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滑子菇養殖!
重生76:打獵養村花,女知青急了 作者:酩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滑子菇?這是啥玩意兒?”
苗青鬆和苗旺兩臉疑惑,這個詞兒他們還是頭一回聽。
恰好這會兒來到林家院子裏的吳滿倉,也剛好聽見了。
他也是頭一回聽見這個詞兒,心裏頭不禁也好奇起來。
本來林默也沒想到能種植菌子的。
像平菇啊、杏鮑菇啊、金針菇之類的菌子,好種是好種,但是得天氣暖和了時才能搗騰。
那天在雞冠山裏偶然找見凍蘑時,林默就想起了滑子菇這玩意兒。
這玩意兒也是個很耐寒的菌子,生長的海拔跟凍蘑一樣,都是500米到1500米。
離村子最近的那老禿子山都被村裏伐木燒柴幾乎伐禿嚕了,在那個位置搗騰溫室棚子非常可行。
能保證裏頭溫度在五度以上就能種植。
既然雞冠山頂的裂溝子裏能長出來凍蘑,那就肯定能找見滑子菇。
能找見滑子菇,就弄到滑子菇的菌種。
至於價錢嘛……
就算是在後世,一斤新鮮的滑子菇也得好幾十塊錢一斤,幹菇更是……
嘻嘻。
林默跟倆發小大致說了說滑子菇需要的環境,以及要是能搗騰出來,一斤幹菇的價錢保守估計,肯定不低於十塊錢。
“滑子菇長得還怪俊,銅黃色的,頭頂蓋個厚黃油帽子,身子修長粗壯,一根兒大概巴掌那麽長、兩根指頭那麽粗。”
“很好辨認,要是進到山裏,在很高的地方遇見了,一眼就能認出來。”
倆發小眨巴著大眼睛,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努力記下林默說的這些特征。
與此同時,隔著牆的外頭,還貼著兩隻耳朵。
吳滿倉和吳豐收也聽見了。
嘖嘖,這小子肚子裏竟然這麽多主意。
雖說隻是在閑聊嘮嗑,隻是幾句淺薄,卻也聽的倆人心動不已。
幹菇能賣至少十塊錢一斤?
還有那啥溫室棚子也是頭一回聽說。
吳豐收砸吧著嘴瞅著老哥,等候老哥的下一步動作,是進去跟林默嘮嘮,還是轉頭回自個兒家去。
而吳滿倉肚子裏想的就比較雜了。
在單位裏頭被這樣穿小鞋,煩死個人。
要不是不舍得這個鐵飯碗……
溫室棚子,種植值錢的滑子菇。
這產業要是有可行性,咱興許可以托托關係調到農業局裏去。
鬥不起還能跑不起?
到時候要是驗證了可行,那就叫相熟的幾個村都搞一搞。
“咋樣?”吳豐收等不來老哥動靜,於是低聲問詢一嘴。
吳滿倉不說話,轉頭往外走,同時抬手招呼老弟跟他一起離開。
“他要是真想搗騰,你擱村裏暗中護著一下,別叫些個阻力刁難他。”
“瞅瞅他是不是真能搗騰出動靜來,那時候再叫我過來看看情況。”
吳豐收心領神會的點點頭。
在林默毫無察覺之下,他成了吳滿倉暗中觀察的實驗對象。
“老禿子山禿歸禿,但是還怪高來,在上頭找平山地可不容易。”苗青鬆聽完林默的話後,心裏挺想搗騰。
但是還沒開始搗騰呢,他就能意識到問題很多。
首先高山生長環境就限製了滑子菇不能在平地上搗騰,隻能在山頂上。
還有溫度、濕度啥的。
本來聽說這玩意兒隻能在酷寒的高山老林裏長,還尋思嶺子裏山貨似乎挺不少,。這玩意兒還挺堅韌能吃苦。
可這會兒反過來要模擬它的生長條件,又反而感覺要求苛刻。
“非得這麽苦才能活著嗎,這滑子菇。”阿旺說笑一聲。
把冬天的盤算跟倆發小說的差不多後,林默就話音一轉:
“我明兒一早要出趟遠門,你們跟我一起走不?”
聽見這話,倆發小又眯瞪起大眼珠子。
自從他們出生以來,除了去過縣裏,就沒再去過別的地方。
農村人早就接受了生哪兒死哪兒,也不向往遠方,反而思想裏更根植著落葉要歸根。
冷不丁一提“出遠門”,倆發小幾乎異口同聲:
“去哪兒?”
