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卻笑道:“格格這時候嫌麻煩,豈不知到了過年的時候,穿上朝裙和朝袍,戴上朝冠,披上朝褂,到那時可就更沉了。這幾年格格不在京中,所以沒去參加過年時的祭祀大典,今年可是怎麽也免不了了,到時候,可別嫌麻煩!奴婢可是聽說,那朝冠上可是頂上銜紅寶石,朱緯上皆周綴金孔雀五,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全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垂絛末亦綴珊瑚、青緞帶,而且還要帶十六對步搖和釵環呢!那可更是沉了!”
巧靈也笑道:“這倒也罷了,若是到了咱們格格大婚的時候,可是要比這沉上幾倍呢!”
我笑啐她們道:“得了,別再亂嚼這種舌根子了,還不快扶我去給太後和皇上請安。”
我先去給太後和康熙請安,請過安後又留在太後處吃了早飯,之後便坐上馬車去了老四府上。(.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此時尚在需要行眾多禮節的時候,因此我也沒去觀禮,而是轉而去了鈕祜祿府上看昭雲。
馬車在鈕祜祿府前停下,此刻眾人都在忙著各種納采禮節,也沒人有空招待我。我帶著幾個丫鬟從正門進了府中,去了昭雲的閨閣。此刻眾人都在忙著前麵的納采禮節,昭雲這裏到也隻有幾個本家的未出閣的姑娘陪著。我走進去後,眾人忙俯身行禮,我擺擺手就叫眾人都下去了。原來我優待昭雲不過是因為她是未來的熹妃,如今發現她倒和這京中大部分的格格小姐不同,知道知恩圖報,為人又寬和善良,因此倒是從內心裏想結交她。
我坐於梳妝台旁的軟塌上,昭雲就坐在梳妝台旁,我笑問她道:“怎麽樣?過幾日你就要嫁給四阿哥了,現在感覺怎麽樣?東西都準備好了麽?”
昭雲穿著一身銀霓紅細雲錦廣綾合歡上衣和軟銀輕羅百合裙,外罩對襟羽紗衣裳,發髻上隻插了兩支碧玉簪,倒是家常清新。她淡笑道:“都準備好了,臣女也準備好了。”
她又取出妝台上鎏金百合盒中的那支我曾經送給她的碧玉瓚鳳釵,遞給我道:“臣女身份低微,實在不能帶如此貴重飾品,還請格格收回。”
注:清朝公主出嫁習俗――公主是皇帝的女兒。公主出嫁又稱“出降”、“下嫁”或“厘降”;額駙娶公主則稱“尚”某公主。因為公主是“金枝玉葉”,地位比其夫(額駙)要高。
公主婚禮主要由指婚、納彩、出降、合巹、歸寧等禮儀組成。
指婚之日,宗人府管理大臣將所選額駙帶至乾清門東階下,宣旨:“今以某公主擇配某人。”額駙跪拜接旨。指婚後,額駙家擇吉日向皇家行納采禮(又稱“一九禮”)。屆時額駙送彩禮至午門外恭進。據《大清會典事例》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前,彩禮為“馱一、馬八”;後改為“羊九隻”。納采次日,皇帝於中和殿、保和殿懸彩設宴,款待額駙及其男性族人。
額駙等先至慈寧宮外向太後行禮,再至保和殿向皇帝行禮,然後入宴。席間演奏吉祥樂曲。宴畢,額駙等還要到皇後宮外向皇後行禮。同日,太後在慈寧宮宴請額駙族中女眷,皇後率皇貴妃、妃嬪等與宴。
出降前一日,內務府官員率鑾儀校抬送公主嫁妝至額駙家,額駙要率族人於乾清門外行三跪九叩禮迎接。嫁妝送到後,由內務府管領命婦負責陳設。
公主出降這天,額駙家將準備好的“九九禮”抬至午門恭納。禮品為鞍馬18匹、甲胄18副、馬21匹、馱6匹、宴桌90席、羊81隻、乳酒和黃酒45瓶。受禮後,皇帝、皇太後分別於太和殿和慈寧宮宴請額駙家男女族人。但從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起,出降日的九九禮及筵宴均被廢止。準備出嫁的公主身穿吉服;吉時到,先至皇太後、皇帝、皇後前依次行告別禮;如係妃嬪所出,再向生身妃嬪行禮。然後,公主在命婦引導下升輿出宮,赴額駙府邸。公主乘輿由內務府校尉抬行。其前有儀仗開道;其後,送親福晉、夫人、命婦等乘輿隨行;最後是護送的騎馬軍校。送親隊伍浩浩蕩蕩。至額駙府邸後,額駙父禮男賓於外廳,額駙母禮女賓於中堂,公主與額駙於洞房行合巹禮。禮畢眾退。
歸寧是婚禮的最後一項儀式。婚後第9日,公主偕額駙入宮拜見太後、皇帝、皇後等,依次行謝恩禮。其日宮中少不得還要大張筵宴,熱鬧一番。
巧靈也笑道:“這倒也罷了,若是到了咱們格格大婚的時候,可是要比這沉上幾倍呢!”
