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懷疑的種子
換親1985農家沈蘭的悲喜人生 作者:聞之易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寒假如約而至,陳家柱已經進氣少,出氣多,由於臥床時間太久,再加上炕上本就比較硬,他的身體消瘦也厲害,所以身上多了好幾處褥瘡。
夜裏不到五分鍾,陳家柱就會被疼醒。
“冬雪,幫爸爸翻翻身,哎呀,疼,冬雪,爸爸疼!”
沈蘭白天忙著幹活,夜裏也睡不好,不到四十歲的年齡,頭上已經生出了好多白發。
聽到聲音,正要起來,但是陳冬雪已經站了起來,她抱著父親的隻剩皮包骨的雙腿,幫他翻身,然後幫他揉一揉已經有壓瘡的那些地方。
看著父親髂骨處的那個破了皮,還流著血的深深的瘡口,陳冬雪一邊流淚,一邊幫父親用碘伏消毒。
本來大姑陳金花自從半年前就開始經常住到自己家,幫媽媽一起來照顧爸爸了,這幾天剛好家裏有事,正好陳冬雪也放假了,所以陳金花抽空就回家去收拾一下。
所以這晚上照顧爸爸的活,就留給了陳冬雪。
沈蘭怕孩子熬的太厲害,身子扛不住,就想讓孩子去堂屋裏睡,可陳冬雪死活不去,她就要挨著父親,她覺得父親的狀態不太好,她想多陪陪父親。
“冬雪,行了,睡吧,這樣下去,你的身體也扛不住。”
沈蘭看著偷偷抹眼淚的女兒,心裏也疼的厲害。
自己本來就忙,平時照顧陳家柱,也就是喂個飯,喂個水,從來沒想過,病人的身體還會有褥瘡的發生。
剛破皮的時候,還是大姐陳金花發現的,因為陳家柱偶爾醒來一次,也是一直在喊疼。
一直以為是胸口疼,直到有一天幫他換衣服的時候,才發現兩側胯骨全都破了皮,這才趕緊問了醫生,醫生告訴他們,這是褥瘡。
雖然也教了她們按摩的手法,還有消毒護理的方法,但是大姐和沈蘭,全都沒能阻止褥瘡的繼續惡化和新的瘡口出現。
“你看看這褥子,棉花也不是新棉花,還這麽薄,可憐了我這弟弟,你剛來時,他多心疼你,可是現在他病的起不了炕了,你連個厚一點的褥子都舍不得給他用嗎?”
陳金花一邊哭,一邊數落著沈蘭,沈蘭也懶得搭理她,畢竟人家幫忙來照顧陳家柱也大半年了,再者,她也理解她心疼弟弟的心情。
“看看這粥熬的,清湯寡水的,這東西,喂豬都長不起一兩肉來,家柱天天吃這個,這病好不了,餓也得餓死了。”
“大姐,多喂他一次飯,稠了他咽不下去。”
“唉,可憐我家柱,這都是遭的什麽罪呀!”
陳金花每天的碎碎念,讓沈蘭也很頭疼,沒辦法,沈蘭也隻能是盡量少回屋裏,地裏和院子裏的事情本就很多。
“家柱,你看看她和玉奎叔兩個人,這眉來眼去的,你還在炕上躺著呢,他們這一點都不避諱了,真是不要臉。”
緊閉著雙眼,氣若遊絲的陳家柱,手指也是一陣顫動,但最終還是沒有啥動靜。
“冬雪,大姑得回家裏一趟,你和阿強好好照顧爸爸,大姑三五天就來了,你倆也不小了,記住了,你們爸爸在一天,這個家就在一天,如果你們爸爸沒了,那你們就沒有家了,好好看好家裏的東西,別讓別人占了去,明白了嗎?”
“嗯”
“姐姐,大姑剛剛說的話是啥意思?她讓我們盯著點媽,盯著媽媽做什麽?”