“黑河,”林默粗略估摸:
“從咱們安縣到黑河,大概得往南五、六百裏路吧。”
一聽居然這麽遠,倆發小登時打起了退堂鼓,畢竟對他們來說,去縣裏一趟都算遠了。
忽然跑這麽遠……孩怕。
“咳咳,咱還是擱你家蹭熱炕、剝鬆仁吧,嘿嘿。”苗青鬆首先打了退堂鼓。
“咱也是,嘿嘿。”苗旺啥都跟他堂哥的。
苗青鬆不去,他就也不去。
林默也不是說想叫他倆跟著給他打下手,純粹是難得有個出去瞧瞧的機會,尋思他倆有沒有興趣出去瞅瞅。
不去就算了,無所謂。
“我能去嗎?”
冷不丁間,窗子外頭鬼一樣飄來一道虛無縹緲的聲響。
那裹著軍大衣的陳新,不知啥時候站在了窗子外頭,隔著窗子瞅著他們。
玻璃窗上都是熱霧,這麽一扭頭忽然瞅見個模糊的人臉,給仨人嚇一大跳。
陳新沒法回知青宿舍,不完全是不敢回的原因,主要是回了之後遇著許鎮庭那些人,免不了被各種刁難,天天別想清靜。
所以林默那兩間平房也是蓋的巧,一間擺電視了,另一間雖然擺了倆木櫃,但裏頭依舊空落。
弄個土爐子烤火,勉強也能暫時待下去。
陳新早就聽說黑河那邊工廠更多,是東北最發達的城市之一,讀書人眼界寬闊,比農村人更向往遠方。
有機會出遠門的話,陳新就很想把握機會。
然而林默聽見他的聲音時,腦子裏就映出了他的身板輪廓。
跟個巴棍兒似的,還駝背,慫不唧唧,窩窩囊囊,一點氣質都沒有。
帶出去了興許不僅幫不上忙,反而還滿臉寫著“我好欺負”、“快來欺負我”。
“你還是進來剝鬆仁吧,兩塊錢一斤。”林默沒有直接拒絕,而是這麽間接一聲。
有錢掙?
敏感的陳新呲溜一下子就跑進了堂屋,然後拐進屋裏來。
然後學著苗家哥倆的架勢,一邊瞅一邊學著剝。
這趟出門指不定啥時候才能回來。
就弄回來了這麽點兒紅鬆塔,也不夠他們仨剝幾天的。
思來想去……
驢。
要是有驢的話,倆發小就能騎驢去牛背山搗騰紅鬆仁然後給拉運回來了。
可是手裏頭就還剩千把塊錢。
兩頭驢,得花掉餘糧的一大半。
苗青鬆和苗旺兩臉疑惑,這個詞兒他們還是頭一回聽。
恰好這會兒來到林家院子裏的吳滿倉,也剛好聽見了。
他也是頭一回聽見這個詞兒,心裏頭不禁也好奇起來。
本來林默也沒想到能種植菌子的。
像平菇啊、杏鮑菇啊、金針菇之類的菌子,好種是好種,但是得天氣暖和了時才能搗騰。
那天在雞冠山裏偶然找見凍蘑時,林默就想起了滑子菇這玩意兒。
這玩意兒也是個很耐寒的菌子,生長的海拔跟凍蘑一樣,都是500米到1500米。
離村子最近的那老禿子山都被村裏伐木燒柴幾乎伐禿嚕了,在那個位置搗騰溫室棚子非常可行。
能保證裏頭溫度在五度以上就能種植。
既然雞冠山頂的裂溝子裏能長出來凍蘑,那就肯定能找見滑子菇。
能找見滑子菇,就弄到滑子菇的菌種。
至於價錢嘛……
就算是在後世,一斤新鮮的滑子菇也得好幾十塊錢一斤,幹菇更是……
嘻嘻。
林默跟倆發小大致說了說滑子菇需要的環境,以及要是能搗騰出來,一斤幹菇的價錢保守估計,肯定不低於十塊錢。
“滑子菇長得還怪俊,銅黃色的,頭頂蓋個厚黃油帽子,身子修長粗壯,一根兒大概巴掌那麽長、兩根指頭那麽粗。”
“很好辨認,要是進到山裏,在很高的地方遇見了,一眼就能認出來。”
倆發小眨巴著大眼睛,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努力記下林默說的這些特征。
與此同時,隔著牆的外頭,還貼著兩隻耳朵。
吳滿倉和吳豐收也聽見了。
嘖嘖,這小子肚子裏竟然這麽多主意。
雖說隻是在閑聊嘮嗑,隻是幾句淺薄,卻也聽的倆人心動不已。
幹菇能賣至少十塊錢一斤?
