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冀州平定,劉表樊城受阻
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 作者:五分音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蓖麻據說原產於非洲,古時便因人類遷徙帶入華夏,此物各地皆有,其子中含蓖麻毒蛋白生物毒素。
蓖麻子的劇毒,榨取提煉之後的蓖麻毒蛋白7毫克即可使成人死亡,其毒素可見一斑。
關鍵是銀針不能檢測。
此時最毒的毒藥為鴆毒,但鴆毒致死,一看就知。至於砒霜,則還沒有人發現。
王垕也是偶爾發現了蓖麻,這才提煉了一小瓶,沒想到此時可用上。
便是此時,探子又傳來消息。
袁譚得知了南皮城之戰消息,雖棄城突圍而走,被樂進,李典截殺,損失大半兵馬,隻領殘兵千餘人北遁,投往公孫康軍,繼續北撤。
得知消息,曹操也不急著追趕,以防中伏擊,而是命曹仁與各將數路兵馬出擊,僅三日,便取了章武等縣,整個渤海盡數收入囊中。
收了渤海,曹操這才聚眾議事。
“今巨鹿、渤海等郡皆平,袁氏三兄弟聚於幽州,若再進兵,則與烏桓、鮮卑各部戰,且遼東公孫度加入,三方結盟,若要擊敗三方聯軍,諸公有何良策?”
郭嘉道:
“主公!幽州地形複雜,依燕山,瀕?渤海,東臨?遼水,山環水繞,易守難攻。如今公孫度入局,可於遼西走廊往來物資,進退自如。遼西走廊夾於高原與渤海之間,長四五百裏,寬卻僅僅二十裏,若把住此處,我亦極難通過。且遼西走廊夏秋雨水季節長期處於泥濘之中,難以通行車馬,這使我大軍通行與後勤保障極難。還有,遼東水則由海,陸則阻山,流域河網密布,沼澤叢生,車馬不行,急切不可攻之。”
王垕知道,郭嘉暗中掌曹操的奸刺官機構,戰前肯定對各地都有了解,這才得出這意見。
事實上也是如此,現在已經進入雨季,接下來的夏季遼水流域沼澤遍地,別人生活在本地,早已習慣,而王垕的玄甲鐵騎營在那樣的沼澤中肯定就是廢物。
曹操看向王垕,想聽聽他的意見。
他的意見現在很重要,如果連王垕都說沒辦法,那肯定就是沒辦法的。
“義父!幽州,遼東胡族遍地,今公孫度又來,數方聯軍,近二十萬兵馬,若身陷其中,恐難抽身。奉孝所言不差,無論天時、地利、仁和,三方皆不利於我。且據孩兒推測,江南孫策自交州歸吳郡,對淮南誌在必得,若隻顧此,必定失彼。是以孩兒覺得,幽州,遼東可靜待時機,當以淮南,南陽為重!”
兩大重要謀士都給出了這樣的意見,曹操就算再想一鼓作氣平定北方,也不得不慎重考慮。
“既如此,那便班師,傳令!命曹仁為冀州刺史,都護將軍,都督冀州兵馬。張合仍為魏郡太守,匡運為巨鹿太守,徐晃為渤海太守。李典領青州兵兩萬,隨我中軍回許,南拒劉表。”
眾將領命,曹操卻又對王垕道:“仲謀!你水軍初建,能否支援廣陵?”
“義父!孩兒正有此意,權當練兵!”
王垕是絕對不能讓廣陵有失的。
不僅僅是因為廣陵南臨長江,與孫策隔江對望,地理位置重要。
還有另一個大原因,那就是年前他已經給廣陵太守盧堂送過信,讓他於廣陵大麵積種植甘蔗。
盧堂為了此事,特意從江南各地收集甘蔗,種植了三萬畝。
這三萬畝甘蔗的種植者,皆為當初陳登私兵部曲,他們皆為奴籍,解散之後不僅去除了奴籍,還分到了陳氏田地。對於王垕,他們自然是感恩戴德,所以盧堂將此事一說,這些人便義不容辭的將農田都改成了甘蔗田。
根據王垕的了解,此時甘蔗沒有後世的改良甘蔗產量高,但也能達到畝產六七千公斤的樣子。
按照甘蔗出糖率在百分之十三左右,一畝甘蔗就可以產八百公斤白砂糖。
換算成此時的單位,就是畝產三十石。
三萬畝就是兩千四百萬公斤,兩萬四千噸!
