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事發前夕
並蒂黑蓮花殺瘋甄嬛傳 作者:一條酥小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寧海將小太監處理好後,就趕了回來。
華妃見他回來後直接站了起來,直接吩咐“你去找人盯著蘇培盛和崔槿汐的動靜,崔槿汐是宮女無法出宮,若是他們想要苟且定然要在宮中行事,到時一但看到蘇培盛私下崔槿汐見麵,直接將他們扣下。”
周寧海聞言後想到是蘇培盛,還是不由得後怕,連忙勸說“娘娘,蘇培盛是皇上身邊的人,怕是沒有實際的證據無人敢動啊!”
華妃見不屑“那又如何,人證已經死了,隻能這麽做,有什麽事本宮擔著,隻要事發便可嚴查。”
周寧海道“崔槿汐不是還送過蘇培盛一個絡子,拿著這個由頭便可搜宮。”
華妃道“你當皇後是擺設嗎?本宮雖有協理六宮之權,終究還有皇後在,不能越過了她去,皇上才剛囑咐了本宮。”
“況且一個絡子也不是十足的證據,抓到了人才是證據確鑿,蘇培盛乃總管,在宮中是有單獨的住所共平時休憩,你隻管盯緊了。”
周寧海應聲“嗻,奴才即刻去辦。”
永壽宮中
巧珍借著去內務府領閱曆銀子的由頭,路過禦花園時去見了靜曉,在得知一切順利後,便回了永壽宮。
此刻,永壽宮中的蔣淑正端坐在書案之前,看似漫不經心地臨摹著一幅畫,但實際上她的內心卻波濤洶湧,難以平靜下來。
自從踏入這座宮廷以來,她經曆了無數的後宮爭鬥和爾虞我詐,漸漸地發現自己似乎已經被這個朝代所同化。
為了確保自己精心策劃的計劃能夠萬無一失,毫無破綻可言,她甚至不惜狠下心腸,采取了殺人滅口這種極端殘忍的手段,每當想到此處,蔣淑的心中就不禁湧起一絲愧疚和恐懼,然而,她深知一旦踏上這條道路,就再也沒有回頭的可能。
正當蔣淑陷入沉思之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
緊接著,巧珍走進了內殿,當她看到彩兒正在一旁悉心侍奉自家娘娘時,嘴角微微一笑,開口說道“彩兒,巧心她們在小廚房做糕點了,你也去吧,娘娘這有我呢。”
彩兒聽聞此言,先是微微一愣,隨即將詢問的目光投向自家娘娘。
蔣淑輕輕點了點頭,表示應允,見到娘娘首肯,彩兒頓時麵露喜色,連忙福身行禮“奴婢多謝娘娘。”
彩兒起身後,將手中的墨錠交給巧珍,看向巧珍“多謝巧珍姐姐。”
巧珍聞言笑了笑“快去吧。”
見彩兒走後,巧珍才回到“娘娘,華妃那探子已經解決了,靜曉讓奴婢轉告娘娘安心。”
蔣淑聽後手中的筆停了一瞬,她緩緩抬起頭來,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關切之色:“靜曉可好,可有受傷?”
巧珍聞聲回應:“回娘娘的話,娘娘不必擔憂,靜曉姑娘一切安好,並未受傷。”
蔣淑這才徹底放下心來,她輕舒了一口氣,然後略微思索片刻,接著出聲吩咐“既然如此,那你去取二百兩的銀票,待你見到靜曉的時候轉交給她,就當是本宮對她此次辦事得力的賞賜。”
“另外,如果她想要離開皇宮,等到今年宮女們離宮之時,本宮可以將她的名字加入其中,這件事你也一並轉達給她吧。”
巧珍聞言回應“是,奴婢會將娘娘的意思轉告靜曉。”
這一日,夕陽西下,餘暉透過窗子灑在了殿內,將一切都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橙紅色。
蔣淑身著一襲素雅的宮裝,斜倚在軟榻之上,手中輕輕捧著一本詩集,正專心致誌地閱讀著。
就在此時,門外忽然傳來了一聲清脆而響亮的唱諾聲:“皇上駕到!”
蔣淑聽此,放下手中的詩集,起身向外迎去,見皇上來了,蔣淑屈膝,低頭行禮請安:“臣妾見過皇上,皇上萬福金安。”
皇上見到蔣淑前來迎接,臉上立刻露出了一抹溫和的笑意,他親手扶起了蔣淑,並關切地詢問:“淑兒快起來吧,這些日子你的身子可曾好一些了?”
