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劉備突圍,關羽陷落
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 作者:五分音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備最終決定突圍。
張遼一路上收了劉備不少兵馬,已然將郯城團團圍住,如果王垕領兵至,必被甕中捉鱉,劉備不得不在王垕抵達前北上。
此時他拖家帶口,張遼又有騎兵,三弟張飛不知去向,劉備隻好打開郯城北門,由關羽開路,他親領大軍在後,衝出城門。
張遼早算到劉備會自北門出,帶兩千騎兵衝殺在前,數千步兵在後。
見到劉備,張遼口中大喝道:“雁門張文遠在此,劉備休走!”
關羽見張遼騎兵氣勢,便知劉備抵擋不住,遂回身來殺張遼。
二將接刃,隻鬥了二合,卻見張遼身後騎兵趕至,關羽不敢戀戰,回身躍馬,命步卒拚死抵擋騎兵。
張遼所領並州騎兵,皆隨呂布身經百戰,凶猛異常,那斬馬刀落下,關羽身前步卒哪裏抵擋得住,紛紛被砍死馬下,踩死者更不計其數。
關羽見殺不過,砍翻二匹馬,掉頭便走,卻見劉備並未走遠,數十輕騎護著劉備家小馬車,更是移動緩慢,於是拔馬又戰。
又殺得兩個騎兵,張遼鉤鐮刀至,二將又鬥至一處,卻見張遼身後飛起一將,正是呂布舊將宋憲。
宋憲挺一杆長矛,本欲偷襲關羽,卻不想關羽猛的蕩開張遼鉤鐮刀,抵住宋憲偷襲。
宋憲隻覺虎口發麻,差點摔落馬下,遂知關羽厲害,不敢硬拚。
關羽剛抵住二將,卻見宋憲身後又有幾騎趕來,當下又退。
如此且戰且退,見身邊步卒死傷無數,關羽無奈,又見劉備似已走遠,本想拍馬趕去,卻見一輛馬車被騎兵圍住,數十名盾兵死死守住馬車,眼看就要陷落。
關羽自然知道馬車緊要,那可是二位嫂嫂。
萬分緊急之下,他也不想為何大哥會丟下兩位夫人自己先跑,隻知道大哥不在,自己需護嫂嫂周全。
於是關羽拍馬奔來,殺住騎兵,數十騎護住馬車飛奔。
此時整個戰場已經大亂,劉備所領數千兵馬被分割成了無數股,張遼也不急著去追關羽,隻問宋憲道:“誰看見了劉備?”
宋憲道:“似乎是往北逃了。”
宋憲指個方向,張遼立刻下令,引騎兵隨自己去追。
騎兵少了,關羽這才鬆了口氣,但張遼這邊雖去了騎兵,步卒也不在少數,且剛才他的兵馬被衝散,很難聚攏,有的甚至直接四下裏擇路而逃。
關羽欲集合兵馬也是無能為力,隻好引數十騎護住馬車,且戰且退。
宋憲知關羽厲害,不敢向前,隻命手下兵馬緩緩朝馬車集合,不過半炷香,整個戰場,就隻剩關羽領的二三十騎,且被數千兵馬團團圍住。
卻說張遼引騎兵去追劉備,劉備身邊隻剩數百人,而且大部分是步卒,想必跑不遠。
追上劉備兵馬,一通廝殺過來問之,卻不見劉備在其中。
投降的兵卒道:“剛才我們跑時,有十餘騎進了小路。”
張遼忙引兵去找岔道口,又追了一刻,卻還是沒追上。
左右道:“劉備剩下那十餘騎都是良馬,恐追不及。”
於是張遼引騎兵回了郯城,至郯城外時,宋憲大軍圍成大圈,中間一輛馬車被二三十騎護著,最前一將,拖刀立馬,正是關羽。
“將軍!可尋得劉備?”
“望琅琊去了,放心,王將軍早有書信給臧霸,他此去,無非換個死地而已。”
關羽聽二人對話,頓時心中一驚。
那王垕竟然連這一步都算到了,大哥此去,恐凶多吉少。
但不管如何,也要保住二位嫂嫂。
卻說王垕留徐晃守下邳,自領兵北上,還未至東海郡,便有探子回報,言劉備帶十數騎突圍而去,張遼活捉了關羽並劉備妻妾。
“這都讓劉備跑了,看來是命不該絕。”
“這結果,跟曆史大差不差,隻是時間提前了一年多,此時袁紹還沒攻滅公孫瓚。”
等王垕和魏續領兵至郯縣時,張遼已經把戰場打掃得幹幹淨淨,隻是城外烈火還在熊熊燃燒,散發著一股濃厚的肉香。
“彭城太守張遼,見過將軍!”
