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劉備下落
三國:拯救太後,我做了幾天太監 作者:憤怒的撲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退朝後,華歆來找陸凡,把早朝的事一說。
陸凡笑道:“子魚啊,你啊,我還真沒想過當什麽丞相,說句實在話,我對這丞相也不感興趣。”
華歆說道:“主公,非也,大將軍名義上隻管軍事,雖然錄尚書事,但遠沒有丞相正統。所謂名不正,言不順,主公任丞相,便可順理成章領導百官主持朝政。”
“子魚兄,這丞相我想讓你來擔任,隻是如今你剛來,貿然如此,恐不能服眾。”
“主公言重了,歆豈敢擔此重任?”
陸凡道:“子魚,我想再進一步,可又怕群眾反對,你明白我的意思嗎?大宋建立後,再由你任相。”
“主公,若再進一步也不是不可以,等公孫瓚平定之後,招降張燕,便可實行。”
“北方一統,功蓋寰宇,可進位為王。”
陸凡點頭:“子魚,你身邊可有能辯之士?派其去找張燕,招降他。”
華歆道:“招降張燕不難,主要是安置困難。”
陸凡道:“把上黨讓給張燕,由他任太守,賜爵關內侯,讓他去開荒種地,他的手下將領,可一並受封,但是要解散大部分軍隊,讓他們回歸田地,不得再打劫鄉鄰。”
“張燕這個人是有些本事的,這些年他號稱有百萬之眾,如果全靠打家劫舍,那怎麽可能養活得了這麽多人,事實上他在冀州並州,多是靠開荒種地,自給自足的,這一點還是很佩服的。”
華歆點頭,:“也是,我建議主公親筆手書一封,這比天子詔書還管用。張燕得知是主公親自招降,定會投效。”
“善,我寫封信,你再派個人去,切記,去的人要膽大心細,可千萬別是個慫包。”
“諾!”
幾日之後,陸凡親自舉行考試,蔡邕作為主考官忙前忙後,這老家夥也是幹勁十足。
這時賈詡來了,而且來的有些匆忙。
“文和,何事?”
“主公,還真被您猜中了,劉備去了蜀地。老夫派的人回來了,說劉備半年前就到了成都。可劉焉並沒給他安排職務。劉備在蜀中,每日閑逛,結交士人。”
“兩個月前,不知怎麽了,劉焉突然讓劉備任漢中別部司馬,聽命於張魯。主公,初平二年(191年),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攻打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後,張魯又殺張修,奪其兵眾,自任漢中太守。並截斷斜穀道,在劉焉授意下,殺害朝廷使者,斷絕與朝廷的來往。”
“劉焉一直有皇帝夢,當初廢史立牧就是他的主意。如今劉備到了張魯帳下任司馬,這其中怕也有暗昧。會不會是劉焉覺得劉備是梟雄,不想收留劉備,又礙於情麵,便打發他去漢中任司馬?”
陸凡記得曆史上劉焉明年才死,劉璋繼位後,因張魯不聽號令,殺了張魯全家,從此兩人成了敵人。
陸凡點頭,:“有這個可能,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劉焉也擔心張魯不受控製,便派劉備去監視張魯。劉備任司馬,帳下起碼也有數千兵馬,甚至上萬。以劉備的本事張魯根本不是劉備的對手。隻怕這漢中太守已是劉備的囊中之物。”
“主公,劉焉或許也會料到這一點,他這是用心歹毒,他知道劉備乃梟雄,所以也想讓劉備來守漢中,不管劉備會不會殺張魯,都不可能離開漢中,因為離開漢中已經無處藏身,而朝廷要奪巴蜀,又必須先奪漢中。他把劉備打發到漢中,這既讓劉備離開成都不給他搗亂,又讓劉備為他守基也,真是用心良苦啊,可謂老謀深算。”
陸凡心想,這跟曆史上劉表派劉備守新野差不多,既要用他守門,又防著他奪權。
賈詡道:“主公,要是讓劉備吞並了張魯任漢中太守,那以後奪漢中怕就難了,陽平關易守難攻,巴蜀這個鬼地方,道路難行,糧草轉運極為不便。”
陸凡搖頭:“唉,文和,你還記得嗎,當年你第1次來襄陽,我剛拿下江夏,正打算出兵漢中,那時候沒想去長安,就想先吞並巴蜀。後來你勸我先吞董卓勢力。”
“這才讓劉焉殺了蘇固。真是顧頭不顧尾呀。”
“主公,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要是不吞並董相國的勢力,哪能這麽快平定中原與北方?”
“嗯,文和,你別誤會,我不是怪你當初的謀略不好,事實上,你當初的戰略布局極為高明,否則我也不可能有今天,隻是讓劉焉得了便宜。”
“現在天氣開始轉冷了,過不了多久秦嶺六道便會大雪封山,想出兵都不可能了。”
“劉備此人極會收買人心,天生就有一種親和力,而且心誌堅強,為人也頗為仁義。”
賈詡道:“他會不會殺了張魯而自立?”
