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三觀問題
紅樓:黛玉手握主神空間 作者:金九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鳳姐說完了來龍去脈之後,黛玉和三春、李紈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出了一言難盡的味道。
在她們看來,為了爭奪一個丫頭便在街上公然打死了人,這簡直就是道德敗壞、無法無天的典範。
隻薛姨媽是王家的女兒,跟在場的鳳姐和寶玉都關係密切,因此,就算心裏對這薛家的所謂表兄弟有點看法,但也隻可意會、不能言傳。
畢竟如今在賈府內宅中當家作主的,正是兩個姓王的女人,其他人全都是要在王夫人和鳳姐手下討生活,若是不小心得罪了她們,平日裏便會有諸多不便。
真正能夠不在乎其他人的臉色,想說什麽、想做什麽都隨心所欲的,在座的恐怕也就隻有寶玉了。
畢竟,除了賈政時不時的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之外,賈母和王夫人無不是把他寵溺到了骨子裏,慣得他在府內可以為所欲為。
然而此時,寶玉的關注點卻並不在薛蟠打死人這件事上,而是興衝衝的道:“聽太太說,打算寫信讓姨媽他們到京城來暫避風頭。隻是薛家家大業大,收拾起來頗費一番功夫,再加上薛家哥哥現在又有官司在身,恐怕得先找關係疏通一番,才能了結此事。”
說到這裏,有些向往的目視前方,接著又道:“據說姨媽家有個女兒,隻比我大了兩歲,生的是花容月貌、雪膚冰肌,人品也是極出眾的。真盼望他們能早些來到京城,到時候豈不又多了個品貌出眾的姐姐,與我們一起玩耍?”
眾人不由得麵麵相覷。
她們在這裏討論薛蟠打死人的案子,寶玉卻隻關心又要有一個美貌的姐姐前來陪她玩耍,真讓人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倒是鳳姐有些不以為意的道:“聽說這案子現屬應天府管轄,薛家使了些銀子打通關節,薛家表弟如今正取保候審,好端端的呆在家裏,倒是不曾受什麽委屈。隻是據說應天府尹離任在即,一時之間恐怕也顧不上理會這樁官司,這才耽擱了下來。其實對我們這樣的人家來說,這又算得了什麽大事?隻消老爺或舅父一封書信過去,保管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黛玉:……
鳳辣子,我看你需要一部《大夏律》。
雖然她所說的的確是官場上的潛規則,也是曆朝曆代都少不了的黑暗麵,隻是這般不把人命當一回事,自覺無論發生什麽天大的事情,以四大家族的權勢財富都可以順利擺平,這心態可就相當危險了。
再想到賈府的其他人也大部分都視律法如無物,在外麵胡作非為、作奸犯科,小辮子一抓一大把,這不就是自己把脖子往繩套裏塞嗎?
鳳姐一方麵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畢竟王夫人的做法也跟她差不了多少,當初親自管家的時候,同樣也是私放印子錢、弄權斂財,傷天害理的事並沒有少做,多半在王家人眼中,這些都是正常的操作。
另一方麵,鳳姐多半是吃了不識字的虧。
王家的教育模式簡直讓人歎為觀止,簡直把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貫徹到了一個極端。
其他的勳貴官宦人家,就算同樣遵循這句道德準則,但教養出的女兒至少也要知書達理,琴棋書畫略有所長。
可王家還真就明明白白的教養出了一群睜眼瞎,黛玉著實弄不懂,連大字都不識幾個,還怎麽管家?
總不至於連賬簿子都要別人幫忙念出來吧,就不怕底下的人糊弄自己嗎?
因為不識字,所以鳳姐壓根就沒看過朝廷頒發的法律法規,更不知道哪些行為被明令禁止,一旦觸犯會有怎樣的後果,隻憑著以前在家中耳濡目染的行事手段方法,這豈不就是後世人所說的法盲?