張遼迎了上來,王垕哪敢受禮,趕緊下馬扶住道:“張將軍如此,在下豈敢!按說在下還得稱張將軍一聲叔叔。”
張遼此時為彭城太守,並無軍職,王垕這輔國將軍也不過跟他平級,再者,張遼與呂布同輩,王垕自不敢受這禮。
雖說曹操有令,徐州兵馬都歸輔國將軍節製,但這是戰時狀態,待戰事結束,他還是該哪回哪。
張遼聽王垕以輩分論,就知對方故意跟自己親近,當下心中也是一暖。
報團取暖,這是江湖手段,也是生存之道。
“叔叔可不敢當,我與呂將軍雖相識十數年,可不敢以兄弟自居。你若看得起我,便稱我表字。不過玲綺卻是我自小看著長大,能見她尋到仲謀此等良配,我心甚慰。”
俗話說,人近我一尺,我近人一丈,二人才寒暄幾句,立刻就熟絡起來。
張遼讓王垕稱他表字,就是以同輩論交,王垕總覺得有些別扭。但既然他自己如此要求,王垕也就應了。
張遼自中平五年(188年)為並州刺史丁原從事,那時便與呂布相識。後二人皆統兵從屬於董卓,又後來董卓敗亡,張遼統兵從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
他與呂布先從戰友後為從屬,十多年相識,早超出了普通關係,王垕稱他一聲叔,其實也不為過。
這時旁邊的魏續道:“文遠,此番仲謀與玲綺婚事,我等於這徐州,相隔千裏,這禮卻不可失,恐怕還得補上才是。”
“舅父哪裏話,此番重掌徐州,我還得感謝兩位,不如今日犒賞三軍,我等與將士們同樂。”
此時的王垕,儼然成為曹操身邊紅人,地位提升,自會形成眾星捧月之局。
“文遠!那關羽投降時,可有說法?”
這時王垕想起來,關羽歸降了。
張遼道:
“那關雲長為一員猛將,我試勸之,其寧死不降。然我以其兩位嫂夫人相挾,此人倒是位忠義之士,言暫降之,若得知其兄長未死,他日定千裏去投。
我想,那劉備十數騎北逃,必死於臧霸等人之手,於是應了。”
聽到經過,王垕並無異色,而是隨意說道:
“如此也好!”
王垕沒想到,關羽會落到自己手上。
“這當真乃天賜良機,得想個辦法收服關羽!”
“忠義是關羽的優點,但同時也是弱點!關羽的忠義是他的道德底線,有底線的人才好控製,像呂布這種,曹操之所以要殺,並非劉備慫恿,而是呂布沒底線!”
心念電轉之間,王垕眼神一亮,計上心來。
“此計當無解!”
“對付其他人,此計無用,但對付關羽,絕對拿捏!”
張遼一路上收了劉備不少兵馬,已然將郯城團團圍住,如果王垕領兵至,必被甕中捉鱉,劉備不得不在王垕抵達前北上。
此時他拖家帶口,張遼又有騎兵,三弟張飛不知去向,劉備隻好打開郯城北門,由關羽開路,他親領大軍在後,衝出城門。
張遼早算到劉備會自北門出,帶兩千騎兵衝殺在前,數千步兵在後。
見到劉備,張遼口中大喝道:“雁門張文遠在此,劉備休走!”
關羽見張遼騎兵氣勢,便知劉備抵擋不住,遂回身來殺張遼。
二將接刃,隻鬥了二合,卻見張遼身後騎兵趕至,關羽不敢戀戰,回身躍馬,命步卒拚死抵擋騎兵。
張遼所領並州騎兵,皆隨呂布身經百戰,凶猛異常,那斬馬刀落下,關羽身前步卒哪裏抵擋得住,紛紛被砍死馬下,踩死者更不計其數。
關羽見殺不過,砍翻二匹馬,掉頭便走,卻見劉備並未走遠,數十輕騎護著劉備家小馬車,更是移動緩慢,於是拔馬又戰。
又殺得兩個騎兵,張遼鉤鐮刀至,二將又鬥至一處,卻見張遼身後飛起一將,正是呂布舊將宋憲。
宋憲挺一杆長矛,本欲偷襲關羽,卻不想關羽猛的蕩開張遼鉤鐮刀,抵住宋憲偷襲。
宋憲隻覺虎口發麻,差點摔落馬下,遂知關羽厲害,不敢硬拚。
關羽剛抵住二將,卻見宋憲身後又有幾騎趕來,當下又退。
如此且戰且退,見身邊步卒死傷無數,關羽無奈,又見劉備似已走遠,本想拍馬趕去,卻見一輛馬車被騎兵圍住,數十名盾兵死死守住馬車,眼看就要陷落。
關羽自然知道馬車緊要,那可是二位嫂嫂。
萬分緊急之下,他也不想為何大哥會丟下兩位夫人自己先跑,隻知道大哥不在,自己需護嫂嫂周全。
於是關羽拍馬奔來,殺住騎兵,數十騎護住馬車飛奔。
此時整個戰場已經大亂,劉備所領數千兵馬被分割成了無數股,張遼也不急著去追關羽,隻問宋憲道:“誰看見了劉備?”
