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爭鋒
紅樓:黛玉手握主神空間 作者:金九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個婆子聽了,轉念一想,覺得的確是這個道理。
府裏的下人們都在傳說薛家財雄勢大,經常往梨香院跑的人,也的確能撈到一點好處。
但仔細回想,卻沒有傳言中那麽豪富。
至少像是晴雯荷包裏倒出的那些金銀錁子、元寶如意什麽的,就從來沒聽人說被梨香院的人如此賞賜過。
至於說逍遙居的林姑娘心眼小、待人嚴苛,她們卻也沒有真憑實據,隻不過是這段時間一直聽人這麽說,人雲亦雲罷了。
晴雯見懟的這些婆子啞口無言,便又柳眉倒豎的道:“正是大過年的,我勸有些人別自討沒趣。從哪個主子那裏能得到什麽好處,都是個人自己的本事。別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踩高捧低的,像個哈巴狗兒似的奉承誰家主子我不管,但若是再讓我聽見有人攀扯我們逍遙居,可別怪我不給她好果子吃。姑娘是個好性兒的,懶得跟下人計較,但我們這些做下人的,平日裏得了姑娘那麽多好處,可容不得有人對她不敬。話我就撂在這裏,誰要是不信盡可以再試試,瞧我會不會打的她滿地找牙?就算鬧到老太太麵前,我也不怕。”
晴雯雖然隻是個奴才,但再怎麽說也曾經是賈母身邊的人,向來頗得賈母的歡心,如今又跟了黛玉,是她身邊有頭有臉的大丫鬟,在下人中的地位自然更是水漲船高。
因此見她把臉拉了下來,對著眾人一番斥罵,那幾個婆子都隻得避其鋒芒,唯唯諾諾的退了開來,在心裏暗呼倒黴。
雖然免不了有人看不慣晴雯的做派,可她現在有黛玉護著,又正好占著理,惹急了那是真敢動手,就算打傷了幾個奴才,賈母聽說了,也隻會讚她為主出頭、是個忠仆,反倒這些受了王夫人暗中指使說閑話的人要倒大黴。
因此,誰也不敢繼續跟晴雯爭辯,一個個賣乖討饒的勸晴雯消氣,又賭咒發誓絕對不會再說逍遙居的閑話,這才好不容易把這尊大佛給送走。
晴雯回去以後仍然覺得不解氣,又悄悄的把逍遙居的小丫頭們都召集了起來,讓她們沒事的時候分頭出去打探消息,再聽到有誰說黛玉的閑話,就好好的跟對方掰扯掰扯,遇到那些嘴上不肯認慫的人,隻管大耳刮子打過去,有什麽事都由自己兜著。
小丫頭子們也都因為府裏最近出現的流言而義憤填膺,合計著要出去宣揚宣揚自家姑娘的好處,免得被那些不長眼的人看低了。
之前因為黛玉行事低調,身邊的下人們也注意保守秘密,很少到外麵去說逍遙居裏所發生的事情。
所以知道黛玉對身邊的下人出手闊綽、有求必應的,基本上隻有她們的家人。
等到連逍遙居下人的家人們也都被黛玉買下了身契,並且在外麵各自安排了相當不錯的差事,沒有繼續留在賈府做事之後,外麵的人就更難打聽到逍遙居內部的消息了。
現在寶釵一來就給自己營造起了口碑,反倒要把黛玉踩在腳下,逍遙居的下人們第一個不服。
於是有了晴雯帶頭,這幾日逍遙居的下人們有事沒事就在後宅裏到處閑逛,碰到有人刻意稱讚寶釵的時候,就默不作聲的湊上去,倒教那些想要繼續說黛玉壞話的人嚇了一跳,一時間不敢再多嘴多舌。
畢竟這些小丫頭們臉上雖然笑嘻嘻的,拳頭卻已經悄悄的握了起來,一個不留神,說不定就會打的人滿臉開花,這些丫頭婆子隻不過是得了王夫人的暗中叮囑罷了,又沒有撈到多大的好處,犯不著為此賣命。
用武力威懾的府裏的下人不敢繼續胡言亂語、大放厥詞之後,逍遙居的下人們又變著法子的,在那些說閑話的人麵前顯擺自己在逍遙居所得到的各種好處。