蔣淑這段時間以來,為了讓皇上多去甄嬛那裏,時常以身體不適推脫,聽皇上如此講,蔣淑順勢起身。
她微微頷首,輕聲回應:“多謝皇上掛念,太醫說臣妾的身子骨本就向來虛弱,再加上前段時間正值季節交替之時,氣候多變,所以才會導致妾身時常感到身子不爽利。不過好在有皇上您送來的那些珍貴補品調養,如今臣妾已然感覺好了許多呢。”說著,她還抬起頭來,對著皇上甜甜一笑。
皇上聽完蔣淑所言,不由得也跟著笑了起來,他故意打趣道:“哦?既然如此,那日後朕便少來看望你,隻多多給你送些補品便是了,這樣也好讓你能好生休養。”
蔣淑聞聽此言,頓時佯裝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默不作聲地跟隨著皇上一同默默地向殿內走去。
皇上見此笑出了聲,捏了捏蔣淑的臉,安慰“好了,朕同你說笑的,你瞧朕今日不就來了。”
蔣淑嬌笑著走到皇上身邊,引著皇上坐在榻上,自己坐在他身側“那皇上來了便不能走了,陪臣妾用過晚膳後,也不能走了。”
皇上笑著道“怎麽幾日不見倒是變霸道了,朕答應你就是了。”
蔣淑故作害羞的樣子笑了笑,她方才注意到今兒跟皇上來的是小夏子,於是她在心中不禁暗自思忖:看來蘇培盛今日應當是輪休去了,念頭一轉,她又飛快地瞥向站在一側的巧珍,眼神交匯之際,不著痕跡地給對方遞過去一個眼色。
接收到主子的暗示之後,巧珍心領神會地點點頭。
於是蔣淑她緩了緩神情,對著身邊恭立著的巧珍輕聲細語地吩咐:“巧珍,你去吩咐小廚房準備今晚的膳食,記得加上一道燕窩煨鴨子。”
“是,娘娘。”巧珍見此便就走了出去。
蔣淑和皇上用過晚膳後,讓乳母將弘熠和清菡抱了來,不一會兒,兩個小家夥就被帶了進來,他們眨著天真無邪的大眼睛,張望著四周。
蔣淑用一個色彩鮮豔的撥浪鼓引起了弘熠和清菡的注意,他們興奮地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想要抓住那不斷轉動並發出清脆響聲的撥浪鼓,蔣淑微笑著看著孩子們歡快的模樣,心中滿是幸福與溫暖。
正當其樂融融之時,隻見小夏子匆匆忙忙地從殿外走來。
他一路小跑至皇上跟前,躬身行禮之後,麵色凝重地通傳道:“啟稟皇上,華妃娘娘求見,說是有要緊之事需當麵稟報於您。”
皇上突然聽聞華妃到來,不禁心生疑惑“這深更半夜的,華妃此時前來所為何事?”
蔣淑對華妃此番前來的目的估摸得八九不離十,她溫婉地回應皇上“華妃姐姐深夜至此,想必是有要緊之事要麵呈皇上,雖說冬季已然過去,但初春時節的夜晚依舊寒意襲人,不如快請華妃姐姐進來吧。”
皇上聽了蔣淑所言,亦覺甚有道理,遂轉頭對候在一旁的小夏子吩咐:“傳華妃進來。”
蔣淑見狀,忙向身邊的乳母輕聲囑咐:“時辰確實不早了,你帶著弘熠和清菡先退下歇息去吧。”
乳母領命,帶著兩位年幼的皇子公主悄然離去。
就在此時,隻見華妃身著一襲華麗的錦袍,嫋嫋娜娜地步入殿內。
蔣淑起身迎上前去,與華妃互相行了一個平禮。
華妃給皇上請安“臣妾見過皇上,皇上萬福金安。”
皇上看向華妃,開口問道“起來吧,你這時辰來,有何事?”
