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原是應憐
我在紅樓當丫鬟那幾年 作者:轉眼皆寥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進了臘月門,林如海便來向賈母告辭:“老祖宗厚愛,本不應辭。隻是眼下年節將至,兩府裏事情紛雜。小婿也要帶玉兒回家祭奠宗祠,隻能暫且回去。過完年依舊來叨擾老祖宗。”
賈母聽了,沒辦法隻能讓他放他們回林家。
寶玉聽說了之後,跑到瀟湘館,紅了眼圈:“妹妹,你可要時常回來,看望姐妹們……”
黛玉點頭依允。
寶玉就站在一旁看她們收拾東西。襲人追來,把他拉走了。
姊妹們聞信趕來相送,大家依依不舍,送黛玉出了園門。
林家在京中的宅邸距離賈府不甚遠,馬車行了一頓飯功夫便到了。雖沒有賈府大,卻也十分齊整。
回到林家,丫鬟婆子們忙著打掃房舍,安插器具。
黛玉房中,被褥都是現成的。見她坐在窗下隻是出神,荷花便問:“到家了,姑娘不開心嗎?”
“自然是開心的。”黛玉回過神來,“外頭再好,也不如自己家裏自在。隻是,心裏覺得,這一切都如做夢一般。”
荷花笑道:“莊周夢蝶,蝶夢莊周。姑娘又悟了這是!”
“你這貧嘴爛舌的,又拿我打趣!”黛玉笑罵。
“閑來無事,咱們也去自己家的園子逛街吧!”荷花說著將黛玉拉出門。
林家祖籍姑蘇,所以宅子的設計也是參考了蘇州園林的特點。
景與建築相得益彰,充滿自然野趣。
黛玉的院子,門前種了兩株臘梅,如今已有腰粗。此時正盛開,香盈滿院。
兩人逛了一回花園,直到春纖來喊她們吃飯,方才回去。
這天,林府忽然熱鬧了起來。荷花便偷偷去看,回來告訴黛玉:“跟璉二爺去金陵的昭兒來了,帶著一個步履蹣跚的老奶奶,由一個小丫頭扶著。——該不會就是英蓮的娘吧!”
黛玉忙道:“你快去問清楚了——”荷花就等她這句話呢,聽了撒腿就跑去了。
過了半晌,隻見荷花扶著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婦人來了。
那老婦人似乎視力不太好,中午日頭大,她用手遮住額頭,眯著眼睛往裏看。
黛玉忙命丫鬟扶她坐下。
敘過方知,這果然是甄士隱的妻子、英蓮之母——封氏。
封氏實際年齡還沒有王夫人大,因為思女成疾,落下病根,蒼老地像六十歲的人。
黛玉便跟她將來龍去脈講明了。
封氏哭得哭得幾乎暈厥:“我苦命的蓮兒啊!難怪娘找了你十幾年,都找不到,天殺的拐子!我的蓮兒不知受了多少苦……還有那可惡的賈雨村,我們老爺以前還資助過他。他知道我們女兒的下落,連個信兒都不給我們報一聲!忘恩負義的王八羔子!白眼狼一個……”
一邊哭,一邊罵。眾人安慰了她半天,封氏情緒才漸漸穩定下來。
荷花方道:“甄夫人,我們醜話說在前頭。英蓮小姐如今被惡霸買走,做了他的侍妾。那惡霸及其粗俗、脾性暴虐,對她也是非打即罵的。
您會不會因為她做了妾,有辱了甄家書香門第,而嫌棄她呢?”
封氏一邊拭淚,一邊道:“我的女兒受了這麽大的苦楚,我心疼還心疼不過來呢!哪裏會嫌棄她?若是家裏容不下我們,大不了我們娘倆剪了頭發做姑子去,吃齋念佛,度過餘生,也就罷了!”
黛玉悄悄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夫人如此說,我們便放心了。我們一定會讓你們母女團聚的。”
於是,黛玉和荷花便跟封氏如此這般謀劃起來。
到了初八那日,賈母派人來接黛玉去喝臘八粥。
黛玉一大早坐了馬車往賈府來。前麵一輛是黛玉和陪侍的兩個丫頭紫鵑、雪雁坐的;後麵跟著一輛是海棠、荷花姐妹,陪著封氏一起坐著;最後一輛才是跟隨的婆子們坐的。
到了賈府,進了二門下車,賈府的人見黛玉身邊多了個老奶奶。氣度衣著又不像個婆子,且由兩個丫鬟攙扶著。眾人皆是不解,也不敢問。
黛玉徑直來到賈母處,行了禮,不等賈母問,便先笑道:“老祖宗,孫女今日帶了一件喜事來,您可想知道?”