宋憲道:“似乎是往北逃了。”
宋憲指個方向,張遼立刻下令,引騎兵隨自己去追。
騎兵少了,關羽這才鬆了口氣,但張遼這邊雖去了騎兵,步卒也不在少數,且剛才他的兵馬被衝散,很難聚攏,有的甚至直接四下裏擇路而逃。
關羽欲集合兵馬也是無能為力,隻好引數十騎護住馬車,且戰且退。
宋憲知關羽厲害,不敢向前,隻命手下兵馬緩緩朝馬車集合,不過半炷香,整個戰場,就隻剩關羽領的二三十騎,且被數千兵馬團團圍住。
卻說張遼引騎兵去追劉備,劉備身邊隻剩數百人,而且大部分是步卒,想必跑不遠。
追上劉備兵馬,一通廝殺過來問之,卻不見劉備在其中。
投降的兵卒道:“剛才我們跑時,有十餘騎進了小路。”
張遼忙引兵去找岔道口,又追了一刻,卻還是沒追上。
左右道:“劉備剩下那十餘騎都是良馬,恐追不及。”
於是張遼引騎兵回了郯城,至郯城外時,宋憲大軍圍成大圈,中間一輛馬車被二三十騎護著,最前一將,拖刀立馬,正是關羽。
“將軍!可尋得劉備?”
“望琅琊去了,放心,王將軍早有書信給臧霸,他此去,無非換個死地而已。”
關羽聽二人對話,頓時心中一驚。
那王垕竟然連這一步都算到了,大哥此去,恐凶多吉少。
但不管如何,也要保住二位嫂嫂。
卻說王垕留徐晃守下邳,自領兵北上,還未至東海郡,便有探子回報,言劉備帶十數騎突圍而去,張遼活捉了關羽並劉備妻妾。
“這都讓劉備跑了,看來是命不該絕。”
“這結果,跟曆史大差不差,隻是時間提前了一年多,此時袁紹還沒攻滅公孫瓚。”
等王垕和魏續領兵至郯縣時,張遼已經把戰場打掃得幹幹淨淨,隻是城外烈火還在熊熊燃燒,散發著一股濃厚的肉香。
“彭城太守張遼,見過將軍!”
張遼迎了上來,王垕哪敢受禮,趕緊下馬扶住道:“張將軍如此,在下豈敢!按說在下還得稱張將軍一聲叔叔。”
張遼此時為彭城太守,並無軍職,王垕這輔國將軍也不過跟他平級,再者,張遼與呂布同輩,王垕自不敢受這禮。
雖說曹操有令,徐州兵馬都歸輔國將軍節製,但這是戰時狀態,待戰事結束,他還是該哪回哪。
張遼聽王垕以輩分論,就知對方故意跟自己親近,當下心中也是一暖。
報團取暖,這是江湖手段,也是生存之道。
“叔叔可不敢當,我與呂將軍雖相識十數年,可不敢以兄弟自居。你若看得起我,便稱我表字。不過玲綺卻是我自小看著長大,能見她尋到仲謀此等良配,我心甚慰。”
俗話說,人近我一尺,我近人一丈,二人才寒暄幾句,立刻就熟絡起來。
張遼讓王垕稱他表字,就是以同輩論交,王垕總覺得有些別扭。但既然他自己如此要求,王垕也就應了。
張遼自中平五年(188年)為並州刺史丁原從事,那時便與呂布相識。後二人皆統兵從屬於董卓,又後來董卓敗亡,張遼統兵從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
他與呂布先從戰友後為從屬,十多年相識,早超出了普通關係,王垕稱他一聲叔,其實也不為過。
這時旁邊的魏續道:“文遠,此番仲謀與玲綺婚事,我等於這徐州,相隔千裏,這禮卻不可失,恐怕還得補上才是。”
“舅父哪裏話,此番重掌徐州,我還得感謝兩位,不如今日犒賞三軍,我等與將士們同樂。”
此時的王垕,儼然成為曹操身邊紅人,地位提升,自會形成眾星捧月之局。
“文遠!那關羽投降時,可有說法?”
這時王垕想起來,關羽歸降了。
張遼道:
“那關雲長為一員猛將,我試勸之,其寧死不降。然我以其兩位嫂夫人相挾,此人倒是位忠義之士,言暫降之,若得知其兄長未死,他日定千裏去投。
我想,那劉備十數騎北逃,必死於臧霸等人之手,於是應了。”
聽到經過,王垕並無異色,而是隨意說道:
“如此也好!”
王垕沒想到,關羽會落到自己手上。
“這當真乃天賜良機,得想個辦法收服關羽!”
“忠義是關羽的優點,但同時也是弱點!關羽的忠義是他的道德底線,有底線的人才好控製,像呂布這種,曹操之所以要殺,並非劉備慫恿,而是呂布沒底線!”
心念電轉之間,王垕眼神一亮,計上心來。
“此計當無解!”
“對付其他人,此計無用,但對付關羽,絕對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