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考校
紅樓:黛玉手握主神空間 作者:金九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在夢裏並沒有看到任何的祖先,但醒來之後仍然心有餘悸的賈母,還是覺得這就是祖先給予自己的警示。
畢竟在夢裏一晃好幾年過去,所經曆的事情至今還曆曆在目。
那夢中的一切景象和情節,如果按照常理來推測衡量,都有著極大的可能性,會在並不遙遠的未來真實地發生。
假如沒有先前賈敏的魂魄入夢,向賈母透露一些隱秘之事;又或者賈敬未曾在夢境之中目睹到寧榮兩府日後的命運走向這般驚人的先例存在,恐怕賈母此刻依然會對這個離奇的夢境心存疑慮、疑神疑鬼。
可如今情況已然不同,當她從那場令人震撼的夢中驚醒過來後,幾乎是毫不猶豫地便堅信,這定是祖宗們特意托夢給予警示。
隻是,讓賈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個一直以來被她寄予厚望、視若珍寶的寶玉,竟然會是一個如此不堪造就、扶不上牆的人。
懷著滿心的狐疑與擔憂,賈母決定暫時按兵不動,表麵上依舊風平浪靜,但暗地裏卻已悄然展開行動,開始不露聲色地仔細觀察起寶玉平日裏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觀察所得出的結果卻令賈母感到無比的失望——這孩子,日複一日,真可謂是絲毫不知進取,整日遊手好閑,不幹半點正經事啊。
連唯一一個讓賈母覺得有可能力挽狂瀾,讓榮國府重現兩代榮國公時的輝煌的寶玉,都表現得如此紈絝。
每日裏嬌生慣養,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不說,在讀書上麵也未見得好到哪裏去,隻知道在後宅裏跟丫鬟們調笑廝混,求著要吃丫鬟嘴上的胭脂,種種荒唐之舉,難以盡述。
即便賈母用寶玉還小來解釋他的所作所為,心底卻還是一陣陣的發虛,因為在夢裏,寶玉小時候就是如此頑皮胡鬧,並且在她的寬容放任之下,直到成年仍然一發而不可收拾。
賈母心中暗自思忖著,也許自己不能再像以往那樣毫無保留地偏愛寶玉,將所有的期望盡數寄托於他一人之身了。
雖說長久以來,她始終認為寶玉尚年幼,未來尚有充足的時光能夠奮發努力、扭轉乾坤。
然而,當她不經意間轉過頭去,目光落在了比寶玉還要小上一歲的黛玉身上時,不禁心頭一動。
隻見那小小的黛玉,年紀雖輕,卻已然能將賈敏遺留給她的田莊與店鋪管理得有條不紊。
不僅如此,她每日勤奮讀書,刻苦習武,竟沒有絲毫事情被耽誤。
這般懂事聰慧且多才多藝的模樣,著實令人驚歎不已。
兩相對比之下,優劣之分瞬間便清晰可見。
盡管賈母對寶玉疼愛有加,但麵對眼前這鮮明的差距,也不免心生感慨。
隻可惜啊,黛玉終究是林家之人,況且身為女子,即便再有才華能力,也難以承擔起重振賈府這般重大的責任。
於是乎,賈母無奈之下隻得重新調整自己的關注點,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的孫輩們。
經過一番思索後,她尋得了一個合適的理由,派人傳訊給大房的賈璉、賈琮以及二房的寶玉、賈環還有賈蘭等一眾孫輩和重孫輩,讓他們速速前來相聚,準備要好好考察一下這些孩子們的學問才識與能力水平。
先是在榮禧堂上挨個詢問和考校眾人的學業進度。
賈母自身欠缺這方麵的知識,但黛玉卻是探花之女,又師承正兒八經的進士,稱得上是家學淵博,進京之前就早已在家裏把四書五經都讀通了的。
因此,賈母便特地讓人請黛玉來幫忙。
黛玉先問清了眾人在族學裏各自學習的進度,然後便隨口出題。讓他們或背誦所學的內容,或說出一句書裏的句子,讓他們辨析其意。