賈母將她摟緊懷裏:“你這個小冤家,又弄什麽鬼兒?快說來我聽聽——”
黛玉從賈母懷裏起來,命海棠、荷花將封氏扶到賈母麵前。
賈母向來惜老憐貧的,忙命人賜座,又問她如何稱呼。
封氏原本也是做過官太太的人,身上還有孺人的誥命。而且,來之前大家也演練過的。此時便落落大方地欠身回答,自己夫家姓甄,乃姑蘇人士。如今是上京來尋自己失散多年的獨女的。說著說著忍不住掉下淚來,一邊哭,一邊說自己家丟失女兒後的連番遭遇:家財散盡、丈夫出家、自己多年來以淚洗麵……
賈母暮年之人,自己的女兒賈敏又英年早逝,哪裏聽得了這個!眼淚早就打濕了手帕子。此時,在賈母處問安的薛姨媽、邢、王夫人,以及李紈和眾姊妹們也都紛紛拭淚。
“你這番千裏迢迢進京來,可是尋訪到了女兒的下落?”賈母紅著眼圈問。
封氏含淚點頭。將之前準備好的話一一道來:偶然遇到當年甄家隔壁葫蘆廟裏的小沙彌——後來的應天府府衙的門子。他曾親眼看到,他們的英蓮,被拐子拐到了此處,先賣馮家又賣與薛家。引得兩家相爭,薛家打死馮家公子,奪走英蓮,上京去了。
“我女兒眉心有一顆米粒大小的胭脂痣,那門子做和尚時常逗她玩耍,是絕不會認錯的!”封氏泣道,
“聽聞,那薛家人如今住在貴府上,我老婆子便舍了命跑來找女兒。路上遇到林老爺,他老人家聽說了這事說我這樣貿然找去不妥,侯門深似海,哪是那麽容易進去的。林老爺說他的嶽母大人最是惜老憐貧,菩薩心腸的。便讓這林姑娘帶我進來,不必舍近求遠,直接來求國公府老太太就是了。”
說著便起身要下跪:“求老太太幫小的向那薛家說說情,讓我贖回我的女兒,我隻有這一個女兒啊!”
賈母聽了,沒辦法隻能讓他放他們回林家。
寶玉聽說了之後,跑到瀟湘館,紅了眼圈:“妹妹,你可要時常回來,看望姐妹們……”
黛玉點頭依允。
寶玉就站在一旁看她們收拾東西。襲人追來,把他拉走了。
姊妹們聞信趕來相送,大家依依不舍,送黛玉出了園門。
林家在京中的宅邸距離賈府不甚遠,馬車行了一頓飯功夫便到了。雖沒有賈府大,卻也十分齊整。
回到林家,丫鬟婆子們忙著打掃房舍,安插器具。
黛玉房中,被褥都是現成的。見她坐在窗下隻是出神,荷花便問:“到家了,姑娘不開心嗎?”
“自然是開心的。”黛玉回過神來,“外頭再好,也不如自己家裏自在。隻是,心裏覺得,這一切都如做夢一般。”
荷花笑道:“莊周夢蝶,蝶夢莊周。姑娘又悟了這是!”
“你這貧嘴爛舌的,又拿我打趣!”黛玉笑罵。
“閑來無事,咱們也去自己家的園子逛街吧!”荷花說著將黛玉拉出門。
林家祖籍姑蘇,所以宅子的設計也是參考了蘇州園林的特點。
景與建築相得益彰,充滿自然野趣。
黛玉的院子,門前種了兩株臘梅,如今已有腰粗。此時正盛開,香盈滿院。
兩人逛了一回花園,直到春纖來喊她們吃飯,方才回去。
這天,林府忽然熱鬧了起來。荷花便偷偷去看,回來告訴黛玉:“跟璉二爺去金陵的昭兒來了,帶著一個步履蹣跚的老奶奶,由一個小丫頭扶著。——該不會就是英蓮的娘吧!”
