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甄家
紅樓:黛玉手握主神空間 作者:金九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府自是好一番忙亂。
黛玉被催促著回房更衣妝扮,賈母也抓住時機對著她又是番叮嚀囑咐,簡直恨不得能親自領著黛玉前去宮中。
隻是太上皇自退位之後,就懶得見閑雜人等,除非他主動召見,其他的臣子想要能夠見上一麵,簡直難如登天。
若是賈代善仍然在世,或許在太上皇的跟前還能有幾分薄麵,賈母卻自度沒那個資格,也就不去自取其辱了。
黛玉自己雖然也奇怪,太上皇為何會無緣無故的召見自己。
但說到底,她現在外表隻是個七歲的孩子,就算有什麽行差踏錯的地方,以太上皇的身份,也不至於當場給她臉色,落得個以大欺小的惡名。
再加上築基之後,黛玉的自保能力又上了一個台階,因此心中倒也沒什麽懼怕之情。
隻不過一旦進宮,碰到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又要對著磕頭行禮,讓黛玉心裏著實有些不爽罷了。
賈母等人就算再擔心,也不敢讓太上皇久等,很快就拾掇好了黛玉,千叮萬囑的目送她遠去,各自回房提心吊膽的揣測著宮中的意圖不提。
黛玉卻是一路乘轎,直接來到了大明宮跟前,這也是太上皇覺得她年紀尚幼,這才給了她在宮裏乘轎的特權。
單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太上皇此次召見,應該對黛玉並無惡意。
不過黛玉在跟著同行的太監進入大明宮的時候,還是情不自禁的屏息凝神,目不斜視,穩穩當當的走了進去。
大明宮內並沒有多少華麗的陳設,但隨便拿出一樣,全都是有了年頭的老物件。
丹爐裏焚著不知名的香料,香氣雋遠的同時,又讓大殿裏多出了幾絲雲霧繚繞的意境。
四壁懸掛著幾幅字畫,有的是名家抄寫的經書道藏,有的是濃淡相宜的寫意山水,其他還有佛門的拈花一笑,道教的騎牛出關,化入種種典故而成的名家繪畫,令整座大殿都增添了幾分神秘和飄渺之感。
大殿的一側擺放著幾個蒲團和一大塊未經雕琢的玉石,天然的上下兩麵都十分平整,因此直接被當成了茶桌,上麵還擺放著一副棋盤。
黛玉並不知道那裏就是太上皇平時打坐修行之處,隻不動聲色的掃了一眼,就低頭移開了視線,隨後在太監的指引下,向坐在上首的太上皇行禮。
太上皇不怒自威,劍眉虎目,容貌跟三皇子頗有些相似之處。
不過三皇子給人的感覺是俊美中透著呆憨,太上皇則更像是一頭威風凜凜的猛虎,雖然已經吃飽了懶得動彈,但百獸之王的雄風仍在,隨時都有可能一躍而起、擇人而食。
太上皇身邊還有一個身穿宮裝的女子,仔細看眼角已經有了些細紋,染上了歲月的風霜,但在精致的妝飾之下,仍然稱得上美豔二字,想來應該是某位太妃。
黛玉行禮之後,太上皇隻淡淡的讓她起身,隨後就沒有再說話,隻盯著她看了半晌,心裏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倒是旁邊的那位太妃嬌笑著道:“瞧這可人疼的小模樣兒,跟你娘親當年簡直一模一樣。既來了這裏,也就別太拘束。本宮姓甄,同你外祖母原是好友,今兒不過是偶然想起,這才見見你罷了。你外祖母的身體可好?”