所有的題目,都在眾人所學的範圍內,然而賈家中人都回答的結結巴巴,即便像賈母這樣不通書經的人,也知道他們學的不怎麽樣。
也就隻有年紀最小的賈蘭表現的稍微好一點,至少黛玉所提出的篇目,他都能夠一字不漏的背誦,但也並不能很好的理解隱藏字裏行間的更深含義。
寶玉麵對這樣的突然考校,表現的甚至還不如賈琮和賈環,隻能說沒有最渣,隻有更渣。
這之後,賈母又帶著眾人來到昔日榮國公練武的地方。
這是一個麵積頗大的練武場,各種用來練習武藝、打熬筋骨的器具一應俱全。
賈母也沒考校的多麽複雜,隻是讓眾人試著抬起沉重的石鎖,再各自選擇自己用著順手的弓箭,射二十步外的箭靶。
這下子。跟黛玉修煉了一段時間的賈琮、賈環和賈蘭,可算是有了用武之地,都輕輕鬆鬆的舉起了幾十、上百斤重的石鎖,讓賈母眼前一亮。
不過他們力氣雖大,目前還沒來得及練習弓箭,因此雖然能輕鬆拉開成年人才能使用的強弓,笨手笨腳射出的箭矢卻早就飛的不知去向,沒有一箭能準確的射在靶子上。
而沒有修煉過的賈璉和寶玉的表現,就更用不著說了。
考校結束,賈母微微歎氣,眼神從眾人臉上一一掃過。
賈璉察言觀色,忙上前一步道:“老祖宗,我們自知平日裏懈怠了些,往後定當勤勉努力。”
他年紀最大,今天的表現卻跟寶玉一樣,隻有雙雙墊底的份,實在是丟臉丟到了家。
賈母擺了擺手:“我知道,你也隻是嘴上說的好聽,過了今日,還不是跟以前一樣?隻是你們如今這文不成武就的,日後如何能撐起這偌大的家業?”
賈琮撓了撓頭,憨聲道:“老祖宗,我和環兒定會好好練武,將來像祖宗們那樣建功立業。”
賈母沒想到自己平日看不上眼的兩個庶子,竟有如此的誌向,喜得連連稱好,道:“你們有此心甚好,若遇到什麽難處,盡管來找祖母做主。”
而後賈母又望向賈蘭:“蘭哥兒,你既在學業上有些天分,日後便要更加努力。”
賈蘭恭敬地應下。
最後,賈母的視線停留在寶玉身上,良久才長歎一聲:“寶玉,你也該收收性子了。”
寶玉垂著頭,低聲答應,心裏卻頗有些不以為然。
賈母看著這群孫輩,一時間有些心累。
靠他們,真的能夠延續榮國府的輝煌嗎?
畢竟在夢裏一晃好幾年過去,所經曆的事情至今還曆曆在目。
那夢中的一切景象和情節,如果按照常理來推測衡量,都有著極大的可能性,會在並不遙遠的未來真實地發生。
假如沒有先前賈敏的魂魄入夢,向賈母透露一些隱秘之事;又或者賈敬未曾在夢境之中目睹到寧榮兩府日後的命運走向這般驚人的先例存在,恐怕賈母此刻依然會對這個離奇的夢境心存疑慮、疑神疑鬼。
可如今情況已然不同,當她從那場令人震撼的夢中驚醒過來後,幾乎是毫不猶豫地便堅信,這定是祖宗們特意托夢給予警示。
隻是,讓賈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個一直以來被她寄予厚望、視若珍寶的寶玉,竟然會是一個如此不堪造就、扶不上牆的人。
懷著滿心的狐疑與擔憂,賈母決定暫時按兵不動,表麵上依舊風平浪靜,但暗地裏卻已悄然展開行動,開始不露聲色地仔細觀察起寶玉平日裏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觀察所得出的結果卻令賈母感到無比的失望——這孩子,日複一日,真可謂是絲毫不知進取,整日遊手好閑,不幹半點正經事啊。
連唯一一個讓賈母覺得有可能力挽狂瀾,讓榮國府重現兩代榮國公時的輝煌的寶玉,都表現得如此紈絝。
每日裏嬌生慣養,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不說,在讀書上麵也未見得好到哪裏去,隻知道在後宅裏跟丫鬟們調笑廝混,求著要吃丫鬟嘴上的胭脂,種種荒唐之舉,難以盡述。
即便賈母用寶玉還小來解釋他的所作所為,心底卻還是一陣陣的發虛,因為在夢裏,寶玉小時候就是如此頑皮胡鬧,並且在她的寬容放任之下,直到成年仍然一發而不可收拾。