陸凡笑道:“應該不會,劉備這人啊,絕不是莽夫,他會結交好張魯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張魯感到恐懼,逼的張魯有窒息感,張魯就會先動手,而張魯一旦先出手,劉備會占了大義。”
“我敢打賭,張魯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劉備的眼睛,隻要他先出手,他的死期就到了,這樣劉備就可以假惺惺的說,他也是被逼無奈,然後對張魯那些部下既往不咎,又安撫好張魯家眷,接著所有人就會歸降於他。除了張魯,其餘人可能都不會死,甚至包括張魯的弟弟張衛。”
陸凡笑道:“子魚啊,你啊,我還真沒想過當什麽丞相,說句實在話,我對這丞相也不感興趣。”
華歆說道:“主公,非也,大將軍名義上隻管軍事,雖然錄尚書事,但遠沒有丞相正統。所謂名不正,言不順,主公任丞相,便可順理成章領導百官主持朝政。”
“子魚兄,這丞相我想讓你來擔任,隻是如今你剛來,貿然如此,恐不能服眾。”
“主公言重了,歆豈敢擔此重任?”
陸凡道:“子魚,我想再進一步,可又怕群眾反對,你明白我的意思嗎?大宋建立後,再由你任相。”
“主公,若再進一步也不是不可以,等公孫瓚平定之後,招降張燕,便可實行。”
“北方一統,功蓋寰宇,可進位為王。”
陸凡點頭:“子魚,你身邊可有能辯之士?派其去找張燕,招降他。”
華歆道:“招降張燕不難,主要是安置困難。”
陸凡道:“把上黨讓給張燕,由他任太守,賜爵關內侯,讓他去開荒種地,他的手下將領,可一並受封,但是要解散大部分軍隊,讓他們回歸田地,不得再打劫鄉鄰。”
“張燕這個人是有些本事的,這些年他號稱有百萬之眾,如果全靠打家劫舍,那怎麽可能養活得了這麽多人,事實上他在冀州並州,多是靠開荒種地,自給自足的,這一點還是很佩服的。”
華歆點頭,:“也是,我建議主公親筆手書一封,這比天子詔書還管用。張燕得知是主公親自招降,定會投效。”
“善,我寫封信,你再派個人去,切記,去的人要膽大心細,可千萬別是個慫包。”
“諾!”
幾日之後,陸凡親自舉行考試,蔡邕作為主考官忙前忙後,這老家夥也是幹勁十足。
這時賈詡來了,而且來的有些匆忙。
“文和,何事?”
“主公,還真被您猜中了,劉備去了蜀地。老夫派的人回來了,說劉備半年前就到了成都。可劉焉並沒給他安排職務。劉備在蜀中,每日閑逛,結交士人。”
“兩個月前,不知怎麽了,劉焉突然讓劉備任漢中別部司馬,聽命於張魯。主公,初平二年(191年),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攻打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後,張魯又殺張修,奪其兵眾,自任漢中太守。並截斷斜穀道,在劉焉授意下,殺害朝廷使者,斷絕與朝廷的來往。”
“劉焉一直有皇帝夢,當初廢史立牧就是他的主意。如今劉備到了張魯帳下任司馬,這其中怕也有暗昧。會不會是劉焉覺得劉備是梟雄,不想收留劉備,又礙於情麵,便打發他去漢中任司馬?”
陸凡記得曆史上劉焉明年才死,劉璋繼位後,因張魯不聽號令,殺了張魯全家,從此兩人成了敵人。
陸凡點頭,:“有這個可能,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劉焉也擔心張魯不受控製,便派劉備去監視張魯。劉備任司馬,帳下起碼也有數千兵馬,甚至上萬。以劉備的本事張魯根本不是劉備的對手。隻怕這漢中太守已是劉備的囊中之物。”
“主公,劉焉或許也會料到這一點,他這是用心歹毒,他知道劉備乃梟雄,所以也想讓劉備來守漢中,不管劉備會不會殺張魯,都不可能離開漢中,因為離開漢中已經無處藏身,而朝廷要奪巴蜀,又必須先奪漢中。他把劉備打發到漢中,這既讓劉備離開成都不給他搗亂,又讓劉備為他守基也,真是用心良苦啊,可謂老謀深算。”
陸凡心想,這跟曆史上劉表派劉備守新野差不多,既要用他守門,又防著他奪權。
賈詡道:“主公,要是讓劉備吞並了張魯任漢中太守,那以後奪漢中怕就難了,陽平關易守難攻,巴蜀這個鬼地方,道路難行,糧草轉運極為不便。”
陸凡搖頭:“唉,文和,你還記得嗎,當年你第1次來襄陽,我剛拿下江夏,正打算出兵漢中,那時候沒想去長安,就想先吞並巴蜀。後來你勸我先吞董卓勢力。”
“這才讓劉焉殺了蘇固。真是顧頭不顧尾呀。”
“主公,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要是不吞並董相國的勢力,哪能這麽快平定中原與北方?”
“嗯,文和,你別誤會,我不是怪你當初的謀略不好,事實上,你當初的戰略布局極為高明,否則我也不可能有今天,隻是讓劉焉得了便宜。”
“現在天氣開始轉冷了,過不了多久秦嶺六道便會大雪封山,想出兵都不可能了。”
“劉備此人極會收買人心,天生就有一種親和力,而且心誌堅強,為人也頗為仁義。”
賈詡道:“他會不會殺了張魯而自立?”
陸凡笑道:“應該不會,劉備這人啊,絕不是莽夫,他會結交好張魯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張魯感到恐懼,逼的張魯有窒息感,張魯就會先動手,而張魯一旦先出手,劉備會占了大義。”
“我敢打賭,張魯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劉備的眼睛,隻要他先出手,他的死期就到了,這樣劉備就可以假惺惺的說,他也是被逼無奈,然後對張魯那些部下既往不咎,又安撫好張魯家眷,接著所有人就會歸降於他。除了張魯,其餘人可能都不會死,甚至包括張魯的弟弟張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