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議論
紅樓:黛玉手握主神空間 作者:金九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三皇子的匆匆離去,令得賈府眾人在施粥賑災之餘,免不了議論兩句。
惜春撇嘴道:“我瞧著那位三公子,家裏既富且貴,怎麽也不至於因為要捐錢捐物給災民,這就被嚇跑了吧?”
“可不是嘛。”賈環也附和道,“之前在書鋪,他和他的兩個兄長都出手闊綽,買下一百套《西遊記》眼都不眨。上次在田莊遇上,他們身邊還跟著那麽多隨從,一個個騎著高頭大馬,身邊弓箭、刀劍齊全,威風的不得了。就連我們榮國府的人,外出的時候也不會有這樣的陣仗。由此可見,他家的富貴更在我們之上。想不到卻如此小氣,嘖嘖……”
昨兒見到災民們的慘狀之後,就連平日裏一毛不拔的賈環,回去之後也默默的收拾了些自己穿不了的舊衣服,還搜刮了趙姨娘身邊幾個丫鬟的舊衣物,險些被趙姨娘抓起來一頓好打,直到聽說他是要把這些東西捐給災民才罷了。
因為自己也捐了些財物,所以現在的賈環點評起其他人來格外的有底氣,覺得自己日子過得那麽苦,卻還是盡可能的湊了些東西來送給災民,這等高風亮節,可比那些家裏金山銀海,卻不肯拿出來一點救濟災民的人要強多了。
黛玉卻比他們更了解三皇子的情況。
名義上是高不可攀的皇子,卻因為母家不顯,年幼時在宮中著實過過幾年苦日子。
也就是後來不知怎麽入了太上皇的眼,近年來才算是有了點鳳子龍孫的模樣。
不過以他那傻憨憨的性格,就算想要幫助災民,想破腦袋,估計也隻能拿出自己的私房錢。
若是指望他能夠利用皇子的身份,從什麽地方多調撥些急需的物資來賑災,那就實在太強人所難了。
於是黛玉微笑道:“話也不能這麽說,救濟災民這樣的大事,壓根就不是一家一戶能夠獨力完成的。就算家裏再富貴,麵對這麽多的災民,又能砸下去多少金山銀海?聽說如今聚集在京城附近的災民,人數已經過萬。你們可想過,這麽多人,光每日裏所消耗的糧食就有上萬斤。誰家又能有這麽多的餘糧?別說像我們這樣的勳貴之家,隻能盡自己所能,能幫多少是多少了。就算那些豪富之家,想要一次性的為這些災民解決問題,也要投入大量的財物人手,之後免不了會傷筋動骨。就算想行善積德,也沒人願意直接放棄自己的家財萬貫。更何況,若是隨隨便便一個普通人就能解決這樣的難題,又置朝廷於何地?”
探春也搖頭道:“人人都說財不露白。那些真正的富豪之家,才不會在這種時候出風頭。否則要是被那些貪得無厭的官兒看成了一隻大肥羊,日後變著法子的算計自己的家業,那可如何是好?”
黛玉道:“所以像我們這樣的人家,也隻能盡人事、聽天命罷了。一是能力有限,擔不起拯救所有災民的重責大任。二是安置災民這樣的大事,本來也隻有朝廷牽頭才能夠圓滿解決。我們可以雪中送炭、錦上添花,卻不可越俎代庖,失了分寸。”
迎春一直默默的聽著她們議論,此時輕輕一歎,小聲道:“雖說是朝廷的責任,可有些時候,朝廷似乎也是捉襟見肘、力有未逮。”
否則這上萬的災民,也不至於一直滯留在京城四門之外,每天都有好幾十人凍餓而死了。
黛玉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夏這麽大,每天都有可能發生一些突發狀況,朝廷需要花錢的地方多的是。然而國庫裏的銀子就那麽多,各地能夠抽調出的人手也有限。一下子出現了這麽大的災情,就算朝廷可以從周邊各地調撥物資,如今大雪封路,想要運到京城來也要額外耗費更多的時間。而在這些物資抵達之前,朝廷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眾人聽了,不禁都沉默了下來,心裏仔細琢磨,覺得黛玉說的甚是有理。
如今可不就是這個情況?
