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生活艱難
換親1985農家沈蘭的悲喜人生 作者:聞之易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家柱的葬禮結束後,生活似乎又恢複了平靜,但沈蘭看著那本白色的禮賬單,心裏五味雜陳。
這些年,自家的份子錢宛如流水一般嘩嘩地往外送,然而到了如今這般境地,隻有娘家那邊的親人還秉持著情分,按照常規的一百塊錢隨了禮。
反觀陳家這邊,份子錢的數額低得令人心寒,最高的竟然也隻有五十塊。
打頭陣的便是陳金花,陳金梅這次未能到場,她的丈夫恰好在陳家柱病重的時候遭遇了事故,整個人癱瘓在床,家裏實在離不開人照料,所以她那份份子錢也是托陳金花捎來的。
至於陳家其他的叔叔輩們,更是做得決絕,一分錢的禮都未曾隨,隻是借著給陳家柱打墓的由頭,在這兒白吃白喝了好些日子。
且不說那煙酒錢,在這村子裏,男人們抽煙仿佛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甚至不少女人也都吞雲吐霧。
為了操辦陳家柱的喪事,買棺材、辦宴席的錢都是沈蘭陪著笑臉、好話說盡跟人借來的,可如今細細算來,收回來的那點禮錢連還賬都不夠,還差著整整一千元。
眼瞅著年關將近,過了年孩子們又要開學,學費雜費雜七雜八加起來最少也得五百元,這一個月內,要如何才能湊齊這些錢呢?
這冷冷清清的現實,將“人走茶涼”四個字在這個小山村裏展現得淋漓盡致。
馬上就要過年了,本應是闔家團圓、熱鬧喜慶的時節,可這偌大的院子裏,卻隻剩下他們母子三人相依為命,冷冷清清的氛圍仿佛將他們與外麵的世界隔絕開來。
“媽,我不想上學了,我想去打工掙錢。”
這天,沈蘭正在屋子裏的水盆旁,用力揉搓著手中的衣服,陳冬雪從她身邊緩緩走過,腳步略顯沉重,猶豫了好一會兒,才終於鼓起勇氣,開口跟母親說道。
沈蘭的手猛地停在了半空中,她緩緩抬起頭,眼神中滿是驚訝與疼惜,仔細端詳著這幾日明顯消瘦了一圈的女兒。
“冬雪,怎麽了?是不是有什麽心事瞞著媽?跟媽說說,為什麽突然不想上學了?”
沈蘭的聲音輕柔而關切,仿佛害怕嚇到女兒一般。
陳冬雪微微低下頭,腳尖在地上無意識地劃著,猶豫了片刻,說:“媽,我看了禮賬本了,大姑他們做得太過分了,就這樣還天天在背後說你壞話。媽,我們要不然也搬家吧,去姥姥家那邊,離開這個讓人寒心的地方!”
“傻孩子,搬家哪有那麽容易啊。媽心裏明白,你是知道媽媽手頭緊,湊不齊錢,所以才想著輟學去打工幫襯家裏。放心吧,孩子,這些事不用你們姐弟倆操心,天塌下來有媽頂著呢。你們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隻有這樣,將來才能有出息,走出這個小山村,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沈蘭的眼神中透著堅定,她伸手輕輕撫摸著女兒的頭發,仿佛要將自己的力量傳遞給她。
“可是,媽,你這樣太累了。我不想看到你每天這麽辛苦,我想幫你分擔。”
陳冬雪的眼眶微微泛紅,她強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倔強地咬著嘴唇。
沈蘭微微歎了口氣,將女兒輕輕攬入懷中,說:“冬雪,媽知道你懂事,但是你現在還小,打工的苦你吃不了。隻要你能好好學習,將來有個好前程,媽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錢的事,媽會想辦法的,放心吧,羊圈裏不是還有幾隻羊嗎,媽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你們姐弟倆,將來都能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媽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陳冬雪抬起頭,看著母親疲憊卻堅定的眼神,心中五味雜陳。
她知道母親一旦做了決定,就很難改變,隻能默默地點點頭,說:“媽,那你也要注意身體,別太累了。”
啪嗒~
娘倆正說著話,聽到堂屋裏傳來了關門的聲音。
“誰呀?”
