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收取平原郡國
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 作者:五分音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修已經鬆口,這是答應斬辛評首級,獻出平原城。
但這中間有一個關鍵問題,便是如何殺得辛評。
鄧宣道:“我撫軍校尉部於城內有二十餘人,皆精熟於用劍之道,可憑公調度。”
王修心中一寒,他知道撫軍校尉部肯定有探子在城中,但卻沒想到有這麽多劍客潛伏。
“明日一早,辛評定會來郡府議事,那時他身邊當有十數名親衛,皆為身經百戰之士。我府衙中亦有親兵十數人,便請鄧百戶將人藏於大堂之後,聽我拔劍為號。”
三人商議已定,鄧宣便立刻出府,去組織人手。
次日大早,王修表麵上沒有任何布置,隻吩咐了郡府親兵今日之事,鄧宣則潛藏堂內。
天剛微亮,辛評便領親兵十餘人來到,根本不知道王修已反。
進入府衙後,隻見王修端坐主位,臉色陰冷的看著自己。
“叔治?此乃何意?”
王修竟坐在主位!
倒反天罡!
“辛別駕,我也是無奈,實在不想因你一己私仇,陷數十萬百姓於戰亂之中。為平原國百姓計,在下隻能取你頭顱。”
辛評大驚,待再要說時,卻見王修已然起身,拔出腰間長劍。
鏘的一聲,兩邊親兵便朝辛評撲了過去。
辛評親兵立刻來攔,辛評雖為讀書人,但六藝精通,自己也拔出腰間寶劍,想要阻擋。
但就在此時,這府衙兩側忽然衝出二十餘人,雖沒有身著甲胄,卻皆為亡命之徒。
雙方接戰,辛評身邊親兵便陸續被殺,很快隻剩他一人被團團圍住。
“叔治,你若要降,可與我相商,為何至此?”
王修知道,辛評這是想要保命,看來他也不是那麽視死如歸。
就在王修不忍,猶豫要不要直接殺死辛評時,辛評身後的鄧宣卻不給機會,直接踏步向前,一劍刺入辛評後背。
王修見此,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鄧宣割了辛評首級,取了其兵符、印綬,將其交給王修道:“公當立刻收了城內所有兵馬,待在下將辛評頭顱送至將軍處。”
“理當如此。”
鄧宣卻又從懷中取出一張紙交給王修道:“此為我撫軍校尉部這一年來所探到軍中情況,為袁譚嫡係親信將校名冊,王相隻需按此名冊殺之,定可保軍中無憂。”
王修心中吃了一驚,自不敢怠慢,立刻引親兵來到自己郡兵營中,又傳令各軍將校來見。
辛評被辟為青州別駕,本就不曾領兵,所以軍中並無親信。
王修也是果斷之人,各將校來議事,他不由分說,點了六人,直接拖出去斬了。
眾將麵麵相覷,這時王修才道:“今朝廷遣鎮東大將軍來平青州,我已然歸順朝廷,爾等皆為漢將,卻隨袁氏反叛,今為首者已然伏誅,其餘眾將,皆既往不咎,隨我一同迎鎮東大將軍兵馬!”
其實這幾日,軍中早人心惶惶,哪裏有人不怕死的。
現在王修領軍降了,這些人反而覺得鬆了口氣。
於是鄧宣帶著辛評頭顱,往王垕軍中而去。
此時王垕營中,眾將都在紛紛請命要去攻城,王垕卻始終笑而不決。
眾將問其緣由,王垕隻道:“諸位稍安勿躁,今日便見分曉。”
眾人不知道王垕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不過反正跟著王垕打仗,不需要他們想事,直接指哪打哪兒就行。
數匹快馬飛速朝王垕大營而來,在門口對了暗號,進入營中。
“報!平原相王修已降,斬青州別駕辛評首級獻上,請將軍接收平原國!”
王垕命王二虎接了包裹,當著眾人打開一看,果乃辛評首級。
鄧宣將過程說了一遍,眾將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王垕不攻平原,卻先取濟南,然後對平原形成包圍之勢,卻是早有安排。
“牽招!高順!你二人領本部隨我去平原城,關羽!你領大軍即刻拔營,東去樂安郡,許你七日之內,盡取樂安郡各縣,把住河口,阻袁譚北上之路!鄧宣!你持本將令,命王修將大軍全部撤出平原城,本將隨後便至。”
“喏!”
~~~
平原城,兩萬餘大軍陸續出城,於城北五裏處安營紮寨。
平原相王修、平原王劉碩,與郡國數十名官員出城十裏迎王垕入城。
進入城中,自是大宴。
酒過三巡,王垕對王修道:“叔治!今袁譚軍已被我阻擋於北海國,北無歸路,滅之乃早晚之事。青州既定,你斬青州別駕辛評,領軍歸降有功,本將當上表,請任你為青州別駕,你可願意?”
