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炫富
紅樓:黛玉手握主神空間 作者:金九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寶釵忙著跟賈府眾人打好關係,然而卻遲遲無法融入黛玉和三春姐妹的小圈子裏。
另一頭的王夫人也沒閑著。
見到了寶釵之後,她怎麽看怎麽滿意,隻覺得比起黛玉要順眼多了。
平日裏說話做事也甚是穩重,更是不喜歡戴太多的首飾,把自己打扮的妖妖嬈嬈的,跟寶玉站在一起,一看就是穩重的大姐姐,能夠幫著督促寶玉上進的。
王夫人心裏免不了就動起了心思,想要借著寶釵壓黛玉一頭。
正好寶釵自己也相當會做人,才來不久,就把下人們的心給籠絡的七七八八。
因此,在王夫人的推波助瀾之下,賈府後宅很快就多出了許多流言。
絕大部分都是誇讚寶釵有多麽多麽的好,對待下人又多麽的體貼大方,然後再暗戳戳的跟逍遙居的黛玉相比,雖然不敢直接提黛玉的名字,卻也變著法子的暗示逍遙居那邊的人心眼太小,眼裏容不得沙子,揪著下人的錯處就往死裏折騰,一點都不知道體恤。
類似的議論多了之後,又有人開始私底下評頭論足,議論紛紛的說寶釵才是真正的大家閨秀,當得起高門大戶的主母。
總之就是借著貶低黛玉來抬高寶釵,弄的一些不知實情的賈府下人,受到這些流言的影響之後,還就信以為真,想方設法的去梨香院巴結寶釵,得到點小恩小惠之後就沾沾自喜,進一步擴大了流言。
這股歪風邪氣,很快就被逍遙居的下人們探知。
黛玉身邊的大丫鬟都格外不忿,嚷嚷著要揪出那些傳播流言蜚語的人,好好的給他們幾個大耳刮子。
黛玉卻是不以為然,也及時阻止了丫鬟們去大動幹戈。
一方麵正是年節之時,沒必要為了這點小事掃了大家過節的興致。
另一方麵,如今她的心理可不再像前世那般脆弱,不過是點風言風語而已,甚至都比不上在她耳邊吹過的清風,壓根帶不起一絲波瀾。
前世薛家入府之後,類似的事情也曾經發生過。
隻不過當時黛玉心思敏感,在府裏的處境又比較艱難,身邊的丫鬟擔心會刺\/激到她的病情,聽到了些許風聲之後,都想方設法的瞞著她,免得她又氣惱嘔血。
所以直到後期流言越傳越廣,甚至有人特特的跑到瀟湘館的窗子外麵指桑罵槐、說些閑話,黛玉這才知道府中的下人們竟是如此看待自己,著實氣的不輕。
那時候她心裏就已經有所猜測,能夠在後宅中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讓這麽多下人暗中針對自己的,也隻有王夫人和鳳姐有這樣的能力。
但鳳姐跟她的關係一向都比較好,在寶釵和黛玉之間始終都隱隱的偏向了黛玉,也經常暗地裏幫襯於她,自是不至於做出這樣的事來。
而王夫人卻一直看她不順眼,多半就是幕後主使。
原著中所透露出的線索和後世之人的猜測,也驗證了黛玉的這個想法。
而且在許多人看來,始作俑者也並不僅僅是王夫人,薛姨媽同樣也是幕後推手。
兩人因為盤算著親上加親,一心促成寶釵和寶玉的婚事,這才急於把黛玉給打壓下去。
畢竟前世黛玉同寶玉之間的關係相當親密,若是她不讓路的話,王夫人和薛姨媽的謀劃很難得逞。
重生之後,黛玉一心隻想著修煉,順手再拯救拯救原著中的重要人物,從而多薅一波氣運的羊毛,盡快修複主神空間,對於這些情情愛愛的事情,看的很淡。
因此,對於王夫人和薛姨媽針對寶玉婚姻大事上的算計,她壓根就不在意。
至於名聲受到影響什麽的,隻要不是罪大惡極、十惡不赦,能夠激得整個紅樓世界群起而攻之的罪名,對於黛玉來說,問題也不算太大。
反正她也沒想過相夫教子,都已經修仙了,誰還在乎這些家長裏短呀?