賈母心中暗自思忖著,也許自己不能再像以往那樣毫無保留地偏愛寶玉,將所有的期望盡數寄托於他一人之身了。
雖說長久以來,她始終認為寶玉尚年幼,未來尚有充足的時光能夠奮發努力、扭轉乾坤。
然而,當她不經意間轉過頭去,目光落在了比寶玉還要小上一歲的黛玉身上時,不禁心頭一動。
隻見那小小的黛玉,年紀雖輕,卻已然能將賈敏遺留給她的田莊與店鋪管理得有條不紊。
不僅如此,她每日勤奮讀書,刻苦習武,竟沒有絲毫事情被耽誤。
這般懂事聰慧且多才多藝的模樣,著實令人驚歎不已。
兩相對比之下,優劣之分瞬間便清晰可見。
盡管賈母對寶玉疼愛有加,但麵對眼前這鮮明的差距,也不免心生感慨。
隻可惜啊,黛玉終究是林家之人,況且身為女子,即便再有才華能力,也難以承擔起重振賈府這般重大的責任。
於是乎,賈母無奈之下隻得重新調整自己的關注點,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的孫輩們。
經過一番思索後,她尋得了一個合適的理由,派人傳訊給大房的賈璉、賈琮以及二房的寶玉、賈環還有賈蘭等一眾孫輩和重孫輩,讓他們速速前來相聚,準備要好好考察一下這些孩子們的學問才識與能力水平。
先是在榮禧堂上挨個詢問和考校眾人的學業進度。
賈母自身欠缺這方麵的知識,但黛玉卻是探花之女,又師承正兒八經的進士,稱得上是家學淵博,進京之前就早已在家裏把四書五經都讀通了的。
因此,賈母便特地讓人請黛玉來幫忙。
黛玉先問清了眾人在族學裏各自學習的進度,然後便隨口出題。讓他們或背誦所學的內容,或說出一句書裏的句子,讓他們辨析其意。
所有的題目,都在眾人所學的範圍內,然而賈家中人都回答的結結巴巴,即便像賈母這樣不通書經的人,也知道他們學的不怎麽樣。
也就隻有年紀最小的賈蘭表現的稍微好一點,至少黛玉所提出的篇目,他都能夠一字不漏的背誦,但也並不能很好的理解隱藏字裏行間的更深含義。
寶玉麵對這樣的突然考校,表現的甚至還不如賈琮和賈環,隻能說沒有最渣,隻有更渣。
這之後,賈母又帶著眾人來到昔日榮國公練武的地方。
這是一個麵積頗大的練武場,各種用來練習武藝、打熬筋骨的器具一應俱全。
賈母也沒考校的多麽複雜,隻是讓眾人試著抬起沉重的石鎖,再各自選擇自己用著順手的弓箭,射二十步外的箭靶。
這下子。跟黛玉修煉了一段時間的賈琮、賈環和賈蘭,可算是有了用武之地,都輕輕鬆鬆的舉起了幾十、上百斤重的石鎖,讓賈母眼前一亮。
不過他們力氣雖大,目前還沒來得及練習弓箭,因此雖然能輕鬆拉開成年人才能使用的強弓,笨手笨腳射出的箭矢卻早就飛的不知去向,沒有一箭能準確的射在靶子上。
而沒有修煉過的賈璉和寶玉的表現,就更用不著說了。
考校結束,賈母微微歎氣,眼神從眾人臉上一一掃過。
賈璉察言觀色,忙上前一步道:“老祖宗,我們自知平日裏懈怠了些,往後定當勤勉努力。”
他年紀最大,今天的表現卻跟寶玉一樣,隻有雙雙墊底的份,實在是丟臉丟到了家。
賈母擺了擺手:“我知道,你也隻是嘴上說的好聽,過了今日,還不是跟以前一樣?隻是你們如今這文不成武就的,日後如何能撐起這偌大的家業?”
賈琮撓了撓頭,憨聲道:“老祖宗,我和環兒定會好好練武,將來像祖宗們那樣建功立業。”
賈母沒想到自己平日看不上眼的兩個庶子,竟有如此的誌向,喜得連連稱好,道:“你們有此心甚好,若遇到什麽難處,盡管來找祖母做主。”
而後賈母又望向賈蘭:“蘭哥兒,你既在學業上有些天分,日後便要更加努力。”
賈蘭恭敬地應下。
最後,賈母的視線停留在寶玉身上,良久才長歎一聲:“寶玉,你也該收收性子了。”
寶玉垂著頭,低聲答應,心裏卻頗有些不以為然。
賈母看著這群孫輩,一時間有些心累。
靠他們,真的能夠延續榮國府的輝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