
若是為自己,太史慈也不會開口相求,但為賀齊,他卻甘願低頭。
王垕道:“子義將軍放心,公苗將軍之傷,我當盡力醫治。傳令!將公苗將軍移往醫官營。正青,幫我擬一封書信,命人射入城中。今孫策有二將在手,我籌碼又多一人。便請吳侯放棄廣陵,隻自帶其原本兵馬渡江南下回吳郡,我必不為難,若他能不帶走城內百姓錢糧,我當歸還二將,給其三日時間考慮。若三日不應,本將必將其留於廣陵。”
夏侯蘭自去準備書信,賀齊也被移到醫官營治療傷勢。
等賀齊傷勢處理好,關羽已經將戰場全部打掃完。
“此戰倒是給我們提了醒,明輪暴露在外,雖上方有鐵皮籠罩,外側亦可加鐵皮,但若是遇到猛烈撞擊,將連動杆撞擊移位,也是個大麻煩。此事隻能交給船塢進行研究。”
王垕本來就想直接做螺旋槳船的,但一些技術問題還未解決,這也沒辦法。
這一戰損壞了五艘船,修理之後倒也還能用。
至於戰果,孫策據說隻帶了兩三千人離開,算是大勝。
而且搶奪了數百艘船,這些船,都是來自於南岸各縣的一些世家。突然損失船隻數百艘,要想再組織水上力量,沒有幾個月,絕對做不到。
“傳令!高順!盧堂!陳矯!你三人將兵營紮於廣陵城外,無需圍城,時刻謹記防孫策夜襲大營。”
“喏!”
各將領命,王垕則是等著孫策回複消息。
此時周瑜遠在千裏之外的鄱陽湖打造水師,吳郡暫由孫權坐鎮。
孫權得了消息,知孫策大敗,頓時大吃一驚,立刻聚眾商議。
都尉程普道:“主公領兵五萬,實則有精兵三萬,高郵、邗溝二戰,損兵折將,入廣陵城,恐隻剩萬餘精兵,不可久守,我等當即刻征集船隻,渡江接回主公方可。”
孫權別無他法,隻好托付長史張昭去征集船隻。
張昭無奈,明知不可能短時間內征集到太多船隻,也隻好立刻聯絡吳郡各家,征調民船,準備北渡長江。
廣陵城內,孫策終於因連續兩次被重擊而虛脫,當日便沉沉睡了過去。
王垕書信射入城中,朱治也不敢叫醒孫策,直到第二日孫策醒來,朱治這才敢把書信上交。
孫策看到書信,頓覺天旋地轉。
以孫策智慧,豈能不知王垕之計。
他想追擊也沒辦法,二三百艘船漂在江麵上,他還要收攏,有些小船已經順著邗溝飄走。而且這江麵上,很多江東將士在撲騰,他也得痛打落水狗,將投降的打撈上來。
但竟無一人投降!
此時關羽也不得不佩服,這些人,一個猛子紮入水中,出現時,早在數十步外。
隻吸一口氣,又不見了蹤影。
“南方水兵果比北方兵士熟悉水性,看來還得加大入水訓練強度。”
這是天然優勢,沒辦法。
南方水軍,都是從小便於水中長大,在水中,他們有絕對自信,這個比不了。
早有探子將此間戰事報給王垕,王垕立刻沿著邗溝快速行軍,果然在水上不斷打撈到小船,一路搜集上去,竟有二百餘艘。
被俘虜的太史慈看到這是己方船隻,知孫策落敗,頓時大驚失色。
便是這時,王垕策馬到了太史慈身邊,搖著頭道:
“子義將軍!孫伯符雖為豪傑,但卻乃我手下敗將,便是我帳下水軍,亦可將其擊敗,不知其會不會審時度勢,以廣陵等城換將軍之身,哈哈哈哈!”
太史慈還是不理,王垕也不在意。
他隻是為了一步步擊破太史慈心理防線而已。
若到時孫策依舊不肯拿城池換太史慈,而太史慈自己也不願投降,說不得也就隻能殺了,一了百了。
很快,王垕就領軍來到邗溝口,此時關羽正在命將士們修理船隻。
關羽將此戰過程說了一遍。
就在這時,有士兵來報道:
“將軍!關將軍!找到了!找到了!”
這兵士一臉興奮。
“找到何物?如此激動?”