朝廷從周邊調撥的物資無法及時運到京城,以至於京城的物價水漲船高,就算朝廷能夠湊出一筆賑災銀,也經不起這樣花。
所以最近這幾天,就是災民們最艱難的時候。
若是能熬過去,等到朝廷調撥的物資到位,那就算是有救了。
然而在這冰天雪地之中,災民缺衣少食,生病之後又沒有急需的藥材,想要順利的捱過這幾天,未免也太困難了。
賈府眾人心裏也不由得暗暗發愁。
黛玉田莊裏的幾萬斤糧食,勉強還能維持北門附近災民的溫飽問題,若是還不夠的話,黛玉還可以偷偷的利用空間能量演化一批糧食出來。
但是禦寒的衣物、被褥和治病的藥材,這些田莊裏壓根沒有,也未曾事先儲備的東西,黛玉要是利用空間演化後再貿然拿出來,那就實在太紮眼了。
所以對於災民缺衣少藥的困境,賈府眾人也隻能暗自替他們著急,暫時沒能力解決了。
忽聽一個溫和低沉的聲音道:“幾位姑娘說的都甚是有理。那依諸位看,朝廷應該如何做,才有可能解決眼下的難題呢?”
眾人都吃了一驚。
轉頭望去,卻見不知什麽時候,粥棚旁已經多出了好幾個人,看身上的落雪和腳下的足印,應該已經站了好一會,把她們所說的話都聽在了耳中。
現在出言相詢的,就是被簇擁在中間的一個中年男子。
男子眉目清俊,身上自帶一種難以形容的貴氣,雖然隻是中等身材,但站在人群中卻有鶴立雞群之感。
身邊跟著一個麵白無須的隨從,旁邊還有四、五個虎背熊腰、眼神銳利的護衛。
隻有黛玉知道這幾個人是什麽時候來到粥棚旁邊的。
以她的眼力,自然能看出這些人的身份特別,不過賈府眾人所討論的,是救濟災民的正經事,也沒有什麽大逆不道的言論,並不害怕被旁人聽了去。
所以即便知道這些人駐足在側,黛玉也並未在意,仍是假作不知的同三春等人討論。
倒是沒想到,她們的議論似乎引起了為首那中年男子的興趣,這才會突然發問。
惜春撇嘴道:“我瞧著那位三公子,家裏既富且貴,怎麽也不至於因為要捐錢捐物給災民,這就被嚇跑了吧?”
“可不是嘛。”賈環也附和道,“之前在書鋪,他和他的兩個兄長都出手闊綽,買下一百套《西遊記》眼都不眨。上次在田莊遇上,他們身邊還跟著那麽多隨從,一個個騎著高頭大馬,身邊弓箭、刀劍齊全,威風的不得了。就連我們榮國府的人,外出的時候也不會有這樣的陣仗。由此可見,他家的富貴更在我們之上。想不到卻如此小氣,嘖嘖……”
昨兒見到災民們的慘狀之後,就連平日裏一毛不拔的賈環,回去之後也默默的收拾了些自己穿不了的舊衣服,還搜刮了趙姨娘身邊幾個丫鬟的舊衣物,險些被趙姨娘抓起來一頓好打,直到聽說他是要把這些東西捐給災民才罷了。
因為自己也捐了些財物,所以現在的賈環點評起其他人來格外的有底氣,覺得自己日子過得那麽苦,卻還是盡可能的湊了些東西來送給災民,這等高風亮節,可比那些家裏金山銀海,卻不肯拿出來一點救濟災民的人要強多了。
黛玉卻比他們更了解三皇子的情況。
名義上是高不可攀的皇子,卻因為母家不顯,年幼時在宮中著實過過幾年苦日子。
也就是後來不知怎麽入了太上皇的眼,近年來才算是有了點鳳子龍孫的模樣。
不過以他那傻憨憨的性格,就算想要幫助災民,想破腦袋,估計也隻能拿出自己的私房錢。
若是指望他能夠利用皇子的身份,從什麽地方多調撥些急需的物資來賑災,那就實在太強人所難了。
於是黛玉微笑道:“話也不能這麽說,救濟災民這樣的大事,壓根就不是一家一戶能夠獨力完成的。就算家裏再富貴,麵對這麽多的災民,又能砸下去多少金山銀海?聽說如今聚集在京城附近的災民,人數已經過萬。你們可想過,這麽多人,光每日裏所消耗的糧食就有上萬斤。誰家又能有這麽多的餘糧?別說像我們這樣的勳貴之家,隻能盡自己所能,能幫多少是多少了。就算那些豪富之家,想要一次性的為這些災民解決問題,也要投入大量的財物人手,之後免不了會傷筋動骨。就算想行善積德,也沒人願意直接放棄自己的家財萬貫。更何況,若是隨隨便便一個普通人就能解決這樣的難題,又置朝廷於何地?”