她這麽一自我介紹,黛玉立時反應過來,恐怕她就是那位極為受寵的甄太妃了。
紅樓原著中,明線一直寫的是賈府的事情,但也有一條暗線提起了江南甄家。
可巧的是,兩家都有一個寶玉,年齡麵貌一般無二,也都是一樣的渾渾噩噩,不思進取。
但真要是論起富貴來,江南甄家可是遠遠超過了賈府。
賈府的財富,是兩代國公在戰場上拚殺得來的,每次攻城掠地、取得勝利之後,免不了兵過如篦、打家劫舍一番。
雖然其中大部分都要上交朝廷,但主帥先從中截留幾分,讓手下所有的將士都能分潤一二,也已經是不成文的規則。
所以兩代國公身為統帥,在戰場上得來的財富宛如一座金山,充實了寧榮兩府的公庫。
但等到戰事平息之後,便沒了這種來錢快的路子,再加上兩府上下一直過著奢靡的生活,長時間來隻出不進,慢慢的自然就露出了頹勢。
甄家的富貴,則是完全係於太上皇一身。
甄家老夫人因為是太上皇的乳母,與太上皇的情誼非同一般,出宮歸鄉之後直接被太上皇封為了奉聖夫人,還給她的兩個兒子都安排了江南織造這樣的肥缺,每年隻要稍微從中動些手腳,銀子都能跟流水似的源源不斷的流淌進府中。
對此,太上皇當政之時,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就是太上皇故意留給乳母家的一條生財之道,以便讓這老太太年老之後能夠過上衣食無憂、宛如神仙的好日子。
因奉聖夫人的關係,他的女兒甄氏也有了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機會,跟太上皇多了一層青梅竹馬的關係,雖然因為種種考量無法得到皇後的寶座,但當年也是寵冠六宮的妃子。
後來皇後早逝,太上皇也不再立後,甄氏在後宮更是沒人壓製,獨占鼇頭,雖無皇後之名,卻能行皇後之權。
有她在宮裏幫襯著,遠在江南的甄家更是權勢滔天,每天捧著大筆的銀子上門交好、隻求有機會能夠讓甄妃美言幾句的官員不知凡幾,各種各樣的灰色收入更是滾滾而來。
所以甄家的男丁能力雖然不顯,但隻憑這兩個女子的關係,就已經富貴一方,在江南隱隱有了稱王稱霸的勢頭,比起已經開始顯露頹勢的賈府,更是顯得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賈家和甄家乃是老親,對於其發家的曆程相當了解,心懷羨慕的也大有人在,否則當初也不至於挖空心思的想要把元春送進宮去,希望能夠借著甄太妃的勢,早早的在當今皇帝身邊布局,讓賈家也能跟甄家似的占點皇家的便宜。
卻不知怎的,遲遲未能成功。
黛玉被催促著回房更衣妝扮,賈母也抓住時機對著她又是番叮嚀囑咐,簡直恨不得能親自領著黛玉前去宮中。
隻是太上皇自退位之後,就懶得見閑雜人等,除非他主動召見,其他的臣子想要能夠見上一麵,簡直難如登天。
若是賈代善仍然在世,或許在太上皇的跟前還能有幾分薄麵,賈母卻自度沒那個資格,也就不去自取其辱了。
黛玉自己雖然也奇怪,太上皇為何會無緣無故的召見自己。
但說到底,她現在外表隻是個七歲的孩子,就算有什麽行差踏錯的地方,以太上皇的身份,也不至於當場給她臉色,落得個以大欺小的惡名。
再加上築基之後,黛玉的自保能力又上了一個台階,因此心中倒也沒什麽懼怕之情。
隻不過一旦進宮,碰到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又要對著磕頭行禮,讓黛玉心裏著實有些不爽罷了。
賈母等人就算再擔心,也不敢讓太上皇久等,很快就拾掇好了黛玉,千叮萬囑的目送她遠去,各自回房提心吊膽的揣測著宮中的意圖不提。
黛玉卻是一路乘轎,直接來到了大明宮跟前,這也是太上皇覺得她年紀尚幼,這才給了她在宮裏乘轎的特權。
單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太上皇此次召見,應該對黛玉並無惡意。
不過黛玉在跟著同行的太監進入大明宮的時候,還是情不自禁的屏息凝神,目不斜視,穩穩當當的走了進去。
大明宮內並沒有多少華麗的陳設,但隨便拿出一樣,全都是有了年頭的老物件。
