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園門處開始逛,老九果然在這個園子上花了大功夫,隻見整座院子的院牆為青花石砌築,園門外大門處臥了兩隻包金的石獅子。(.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剛進園門,就見一用湖石堆積起來的假山翠嶂,正好遮住了園內的風光,引得人遐想聯翩。繞過假山後便看到一處小溪,溪上鋪著湖石為路,溪的中央是一處八角飛亭,庭上懸滿了銀繡球和風鈴,風吹過,飄來陣陣清香和悅耳的鈴聲。我仔細聞了一下這香味,笑對老九道:“九哥好興致,竟然在這銀繡球中放這種桂花香,想來要製成此香費了不少功夫吧。”


    老九笑而不語。老十煽動著鼻子仔細聞了幾下,嚷嚷道:“不就是桂花香嘛,有什麽難做的?”


    慧靈笑道:“十爺這就有所不知了,此種桂花香盛行於宋代文人之間,乃是趁桂花才開放三四分的時候,將花摘下,用熟蜜拌潤,密封在瓷罐中,深埋入地下,進行一個月的“窨香”程序,然後在焚香之時,把一朵朵窨過的桂花放在香爐中的銀隔火板上,隨著炭火悄熏,桂花一邊吐香一邊慢慢打開,待到花朵完全開放,也就是其花香散盡之時。隻有用此種辦法,才能得到這種清甜細膩的桂花香。製作此香時,不止要求製香人手藝精湛、心思細膩,對製香所用的器皿要求也很高。焚香時的器皿更是馬虎不得,想來這些銀繡球都是特製的了。”


    注:桂花,又名木樨、木犀、九裏香等,為木樨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於中國,現廣泛栽種於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在歐美、東南亞等國也被普遍栽種。桂花葉茂而綠,樹齡長久,秋季開花,芳香四溢,是我國特產的觀賞花木和芳香樹。桂花在我國有很長的栽種曆史,也有著很多動人的傳說,如吳剛為解救鹹寧的瘟疫偷上月宮盜桂花的故事;吳剛賜酒給仙酒娘子的故事,許許多多……桂花和中秋的明月已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桂花自古以來就被作為中藥材及花茶原料使用,它具有提神醒腦、化痰清喉、振奮人心的作用。


    一旁侍立的管家笑道:“這位姑娘好見識,這可是我們九爺幾年前就吩咐研製的香料,今年才剛剛成功,一共就得了一點兒,今兒都用上了。連這銀繡球都是請的江南最好的工匠做的。皆是因為九爺知道公主愛好古香,所以特意為了公主準備的。”


    我笑對老九道:“九哥有心了。”隻是心裏卻犯了嘀咕,這種香料製作時不知要耗費多少人力和財力,若單單是為了請我來這園子,也沒必要非如此周折,看這樣子,老九的這所園子倒像是為了我準備的。隻是,他到底是什麽意思呢?若是單單為了拉攏我,這樣做倒也說得過去,隻是老九在八爺黨中一向隻負責他們的錢財基礎,什麽時候開始幹起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來?


    我心裏存了疑惑,準備回去後讓人好好查查。此刻,就讓我好好的欣賞這美麗的園景吧。


    我們上了亭子後又向前走去,亭子前麵在小溪之上駕了一座小巧玲瓏的堤,堤上植滿了丁香和垂柳,此時並不是丁香盛開的時節,沒想到老九這裏的丁香卻是盛開的正好,各種各樣形狀、顏色的丁香都有,搖曳在風中,倒也是一番別致的景色。


    我開口吟道:“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注:出自唐李商隱《代贈》)


    一旁的管家笑道:“公主好才情,此堤正是名為丁香堤。”


    注:丁香,又名丁子香、雞舍、洋丁香,為桃金娘科常綠喬木,夏季開淡紫色花,花蕾幹燥後可入藥,稱公丁香。這種植物如今在美洲大陸很常見,是由英國移民最早引入的。丁香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和非洲熱帶地區,中國古代也曾有過種植。但洋丁香與我國用於觀賞的紫丁香不同,它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在世界聞名的名貴香料和藥材。醫學研究表明,丁香花蕾中所含的丁香油具有抗菌、殺菌、驅蟲、健胃、止痛等功效。


    身後突然傳來一陣大笑聲,十三的聲音遠遠傳來:“丁香堤,好名字,園子好,名字好,景致也好。”


    我轉頭看去,十三正走來,老十問道:“十三弟,你怎麽來的這麽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歌醉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寧洛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寧洛離並收藏清歌醉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