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早上,淡淡的霧氣從披霞山的山穀中緩緩升起,將整座披霞山籠罩在蒙蒙的霧靄之中,給人一種飄渺之感。
隨著一聲震徹山穀的雞鳴,一個須發灰白的青袍老翁緩緩推開浮雲觀的大門。
老翁道號浮雲子。
浮雲觀原名流霜觀,曾是一座荒觀。
老翁五十年前遊曆到此,依自己道號改為浮雲觀,並在此地落腳。
小觀雖小,卻也被老道打理得閑適異然,老道每日打柴種田、燒火做飯,五十年來,日日如此,基本少有下山,倒也悠然自在。
雖然老道少有山下行走,山下之人卻常來山門拜謁。
究其原因,隻是因為老道原是一名修仙者。
浮雲子剛來的時候,已是這番須發花白的模樣,沒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大年紀。
那年山下一個村子來了馬賊殺人劫掠,村民無奈往山上逃去,賊人追殺村民至浮雲觀門口。
浮雲子手持拂塵緩緩而出,略一抬手便降伏十餘名馬賊,順手救下一眾村民,名揚十裏八鎮。
自此大家才知道,披霞山上住下了一位神通不小的仙人。
山下鄉民們被浮雲子救扶,又見識了其神通,自然是對這位仙人尊崇之至,便時不時上山拜謁一二,甚至有當地的高門大戶還多次派遣族內弟子上山,希望能拜入仙門。
隻是浮雲子此人行事古怪,也似乎並無什麽收徒的打算。
送上山的大族子弟大多數都是被其拒之門外,不過也有寥寥幾個收入觀中,卻隻是讓他們幹些灑掃挑洗的雜活兒。
最長久的一個也不過在觀中待了不滿一年,到底連浮雲子的麵都沒見上幾次,最終自行失望離去。
浮雲子似乎也從不在乎他們中人的去留。
雲卷雲舒,從浮雲子到來的第十年開始,就再也沒有過任何人前來拜師了。
不過當地德高望重者還是常來拜謁,畢竟與如此神通廣大的仙人相交,在他們眼裏是百利而無一害之事。
有些家族的年邁的族老人物,甚至覺得沾染上些許仙緣就能讓自己多活一些歲月的。
今日如舊,浮雲子推開觀門,灑掃一番後便坐於觀門外一座小石亭下,飲罷一杯煮好的秋茗,便凝神打坐起來。
與此同時,披霞山半山腰處,正有兩個小小的身影沿山路緩慢移動著。
走近些,就能看出是一高一矮兩名少年。
高個子的叫景瑞,皮膚黝黑,看上去約有十七八歲光景,旁邊矮個子的叫李元,不過十來歲的模樣。
二人身著式樣相差無幾的灰色便衣,已是滿臉疲態,想來也是趕了許久的路。
這景瑞乃是一個江湖浪子,漂泊不定。自小因聽家中老人講述修仙逍遙之事,便一直心向往之,十三歲便獨自一人踏入尋仙之路,隻為拜入仙門,問道逍遙。
隻是這裏位於東離人煙稀薄的北地邊陲,修仙者實在太過罕見,這幾年遇到的三三兩兩的“修仙者”基本都是江湖騙子假冒的。
每次被騙財騙物,倒是對他打擊不小,不過他也沒有因此放棄。
而那李元則是景瑞從一馬賊手中救出來的一個小孩,相遇時那李元的父母便皆已被馬賊殺害,景瑞為人正直,不願看到如此小的孩子葬身馬賊之手,便設計將其救下,自此尋仙之路便多了一個隨行“小跟班”。
“景大哥,我們如今已經到了披霞山了,怎麽還是沒看到仙人啊。”
小個子李元走在略微靠後一點的位置,整個人氣喘籲籲的。豆大的汗珠一顆接著一顆從額上滾下,小臉通紅,似蒸熟的紅薯一般。
“披霞山這麽大,哪是那麽容易遇到仙人的,不過這披霞山有仙人隱居之事人所共雲,我兄弟二人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錯失良機的。”景瑞緩緩回答道。
李元沉思了一會兒,又問道:“景大哥,你說這山上仙人會是真的仙人嗎?不會又是江湖術士假冒的吧。”
“小元,不可妄議仙人,我可聽說了,這披霞山仙人神通廣大,想來我們剛剛說的話都已經傳到他的耳中了。”景瑞麵現虔誠,並隱隱帶有一絲對仙人的向往之色。
李元還想說些什麽,卻已經被景瑞笑著打斷,“好了,繼續往山上走吧,仙人可不會專程來接我們。”
二人兜兜轉轉,終於在大約一個時辰後站在了浮雲觀大門外。
景瑞抬頭望了望牌匾上“浮雲觀”三個遒勁的大字,連忙拍了拍身上一路的風塵,整理了一下衣帶,上前幾步,眼看就要和李元一同叩門求見。
“你二人來此何為啊?”