所以,對於王夫人和薛姨媽跟前世一模一樣的套路,重生之後的黛玉相當淡定,隻要無法對她造成實質上的損害,也就懶得花力氣去處理。
不過黛玉自己不在意,她手下的丫鬟們卻忍不了了。
特別是脾氣最為火爆的晴雯,雖然上次懟過寶玉之後,在黛玉的勸說之下稍微有些收斂,但在偶然聽到幾個婆子私底下議論紛紛的時候,卻還是忍不住上去跟對方吵了起來。
其中一個婆子,是奉了王夫人的命令去梨香院辦事,隻是傳句話而已,也被寶釵賞賜了十幾個銅錢。
雖然算不上多,但隻不過是順路帶句話就能額外得到一筆收入,再加上王夫人之前就已經有所暗示,這婆子自然要跟同伴大肆宣揚一番,話裏話外暗示逍遙居那邊沒有梨香院的人大方。
晴雯正好從旁邊經過,聞言冷笑道:“聽這位媽媽說的,我還以為是經常去我們逍遙居的人呢,卻不想過來打眼一瞧,怎麽麵生的很?你連逍遙居的院門都沒進去過,卻又是哪隻眼睛看到我們小氣了?”
說著,卻又拿出了自己的小荷包,一邊慢條斯理的解開,一邊道:“不過是幾個銅錢而已,這也值得賣弄?這大年下的,誰不打幾個金銀錁子、元寶如意之類的留著賞人?我們家姑娘才是真的大方,除夕那日,賞了一把金花生、銀錁子,初一一早大家給她拜年,又賞了好些元寶如意。平日裏大家差事做的好,至少也是賞些銀角子,銅錢什麽的,在我們逍遙居還真拿不出手。”
說話間已經把荷包裏的東西朝手上倒了倒,頓時一片金光銀光閃爍,果然都是些樣式精巧的金銀錁子、金花生、銀元寶如意什麽的,看得那幾個婆子瞪大了眼睛,羨慕不已。
卻有個婆子不服氣的道:“你是林姑娘身邊的大丫鬟,自是能夠得到更多的賞賜。我們命苦,隻不過是三等的雜役,能得到寶姑娘賞賜的銅錢,就已經算是燒了高香了。”
晴雯撇嘴道:“聽說寶姑娘家乃是皇商,這次又是闔家上京,帶著享用不盡的金山銀海。如此豪富,卻隻是打賞下人十幾個銅錢,若這樣也叫出手大方,那你們所見的世麵未免也太少了些。”
另一頭的王夫人也沒閑著。
見到了寶釵之後,她怎麽看怎麽滿意,隻覺得比起黛玉要順眼多了。
平日裏說話做事也甚是穩重,更是不喜歡戴太多的首飾,把自己打扮的妖妖嬈嬈的,跟寶玉站在一起,一看就是穩重的大姐姐,能夠幫著督促寶玉上進的。
王夫人心裏免不了就動起了心思,想要借著寶釵壓黛玉一頭。
正好寶釵自己也相當會做人,才來不久,就把下人們的心給籠絡的七七八八。
因此,在王夫人的推波助瀾之下,賈府後宅很快就多出了許多流言。
絕大部分都是誇讚寶釵有多麽多麽的好,對待下人又多麽的體貼大方,然後再暗戳戳的跟逍遙居的黛玉相比,雖然不敢直接提黛玉的名字,卻也變著法子的暗示逍遙居那邊的人心眼太小,眼裏容不得沙子,揪著下人的錯處就往死裏折騰,一點都不知道體恤。
類似的議論多了之後,又有人開始私底下評頭論足,議論紛紛的說寶釵才是真正的大家閨秀,當得起高門大戶的主母。
總之就是借著貶低黛玉來抬高寶釵,弄的一些不知實情的賈府下人,受到這些流言的影響之後,還就信以為真,想方設法的去梨香院巴結寶釵,得到點小恩小惠之後就沾沾自喜,進一步擴大了流言。
這股歪風邪氣,很快就被逍遙居的下人們探知。
黛玉身邊的大丫鬟都格外不忿,嚷嚷著要揪出那些傳播流言蜚語的人,好好的給他們幾個大耳刮子。
黛玉卻是不以為然,也及時阻止了丫鬟們去大動幹戈。
一方麵正是年節之時,沒必要為了這點小事掃了大家過節的興致。
另一方麵,如今她的心理可不再像前世那般脆弱,不過是點風言風語而已,甚至都比不上在她耳邊吹過的清風,壓根帶不起一絲波瀾。
前世薛家入府之後,類似的事情也曾經發生過。
