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新的一年
回到古代從一無所有開始 作者:學會放下看淡一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老六連忙說道∶ 大哥,是我布置不周,讓他跑了。
楊毅有些驚訝的問道,到底是怎麽回事。
張老六連忙說道∶根據俘虜交代,說是今天早上有人送信來,安祿山看完信後,對著我們交代了一番,安祿山就帶著幾個心腹出去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回來。
楊毅急忙問道,安祿山出去時交代了什麽。
張老六連忙說道∶ 當時我覺得不重要,就沒有細問。
楊毅臉色稍微一變,點點頭,知道啦!
你也辛苦了,下去好好休息吧。”
張老六應了一聲,轉身離開,楊毅望著他的背影,
一個人卻是陷入了沉思,
我是昨天下午和兄弟幾個商量的事情,不可能泄密。
今天早上才讓他們集合人去剿滅安祿山,提前也沒有通知鏢局的其他人,他剛好早上就收到信息,而後離開。
這到底是巧合還是有人泄密……
如果是有人通風報信,他為什麽自己離開,不帶走其他人?
時間一晃而過。
很快新年過完了,鏢局和酒樓正常開業。
按照楊毅的要求今年上半年要在劍南郡內開設十家鏢局和酒樓的分店。
下半年要在旁邊的山南郡和關內郡開設五家鏢局和酒樓的分店。
新的一年對於所有人都是任重而道遠,村裏需要擴大規模釀酒,以保證酒樓的用度。
前期由於村裏的土地很多都被楊毅用於,修建作坊,蓋房子,倉庫。
隨著村裏土地越來越少,楊毅讓李叔出麵把旁邊兩個村子的土地全部都買了,楊毅帶著文書和兩個村裏的代表,去縣城找到了縣太爺幫忙,手續很快辦理好,
兩人交流中還得知縣太爺張旭將要高升到洲府,楊毅也是懂事的送上薄禮。
言語中張旭很是感謝楊毅剿滅了為禍一方的土匪,讓自己多多少少因此而高升,楊毅卻是表現出謙虛謹慎的態度,
這都是大人你的功勞,要是以後有需要的地方,請大人盡管吩咐,我一定竭盡全力配合。
張旭也很滿意,表示以後要是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也可以到瀘州府來找我。
楊毅表示感謝,又交流一會,告辭離開。
回到村裏招呼大家建造釀酒作坊,這次的作坊地址直接選在了山泉水那裏,以後產量增加,這樣可以節約很多人力物力。
說幹就幹,村裏是一片忙碌……
兩個月後,
已經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整個大地仿佛都陷入了一片愁苦之中。
田地裏的莊稼稀稀拉拉,尚未成熟,百姓們望著那可憐的收成,眉頭緊鎖,唉聲歎氣。
村莊裏,家家戶戶都緊巴巴地過著日子,糧食越來越少,饑餓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人。
孩子們餓得麵黃肌瘦,婦女們眼中滿是憂愁。
而就在這艱難的時刻,越來越多的百姓走投無路,隻能偷偷摸摸幹起搶劫過往商隊的勾當。
他們隻是搶劫東西,不殺人。
搶劫完了以後繼續回到村裏種地,鏢局押運貨物東奔西走,遇到好幾次這樣的事情,他們按照楊毅的要求,對於這些人進行說服教育,給他們 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而窮凶極惡的土匪們卻越發橫行霸道。
他們騎著馬,揮舞著刀槍,在村莊間肆意搶。
“把糧食都交出來!”土匪們的叫囂聲打破了村莊的寧靜,百姓們驚恐地看著這些強盜,卻又無可奈何。
一位老人拿著鋤頭試圖阻攔,卻被土匪一槍刺倒在地,“老東西,不想活了是不是!老子成全你!”