一聲平淡的問詢從不遠處的亭子裏發出,景瑞李元二人連忙扭首望去,赫然是一位身著深青色道袍的老翁端坐於石亭下。
他二人急於求拜仙人,在老翁發出詢問之前竟是絲毫沒有注意到此人。
“我們是來求見這山上仙人,拜他為師的。老先生,你也是來求見仙人的嗎?為什麽坐在這裏休憩啊?可是那仙人不在觀中嗎?”小李元沒有什麽心思地搶先回答道。
景瑞方要張口回答,見李元已爭先便不再說些什麽。
那老道得到答複後,自然不多加理會李元接著反問的一連串問題,便又閉目打坐在亭子下,一言不發了。
他二人見那老先生問了一句後便默不作聲,雖然疑惑卻也沒有追問下去的意思。
李元剛想繼續去敲浮雲觀的門,卻被景瑞一把拉住。
景瑞注視著眼前這位仙風道骨的老者,他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便突然想到了什麽似的一拱手。
“老先生,晚輩有禮了,我兄弟年幼,心直口快,若是方才之言有所觸逆,還望老先生海涵,不知老先生坐在此處,可是認識這觀中仙人?”
聽罷此言,那老道終於是睜開了雙目,在眼前的赫然是灰頭土臉的兩個少年。
“嗯,自然是認識。方才聽那小子之言,你二人是來拜師的?”
兄弟二人聽那老者說出認識觀中仙人之言,不由得眉開眼笑了幾分。
李元方欲開口,卻又再次被景瑞打斷:“正是,還望老先生能夠引薦一二。”
“隻是那觀主如此多年從未真正收過一個弟子,你二人又怎肯定能拜在他的門下的?”
景瑞聞言,言道:“我兄弟二人居無定所,相依為命,一路尋仙跋涉,向道之心彌堅。聞此山中有仙人隱居,今日到此,隻為拜入仙人門下。”
“若那觀主執意不收你二人為徒呢?你二人又當如何……”
“這……”景瑞遲疑了一下,略一思量,便堅定道:“那便懇求留在觀中為仆役即可,常伴仙人左右,也有聞道之機。”
“若如此他還是不願呢?”
“那……那自是緣分未到,我二人倒不好再拂了仙人的意了,自會下山繼續踏上尋仙之路,人若不死,求道之心便不會止息的。”
“嗯,倒還是個心誌堅定之人。”老翁緩緩起身,“罷了,告訴你們也無妨。你們要找的這浮雲觀的觀主,便是老夫了。”
本來這浮雲老道也就沒想隱瞞什麽。
小李元滿臉驚訝,原來仙人一直在自己眼前,倒是這景瑞反應沒那麽大,第一眼看到老翁他便猜出了幾分的。
“您就是這山中仙人?”小李元怯怯地詢問道。
“一介修士而已,算不得什麽仙人。”
“求仙師收我二人為徒!”
隨著一聲震徹山穀的雞鳴,一個須發灰白的青袍老翁緩緩推開浮雲觀的大門。
老翁道號浮雲子。
浮雲觀原名流霜觀,曾是一座荒觀。
老翁五十年前遊曆到此,依自己道號改為浮雲觀,並在此地落腳。
小觀雖小,卻也被老道打理得閑適異然,老道每日打柴種田、燒火做飯,五十年來,日日如此,基本少有下山,倒也悠然自在。
雖然老道少有山下行走,山下之人卻常來山門拜謁。
究其原因,隻是因為老道原是一名修仙者。
浮雲子剛來的時候,已是這番須發花白的模樣,沒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大年紀。
那年山下一個村子來了馬賊殺人劫掠,村民無奈往山上逃去,賊人追殺村民至浮雲觀門口。
浮雲子手持拂塵緩緩而出,略一抬手便降伏十餘名馬賊,順手救下一眾村民,名揚十裏八鎮。
自此大家才知道,披霞山上住下了一位神通不小的仙人。
山下鄉民們被浮雲子救扶,又見識了其神通,自然是對這位仙人尊崇之至,便時不時上山拜謁一二,甚至有當地的高門大戶還多次派遣族內弟子上山,希望能拜入仙門。
隻是浮雲子此人行事古怪,也似乎並無什麽收徒的打算。
送上山的大族子弟大多數都是被其拒之門外,不過也有寥寥幾個收入觀中,卻隻是讓他們幹些灑掃挑洗的雜活兒。
最長久的一個也不過在觀中待了不滿一年,到底連浮雲子的麵都沒見上幾次,最終自行失望離去。
浮雲子似乎也從不在乎他們中人的去留。
雲卷雲舒,從浮雲子到來的第十年開始,就再也沒有過任何人前來拜師了。
不過當地德高望重者還是常來拜謁,畢竟與如此神通廣大的仙人相交,在他們眼裏是百利而無一害之事。
有些家族的年邁的族老人物,甚至覺得沾染上些許仙緣就能讓自己多活一些歲月的。
今日如舊,浮雲子推開觀門,灑掃一番後便坐於觀門外一座小石亭下,飲罷一杯煮好的秋茗,便凝神打坐起來。
與此同時,披霞山半山腰處,正有兩個小小的身影沿山路緩慢移動著。
走近些,就能看出是一高一矮兩名少年。