陳阿強有些不懂大姑的意思,但是他也知道,大姑和媽媽之間一直都是有些小矛盾的,可是今天這些話他不是太能明白。
“沒啥,不用管她,你去給爸揉揉那邊的腿,我來揉這邊的腿。”
“哦”
陳冬雪一邊揉著腿,一邊抬眼看著場麵裏幹活的母親,和玉奎爺爺,兩個人偶爾會對視一眼,然後說上幾句話,也會在幹活之餘說笑上幾句。
陳冬雪看了看昏迷中的父親,鼻子酸酸的,大姑的意思她明白,就是說媽媽和玉奎爺爺的關係不正常,可是自己也偷偷觀察了幾天,沒發現有啥不正常的,和幾年前一樣啊。
不知怎麽的,陳冬雪不由想到了那年自己和四祖奶奶作伴的那七個多月。
那一年自己九歲,前院裏四祖爺爺死了,四祖奶奶自己一個人不敢睡覺,小爺爺和小奶奶也不管她是她跑到自己家裏,找到爸爸媽媽說,,希望讓自己晚上陪她,跟她做個伴。
沈蘭是猶豫的,那麽小個孩子,和一個半身不遂的老太太作伴,萬一有什麽問題,孩子被嚇壞了怎麽辦?
但是爸爸卻跟媽媽說,“老太太還挺硬朗的,讓孩子去吧,省的每天家裏看電視的抽煙的,人也多,孩子作業也寫不好。”
就這樣每天晚上吃完飯,自己就背著書包,被爸爸送到四祖奶奶那屋。
記得有一天,她從玻璃上看到,送完自己準備回家的父親去了隔壁屋裏,那是小爺爺家,四祖奶奶的兒子家。
可是爸爸進去待了很長時間,直到自己的作業快寫完了,才聽到幾聲悶悶的狗叫,抬頭,漆黑的夜裏,兩個人想跟著並排往大門口走去。
一個是自己的父親,而另一個卻是小奶奶,天色也晚了,在屋裏看不太清楚,她好像隱隱約約的看到,父親好像拉著小奶奶的手。
但是等她再看的時候,兩個人已經消失在了視線裏。
那個時候自己小,不懂事,但是今天大姑的一陣叮囑,讓陳冬雪心裏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
此後的日子裏,陳冬雪內心備受煎熬,一方麵看著病榻上的父親,滿心都是憐憫與不舍;另一方麵,大姑的話和曾經那模糊的記憶不斷在腦海中交織,讓她忍不住偷偷留意母親的一舉一動。
沈蘭每日依舊忙碌於家中和喂養各種牲口之間忙碌,天冷了,場麵裏的活也都結束了。
沈蘭對於女兒內心的波瀾渾然不知。
玉奎爺爺偶爾來幫忙,也隻是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一切似乎都和往常一樣。
然而,陳冬雪卻發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夜裏不到五分鍾,陳家柱就會被疼醒。
“冬雪,幫爸爸翻翻身,哎呀,疼,冬雪,爸爸疼!”
沈蘭白天忙著幹活,夜裏也睡不好,不到四十歲的年齡,頭上已經生出了好多白發。
聽到聲音,正要起來,但是陳冬雪已經站了起來,她抱著父親的隻剩皮包骨的雙腿,幫他翻身,然後幫他揉一揉已經有壓瘡的那些地方。
看著父親髂骨處的那個破了皮,還流著血的深深的瘡口,陳冬雪一邊流淚,一邊幫父親用碘伏消毒。
本來大姑陳金花自從半年前就開始經常住到自己家,幫媽媽一起來照顧爸爸了,這幾天剛好家裏有事,正好陳冬雪也放假了,所以陳金花抽空就回家去收拾一下。
所以這晚上照顧爸爸的活,就留給了陳冬雪。
沈蘭怕孩子熬的太厲害,身子扛不住,就想讓孩子去堂屋裏睡,可陳冬雪死活不去,她就要挨著父親,她覺得父親的狀態不太好,她想多陪陪父親。
“冬雪,行了,睡吧,這樣下去,你的身體也扛不住。”
沈蘭看著偷偷抹眼淚的女兒,心裏也疼的厲害。
自己本來就忙,平時照顧陳家柱,也就是喂個飯,喂個水,從來沒想過,病人的身體還會有褥瘡的發生。
剛破皮的時候,還是大姐陳金花發現的,因為陳家柱偶爾醒來一次,也是一直在喊疼。
一直以為是胸口疼,直到有一天幫他換衣服的時候,才發現兩側胯骨全都破了皮,這才趕緊問了醫生,醫生告訴他們,這是褥瘡。
雖然也教了她們按摩的手法,還有消毒護理的方法,但是大姐和沈蘭,全都沒能阻止褥瘡的繼續惡化和新的瘡口出現。
“你看看這褥子,棉花也不是新棉花,還這麽薄,可憐了我這弟弟,你剛來時,他多心疼你,可是現在他病的起不了炕了,你連個厚一點的褥子都舍不得給他用嗎?”