還有那啥溫室棚子也是頭一回聽說。
吳豐收砸吧著嘴瞅著老哥,等候老哥的下一步動作,是進去跟林默嘮嘮,還是轉頭回自個兒家去。
而吳滿倉肚子裏想的就比較雜了。
在單位裏頭被這樣穿小鞋,煩死個人。
要不是不舍得這個鐵飯碗……
溫室棚子,種植值錢的滑子菇。
這產業要是有可行性,咱興許可以托托關係調到農業局裏去。
鬥不起還能跑不起?
到時候要是驗證了可行,那就叫相熟的幾個村都搞一搞。
“咋樣?”吳豐收等不來老哥動靜,於是低聲問詢一嘴。
吳滿倉不說話,轉頭往外走,同時抬手招呼老弟跟他一起離開。
“他要是真想搗騰,你擱村裏暗中護著一下,別叫些個阻力刁難他。”
“瞅瞅他是不是真能搗騰出動靜來,那時候再叫我過來看看情況。”
吳豐收心領神會的點點頭。
在林默毫無察覺之下,他成了吳滿倉暗中觀察的實驗對象。
“老禿子山禿歸禿,但是還怪高來,在上頭找平山地可不容易。”苗青鬆聽完林默的話後,心裏挺想搗騰。
但是還沒開始搗騰呢,他就能意識到問題很多。
首先高山生長環境就限製了滑子菇不能在平地上搗騰,隻能在山頂上。
還有溫度、濕度啥的。
本來聽說這玩意兒隻能在酷寒的高山老林裏長,還尋思嶺子裏山貨似乎挺不少,。這玩意兒還挺堅韌能吃苦。
可這會兒反過來要模擬它的生長條件,又反而感覺要求苛刻。
“非得這麽苦才能活著嗎,這滑子菇。”阿旺說笑一聲。
把冬天的盤算跟倆發小說的差不多後,林默就話音一轉:
“我明兒一早要出趟遠門,你們跟我一起走不?”
聽見這話,倆發小又眯瞪起大眼珠子。
自從他們出生以來,除了去過縣裏,就沒再去過別的地方。
農村人早就接受了生哪兒死哪兒,也不向往遠方,反而思想裏更根植著落葉要歸根。
冷不丁一提“出遠門”,倆發小幾乎異口同聲:
“去哪兒?”
“黑河,”林默粗略估摸:
“從咱們安縣到黑河,大概得往南五、六百裏路吧。”
一聽居然這麽遠,倆發小登時打起了退堂鼓,畢竟對他們來說,去縣裏一趟都算遠了。
忽然跑這麽遠……孩怕。
“咳咳,咱還是擱你家蹭熱炕、剝鬆仁吧,嘿嘿。”苗青鬆首先打了退堂鼓。
“咱也是,嘿嘿。”苗旺啥都跟他堂哥的。
苗青鬆不去,他就也不去。
林默也不是說想叫他倆跟著給他打下手,純粹是難得有個出去瞧瞧的機會,尋思他倆有沒有興趣出去瞅瞅。
不去就算了,無所謂。
“我能去嗎?”
冷不丁間,窗子外頭鬼一樣飄來一道虛無縹緲的聲響。
那裹著軍大衣的陳新,不知啥時候站在了窗子外頭,隔著窗子瞅著他們。
玻璃窗上都是熱霧,這麽一扭頭忽然瞅見個模糊的人臉,給仨人嚇一大跳。
陳新沒法回知青宿舍,不完全是不敢回的原因,主要是回了之後遇著許鎮庭那些人,免不了被各種刁難,天天別想清靜。
所以林默那兩間平房也是蓋的巧,一間擺電視了,另一間雖然擺了倆木櫃,但裏頭依舊空落。
弄個土爐子烤火,勉強也能暫時待下去。
陳新早就聽說黑河那邊工廠更多,是東北最發達的城市之一,讀書人眼界寬闊,比農村人更向往遠方。
有機會出遠門的話,陳新就很想把握機會。
然而林默聽見他的聲音時,腦子裏就映出了他的身板輪廓。
跟個巴棍兒似的,還駝背,慫不唧唧,窩窩囊囊,一點氣質都沒有。
帶出去了興許不僅幫不上忙,反而還滿臉寫著“我好欺負”、“快來欺負我”。
“你還是進來剝鬆仁吧,兩塊錢一斤。”林默沒有直接拒絕,而是這麽間接一聲。
有錢掙?
敏感的陳新呲溜一下子就跑進了堂屋,然後拐進屋裏來。
然後學著苗家哥倆的架勢,一邊瞅一邊學著剝。
這趟出門指不定啥時候才能回來。
就弄回來了這麽點兒紅鬆塔,也不夠他們仨剝幾天的。
思來想去……
驢。
要是有驢的話,倆發小就能騎驢去牛背山搗騰紅鬆仁然後給拉運回來了。
可是手裏頭就還剩千把塊錢。
兩頭驢,得花掉餘糧的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