百姓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苦積攢的一點糧食被土匪搶走,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但凡是 敢於出手阻攔的,全部都死於土匪的長刀下,或者死於長槍之下。
年輕漂亮的女人也不能幸免於難,紛紛被土匪搶走。
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憤怒地握緊了拳頭,卻被身旁的父親拉住:“別衝動,孩子,咱們惹不起他們。你隻會白白送命,不值得。”
由於朝廷去年賦稅增加,百姓們本來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
現在再加上到處都是土匪橫行,官府不管不顧,隻顧自己的腰包鼓不鼓,百姓們看不到任何希望,多希望有人能結束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世道。
京城。
皇宮金鑾殿中。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壓抑。大臣們分列兩側,神色各異。
“陛下,去年多地災荒,餓死、凍死的百姓多達二十餘萬之眾啊!”一位老臣痛心疾首地說道,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老淚縱橫。
他正是當朝一品,太傅,劉耀文。
他繼續說道∶“到處土匪橫行,燒殺搶掠,賦稅過重,百姓不堪重負,懇請陛下責令當地官府出兵剿匪,開倉賑災,以安民心!”
“哼!”戶部尚書張衡站了出來,反駁道,(他昂著頭,一臉不屑),“若貿然賑災,現在國庫空虛,糧餉從何而來,如果動用軍糧,到時候如何應對外敵?
況且,這些百姓自身懶惰,不思進取,才落得如此下場!”
“你這是何言?”太傅劉耀文怒目而視,(氣得渾身發抖),“百姓乃是國之根本,如今他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若不施救,國將不穩!”
大學士劉逸,也站出來附和道,陛下,太傅大人言之有理,百姓乃是國之根本,萬萬不可坐視不理啊!
說完,跪在地上。
請陛下三思啊!
旁邊又有幾人出來反對,頓時,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
“夠了!”李乾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他用力一拍扶手,“眾愛卿莫要再爭,此事朕需再思量思量。”
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大臣們都低著頭,心中各有所思。
過了一會,
皇帝皺著眉頭,目光在眾大臣身上掃過,語氣沉重地說道:“這賑災之事,關乎民生大計,亦關係到朝廷的財政收支。
現在國庫空虛,朕也沒辦法啊!
至於動用軍糧一事,事關重大。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引起更大的動蕩。
你們誰要是能給朕出一個好主意,朕一定重重有賞。
要不然你們捐點錢,一個人五萬兩差不多就夠了。
楊毅有些驚訝的問道,到底是怎麽回事。
張老六連忙說道∶根據俘虜交代,說是今天早上有人送信來,安祿山看完信後,對著我們交代了一番,安祿山就帶著幾個心腹出去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回來。
楊毅急忙問道,安祿山出去時交代了什麽。
張老六連忙說道∶ 當時我覺得不重要,就沒有細問。
楊毅臉色稍微一變,點點頭,知道啦!
你也辛苦了,下去好好休息吧。”
張老六應了一聲,轉身離開,楊毅望著他的背影,
一個人卻是陷入了沉思,
我是昨天下午和兄弟幾個商量的事情,不可能泄密。
今天早上才讓他們集合人去剿滅安祿山,提前也沒有通知鏢局的其他人,他剛好早上就收到信息,而後離開。
這到底是巧合還是有人泄密……
如果是有人通風報信,他為什麽自己離開,不帶走其他人?