高個子的叫景瑞,皮膚黝黑,看上去約有十七八歲光景,旁邊矮個子的叫李元,不過十來歲的模樣。
二人身著式樣相差無幾的灰色便衣,已是滿臉疲態,想來也是趕了許久的路。
這景瑞乃是一個江湖浪子,漂泊不定。自小因聽家中老人講述修仙逍遙之事,便一直心向往之,十三歲便獨自一人踏入尋仙之路,隻為拜入仙門,問道逍遙。
隻是這裏位於東離人煙稀薄的北地邊陲,修仙者實在太過罕見,這幾年遇到的三三兩兩的“修仙者”基本都是江湖騙子假冒的。
每次被騙財騙物,倒是對他打擊不小,不過他也沒有因此放棄。
而那李元則是景瑞從一馬賊手中救出來的一個小孩,相遇時那李元的父母便皆已被馬賊殺害,景瑞為人正直,不願看到如此小的孩子葬身馬賊之手,便設計將其救下,自此尋仙之路便多了一個隨行“小跟班”。
“景大哥,我們如今已經到了披霞山了,怎麽還是沒看到仙人啊。”
小個子李元走在略微靠後一點的位置,整個人氣喘籲籲的。豆大的汗珠一顆接著一顆從額上滾下,小臉通紅,似蒸熟的紅薯一般。
“披霞山這麽大,哪是那麽容易遇到仙人的,不過這披霞山有仙人隱居之事人所共雲,我兄弟二人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錯失良機的。”景瑞緩緩回答道。
李元沉思了一會兒,又問道:“景大哥,你說這山上仙人會是真的仙人嗎?不會又是江湖術士假冒的吧。”
“小元,不可妄議仙人,我可聽說了,這披霞山仙人神通廣大,想來我們剛剛說的話都已經傳到他的耳中了。”景瑞麵現虔誠,並隱隱帶有一絲對仙人的向往之色。
李元還想說些什麽,卻已經被景瑞笑著打斷,“好了,繼續往山上走吧,仙人可不會專程來接我們。”
二人兜兜轉轉,終於在大約一個時辰後站在了浮雲觀大門外。
景瑞抬頭望了望牌匾上“浮雲觀”三個遒勁的大字,連忙拍了拍身上一路的風塵,整理了一下衣帶,上前幾步,眼看就要和李元一同叩門求見。
“你二人來此何為啊?”
一聲平淡的問詢從不遠處的亭子裏發出,景瑞李元二人連忙扭首望去,赫然是一位身著深青色道袍的老翁端坐於石亭下。
他二人急於求拜仙人,在老翁發出詢問之前竟是絲毫沒有注意到此人。
“我們是來求見這山上仙人,拜他為師的。老先生,你也是來求見仙人的嗎?為什麽坐在這裏休憩啊?可是那仙人不在觀中嗎?”小李元沒有什麽心思地搶先回答道。
景瑞方要張口回答,見李元已爭先便不再說些什麽。
那老道得到答複後,自然不多加理會李元接著反問的一連串問題,便又閉目打坐在亭子下,一言不發了。
他二人見那老先生問了一句後便默不作聲,雖然疑惑卻也沒有追問下去的意思。
李元剛想繼續去敲浮雲觀的門,卻被景瑞一把拉住。
景瑞注視著眼前這位仙風道骨的老者,他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便突然想到了什麽似的一拱手。
“老先生,晚輩有禮了,我兄弟年幼,心直口快,若是方才之言有所觸逆,還望老先生海涵,不知老先生坐在此處,可是認識這觀中仙人?”
聽罷此言,那老道終於是睜開了雙目,在眼前的赫然是灰頭土臉的兩個少年。
“嗯,自然是認識。方才聽那小子之言,你二人是來拜師的?”
兄弟二人聽那老者說出認識觀中仙人之言,不由得眉開眼笑了幾分。
李元方欲開口,卻又再次被景瑞打斷:“正是,還望老先生能夠引薦一二。”
“隻是那觀主如此多年從未真正收過一個弟子,你二人又怎肯定能拜在他的門下的?”
景瑞聞言,言道:“我兄弟二人居無定所,相依為命,一路尋仙跋涉,向道之心彌堅。聞此山中有仙人隱居,今日到此,隻為拜入仙人門下。”
“若那觀主執意不收你二人為徒呢?你二人又當如何……”
“這……”景瑞遲疑了一下,略一思量,便堅定道:“那便懇求留在觀中為仆役即可,常伴仙人左右,也有聞道之機。”
“若如此他還是不願呢?”
“那……那自是緣分未到,我二人倒不好再拂了仙人的意了,自會下山繼續踏上尋仙之路,人若不死,求道之心便不會止息的。”
“嗯,倒還是個心誌堅定之人。”老翁緩緩起身,“罷了,告訴你們也無妨。你們要找的這浮雲觀的觀主,便是老夫了。”
本來這浮雲老道也就沒想隱瞞什麽。
小李元滿臉驚訝,原來仙人一直在自己眼前,倒是這景瑞反應沒那麽大,第一眼看到老翁他便猜出了幾分的。
“您就是這山中仙人?”小李元怯怯地詢問道。
“一介修士而已,算不得什麽仙人。”
“求仙師收我二人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