每天所做的活比較輕省,姑娘從來不打不罵,從來不拘著她們在院子裏說說笑笑,當差的時候比在自己家裏幹活還要舒心。
閑暇的時候,姑娘還會讓身邊的大丫鬟教她們讀書寫字,每天早上帶著眾人一起鍛煉身體。
偶爾跟著姑娘一起外出巡視店鋪和田莊,差事辦的好,還能得到好大的一筆賞賜。
別看她們隻是三等的小丫頭,每月正常的例銀隻有500文,然而跟在黛玉身邊的這幾個月,林林總總的賞賜加在一起,每月至少有一、二兩銀子的收入,比起各房主子們身邊得臉的大丫鬟、心腹陪房之類的也不差什麽了。
柳嫂子一家也現身說法。
當初想盡辦法也沒能替他家的姑娘五兒去了病根,以至於柳五兒長這麽大,身子骨一直柔柔弱弱的,叫她的父母操碎了心。
可自從全家一起投靠了黛玉之後,原本沒事可做的柳五兒不僅能夠沾母親的光,在逍遙居正常的拿一份月錢,還同樣有機會跟在黛玉身後學文習武。
幾個月下來,雖然因為身體底子差的緣故,柳五兒的修煉進度遠遠比不上逍遙居的其他人,但身體素質卻明顯提高了不少,平日裏經常性的三災兩病,也有好些時候沒有再犯。
如此一來,在逍遙居下人們的齊心協力下,府裏的流言竟慢慢的被扭轉了過來。
畢竟這一世的黛玉雖然懶得主動找事,卻也並不怕事,真有了什麽事情的時候,她也能護得住手下的人,所以逍遙居的人在外麵行事也更加的理直氣壯,沒有必要忍氣吞聲。
再加上黛玉入府之後所施展的那一係列手段,早就已經不知不覺的在賈府下人們心中根植了敬畏的種子,因此在受王夫人指使說三道四的時候,也更加心虛。
既怕被逍遙居的人逮個現行、痛打一番,更怕得罪了那冥冥中仍在護佑黛玉的賈敏魂魄。
因此往往見好就收,發現事不可為,也就算了,沒誰願意為了討好王夫人,而讓自己身陷危險。
隻是因為寶釵和黛玉不見硝煙的這一番爭鋒,到最後不知為何,火卻燒到了三春的身上。
府裏的下人們都在傳說薛家財雄勢大,經常往梨香院跑的人,也的確能撈到一點好處。
但仔細回想,卻沒有傳言中那麽豪富。
至少像是晴雯荷包裏倒出的那些金銀錁子、元寶如意什麽的,就從來沒聽人說被梨香院的人如此賞賜過。
至於說逍遙居的林姑娘心眼小、待人嚴苛,她們卻也沒有真憑實據,隻不過是這段時間一直聽人這麽說,人雲亦雲罷了。
晴雯見懟的這些婆子啞口無言,便又柳眉倒豎的道:“正是大過年的,我勸有些人別自討沒趣。從哪個主子那裏能得到什麽好處,都是個人自己的本事。別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踩高捧低的,像個哈巴狗兒似的奉承誰家主子我不管,但若是再讓我聽見有人攀扯我們逍遙居,可別怪我不給她好果子吃。姑娘是個好性兒的,懶得跟下人計較,但我們這些做下人的,平日裏得了姑娘那麽多好處,可容不得有人對她不敬。話我就撂在這裏,誰要是不信盡可以再試試,瞧我會不會打的她滿地找牙?就算鬧到老太太麵前,我也不怕。”
晴雯雖然隻是個奴才,但再怎麽說也曾經是賈母身邊的人,向來頗得賈母的歡心,如今又跟了黛玉,是她身邊有頭有臉的大丫鬟,在下人中的地位自然更是水漲船高。
因此見她把臉拉了下來,對著眾人一番斥罵,那幾個婆子都隻得避其鋒芒,唯唯諾諾的退了開來,在心裏暗呼倒黴。
雖然免不了有人看不慣晴雯的做派,可她現在有黛玉護著,又正好占著理,惹急了那是真敢動手,就算打傷了幾個奴才,賈母聽說了,也隻會讚她為主出頭、是個忠仆,反倒這些受了王夫人暗中指使說閑話的人要倒大黴。