華妃先是環顧了一下四周,秀眉微蹙,而後恭聲應聲:“回皇上,此事關乎宮中秘事,不便在此當眾言說。”
蔣淑聞聽此言,立刻心領神會,隨即轉身向著殿中的宮人們揮揮手,柔聲吩咐“你們暫且都退下吧,若有事,自會傳喚爾等。”
皇上聽聞此言,心中不由得一沉,他深知華妃此來定然不會帶來什麽好事。
然而,盡管心有疑慮,皇上還是對著小夏子等一眾侍從輕輕地揮了揮手,示意他們暫且退下。
眾人紛紛施禮告退,殿中瞬間變得安靜下來。
皇上道“如今此處已無旁人,你說便是。”
華妃聞聽皇上允準,連忙輕盈地俯身參拜,那張俏麗的麵龐上此刻卻滿是為難之色。
她微微抬起頭,目光與皇上交匯的瞬間,輕聲回稟:“皇上,臣妾本不願此時叨擾您,徒增煩惱,隻是皇上給了臣妾協理六宮之權,此事關乎後宮之安寧以及前朝之穩定,臣妾實難隱瞞不報啊。”
皇上原以為不過是後宮女子之間的些許爭鬥打鬧罷了,並未太過在意。然而,當他聽到華妃提及“前朝平靜”時,那原本就微皺的眉頭更是緊緊地擰在了一起,就連說話的語氣也驟然冷冽了下來“究竟是何事,竟關係到了前朝,可記得後宮不得幹政。”
皇上的話語之中雖帶著責備之意,但最後一句仍是對華妃的一種提醒,畢竟此時身處永壽宮,倘若華妃當真幹預政事,即便是自己恐怕也難以明目張膽地袒護於她。
華妃聞言回道“臣妾不敢,此事臣妾實在不好宣之於口,讓代臣妾周寧海來回稟皇上。”
皇上略微頷首,表示應允,於是,華妃轉身向著門外傳喚,不多時,一直在外守候的周寧海便匆匆走進殿內,恭敬地朝著皇上行禮請安。
隻見周寧海弓著身子,輕手輕腳地走進殿內,然後雙膝跪地,身體微微顫抖著“今日奴才並不當值,於是便返回住所歇息。然而就在途中,奴才無意間瞥見一名宮女行蹤詭秘,鬼鬼祟祟地溜進了蘇公公所居的他坦房。”
“由於蘇公公向來獨居於此,無人看守,奴才擔心她是要行盜竊之舉,便趕忙喚來兩名小太監,隨奴才一同進屋捉賊,可是……可....可卻看到,蘇公公和那宮女抱在一起,奴才們不敢冒犯,這才去稟報了華妃娘娘。”說完這些話,周寧海把頭深深地垂下,幾乎快要貼到地麵上去了。
皇上聽到是自己身邊的人,臉上瞬間陰雲密布,原本就嚴肅的表情此刻更是變得極為難看。
而坐在一旁的蔣淑見狀,則故意裝出一副難色的模樣,靜靜地坐在那裏看著這場好戲上演,始終閉口不言。
華妃見此跟著附和“皇上,臣妾雖讀書不多,但也知道唐朝宮中常有宮女與太監私相授受,為“對食”已至宦官弄權,霍亂朝政,故而我朝嚴令禁止,況且皇上跟前的貼身太監和後宮嬪妃的貼身宮女,臣妾擔憂有人意圖不軌。”
皇上他是知道唐朝因為宦官當道,江山覆滅,關乎到他的江山社稷,剛才的難看轉為了猜忌和怒意,他想到了華妃來到了永壽宮,於是用猜疑的目光掃了一眼蔣淑後問道“何人的貼身宮女?”
周寧海聽後回道“回皇上,是甄常在宮中的管事姑姑崔槿汐。”
皇上聽後,腦海中思慮著他們二人之間的交際,是如何在他跟前行的“對食”之舉,他想到了當日甄嬛複寵時,蘇培盛端上來的那盞用梅花上的雪水泡的茶,他此時的眼神中滿是冷意問道“他們人何在?”
華妃聞言嬌聲回應“回皇上,臣妾認為此事實在有失體統,若大肆宣揚出去,必定會惹人恥笑,故而未曾聲張。臣妾已命周寧海將那二人速速送往慎刑司,並責令他們務必嚴加看管,以防再有變故。”言罷,她微微側首,向著殿外輕喚了一聲。
須臾之間,隻見一名身形瘦小的小太監雙手捧著一個精致的托盤,腳步匆匆地走上前來,待到近前,他躬身行禮。
華妃目光流轉,落在了托盤之上,隨後輕輕一點,示意要向皇上解釋這托盤中所放之物。
華妃她緩聲道“回皇上,這枚絡子,是在蘇培盛身上搜獲而來,上麵的式樣是柳葉合心,應是出自崔槿汐的手,還有...”說到此處,她稍稍停頓,再次朝著小太監使了個眼色。
華妃見他回來後直接站了起來,直接吩咐“你去找人盯著蘇培盛和崔槿汐的動靜,崔槿汐是宮女無法出宮,若是他們想要苟且定然要在宮中行事,到時一但看到蘇培盛私下崔槿汐見麵,直接將他們扣下。”
周寧海聞言後想到是蘇培盛,還是不由得後怕,連忙勸說“娘娘,蘇培盛是皇上身邊的人,怕是沒有實際的證據無人敢動啊!”