丹爐裏焚著不知名的香料,香氣雋遠的同時,又讓大殿裏多出了幾絲雲霧繚繞的意境。
四壁懸掛著幾幅字畫,有的是名家抄寫的經書道藏,有的是濃淡相宜的寫意山水,其他還有佛門的拈花一笑,道教的騎牛出關,化入種種典故而成的名家繪畫,令整座大殿都增添了幾分神秘和飄渺之感。
大殿的一側擺放著幾個蒲團和一大塊未經雕琢的玉石,天然的上下兩麵都十分平整,因此直接被當成了茶桌,上麵還擺放著一副棋盤。
黛玉並不知道那裏就是太上皇平時打坐修行之處,隻不動聲色的掃了一眼,就低頭移開了視線,隨後在太監的指引下,向坐在上首的太上皇行禮。
太上皇不怒自威,劍眉虎目,容貌跟三皇子頗有些相似之處。
不過三皇子給人的感覺是俊美中透著呆憨,太上皇則更像是一頭威風凜凜的猛虎,雖然已經吃飽了懶得動彈,但百獸之王的雄風仍在,隨時都有可能一躍而起、擇人而食。
太上皇身邊還有一個身穿宮裝的女子,仔細看眼角已經有了些細紋,染上了歲月的風霜,但在精致的妝飾之下,仍然稱得上美豔二字,想來應該是某位太妃。
黛玉行禮之後,太上皇隻淡淡的讓她起身,隨後就沒有再說話,隻盯著她看了半晌,心裏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倒是旁邊的那位太妃嬌笑著道:“瞧這可人疼的小模樣兒,跟你娘親當年簡直一模一樣。既來了這裏,也就別太拘束。本宮姓甄,同你外祖母原是好友,今兒不過是偶然想起,這才見見你罷了。你外祖母的身體可好?”
她這麽一自我介紹,黛玉立時反應過來,恐怕她就是那位極為受寵的甄太妃了。
紅樓原著中,明線一直寫的是賈府的事情,但也有一條暗線提起了江南甄家。
可巧的是,兩家都有一個寶玉,年齡麵貌一般無二,也都是一樣的渾渾噩噩,不思進取。
但真要是論起富貴來,江南甄家可是遠遠超過了賈府。
賈府的財富,是兩代國公在戰場上拚殺得來的,每次攻城掠地、取得勝利之後,免不了兵過如篦、打家劫舍一番。
雖然其中大部分都要上交朝廷,但主帥先從中截留幾分,讓手下所有的將士都能分潤一二,也已經是不成文的規則。
所以兩代國公身為統帥,在戰場上得來的財富宛如一座金山,充實了寧榮兩府的公庫。
但等到戰事平息之後,便沒了這種來錢快的路子,再加上兩府上下一直過著奢靡的生活,長時間來隻出不進,慢慢的自然就露出了頹勢。
甄家的富貴,則是完全係於太上皇一身。
甄家老夫人因為是太上皇的乳母,與太上皇的情誼非同一般,出宮歸鄉之後直接被太上皇封為了奉聖夫人,還給她的兩個兒子都安排了江南織造這樣的肥缺,每年隻要稍微從中動些手腳,銀子都能跟流水似的源源不斷的流淌進府中。
對此,太上皇當政之時,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就是太上皇故意留給乳母家的一條生財之道,以便讓這老太太年老之後能夠過上衣食無憂、宛如神仙的好日子。
因奉聖夫人的關係,他的女兒甄氏也有了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機會,跟太上皇多了一層青梅竹馬的關係,雖然因為種種考量無法得到皇後的寶座,但當年也是寵冠六宮的妃子。
後來皇後早逝,太上皇也不再立後,甄氏在後宮更是沒人壓製,獨占鼇頭,雖無皇後之名,卻能行皇後之權。
有她在宮裏幫襯著,遠在江南的甄家更是權勢滔天,每天捧著大筆的銀子上門交好、隻求有機會能夠讓甄妃美言幾句的官員不知凡幾,各種各樣的灰色收入更是滾滾而來。
所以甄家的男丁能力雖然不顯,但隻憑這兩個女子的關係,就已經富貴一方,在江南隱隱有了稱王稱霸的勢頭,比起已經開始顯露頹勢的賈府,更是顯得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賈家和甄家乃是老親,對於其發家的曆程相當了解,心懷羨慕的也大有人在,否則當初也不至於挖空心思的想要把元春送進宮去,希望能夠借著甄太妃的勢,早早的在當今皇帝身邊布局,讓賈家也能跟甄家似的占點皇家的便宜。
卻不知怎的,遲遲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