探春也搖頭道:“人人都說財不露白。那些真正的富豪之家,才不會在這種時候出風頭。否則要是被那些貪得無厭的官兒看成了一隻大肥羊,日後變著法子的算計自己的家業,那可如何是好?”
黛玉道:“所以像我們這樣的人家,也隻能盡人事、聽天命罷了。一是能力有限,擔不起拯救所有災民的重責大任。二是安置災民這樣的大事,本來也隻有朝廷牽頭才能夠圓滿解決。我們可以雪中送炭、錦上添花,卻不可越俎代庖,失了分寸。”
迎春一直默默的聽著她們議論,此時輕輕一歎,小聲道:“雖說是朝廷的責任,可有些時候,朝廷似乎也是捉襟見肘、力有未逮。”
否則這上萬的災民,也不至於一直滯留在京城四門之外,每天都有好幾十人凍餓而死了。
黛玉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夏這麽大,每天都有可能發生一些突發狀況,朝廷需要花錢的地方多的是。然而國庫裏的銀子就那麽多,各地能夠抽調出的人手也有限。一下子出現了這麽大的災情,就算朝廷可以從周邊各地調撥物資,如今大雪封路,想要運到京城來也要額外耗費更多的時間。而在這些物資抵達之前,朝廷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眾人聽了,不禁都沉默了下來,心裏仔細琢磨,覺得黛玉說的甚是有理。
如今可不就是這個情況?
朝廷從周邊調撥的物資無法及時運到京城,以至於京城的物價水漲船高,就算朝廷能夠湊出一筆賑災銀,也經不起這樣花。
所以最近這幾天,就是災民們最艱難的時候。
若是能熬過去,等到朝廷調撥的物資到位,那就算是有救了。
然而在這冰天雪地之中,災民缺衣少食,生病之後又沒有急需的藥材,想要順利的捱過這幾天,未免也太困難了。
賈府眾人心裏也不由得暗暗發愁。
黛玉田莊裏的幾萬斤糧食,勉強還能維持北門附近災民的溫飽問題,若是還不夠的話,黛玉還可以偷偷的利用空間能量演化一批糧食出來。
但是禦寒的衣物、被褥和治病的藥材,這些田莊裏壓根沒有,也未曾事先儲備的東西,黛玉要是利用空間演化後再貿然拿出來,那就實在太紮眼了。
所以對於災民缺衣少藥的困境,賈府眾人也隻能暗自替他們著急,暫時沒能力解決了。
忽聽一個溫和低沉的聲音道:“幾位姑娘說的都甚是有理。那依諸位看,朝廷應該如何做,才有可能解決眼下的難題呢?”
眾人都吃了一驚。
轉頭望去,卻見不知什麽時候,粥棚旁已經多出了好幾個人,看身上的落雪和腳下的足印,應該已經站了好一會,把她們所說的話都聽在了耳中。
現在出言相詢的,就是被簇擁在中間的一個中年男子。
男子眉目清俊,身上自帶一種難以形容的貴氣,雖然隻是中等身材,但站在人群中卻有鶴立雞群之感。
身邊跟著一個麵白無須的隨從,旁邊還有四、五個虎背熊腰、眼神銳利的護衛。
隻有黛玉知道這幾個人是什麽時候來到粥棚旁邊的。
以她的眼力,自然能看出這些人的身份特別,不過賈府眾人所討論的,是救濟災民的正經事,也沒有什麽大逆不道的言論,並不害怕被旁人聽了去。
所以即便知道這些人駐足在側,黛玉也並未在意,仍是假作不知的同三春等人討論。
倒是沒想到,她們的議論似乎引起了為首那中年男子的興趣,這才會突然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