隻不過當時黛玉心思敏感,在府裏的處境又比較艱難,身邊的丫鬟擔心會刺\/激到她的病情,聽到了些許風聲之後,都想方設法的瞞著她,免得她又氣惱嘔血。
所以直到後期流言越傳越廣,甚至有人特特的跑到瀟湘館的窗子外麵指桑罵槐、說些閑話,黛玉這才知道府中的下人們竟是如此看待自己,著實氣的不輕。
那時候她心裏就已經有所猜測,能夠在後宅中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讓這麽多下人暗中針對自己的,也隻有王夫人和鳳姐有這樣的能力。
但鳳姐跟她的關係一向都比較好,在寶釵和黛玉之間始終都隱隱的偏向了黛玉,也經常暗地裏幫襯於她,自是不至於做出這樣的事來。
而王夫人卻一直看她不順眼,多半就是幕後主使。
原著中所透露出的線索和後世之人的猜測,也驗證了黛玉的這個想法。
而且在許多人看來,始作俑者也並不僅僅是王夫人,薛姨媽同樣也是幕後推手。
兩人因為盤算著親上加親,一心促成寶釵和寶玉的婚事,這才急於把黛玉給打壓下去。
畢竟前世黛玉同寶玉之間的關係相當親密,若是她不讓路的話,王夫人和薛姨媽的謀劃很難得逞。
重生之後,黛玉一心隻想著修煉,順手再拯救拯救原著中的重要人物,從而多薅一波氣運的羊毛,盡快修複主神空間,對於這些情情愛愛的事情,看的很淡。
因此,對於王夫人和薛姨媽針對寶玉婚姻大事上的算計,她壓根就不在意。
至於名聲受到影響什麽的,隻要不是罪大惡極、十惡不赦,能夠激得整個紅樓世界群起而攻之的罪名,對於黛玉來說,問題也不算太大。
反正她也沒想過相夫教子,都已經修仙了,誰還在乎這些家長裏短呀?
所以,對於王夫人和薛姨媽跟前世一模一樣的套路,重生之後的黛玉相當淡定,隻要無法對她造成實質上的損害,也就懶得花力氣去處理。
不過黛玉自己不在意,她手下的丫鬟們卻忍不了了。
特別是脾氣最為火爆的晴雯,雖然上次懟過寶玉之後,在黛玉的勸說之下稍微有些收斂,但在偶然聽到幾個婆子私底下議論紛紛的時候,卻還是忍不住上去跟對方吵了起來。
其中一個婆子,是奉了王夫人的命令去梨香院辦事,隻是傳句話而已,也被寶釵賞賜了十幾個銅錢。
雖然算不上多,但隻不過是順路帶句話就能額外得到一筆收入,再加上王夫人之前就已經有所暗示,這婆子自然要跟同伴大肆宣揚一番,話裏話外暗示逍遙居那邊沒有梨香院的人大方。
晴雯正好從旁邊經過,聞言冷笑道:“聽這位媽媽說的,我還以為是經常去我們逍遙居的人呢,卻不想過來打眼一瞧,怎麽麵生的很?你連逍遙居的院門都沒進去過,卻又是哪隻眼睛看到我們小氣了?”
說著,卻又拿出了自己的小荷包,一邊慢條斯理的解開,一邊道:“不過是幾個銅錢而已,這也值得賣弄?這大年下的,誰不打幾個金銀錁子、元寶如意之類的留著賞人?我們家姑娘才是真的大方,除夕那日,賞了一把金花生、銀錁子,初一一早大家給她拜年,又賞了好些元寶如意。平日裏大家差事做的好,至少也是賞些銀角子,銅錢什麽的,在我們逍遙居還真拿不出手。”
說話間已經把荷包裏的東西朝手上倒了倒,頓時一片金光銀光閃爍,果然都是些樣式精巧的金銀錁子、金花生、銀元寶如意什麽的,看得那幾個婆子瞪大了眼睛,羨慕不已。
卻有個婆子不服氣的道:“你是林姑娘身邊的大丫鬟,自是能夠得到更多的賞賜。我們命苦,隻不過是三等的雜役,能得到寶姑娘賞賜的銅錢,就已經算是燒了高香了。”
晴雯撇嘴道:“聽說寶姑娘家乃是皇商,這次又是闔家上京,帶著享用不盡的金山銀海。如此豪富,卻隻是打賞下人十幾個銅錢,若這樣也叫出手大方,那你們所見的世麵未免也太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