黛玉有種給鳳姐和賈家人開設法律講堂的衝動,免得他們無知者無畏,在外麵犯下大錯。
雖說現在國公府的餘威尚存,還有當年的四王八公同氣連枝、互相扶持,這些觸犯刑律的黑曆史,往往都能被想方設法的按下去。
但這卻並非長久之計。
一旦朝廷真打算向賈府下手,這些黑曆史妥妥的都是把柄,足夠賈家人死上幾個來回了。
黛玉這邊在心裏為賈家人的法盲程度暗自頭疼,那邊寶玉還在興高采烈的道:“鳳姐姐說的對,我隻盼著他們快點上京來。還有薛家表哥同人家爭搶的那個丫頭,能為她打死了人,也不知究竟是怎樣的品貌?”
黛玉在心裏翻了個白眼,道:“我看最可憐的便是那個丫頭。平白無故的被牽扯進了人命官司裏,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她都落不著一點好。”
寶玉奇道:“怎會落不著好?她的家人都要把她給賣了,可見日子早已過不下去。如今能賣身到我們這樣的人家,再怎麽著也不愁吃穿,豈不是比留在家裏受苦好上百倍千倍?”
這話說的倒是有幾分道理,因此就連李紈和三春也都點了點頭。
就她們所知,賈家下人的待遇在神京城裏算得上是最好的那一批,就連最底層的小丫頭子,每月府裏管吃管住之餘,還能拿到五百錢的月錢。
像是跟在主子身邊的大丫鬟之類的,月錢更是有一吊錢或一兩銀子之多,比城外那些在土裏刨食的平民,以及在南城、北城做苦力、打短工的人要強多了。
因此在她們看來,那個被爭搶的丫頭與其被賣到普通的鄉紳人家做牛做馬,還真不如直接賣到賈府這樣的大戶人家,或許還能有些活路。
然而,這也是因為她們並不知道香菱的真正身份和遭遇。
原本也是鄉紳之女,隻是因為幼時乍逢不幸,被那些天殺的拐子抱走,這才過上了顛沛流離的苦日子。
如此一個好人家的女兒,除了在身份上比黛玉和榮國府的姑娘們稍差之外,原本也應該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現在卻身不由主的被賣身為奴,這又哪裏算什麽好歸宿了?
在她們看來,為了爭奪一個丫頭便在街上公然打死了人,這簡直就是道德敗壞、無法無天的典範。
隻薛姨媽是王家的女兒,跟在場的鳳姐和寶玉都關係密切,因此,就算心裏對這薛家的所謂表兄弟有點看法,但也隻可意會、不能言傳。
畢竟如今在賈府內宅中當家作主的,正是兩個姓王的女人,其他人全都是要在王夫人和鳳姐手下討生活,若是不小心得罪了她們,平日裏便會有諸多不便。
真正能夠不在乎其他人的臉色,想說什麽、想做什麽都隨心所欲的,在座的恐怕也就隻有寶玉了。
畢竟,除了賈政時不時的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之外,賈母和王夫人無不是把他寵溺到了骨子裏,慣得他在府內可以為所欲為。
然而此時,寶玉的關注點卻並不在薛蟠打死人這件事上,而是興衝衝的道:“聽太太說,打算寫信讓姨媽他們到京城來暫避風頭。隻是薛家家大業大,收拾起來頗費一番功夫,再加上薛家哥哥現在又有官司在身,恐怕得先找關係疏通一番,才能了結此事。”
說到這裏,有些向往的目視前方,接著又道:“據說姨媽家有個女兒,隻比我大了兩歲,生的是花容月貌、雪膚冰肌,人品也是極出眾的。真盼望他們能早些來到京城,到時候豈不又多了個品貌出眾的姐姐,與我們一起玩耍?”