王垕問起,關羽一臉淡定道:“末將擊退孫策時,見其身後有一將為救主,中了末將箭矢。不過孫策因走得急,其艨艟被我軍另一艘船撞翻,孫策雖逃,卻未見那將蹤影,遂命人打撈。”
就在這時,滿臉不甘,胸口還插著一支箭,全身濕透的賀齊被綁了進來。
王垕下令將太史慈帶入帳內,太史慈一見臉色蒼白,奄奄一息的賀齊便大驚道:“公苗!為何至此?”
賀齊這時睜開眼,見乃太史慈,頓時心中一陣哀痛。
“子義!我,我,哎~!”
還能說什麽?
王垕和關羽這時才知道,原來這人是賀齊。
看了賀齊胸口箭矢,王垕知道此人沒有被刺穿內髒,箭正好插在心髒和肺部之間,如果及時救治,還來得及。
對於孫策帳下的大部分將領,王垕還是比較眼饞的。
因為孫策與孫權不同,孫策起家時,提拔了不少非士族將領,而孫策本人,也打壓士族。
比如這賀齊,還有太史慈,皆為普通出身。
還有江表十二虎臣,跟孫策起家的基本都不是來自名門望族。
江表十二虎臣甚至還有些北方人,比如程普,右北平人,韓當遼西人。
如果孫策不死,哪裏會重用陸遜此種士族代表。
但到了孫權掌權,為了穩固自己地位,順利從孫策死亡的形勢中接下江東,就不得不與士族妥協。
眼下關羽擒獲這賀齊,也是一普通出身,初為郡吏,得孫策提拔才展現才華,孫權掌權後遷為後將軍,任徐州牧。
賀齊和太史慈這兩位難兄難弟被聚到了一起,有苦難言。
一直不搭理王垕的太史慈見賀齊身受重傷,這時終於主動開口跟王垕說話了。
“聽聞東牟侯乃神醫,還請救救公苗!”
聽太史慈給自己求情,賀齊卻拚盡力氣怒喝道:“子義!何必求他,大丈夫死則死耳,必不為活命屈膝相求。”
若是為自己,太史慈也不會開口相求,但為賀齊,他卻甘願低頭。
王垕道:“子義將軍放心,公苗將軍之傷,我當盡力醫治。傳令!將公苗將軍移往醫官營。正青,幫我擬一封書信,命人射入城中。今孫策有二將在手,我籌碼又多一人。便請吳侯放棄廣陵,隻自帶其原本兵馬渡江南下回吳郡,我必不為難,若他能不帶走城內百姓錢糧,我當歸還二將,給其三日時間考慮。若三日不應,本將必將其留於廣陵。”
夏侯蘭自去準備書信,賀齊也被移到醫官營治療傷勢。
等賀齊傷勢處理好,關羽已經將戰場全部打掃完。
“此戰倒是給我們提了醒,明輪暴露在外,雖上方有鐵皮籠罩,外側亦可加鐵皮,但若是遇到猛烈撞擊,將連動杆撞擊移位,也是個大麻煩。此事隻能交給船塢進行研究。”
王垕本來就想直接做螺旋槳船的,但一些技術問題還未解決,這也沒辦法。
這一戰損壞了五艘船,修理之後倒也還能用。
至於戰果,孫策據說隻帶了兩三千人離開,算是大勝。
而且搶奪了數百艘船,這些船,都是來自於南岸各縣的一些世家。突然損失船隻數百艘,要想再組織水上力量,沒有幾個月,絕對做不到。
“傳令!高順!盧堂!陳矯!你三人將兵營紮於廣陵城外,無需圍城,時刻謹記防孫策夜襲大營。”
“喏!”
各將領命,王垕則是等著孫策回複消息。
此時周瑜遠在千裏之外的鄱陽湖打造水師,吳郡暫由孫權坐鎮。
孫權得了消息,知孫策大敗,頓時大吃一驚,立刻聚眾商議。
都尉程普道:“主公領兵五萬,實則有精兵三萬,高郵、邗溝二戰,損兵折將,入廣陵城,恐隻剩萬餘精兵,不可久守,我等當即刻征集船隻,渡江接回主公方可。”
孫權別無他法,隻好托付長史張昭去征集船隻。
張昭無奈,明知不可能短時間內征集到太多船隻,也隻好立刻聯絡吳郡各家,征調民船,準備北渡長江。
廣陵城內,孫策終於因連續兩次被重擊而虛脫,當日便沉沉睡了過去。
王垕書信射入城中,朱治也不敢叫醒孫策,直到第二日孫策醒來,朱治這才敢把書信上交。
孫策看到書信,頓覺天旋地轉。
以孫策智慧,豈能不知王垕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