王修大喜道謝。
別駕全名別駕從事史,亦稱別駕從事,為州刺史佐官,相當於長史。因其地位較高,出巡時不與刺史同車,別乘一車,故名。
“將軍!袁譚尚有兵數萬於北海國,雖斷其北上陸路,然若其及時撤軍,卻可自東萊乘船北上,逃往渤海,不可不查。”
王修高升,態度都積極許多,立刻提醒。
王垕自然早就想到了。
不過袁譚真要如此,他也沒辦法,畢竟他此時大軍距離較遠。
而且數萬大軍疾行,很容易被對方找到伏擊機會,到時候造成大亂,反而可能轉勝為敗。
大宴畢,王垕立刻傳令給青州刺史李整,命其與李典本部兵馬往齊郡。
王垕也在第二日留了五千兵馬於平原,自領大軍兩萬餘,會合留守大營的盧堂軍,往南渡濟水,向青州郡治齊郡臨淄進軍。
辛評敗亡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北海,聽聞消息的袁譚大驚失色,立刻自北海撤軍回齊郡。
畢竟那可是青州郡治所在,他的糧草大半在臨淄。
劇縣外軍營,昌狶仰躺在大帳內,一名身姿優美女子正在案幾處點著香,另一名女子正在榻頭半跪,雙手正在按壓著昌狶雙肩,昌狶看著頭頂忽前忽後的奶白之物,吞咽著口水。
“報!將軍!緊急軍情!”
聽到探報,昌狶一動不動,連餘光都沒有往門口瞟一眼,隻口中懶懶說道:
“你且說來!”
“稟將軍!平原相王修反叛,斬辛評首級獻與王垕,所部皆降。王垕拜王修為青州別駕,領大軍五萬,朝臨淄來了。袁刺史已然開始將中軍撤出劇縣,準備回軍齊郡。”
聽到這個消息,昌狶身體微微抖了一下,隨即自語道:
“王修反叛,拜青州別駕?本將為昌慮太守,又被袁譚拜為揚武將軍。今局勢於我不利,當以北海為籌碼歸順於他,至少要他糧草十萬石,別家從事已被王修捷足先登,那我便領治中從事即可!”
但這中間有一個關鍵問題,便是如何殺得辛評。
鄧宣道:“我撫軍校尉部於城內有二十餘人,皆精熟於用劍之道,可憑公調度。”
王修心中一寒,他知道撫軍校尉部肯定有探子在城中,但卻沒想到有這麽多劍客潛伏。
“明日一早,辛評定會來郡府議事,那時他身邊當有十數名親衛,皆為身經百戰之士。我府衙中亦有親兵十數人,便請鄧百戶將人藏於大堂之後,聽我拔劍為號。”
三人商議已定,鄧宣便立刻出府,去組織人手。
次日大早,王修表麵上沒有任何布置,隻吩咐了郡府親兵今日之事,鄧宣則潛藏堂內。
天剛微亮,辛評便領親兵十餘人來到,根本不知道王修已反。
進入府衙後,隻見王修端坐主位,臉色陰冷的看著自己。
“叔治?此乃何意?”
王修竟坐在主位!
倒反天罡!
“辛別駕,我也是無奈,實在不想因你一己私仇,陷數十萬百姓於戰亂之中。為平原國百姓計,在下隻能取你頭顱。”
辛評大驚,待再要說時,卻見王修已然起身,拔出腰間長劍。
鏘的一聲,兩邊親兵便朝辛評撲了過去。
辛評親兵立刻來攔,辛評雖為讀書人,但六藝精通,自己也拔出腰間寶劍,想要阻擋。
但就在此時,這府衙兩側忽然衝出二十餘人,雖沒有身著甲胄,卻皆為亡命之徒。
雙方接戰,辛評身邊親兵便陸續被殺,很快隻剩他一人被團團圍住。
“叔治,你若要降,可與我相商,為何至此?”