陳金花一邊哭,一邊數落著沈蘭,沈蘭也懶得搭理她,畢竟人家幫忙來照顧陳家柱也大半年了,再者,她也理解她心疼弟弟的心情。
“看看這粥熬的,清湯寡水的,這東西,喂豬都長不起一兩肉來,家柱天天吃這個,這病好不了,餓也得餓死了。”
“大姐,多喂他一次飯,稠了他咽不下去。”
“唉,可憐我家柱,這都是遭的什麽罪呀!”
陳金花每天的碎碎念,讓沈蘭也很頭疼,沒辦法,沈蘭也隻能是盡量少回屋裏,地裏和院子裏的事情本就很多。
“家柱,你看看她和玉奎叔兩個人,這眉來眼去的,你還在炕上躺著呢,他們這一點都不避諱了,真是不要臉。”
緊閉著雙眼,氣若遊絲的陳家柱,手指也是一陣顫動,但最終還是沒有啥動靜。
“冬雪,大姑得回家裏一趟,你和阿強好好照顧爸爸,大姑三五天就來了,你倆也不小了,記住了,你們爸爸在一天,這個家就在一天,如果你們爸爸沒了,那你們就沒有家了,好好看好家裏的東西,別讓別人占了去,明白了嗎?”
“嗯”
“姐姐,大姑剛剛說的話是啥意思?她讓我們盯著點媽,盯著媽媽做什麽?”
陳阿強有些不懂大姑的意思,但是他也知道,大姑和媽媽之間一直都是有些小矛盾的,可是今天這些話他不是太能明白。
“沒啥,不用管她,你去給爸揉揉那邊的腿,我來揉這邊的腿。”
“哦”
陳冬雪一邊揉著腿,一邊抬眼看著場麵裏幹活的母親,和玉奎爺爺,兩個人偶爾會對視一眼,然後說上幾句話,也會在幹活之餘說笑上幾句。
陳冬雪看了看昏迷中的父親,鼻子酸酸的,大姑的意思她明白,就是說媽媽和玉奎爺爺的關係不正常,可是自己也偷偷觀察了幾天,沒發現有啥不正常的,和幾年前一樣啊。
不知怎麽的,陳冬雪不由想到了那年自己和四祖奶奶作伴的那七個多月。
那一年自己九歲,前院裏四祖爺爺死了,四祖奶奶自己一個人不敢睡覺,小爺爺和小奶奶也不管她是她跑到自己家裏,找到爸爸媽媽說,,希望讓自己晚上陪她,跟她做個伴。
沈蘭是猶豫的,那麽小個孩子,和一個半身不遂的老太太作伴,萬一有什麽問題,孩子被嚇壞了怎麽辦?
但是爸爸卻跟媽媽說,“老太太還挺硬朗的,讓孩子去吧,省的每天家裏看電視的抽煙的,人也多,孩子作業也寫不好。”
就這樣每天晚上吃完飯,自己就背著書包,被爸爸送到四祖奶奶那屋。
記得有一天,她從玻璃上看到,送完自己準備回家的父親去了隔壁屋裏,那是小爺爺家,四祖奶奶的兒子家。
可是爸爸進去待了很長時間,直到自己的作業快寫完了,才聽到幾聲悶悶的狗叫,抬頭,漆黑的夜裏,兩個人想跟著並排往大門口走去。
一個是自己的父親,而另一個卻是小奶奶,天色也晚了,在屋裏看不太清楚,她好像隱隱約約的看到,父親好像拉著小奶奶的手。
但是等她再看的時候,兩個人已經消失在了視線裏。
那個時候自己小,不懂事,但是今天大姑的一陣叮囑,讓陳冬雪心裏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
此後的日子裏,陳冬雪內心備受煎熬,一方麵看著病榻上的父親,滿心都是憐憫與不舍;另一方麵,大姑的話和曾經那模糊的記憶不斷在腦海中交織,讓她忍不住偷偷留意母親的一舉一動。
沈蘭每日依舊忙碌於家中和喂養各種牲口之間忙碌,天冷了,場麵裏的活也都結束了。
沈蘭對於女兒內心的波瀾渾然不知。
玉奎爺爺偶爾來幫忙,也隻是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一切似乎都和往常一樣。
然而,陳冬雪卻發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