華妃見不屑“那又如何,人證已經死了,隻能這麽做,有什麽事本宮擔著,隻要事發便可嚴查。”
周寧海道“崔槿汐不是還送過蘇培盛一個絡子,拿著這個由頭便可搜宮。”
華妃道“你當皇後是擺設嗎?本宮雖有協理六宮之權,終究還有皇後在,不能越過了她去,皇上才剛囑咐了本宮。”
“況且一個絡子也不是十足的證據,抓到了人才是證據確鑿,蘇培盛乃總管,在宮中是有單獨的住所共平時休憩,你隻管盯緊了。”
周寧海應聲“嗻,奴才即刻去辦。”
永壽宮中
巧珍借著去內務府領閱曆銀子的由頭,路過禦花園時去見了靜曉,在得知一切順利後,便回了永壽宮。
此刻,永壽宮中的蔣淑正端坐在書案之前,看似漫不經心地臨摹著一幅畫,但實際上她的內心卻波濤洶湧,難以平靜下來。
自從踏入這座宮廷以來,她經曆了無數的後宮爭鬥和爾虞我詐,漸漸地發現自己似乎已經被這個朝代所同化。
為了確保自己精心策劃的計劃能夠萬無一失,毫無破綻可言,她甚至不惜狠下心腸,采取了殺人滅口這種極端殘忍的手段,每當想到此處,蔣淑的心中就不禁湧起一絲愧疚和恐懼,然而,她深知一旦踏上這條道路,就再也沒有回頭的可能。
正當蔣淑陷入沉思之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
緊接著,巧珍走進了內殿,當她看到彩兒正在一旁悉心侍奉自家娘娘時,嘴角微微一笑,開口說道“彩兒,巧心她們在小廚房做糕點了,你也去吧,娘娘這有我呢。”
彩兒聽聞此言,先是微微一愣,隨即將詢問的目光投向自家娘娘。
蔣淑輕輕點了點頭,表示應允,見到娘娘首肯,彩兒頓時麵露喜色,連忙福身行禮“奴婢多謝娘娘。”
彩兒起身後,將手中的墨錠交給巧珍,看向巧珍“多謝巧珍姐姐。”
巧珍聞言笑了笑“快去吧。”
見彩兒走後,巧珍才回到“娘娘,華妃那探子已經解決了,靜曉讓奴婢轉告娘娘安心。”
蔣淑聽後手中的筆停了一瞬,她緩緩抬起頭來,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關切之色:“靜曉可好,可有受傷?”
巧珍聞聲回應:“回娘娘的話,娘娘不必擔憂,靜曉姑娘一切安好,並未受傷。”
蔣淑這才徹底放下心來,她輕舒了一口氣,然後略微思索片刻,接著出聲吩咐“既然如此,那你去取二百兩的銀票,待你見到靜曉的時候轉交給她,就當是本宮對她此次辦事得力的賞賜。”
“另外,如果她想要離開皇宮,等到今年宮女們離宮之時,本宮可以將她的名字加入其中,這件事你也一並轉達給她吧。”
巧珍聞言回應“是,奴婢會將娘娘的意思轉告靜曉。”
這一日,夕陽西下,餘暉透過窗子灑在了殿內,將一切都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橙紅色。
蔣淑身著一襲素雅的宮裝,斜倚在軟榻之上,手中輕輕捧著一本詩集,正專心致誌地閱讀著。
就在此時,門外忽然傳來了一聲清脆而響亮的唱諾聲:“皇上駕到!”
蔣淑聽此,放下手中的詩集,起身向外迎去,見皇上來了,蔣淑屈膝,低頭行禮請安:“臣妾見過皇上,皇上萬福金安。”
皇上見到蔣淑前來迎接,臉上立刻露出了一抹溫和的笑意,他親手扶起了蔣淑,並關切地詢問:“淑兒快起來吧,這些日子你的身子可曾好一些了?”