眾人不由得麵麵相覷。
她們在這裏討論薛蟠打死人的案子,寶玉卻隻關心又要有一個美貌的姐姐前來陪她玩耍,真讓人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倒是鳳姐有些不以為意的道:“聽說這案子現屬應天府管轄,薛家使了些銀子打通關節,薛家表弟如今正取保候審,好端端的呆在家裏,倒是不曾受什麽委屈。隻是據說應天府尹離任在即,一時之間恐怕也顧不上理會這樁官司,這才耽擱了下來。其實對我們這樣的人家來說,這又算得了什麽大事?隻消老爺或舅父一封書信過去,保管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黛玉:……
鳳辣子,我看你需要一部《大夏律》。
雖然她所說的的確是官場上的潛規則,也是曆朝曆代都少不了的黑暗麵,隻是這般不把人命當一回事,自覺無論發生什麽天大的事情,以四大家族的權勢財富都可以順利擺平,這心態可就相當危險了。
再想到賈府的其他人也大部分都視律法如無物,在外麵胡作非為、作奸犯科,小辮子一抓一大把,這不就是自己把脖子往繩套裏塞嗎?
鳳姐一方麵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畢竟王夫人的做法也跟她差不了多少,當初親自管家的時候,同樣也是私放印子錢、弄權斂財,傷天害理的事並沒有少做,多半在王家人眼中,這些都是正常的操作。
另一方麵,鳳姐多半是吃了不識字的虧。
王家的教育模式簡直讓人歎為觀止,簡直把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貫徹到了一個極端。
其他的勳貴官宦人家,就算同樣遵循這句道德準則,但教養出的女兒至少也要知書達理,琴棋書畫略有所長。
可王家還真就明明白白的教養出了一群睜眼瞎,黛玉著實弄不懂,連大字都不識幾個,還怎麽管家?
總不至於連賬簿子都要別人幫忙念出來吧,就不怕底下的人糊弄自己嗎?
因為不識字,所以鳳姐壓根就沒看過朝廷頒發的法律法規,更不知道哪些行為被明令禁止,一旦觸犯會有怎樣的後果,隻憑著以前在家中耳濡目染的行事手段方法,這豈不就是後世人所說的法盲?
黛玉有種給鳳姐和賈家人開設法律講堂的衝動,免得他們無知者無畏,在外麵犯下大錯。
雖說現在國公府的餘威尚存,還有當年的四王八公同氣連枝、互相扶持,這些觸犯刑律的黑曆史,往往都能被想方設法的按下去。
但這卻並非長久之計。
一旦朝廷真打算向賈府下手,這些黑曆史妥妥的都是把柄,足夠賈家人死上幾個來回了。
黛玉這邊在心裏為賈家人的法盲程度暗自頭疼,那邊寶玉還在興高采烈的道:“鳳姐姐說的對,我隻盼著他們快點上京來。還有薛家表哥同人家爭搶的那個丫頭,能為她打死了人,也不知究竟是怎樣的品貌?”
黛玉在心裏翻了個白眼,道:“我看最可憐的便是那個丫頭。平白無故的被牽扯進了人命官司裏,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她都落不著一點好。”
寶玉奇道:“怎會落不著好?她的家人都要把她給賣了,可見日子早已過不下去。如今能賣身到我們這樣的人家,再怎麽著也不愁吃穿,豈不是比留在家裏受苦好上百倍千倍?”
這話說的倒是有幾分道理,因此就連李紈和三春也都點了點頭。
就她們所知,賈家下人的待遇在神京城裏算得上是最好的那一批,就連最底層的小丫頭子,每月府裏管吃管住之餘,還能拿到五百錢的月錢。
像是跟在主子身邊的大丫鬟之類的,月錢更是有一吊錢或一兩銀子之多,比城外那些在土裏刨食的平民,以及在南城、北城做苦力、打短工的人要強多了。
因此在她們看來,那個被爭搶的丫頭與其被賣到普通的鄉紳人家做牛做馬,還真不如直接賣到賈府這樣的大戶人家,或許還能有些活路。
然而,這也是因為她們並不知道香菱的真正身份和遭遇。
原本也是鄉紳之女,隻是因為幼時乍逢不幸,被那些天殺的拐子抱走,這才過上了顛沛流離的苦日子。
如此一個好人家的女兒,除了在身份上比黛玉和榮國府的姑娘們稍差之外,原本也應該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現在卻身不由主的被賣身為奴,這又哪裏算什麽好歸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