王修知道,辛評這是想要保命,看來他也不是那麽視死如歸。
就在王修不忍,猶豫要不要直接殺死辛評時,辛評身後的鄧宣卻不給機會,直接踏步向前,一劍刺入辛評後背。
王修見此,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鄧宣割了辛評首級,取了其兵符、印綬,將其交給王修道:“公當立刻收了城內所有兵馬,待在下將辛評頭顱送至將軍處。”
“理當如此。”
鄧宣卻又從懷中取出一張紙交給王修道:“此為我撫軍校尉部這一年來所探到軍中情況,為袁譚嫡係親信將校名冊,王相隻需按此名冊殺之,定可保軍中無憂。”
王修心中吃了一驚,自不敢怠慢,立刻引親兵來到自己郡兵營中,又傳令各軍將校來見。
辛評被辟為青州別駕,本就不曾領兵,所以軍中並無親信。
王修也是果斷之人,各將校來議事,他不由分說,點了六人,直接拖出去斬了。
眾將麵麵相覷,這時王修才道:“今朝廷遣鎮東大將軍來平青州,我已然歸順朝廷,爾等皆為漢將,卻隨袁氏反叛,今為首者已然伏誅,其餘眾將,皆既往不咎,隨我一同迎鎮東大將軍兵馬!”
其實這幾日,軍中早人心惶惶,哪裏有人不怕死的。
現在王修領軍降了,這些人反而覺得鬆了口氣。
於是鄧宣帶著辛評頭顱,往王垕軍中而去。
此時王垕營中,眾將都在紛紛請命要去攻城,王垕卻始終笑而不決。
眾將問其緣由,王垕隻道:“諸位稍安勿躁,今日便見分曉。”
眾人不知道王垕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不過反正跟著王垕打仗,不需要他們想事,直接指哪打哪兒就行。
數匹快馬飛速朝王垕大營而來,在門口對了暗號,進入營中。
“報!平原相王修已降,斬青州別駕辛評首級獻上,請將軍接收平原國!”
王垕命王二虎接了包裹,當著眾人打開一看,果乃辛評首級。
鄧宣將過程說了一遍,眾將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王垕不攻平原,卻先取濟南,然後對平原形成包圍之勢,卻是早有安排。
“牽招!高順!你二人領本部隨我去平原城,關羽!你領大軍即刻拔營,東去樂安郡,許你七日之內,盡取樂安郡各縣,把住河口,阻袁譚北上之路!鄧宣!你持本將令,命王修將大軍全部撤出平原城,本將隨後便至。”
“喏!”
~~~
平原城,兩萬餘大軍陸續出城,於城北五裏處安營紮寨。
平原相王修、平原王劉碩,與郡國數十名官員出城十裏迎王垕入城。
進入城中,自是大宴。
酒過三巡,王垕對王修道:“叔治!今袁譚軍已被我阻擋於北海國,北無歸路,滅之乃早晚之事。青州既定,你斬青州別駕辛評,領軍歸降有功,本將當上表,請任你為青州別駕,你可願意?”
王修大喜道謝。
別駕全名別駕從事史,亦稱別駕從事,為州刺史佐官,相當於長史。因其地位較高,出巡時不與刺史同車,別乘一車,故名。
“將軍!袁譚尚有兵數萬於北海國,雖斷其北上陸路,然若其及時撤軍,卻可自東萊乘船北上,逃往渤海,不可不查。”
王修高升,態度都積極許多,立刻提醒。
王垕自然早就想到了。
不過袁譚真要如此,他也沒辦法,畢竟他此時大軍距離較遠。
而且數萬大軍疾行,很容易被對方找到伏擊機會,到時候造成大亂,反而可能轉勝為敗。
大宴畢,王垕立刻傳令給青州刺史李整,命其與李典本部兵馬往齊郡。
王垕也在第二日留了五千兵馬於平原,自領大軍兩萬餘,會合留守大營的盧堂軍,往南渡濟水,向青州郡治齊郡臨淄進軍。
辛評敗亡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北海,聽聞消息的袁譚大驚失色,立刻自北海撤軍回齊郡。
畢竟那可是青州郡治所在,他的糧草大半在臨淄。
劇縣外軍營,昌狶仰躺在大帳內,一名身姿優美女子正在案幾處點著香,另一名女子正在榻頭半跪,雙手正在按壓著昌狶雙肩,昌狶看著頭頂忽前忽後的奶白之物,吞咽著口水。
“報!將軍!緊急軍情!”
聽到探報,昌狶一動不動,連餘光都沒有往門口瞟一眼,隻口中懶懶說道:
“你且說來!”
“稟將軍!平原相王修反叛,斬辛評首級獻與王垕,所部皆降。王垕拜王修為青州別駕,領大軍五萬,朝臨淄來了。袁刺史已然開始將中軍撤出劇縣,準備回軍齊郡。”
聽到這個消息,昌狶身體微微抖了一下,隨即自語道:
“王修反叛,拜青州別駕?本將為昌慮太守,又被袁譚拜為揚武將軍。今局勢於我不利,當以北海為籌碼歸順於他,至少要他糧草十萬石,別家從事已被王修捷足先登,那我便領治中從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