時間一晃而過。
很快新年過完了,鏢局和酒樓正常開業。
按照楊毅的要求今年上半年要在劍南郡內開設十家鏢局和酒樓的分店。
下半年要在旁邊的山南郡和關內郡開設五家鏢局和酒樓的分店。
新的一年對於所有人都是任重而道遠,村裏需要擴大規模釀酒,以保證酒樓的用度。
前期由於村裏的土地很多都被楊毅用於,修建作坊,蓋房子,倉庫。
隨著村裏土地越來越少,楊毅讓李叔出麵把旁邊兩個村子的土地全部都買了,楊毅帶著文書和兩個村裏的代表,去縣城找到了縣太爺幫忙,手續很快辦理好,
兩人交流中還得知縣太爺張旭將要高升到洲府,楊毅也是懂事的送上薄禮。
言語中張旭很是感謝楊毅剿滅了為禍一方的土匪,讓自己多多少少因此而高升,楊毅卻是表現出謙虛謹慎的態度,
這都是大人你的功勞,要是以後有需要的地方,請大人盡管吩咐,我一定竭盡全力配合。
張旭也很滿意,表示以後要是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也可以到瀘州府來找我。
楊毅表示感謝,又交流一會,告辭離開。
回到村裏招呼大家建造釀酒作坊,這次的作坊地址直接選在了山泉水那裏,以後產量增加,這樣可以節約很多人力物力。
說幹就幹,村裏是一片忙碌……
兩個月後,
已經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整個大地仿佛都陷入了一片愁苦之中。
田地裏的莊稼稀稀拉拉,尚未成熟,百姓們望著那可憐的收成,眉頭緊鎖,唉聲歎氣。
村莊裏,家家戶戶都緊巴巴地過著日子,糧食越來越少,饑餓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人。
孩子們餓得麵黃肌瘦,婦女們眼中滿是憂愁。
而就在這艱難的時刻,越來越多的百姓走投無路,隻能偷偷摸摸幹起搶劫過往商隊的勾當。
他們隻是搶劫東西,不殺人。
搶劫完了以後繼續回到村裏種地,鏢局押運貨物東奔西走,遇到好幾次這樣的事情,他們按照楊毅的要求,對於這些人進行說服教育,給他們 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而窮凶極惡的土匪們卻越發橫行霸道。
他們騎著馬,揮舞著刀槍,在村莊間肆意搶。
“把糧食都交出來!”土匪們的叫囂聲打破了村莊的寧靜,百姓們驚恐地看著這些強盜,卻又無可奈何。
一位老人拿著鋤頭試圖阻攔,卻被土匪一槍刺倒在地,“老東西,不想活了是不是!老子成全你!”
百姓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苦積攢的一點糧食被土匪搶走,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但凡是 敢於出手阻攔的,全部都死於土匪的長刀下,或者死於長槍之下。
年輕漂亮的女人也不能幸免於難,紛紛被土匪搶走。
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憤怒地握緊了拳頭,卻被身旁的父親拉住:“別衝動,孩子,咱們惹不起他們。你隻會白白送命,不值得。”
由於朝廷去年賦稅增加,百姓們本來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
現在再加上到處都是土匪橫行,官府不管不顧,隻顧自己的腰包鼓不鼓,百姓們看不到任何希望,多希望有人能結束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世道。
京城。
皇宮金鑾殿中。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壓抑。大臣們分列兩側,神色各異。
“陛下,去年多地災荒,餓死、凍死的百姓多達二十餘萬之眾啊!”一位老臣痛心疾首地說道,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老淚縱橫。
他正是當朝一品,太傅,劉耀文。
他繼續說道∶“到處土匪橫行,燒殺搶掠,賦稅過重,百姓不堪重負,懇請陛下責令當地官府出兵剿匪,開倉賑災,以安民心!”
“哼!”戶部尚書張衡站了出來,反駁道,(他昂著頭,一臉不屑),“若貿然賑災,現在國庫空虛,糧餉從何而來,如果動用軍糧,到時候如何應對外敵?
況且,這些百姓自身懶惰,不思進取,才落得如此下場!”
“你這是何言?”太傅劉耀文怒目而視,(氣得渾身發抖),“百姓乃是國之根本,如今他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若不施救,國將不穩!”
大學士劉逸,也站出來附和道,陛下,太傅大人言之有理,百姓乃是國之根本,萬萬不可坐視不理啊!
說完,跪在地上。
請陛下三思啊!
旁邊又有幾人出來反對,頓時,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
“夠了!”李乾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他用力一拍扶手,“眾愛卿莫要再爭,此事朕需再思量思量。”
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大臣們都低著頭,心中各有所思。
過了一會,
皇帝皺著眉頭,目光在眾大臣身上掃過,語氣沉重地說道:“這賑災之事,關乎民生大計,亦關係到朝廷的財政收支。
現在國庫空虛,朕也沒辦法啊!
至於動用軍糧一事,事關重大。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引起更大的動蕩。
你們誰要是能給朕出一個好主意,朕一定重重有賞。
要不然你們捐點錢,一個人五萬兩差不多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