我笑啐她們道:“得了,別再亂嚼這種舌根子了,還不快扶我去給太後和皇上請安。”
我先去給太後和康熙請安,請過安後又留在太後處吃了早飯,之後便坐上馬車去了老四府上。(.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此時尚在需要行眾多禮節的時候,因此我也沒去觀禮,而是轉而去了鈕祜祿府上看昭雲。
馬車在鈕祜祿府前停下,此刻眾人都在忙著各種納采禮節,也沒人有空招待我。我帶著幾個丫鬟從正門進了府中,去了昭雲的閨閣。此刻眾人都在忙著前麵的納采禮節,昭雲這裏到也隻有幾個本家的未出閣的姑娘陪著。我走進去後,眾人忙俯身行禮,我擺擺手就叫眾人都下去了。原來我優待昭雲不過是因為她是未來的熹妃,如今發現她倒和這京中大部分的格格小姐不同,知道知恩圖報,為人又寬和善良,因此倒是從內心裏想結交她。
我坐於梳妝台旁的軟塌上,昭雲就坐在梳妝台旁,我笑問她道:“怎麽樣?過幾日你就要嫁給四阿哥了,現在感覺怎麽樣?東西都準備好了麽?”
昭雲穿著一身銀霓紅細雲錦廣綾合歡上衣和軟銀輕羅百合裙,外罩對襟羽紗衣裳,發髻上隻插了兩支碧玉簪,倒是家常清新。她淡笑道:“都準備好了,臣女也準備好了。”
她又取出妝台上鎏金百合盒中的那支我曾經送給她的碧玉瓚鳳釵,遞給我道:“臣女身份低微,實在不能帶如此貴重飾品,還請格格收回。”
注:清朝公主出嫁習俗――公主是皇帝的女兒。公主出嫁又稱“出降”、“下嫁”或“厘降”;額駙娶公主則稱“尚”某公主。因為公主是“金枝玉葉”,地位比其夫(額駙)要高。
公主婚禮主要由指婚、納彩、出降、合巹、歸寧等禮儀組成。
指婚之日,宗人府管理大臣將所選額駙帶至乾清門東階下,宣旨:“今以某公主擇配某人。”額駙跪拜接旨。指婚後,額駙家擇吉日向皇家行納采禮(又稱“一九禮”)。屆時額駙送彩禮至午門外恭進。據《大清會典事例》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前,彩禮為“馱一、馬八”;後改為“羊九隻”。納采次日,皇帝於中和殿、保和殿懸彩設宴,款待額駙及其男性族人。
額駙等先至慈寧宮外向太後行禮,再至保和殿向皇帝行禮,然後入宴。席間演奏吉祥樂曲。宴畢,額駙等還要到皇後宮外向皇後行禮。同日,太後在慈寧宮宴請額駙族中女眷,皇後率皇貴妃、妃嬪等與宴。
出降前一日,內務府官員率鑾儀校抬送公主嫁妝至額駙家,額駙要率族人於乾清門外行三跪九叩禮迎接。嫁妝送到後,由內務府管領命婦負責陳設。
公主出降這天,額駙家將準備好的“九九禮”抬至午門恭納。禮品為鞍馬18匹、甲胄18副、馬21匹、馱6匹、宴桌90席、羊81隻、乳酒和黃酒45瓶。受禮後,皇帝、皇太後分別於太和殿和慈寧宮宴請額駙家男女族人。但從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起,出降日的九九禮及筵宴均被廢止。準備出嫁的公主身穿吉服;吉時到,先至皇太後、皇帝、皇後前依次行告別禮;如係妃嬪所出,再向生身妃嬪行禮。然後,公主在命婦引導下升輿出宮,赴額駙府邸。公主乘輿由內務府校尉抬行。其前有儀仗開道;其後,送親福晉、夫人、命婦等乘輿隨行;最後是護送的騎馬軍校。送親隊伍浩浩蕩蕩。至額駙府邸後,額駙父禮男賓於外廳,額駙母禮女賓於中堂,公主與額駙於洞房行合巹禮。禮畢眾退。
歸寧是婚禮的最後一項儀式。婚後第9日,公主偕額駙入宮拜見太後、皇帝、皇後等,依次行謝恩禮。其日宮中少不得還要大張筵宴,熱鬧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