陳冬雪喊了一聲,往堂屋外走去。
正好和一個人迎麵就撞了上去。
“哎呀~”
這一嗓子把睡在炕上的陳阿強也驚醒了,沈蘭更是著急的站起身來。
“這孩子,著急忙慌的幹什麽,哎呦,撞的大姑腦袋嗡嗡的!”
“大姐?你這大晚上的咋來了?”
沈蘭一看,竟然是陳金花,這大晚上的,她來做什麽?
“明天這不是家柱過頭七嗎,我怕早上來了就太晚了,這不就連夜趕過來了。”
陳金花一邊說著,一邊拍了拍身上的塵土,眼睛卻不自覺地往屋內瞟,看到桌上放著的賬本和一遝子還沒夠繡好的鞋墊子,嘴角微微下撇,似乎帶著一絲不屑。
“唉,我想著家柱剛走,又不放心這兩個孩子,你們孤兒寡母的,又怕這村子裏個別人不懷好意,這次來,我就陪你們住上幾天,過幾天我再回去。”
陳金花故意提高了聲調,話語裏滿是陰陽怪氣。
沈蘭心中雖不悅,但還是強忍著情緒,說道:“大姐,這麽晚了,你先坐會兒,喝口水吧,冬雪,去給大姑倒缸子熱水來!”
“哦”
陳金花毫不客氣的脫了鞋坐到炕頭上,一邊搓著手,一邊說道:“我說弟妹啊,這日子可不能就這麽稀裏糊塗地過下去,家柱走了,有些事兒該算清楚還是得算清楚。你看這葬禮上收的禮錢,雖說沒多少,但也得有個明白賬吧。”
沈蘭微微皺眉,心裏明白陳金花這是來者不善,她深吸一口氣,平靜地說:“大姐,禮賬都在這兒,每一筆都清清楚楚,您要是想看,就拿去看吧。”說著,沈蘭把賬本遞給陳金花。
陳金花接過賬本,裝模作樣地翻了幾下,突然尖聲說道:“大姐也不是非要看這個賬本,就是想告訴你一聲,這本子可是不能丟了,這些禮將來還是要還回去的。
這些年,大姐在這個家可是沒少隨禮了,就拿媽和爸的禮錢來說,我們三個做女兒的,可都是一分錢沒分,都留給你們了。
還有家柱這次的禮錢,你看看,雖然不多,但也有三次了。”
這些年,自家的份子錢宛如流水一般嘩嘩地往外送,然而到了如今這般境地,隻有娘家那邊的親人還秉持著情分,按照常規的一百塊錢隨了禮。
反觀陳家這邊,份子錢的數額低得令人心寒,最高的竟然也隻有五十塊。
打頭陣的便是陳金花,陳金梅這次未能到場,她的丈夫恰好在陳家柱病重的時候遭遇了事故,整個人癱瘓在床,家裏實在離不開人照料,所以她那份份子錢也是托陳金花捎來的。
至於陳家其他的叔叔輩們,更是做得決絕,一分錢的禮都未曾隨,隻是借著給陳家柱打墓的由頭,在這兒白吃白喝了好些日子。
且不說那煙酒錢,在這村子裏,男人們抽煙仿佛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甚至不少女人也都吞雲吐霧。
為了操辦陳家柱的喪事,買棺材、辦宴席的錢都是沈蘭陪著笑臉、好話說盡跟人借來的,可如今細細算來,收回來的那點禮錢連還賬都不夠,還差著整整一千元。
眼瞅著年關將近,過了年孩子們又要開學,學費雜費雜七雜八加起來最少也得五百元,這一個月內,要如何才能湊齊這些錢呢?
這冷冷清清的現實,將“人走茶涼”四個字在這個小山村裏展現得淋漓盡致。
馬上就要過年了,本應是闔家團圓、熱鬧喜慶的時節,可這偌大的院子裏,卻隻剩下他們母子三人相依為命,冷冷清清的氛圍仿佛將他們與外麵的世界隔絕開來。
“媽,我不想上學了,我想去打工掙錢。”
這天,沈蘭正在屋子裏的水盆旁,用力揉搓著手中的衣服,陳冬雪從她身邊緩緩走過,腳步略顯沉重,猶豫了好一會兒,才終於鼓起勇氣,開口跟母親說道。
沈蘭的手猛地停在了半空中,她緩緩抬起頭,眼神中滿是驚訝與疼惜,仔細端詳著這幾日明顯消瘦了一圈的女兒。
“冬雪,怎麽了?是不是有什麽心事瞞著媽?跟媽說說,為什麽突然不想上學了?”