蔣淑這段時間以來,為了讓皇上多去甄嬛那裏,時常以身體不適推脫,聽皇上如此講,蔣淑順勢起身。
她微微頷首,輕聲回應:“多謝皇上掛念,太醫說臣妾的身子骨本就向來虛弱,再加上前段時間正值季節交替之時,氣候多變,所以才會導致妾身時常感到身子不爽利。不過好在有皇上您送來的那些珍貴補品調養,如今臣妾已然感覺好了許多呢。”說著,她還抬起頭來,對著皇上甜甜一笑。
皇上聽完蔣淑所言,不由得也跟著笑了起來,他故意打趣道:“哦?既然如此,那日後朕便少來看望你,隻多多給你送些補品便是了,這樣也好讓你能好生休養。”
蔣淑聞聽此言,頓時佯裝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默不作聲地跟隨著皇上一同默默地向殿內走去。
皇上見此笑出了聲,捏了捏蔣淑的臉,安慰“好了,朕同你說笑的,你瞧朕今日不就來了。”
蔣淑嬌笑著走到皇上身邊,引著皇上坐在榻上,自己坐在他身側“那皇上來了便不能走了,陪臣妾用過晚膳後,也不能走了。”
皇上笑著道“怎麽幾日不見倒是變霸道了,朕答應你就是了。”
蔣淑故作害羞的樣子笑了笑,她方才注意到今兒跟皇上來的是小夏子,於是她在心中不禁暗自思忖:看來蘇培盛今日應當是輪休去了,念頭一轉,她又飛快地瞥向站在一側的巧珍,眼神交匯之際,不著痕跡地給對方遞過去一個眼色。
接收到主子的暗示之後,巧珍心領神會地點點頭。
於是蔣淑她緩了緩神情,對著身邊恭立著的巧珍輕聲細語地吩咐:“巧珍,你去吩咐小廚房準備今晚的膳食,記得加上一道燕窩煨鴨子。”
“是,娘娘。”巧珍見此便就走了出去。
蔣淑和皇上用過晚膳後,讓乳母將弘熠和清菡抱了來,不一會兒,兩個小家夥就被帶了進來,他們眨著天真無邪的大眼睛,張望著四周。
蔣淑用一個色彩鮮豔的撥浪鼓引起了弘熠和清菡的注意,他們興奮地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想要抓住那不斷轉動並發出清脆響聲的撥浪鼓,蔣淑微笑著看著孩子們歡快的模樣,心中滿是幸福與溫暖。
正當其樂融融之時,隻見小夏子匆匆忙忙地從殿外走來。
他一路小跑至皇上跟前,躬身行禮之後,麵色凝重地通傳道:“啟稟皇上,華妃娘娘求見,說是有要緊之事需當麵稟報於您。”
皇上突然聽聞華妃到來,不禁心生疑惑“這深更半夜的,華妃此時前來所為何事?”
蔣淑對華妃此番前來的目的估摸得八九不離十,她溫婉地回應皇上“華妃姐姐深夜至此,想必是有要緊之事要麵呈皇上,雖說冬季已然過去,但初春時節的夜晚依舊寒意襲人,不如快請華妃姐姐進來吧。”
皇上聽了蔣淑所言,亦覺甚有道理,遂轉頭對候在一旁的小夏子吩咐:“傳華妃進來。”
蔣淑見狀,忙向身邊的乳母輕聲囑咐:“時辰確實不早了,你帶著弘熠和清菡先退下歇息去吧。”
乳母領命,帶著兩位年幼的皇子公主悄然離去。
就在此時,隻見華妃身著一襲華麗的錦袍,嫋嫋娜娜地步入殿內。
蔣淑起身迎上前去,與華妃互相行了一個平禮。
華妃給皇上請安“臣妾見過皇上,皇上萬福金安。”
皇上看向華妃,開口問道“起來吧,你這時辰來,有何事?”