這就恐怖了,糖就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說,糖就是糧食,畝產三十石糧,是此時良田的十倍以上。
三萬畝,就是九十萬石白砂糖!
隻不過這個加工過程,隻有王垕知道。
這是關係到整個華夏人口生存之道的重要項目,王垕絕對不容有失。
而且關係到那五千戶人的生計。
這五千戶給他種植甘蔗的農戶,將來會成為廣陵最富有的階層。
再說曹操見王垕願意以新兵去廣陵參戰,頓時大喜,當即便下令道:“那便由仲謀你領水軍支援廣陵盧堂,總督淮南兵馬,廬江曹洪,九江張遼,你皆可調度!”
“孩兒領命!”
王垕沒想到自己這麽早就要麵對江東小霸王孫策。
三日後,東牟縣。
僅僅不到一個月,就已經完成了一次出征,這讓所有人都沒想到。
此時袁紹敗亡的消息,已經飛速傳至各地。
關中,冀州全部陷落消息傳來,與夏侯淵對峙馬騰和韓遂,頓時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不過二人還寄希望於劉表,隻能等著劉表消息。
劉表立馬於樊城前,身後跟著劉備,張飛,蒯良、蒯越,伊籍等二十餘荊州文武,遙望樊城。
他們萬萬沒想到,樊城竟如此難以攻打。
相比樊城,襄陽三麵環水,一麵環山,既有堅固的城牆又有號稱是中國第一寬的護城河,乃是一座攻難守易的要塞。
俗話說,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劉表卻被這一座紙糊的樊城給難倒了。
樊城因地勢較低,無險可守,特別是在漢水發大水時,樊城常被水淹,而且很容易被敵軍攻占,因此被形容為“紙糊的樊城”。
但經過這兩年於禁的建設,樊城城牆竟增高了兩丈,達到了近五丈,且以一種叫混凝土之物澆築,城內建築,有的更是高達三四層,不再容易被水淹。
更要命的是,樊城如今的城牆上,每隔一段便有一座紅磚箭壘。那箭壘就建於城牆上,如一間小屋,這讓樊城看起來更加高大,無懈可擊。
就算以拋石機攻打,這樊城城牆也如銅牆鐵壁,損耗不大。
於禁於城內僅僅不到兩萬兵馬,竟守住樊城近一月。
蓖麻子的劇毒,榨取提煉之後的蓖麻毒蛋白7毫克即可使成人死亡,其毒素可見一斑。
關鍵是銀針不能檢測。
此時最毒的毒藥為鴆毒,但鴆毒致死,一看就知。至於砒霜,則還沒有人發現。
王垕也是偶爾發現了蓖麻,這才提煉了一小瓶,沒想到此時可用上。
便是此時,探子又傳來消息。
袁譚得知了南皮城之戰消息,雖棄城突圍而走,被樂進,李典截殺,損失大半兵馬,隻領殘兵千餘人北遁,投往公孫康軍,繼續北撤。
得知消息,曹操也不急著追趕,以防中伏擊,而是命曹仁與各將數路兵馬出擊,僅三日,便取了章武等縣,整個渤海盡數收入囊中。
收了渤海,曹操這才聚眾議事。
“今巨鹿、渤海等郡皆平,袁氏三兄弟聚於幽州,若再進兵,則與烏桓、鮮卑各部戰,且遼東公孫度加入,三方結盟,若要擊敗三方聯軍,諸公有何良策?”
郭嘉道:
“主公!幽州地形複雜,依燕山,瀕?渤海,東臨?遼水,山環水繞,易守難攻。如今公孫度入局,可於遼西走廊往來物資,進退自如。遼西走廊夾於高原與渤海之間,長四五百裏,寬卻僅僅二十裏,若把住此處,我亦極難通過。且遼西走廊夏秋雨水季節長期處於泥濘之中,難以通行車馬,這使我大軍通行與後勤保障極難。還有,遼東水則由海,陸則阻山,流域河網密布,沼澤叢生,車馬不行,急切不可攻之。”
王垕知道,郭嘉暗中掌曹操的奸刺官機構,戰前肯定對各地都有了解,這才得出這意見。
事實上也是如此,現在已經進入雨季,接下來的夏季遼水流域沼澤遍地,別人生活在本地,早已習慣,而王垕的玄甲鐵騎營在那樣的沼澤中肯定就是廢物。
曹操看向王垕,想聽聽他的意見。
他的意見現在很重要,如果連王垕都說沒辦法,那肯定就是沒辦法的。
“義父!幽州,遼東胡族遍地,今公孫度又來,數方聯軍,近二十萬兵馬,若身陷其中,恐難抽身。奉孝所言不差,無論天時、地利、仁和,三方皆不利於我。且據孩兒推測,江南孫策自交州歸吳郡,對淮南誌在必得,若隻顧此,必定失彼。是以孩兒覺得,幽州,遼東可靜待時機,當以淮南,南陽為重!”