沈蘭的聲音輕柔而關切,仿佛害怕嚇到女兒一般。
陳冬雪微微低下頭,腳尖在地上無意識地劃著,猶豫了片刻,說:“媽,我看了禮賬本了,大姑他們做得太過分了,就這樣還天天在背後說你壞話。媽,我們要不然也搬家吧,去姥姥家那邊,離開這個讓人寒心的地方!”
“傻孩子,搬家哪有那麽容易啊。媽心裏明白,你是知道媽媽手頭緊,湊不齊錢,所以才想著輟學去打工幫襯家裏。放心吧,孩子,這些事不用你們姐弟倆操心,天塌下來有媽頂著呢。你們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隻有這樣,將來才能有出息,走出這個小山村,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沈蘭的眼神中透著堅定,她伸手輕輕撫摸著女兒的頭發,仿佛要將自己的力量傳遞給她。
“可是,媽,你這樣太累了。我不想看到你每天這麽辛苦,我想幫你分擔。”
陳冬雪的眼眶微微泛紅,她強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倔強地咬著嘴唇。
沈蘭微微歎了口氣,將女兒輕輕攬入懷中,說:“冬雪,媽知道你懂事,但是你現在還小,打工的苦你吃不了。隻要你能好好學習,將來有個好前程,媽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錢的事,媽會想辦法的,放心吧,羊圈裏不是還有幾隻羊嗎,媽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你們姐弟倆,將來都能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媽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陳冬雪抬起頭,看著母親疲憊卻堅定的眼神,心中五味雜陳。
她知道母親一旦做了決定,就很難改變,隻能默默地點點頭,說:“媽,那你也要注意身體,別太累了。”
啪嗒~
娘倆正說著話,聽到堂屋裏傳來了關門的聲音。
“誰呀?”
陳冬雪喊了一聲,往堂屋外走去。
正好和一個人迎麵就撞了上去。
“哎呀~”
這一嗓子把睡在炕上的陳阿強也驚醒了,沈蘭更是著急的站起身來。
“這孩子,著急忙慌的幹什麽,哎呦,撞的大姑腦袋嗡嗡的!”
“大姐?你這大晚上的咋來了?”
沈蘭一看,竟然是陳金花,這大晚上的,她來做什麽?
“明天這不是家柱過頭七嗎,我怕早上來了就太晚了,這不就連夜趕過來了。”
陳金花一邊說著,一邊拍了拍身上的塵土,眼睛卻不自覺地往屋內瞟,看到桌上放著的賬本和一遝子還沒夠繡好的鞋墊子,嘴角微微下撇,似乎帶著一絲不屑。
“唉,我想著家柱剛走,又不放心這兩個孩子,你們孤兒寡母的,又怕這村子裏個別人不懷好意,這次來,我就陪你們住上幾天,過幾天我再回去。”
陳金花故意提高了聲調,話語裏滿是陰陽怪氣。
沈蘭心中雖不悅,但還是強忍著情緒,說道:“大姐,這麽晚了,你先坐會兒,喝口水吧,冬雪,去給大姑倒缸子熱水來!”
“哦”
陳金花毫不客氣的脫了鞋坐到炕頭上,一邊搓著手,一邊說道:“我說弟妹啊,這日子可不能就這麽稀裏糊塗地過下去,家柱走了,有些事兒該算清楚還是得算清楚。你看這葬禮上收的禮錢,雖說沒多少,但也得有個明白賬吧。”
沈蘭微微皺眉,心裏明白陳金花這是來者不善,她深吸一口氣,平靜地說:“大姐,禮賬都在這兒,每一筆都清清楚楚,您要是想看,就拿去看吧。”說著,沈蘭把賬本遞給陳金花。
陳金花接過賬本,裝模作樣地翻了幾下,突然尖聲說道:“大姐也不是非要看這個賬本,就是想告訴你一聲,這本子可是不能丟了,這些禮將來還是要還回去的。
這些年,大姐在這個家可是沒少隨禮了,就拿媽和爸的禮錢來說,我們三個做女兒的,可都是一分錢沒分,都留給你們了。
還有家柱這次的禮錢,你看看,雖然不多,但也有三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