因此,誰也不敢繼續跟晴雯爭辯,一個個賣乖討饒的勸晴雯消氣,又賭咒發誓絕對不會再說逍遙居的閑話,這才好不容易把這尊大佛給送走。
晴雯回去以後仍然覺得不解氣,又悄悄的把逍遙居的小丫頭們都召集了起來,讓她們沒事的時候分頭出去打探消息,再聽到有誰說黛玉的閑話,就好好的跟對方掰扯掰扯,遇到那些嘴上不肯認慫的人,隻管大耳刮子打過去,有什麽事都由自己兜著。
小丫頭子們也都因為府裏最近出現的流言而義憤填膺,合計著要出去宣揚宣揚自家姑娘的好處,免得被那些不長眼的人看低了。
之前因為黛玉行事低調,身邊的下人們也注意保守秘密,很少到外麵去說逍遙居裏所發生的事情。
所以知道黛玉對身邊的下人出手闊綽、有求必應的,基本上隻有她們的家人。
等到連逍遙居下人的家人們也都被黛玉買下了身契,並且在外麵各自安排了相當不錯的差事,沒有繼續留在賈府做事之後,外麵的人就更難打聽到逍遙居內部的消息了。
現在寶釵一來就給自己營造起了口碑,反倒要把黛玉踩在腳下,逍遙居的下人們第一個不服。
於是有了晴雯帶頭,這幾日逍遙居的下人們有事沒事就在後宅裏到處閑逛,碰到有人刻意稱讚寶釵的時候,就默不作聲的湊上去,倒教那些想要繼續說黛玉壞話的人嚇了一跳,一時間不敢再多嘴多舌。
畢竟這些小丫頭們臉上雖然笑嘻嘻的,拳頭卻已經悄悄的握了起來,一個不留神,說不定就會打的人滿臉開花,這些丫頭婆子隻不過是得了王夫人的暗中叮囑罷了,又沒有撈到多大的好處,犯不著為此賣命。
用武力威懾的府裏的下人不敢繼續胡言亂語、大放厥詞之後,逍遙居的下人們又變著法子的,在那些說閑話的人麵前顯擺自己在逍遙居所得到的各種好處。
每天所做的活比較輕省,姑娘從來不打不罵,從來不拘著她們在院子裏說說笑笑,當差的時候比在自己家裏幹活還要舒心。
閑暇的時候,姑娘還會讓身邊的大丫鬟教她們讀書寫字,每天早上帶著眾人一起鍛煉身體。
偶爾跟著姑娘一起外出巡視店鋪和田莊,差事辦的好,還能得到好大的一筆賞賜。
別看她們隻是三等的小丫頭,每月正常的例銀隻有500文,然而跟在黛玉身邊的這幾個月,林林總總的賞賜加在一起,每月至少有一、二兩銀子的收入,比起各房主子們身邊得臉的大丫鬟、心腹陪房之類的也不差什麽了。
柳嫂子一家也現身說法。
當初想盡辦法也沒能替他家的姑娘五兒去了病根,以至於柳五兒長這麽大,身子骨一直柔柔弱弱的,叫她的父母操碎了心。
可自從全家一起投靠了黛玉之後,原本沒事可做的柳五兒不僅能夠沾母親的光,在逍遙居正常的拿一份月錢,還同樣有機會跟在黛玉身後學文習武。
幾個月下來,雖然因為身體底子差的緣故,柳五兒的修煉進度遠遠比不上逍遙居的其他人,但身體素質卻明顯提高了不少,平日裏經常性的三災兩病,也有好些時候沒有再犯。
如此一來,在逍遙居下人們的齊心協力下,府裏的流言竟慢慢的被扭轉了過來。
畢竟這一世的黛玉雖然懶得主動找事,卻也並不怕事,真有了什麽事情的時候,她也能護得住手下的人,所以逍遙居的人在外麵行事也更加的理直氣壯,沒有必要忍氣吞聲。
再加上黛玉入府之後所施展的那一係列手段,早就已經不知不覺的在賈府下人們心中根植了敬畏的種子,因此在受王夫人指使說三道四的時候,也更加心虛。
既怕被逍遙居的人逮個現行、痛打一番,更怕得罪了那冥冥中仍在護佑黛玉的賈敏魂魄。
因此往往見好就收,發現事不可為,也就算了,沒誰願意為了討好王夫人,而讓自己身陷危險。
隻是因為寶釵和黛玉不見硝煙的這一番爭鋒,到最後不知為何,火卻燒到了三春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