兩大重要謀士都給出了這樣的意見,曹操就算再想一鼓作氣平定北方,也不得不慎重考慮。
“既如此,那便班師,傳令!命曹仁為冀州刺史,都護將軍,都督冀州兵馬。張合仍為魏郡太守,匡運為巨鹿太守,徐晃為渤海太守。李典領青州兵兩萬,隨我中軍回許,南拒劉表。”
眾將領命,曹操卻又對王垕道:“仲謀!你水軍初建,能否支援廣陵?”
“義父!孩兒正有此意,權當練兵!”
王垕是絕對不能讓廣陵有失的。
不僅僅是因為廣陵南臨長江,與孫策隔江對望,地理位置重要。
還有另一個大原因,那就是年前他已經給廣陵太守盧堂送過信,讓他於廣陵大麵積種植甘蔗。
盧堂為了此事,特意從江南各地收集甘蔗,種植了三萬畝。
這三萬畝甘蔗的種植者,皆為當初陳登私兵部曲,他們皆為奴籍,解散之後不僅去除了奴籍,還分到了陳氏田地。對於王垕,他們自然是感恩戴德,所以盧堂將此事一說,這些人便義不容辭的將農田都改成了甘蔗田。
根據王垕的了解,此時甘蔗沒有後世的改良甘蔗產量高,但也能達到畝產六七千公斤的樣子。
按照甘蔗出糖率在百分之十三左右,一畝甘蔗就可以產八百公斤白砂糖。
換算成此時的單位,就是畝產三十石。
三萬畝就是兩千四百萬公斤,兩萬四千噸!
這就恐怖了,糖就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說,糖就是糧食,畝產三十石糧,是此時良田的十倍以上。
三萬畝,就是九十萬石白砂糖!
隻不過這個加工過程,隻有王垕知道。
這是關係到整個華夏人口生存之道的重要項目,王垕絕對不容有失。
而且關係到那五千戶人的生計。
這五千戶給他種植甘蔗的農戶,將來會成為廣陵最富有的階層。
再說曹操見王垕願意以新兵去廣陵參戰,頓時大喜,當即便下令道:“那便由仲謀你領水軍支援廣陵盧堂,總督淮南兵馬,廬江曹洪,九江張遼,你皆可調度!”
“孩兒領命!”
王垕沒想到自己這麽早就要麵對江東小霸王孫策。
三日後,東牟縣。
僅僅不到一個月,就已經完成了一次出征,這讓所有人都沒想到。
此時袁紹敗亡的消息,已經飛速傳至各地。
關中,冀州全部陷落消息傳來,與夏侯淵對峙馬騰和韓遂,頓時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不過二人還寄希望於劉表,隻能等著劉表消息。
劉表立馬於樊城前,身後跟著劉備,張飛,蒯良、蒯越,伊籍等二十餘荊州文武,遙望樊城。
他們萬萬沒想到,樊城竟如此難以攻打。
相比樊城,襄陽三麵環水,一麵環山,既有堅固的城牆又有號稱是中國第一寬的護城河,乃是一座攻難守易的要塞。
俗話說,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劉表卻被這一座紙糊的樊城給難倒了。
樊城因地勢較低,無險可守,特別是在漢水發大水時,樊城常被水淹,而且很容易被敵軍攻占,因此被形容為“紙糊的樊城”。
但經過這兩年於禁的建設,樊城城牆竟增高了兩丈,達到了近五丈,且以一種叫混凝土之物澆築,城內建築,有的更是高達三四層,不再容易被水淹。
更要命的是,樊城如今的城牆上,每隔一段便有一座紅磚箭壘。那箭壘就建於城牆上,如一間小屋,這讓樊城看起來更加高大,無懈可擊。
就算以拋石機攻打,這樊城城牆也如銅牆鐵壁,損耗不大。
於禁於城內僅僅不到兩萬兵馬,竟守住樊城近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