黛玉忙道:“你快去問清楚了——”荷花就等她這句話呢,聽了撒腿就跑去了。
過了半晌,隻見荷花扶著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婦人來了。
那老婦人似乎視力不太好,中午日頭大,她用手遮住額頭,眯著眼睛往裏看。
黛玉忙命丫鬟扶她坐下。
敘過方知,這果然是甄士隱的妻子、英蓮之母——封氏。
封氏實際年齡還沒有王夫人大,因為思女成疾,落下病根,蒼老地像六十歲的人。
黛玉便跟她將來龍去脈講明了。
封氏哭得哭得幾乎暈厥:“我苦命的蓮兒啊!難怪娘找了你十幾年,都找不到,天殺的拐子!我的蓮兒不知受了多少苦……還有那可惡的賈雨村,我們老爺以前還資助過他。他知道我們女兒的下落,連個信兒都不給我們報一聲!忘恩負義的王八羔子!白眼狼一個……”
一邊哭,一邊罵。眾人安慰了她半天,封氏情緒才漸漸穩定下來。
荷花方道:“甄夫人,我們醜話說在前頭。英蓮小姐如今被惡霸買走,做了他的侍妾。那惡霸及其粗俗、脾性暴虐,對她也是非打即罵的。
您會不會因為她做了妾,有辱了甄家書香門第,而嫌棄她呢?”
封氏一邊拭淚,一邊道:“我的女兒受了這麽大的苦楚,我心疼還心疼不過來呢!哪裏會嫌棄她?若是家裏容不下我們,大不了我們娘倆剪了頭發做姑子去,吃齋念佛,度過餘生,也就罷了!”
黛玉悄悄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夫人如此說,我們便放心了。我們一定會讓你們母女團聚的。”
於是,黛玉和荷花便跟封氏如此這般謀劃起來。
到了初八那日,賈母派人來接黛玉去喝臘八粥。
黛玉一大早坐了馬車往賈府來。前麵一輛是黛玉和陪侍的兩個丫頭紫鵑、雪雁坐的;後麵跟著一輛是海棠、荷花姐妹,陪著封氏一起坐著;最後一輛才是跟隨的婆子們坐的。
到了賈府,進了二門下車,賈府的人見黛玉身邊多了個老奶奶。氣度衣著又不像個婆子,且由兩個丫鬟攙扶著。眾人皆是不解,也不敢問。
黛玉徑直來到賈母處,行了禮,不等賈母問,便先笑道:“老祖宗,孫女今日帶了一件喜事來,您可想知道?”
賈母將她摟緊懷裏:“你這個小冤家,又弄什麽鬼兒?快說來我聽聽——”
黛玉從賈母懷裏起來,命海棠、荷花將封氏扶到賈母麵前。
賈母向來惜老憐貧的,忙命人賜座,又問她如何稱呼。
封氏原本也是做過官太太的人,身上還有孺人的誥命。而且,來之前大家也演練過的。此時便落落大方地欠身回答,自己夫家姓甄,乃姑蘇人士。如今是上京來尋自己失散多年的獨女的。說著說著忍不住掉下淚來,一邊哭,一邊說自己家丟失女兒後的連番遭遇:家財散盡、丈夫出家、自己多年來以淚洗麵……
賈母暮年之人,自己的女兒賈敏又英年早逝,哪裏聽得了這個!眼淚早就打濕了手帕子。此時,在賈母處問安的薛姨媽、邢、王夫人,以及李紈和眾姊妹們也都紛紛拭淚。
“你這番千裏迢迢進京來,可是尋訪到了女兒的下落?”賈母紅著眼圈問。
封氏含淚點頭。將之前準備好的話一一道來:偶然遇到當年甄家隔壁葫蘆廟裏的小沙彌——後來的應天府府衙的門子。他曾親眼看到,他們的英蓮,被拐子拐到了此處,先賣馮家又賣與薛家。引得兩家相爭,薛家打死馮家公子,奪走英蓮,上京去了。
“我女兒眉心有一顆米粒大小的胭脂痣,那門子做和尚時常逗她玩耍,是絕不會認錯的!”封氏泣道,
“聽聞,那薛家人如今住在貴府上,我老婆子便舍了命跑來找女兒。路上遇到林老爺,他老人家聽說了這事說我這樣貿然找去不妥,侯門深似海,哪是那麽容易進去的。林老爺說他的嶽母大人最是惜老憐貧,菩薩心腸的。便讓這林姑娘帶我進來,不必舍近求遠,直接來求國公府老太太就是了。”
說著便起身要下跪:“求老太太幫小的向那薛家說說情,讓我贖回我的女兒,我隻有這一個女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