華妃先是環顧了一下四周,秀眉微蹙,而後恭聲應聲:“回皇上,此事關乎宮中秘事,不便在此當眾言說。”
蔣淑聞聽此言,立刻心領神會,隨即轉身向著殿中的宮人們揮揮手,柔聲吩咐“你們暫且都退下吧,若有事,自會傳喚爾等。”
皇上聽聞此言,心中不由得一沉,他深知華妃此來定然不會帶來什麽好事。
然而,盡管心有疑慮,皇上還是對著小夏子等一眾侍從輕輕地揮了揮手,示意他們暫且退下。
眾人紛紛施禮告退,殿中瞬間變得安靜下來。
皇上道“如今此處已無旁人,你說便是。”
華妃聞聽皇上允準,連忙輕盈地俯身參拜,那張俏麗的麵龐上此刻卻滿是為難之色。
她微微抬起頭,目光與皇上交匯的瞬間,輕聲回稟:“皇上,臣妾本不願此時叨擾您,徒增煩惱,隻是皇上給了臣妾協理六宮之權,此事關乎後宮之安寧以及前朝之穩定,臣妾實難隱瞞不報啊。”
皇上原以為不過是後宮女子之間的些許爭鬥打鬧罷了,並未太過在意。然而,當他聽到華妃提及“前朝平靜”時,那原本就微皺的眉頭更是緊緊地擰在了一起,就連說話的語氣也驟然冷冽了下來“究竟是何事,竟關係到了前朝,可記得後宮不得幹政。”
皇上的話語之中雖帶著責備之意,但最後一句仍是對華妃的一種提醒,畢竟此時身處永壽宮,倘若華妃當真幹預政事,即便是自己恐怕也難以明目張膽地袒護於她。
華妃聞言回道“臣妾不敢,此事臣妾實在不好宣之於口,讓代臣妾周寧海來回稟皇上。”
皇上略微頷首,表示應允,於是,華妃轉身向著門外傳喚,不多時,一直在外守候的周寧海便匆匆走進殿內,恭敬地朝著皇上行禮請安。
隻見周寧海弓著身子,輕手輕腳地走進殿內,然後雙膝跪地,身體微微顫抖著“今日奴才並不當值,於是便返回住所歇息。然而就在途中,奴才無意間瞥見一名宮女行蹤詭秘,鬼鬼祟祟地溜進了蘇公公所居的他坦房。”
“由於蘇公公向來獨居於此,無人看守,奴才擔心她是要行盜竊之舉,便趕忙喚來兩名小太監,隨奴才一同進屋捉賊,可是……可....可卻看到,蘇公公和那宮女抱在一起,奴才們不敢冒犯,這才去稟報了華妃娘娘。”說完這些話,周寧海把頭深深地垂下,幾乎快要貼到地麵上去了。
皇上聽到是自己身邊的人,臉上瞬間陰雲密布,原本就嚴肅的表情此刻更是變得極為難看。
而坐在一旁的蔣淑見狀,則故意裝出一副難色的模樣,靜靜地坐在那裏看著這場好戲上演,始終閉口不言。
華妃見此跟著附和“皇上,臣妾雖讀書不多,但也知道唐朝宮中常有宮女與太監私相授受,為“對食”已至宦官弄權,霍亂朝政,故而我朝嚴令禁止,況且皇上跟前的貼身太監和後宮嬪妃的貼身宮女,臣妾擔憂有人意圖不軌。”
皇上他是知道唐朝因為宦官當道,江山覆滅,關乎到他的江山社稷,剛才的難看轉為了猜忌和怒意,他想到了華妃來到了永壽宮,於是用猜疑的目光掃了一眼蔣淑後問道“何人的貼身宮女?”
周寧海聽後回道“回皇上,是甄常在宮中的管事姑姑崔槿汐。”
皇上聽後,腦海中思慮著他們二人之間的交際,是如何在他跟前行的“對食”之舉,他想到了當日甄嬛複寵時,蘇培盛端上來的那盞用梅花上的雪水泡的茶,他此時的眼神中滿是冷意問道“他們人何在?”
華妃聞言嬌聲回應“回皇上,臣妾認為此事實在有失體統,若大肆宣揚出去,必定會惹人恥笑,故而未曾聲張。臣妾已命周寧海將那二人速速送往慎刑司,並責令他們務必嚴加看管,以防再有變故。”言罷,她微微側首,向著殿外輕喚了一聲。
須臾之間,隻見一名身形瘦小的小太監雙手捧著一個精致的托盤,腳步匆匆地走上前來,待到近前,他躬身行禮。
華妃目光流轉,落在了托盤之上,隨後輕輕一點,示意要向皇上解釋這托盤中所放之物。
華妃她緩聲道“回皇上,這枚絡子,是在蘇培盛身上搜獲而來,上麵的式樣是柳葉合心,應是出自崔槿汐的手,還有...”說到此處,她稍稍停頓,再次朝著小太監使了個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