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分歧
紅樓:黛玉手握主神空間 作者:金九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其中的關鍵之處,賈母和賈赦自然是一下子就明白了過來。
想想賈政頂著榮國公幼子的名頭,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當了十來年的工部主事,才好不容易憑著資曆往上進了一步,成為了工部員外郎。
但這些年來,他在工部就跟個透明人似的,每天隻是去衙門裏點個卯,捧上杯清茶喝上半天,隨後就揮揮袖子返回賈府,再跟他養著的那些清客談天說地。
除了每月初一、十五大朝會的日子,能夠混在官員堆裏進一趟皇城,其他時候想見皇帝一麵都是奢侈。
即便參加大朝會,以賈政的官職品級,位置都已經排到了太和殿之外,連裏麵說話都聽不清楚,就更別提朝見天顏了。
跟離開京城多年卻仍然讓皇帝記在心中的林海比起來,賈政這個官當的,簡直跟沒當毫無區別。
賈政自己卻全然沒有混官場的覺悟,見賈母和賈赦都一言不發的盯著自己,不由奇道:“都看著我做甚?難道我說錯了?”
賈母看著他那清澈中透露著愚蠢的眼神,心累的簡直不想說話,好容易才順過了這口氣,繼續和顏悅色的問起黛玉在宮裏的情形。
黛玉挑揀著些能說的說了,至於遇到了三位皇子的事情,自然是絕口不提。
否則以賈家人那攀龍附鳳的功利心和豐富多彩的腦補能力,不知道會湧現出多少奇葩的想法,暗中算計她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甚至就連皇後對她的喜愛和讚賞,黛玉也沒有透露多少,隻說皇後是看在父親的麵子上,才對自己有所關照。
然而賈母眼光犀利,一眼就看出她手腕上戴著的鐲子絕非凡品,拉著黛玉的手仔細看了半晌,又追問起玉鐲的來曆。
黛玉這才笑道:“還是外祖母眼光老道,這鐲子正是皇後娘娘送給我的見麵禮。此外還有一塊鳳儀宮的玉牌,娘娘說若是以後受了委屈,大可以拿著牌子進宮求見,她自會替我做主。”
眾人聽了之後,不由得都用有些奇異的眼神看著黛玉。
賈母更是歡喜的道:“你這孩子,還說皇後隻是看在你父親的麵子上,才對你有些關照。光是你手腕上的這隻玉鐲就價值千金,更別說娘娘還賜給你了這塊玉牌,這可是有錢都買不到的。”
邢夫人聽得黛玉手腕上的玉鐲竟然價值千金,眼神頓時閃亮的可怕,羨慕地盯著那隻玉鐲,一刻也不舍得移開視線。
王夫人則暗暗的捏緊了手裏的佛珠,心裏又是嫉恨又是酸苦。
這狐媚子的女兒何德何能?竟然第一次入宮就得了皇後的青睞。
可憐自己那生在大年初一、天生鳳命的女兒,進宮這麽些年卻幾乎了無音訊,除了隔段時間就有太監上門,替元春討要在宮裏打點的錢財之外,竟再沒有其他的途徑能夠得知元春的消息。
想到這裏,王夫人忍不住開口道:“外甥女這次入宮,有沒有見到你元春大姐姐?”
“出宮之時,皇後娘娘派了一位女史相送,碰巧正是大姐姐。因此也停下來說了幾句話,隻是宮規森嚴,也不敢耽擱太久。”
黛玉就將同元春相見的情形說了出來,賈府的人聽了都相當激動。
聽得元春流淚,並且說當日將她送到那見不得人的去處時,王夫人也不禁淚流滿麵。
賈政卻在旁邊大搖其頭,道:“能進宮侍奉皇室,這是她天大的福分,怎可口出怨言?唉,早知道就多讓她讀幾遍女則、女誡了。”
在場眾人又表情古怪的多看了他幾眼,賈政照舊渾然不覺。
當初送元春入宮,是榮國府所有能夠當家的人共同做出的決定。
畢竟賈府的敗落之勢,恐怕除了有些單純愚蠢的賈政之外,明眼人都心知肚明。
然而,想要讓他們像祖先那樣振作起來,在戰場上殺個七進七出,建功立業,力挽狂瀾,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沒奈何,隻得把主意打到了女人的頭上。
更何況這也是有先例可循的。
賈家的老親江南甄家,不就是因為先出了一個太上皇的乳母奉聖夫人,後又有甄太妃寵冠六宮,這才能有如今這般滔天的權勢和富貴的嗎?
再加上元春的生辰特殊,幼時請老道批命也是貴不可言,王夫人整日裏嘮叨著自家的女兒將來是有大造化的,這才使的其他人也都動了心思,想借此搏一把富貴。
然而,從黛玉所轉述的元春的話裏,在場的聰明人都聽出,元春在宮裏的境遇應該不算太好。
賈母先是為元春的話而感到有些悲傷,畢竟也是她真心疼愛過的大孫女,卻硬生生的在宮裏熬成了老姑娘,隻要不是像他老子那樣鐵石心腸的人,又怎可能無動於衷呢?
同時她心裏也有些失望,元春在宮裏這麽多年都無法出頭,看來這一步棋很有可能是走廢了。
那賈家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呢?
賈赦雖然平日裏花天酒地、不問正事,但畢竟當年也是按照榮國公正兒八經繼承人的標準來培養的,該有的眼光和見識一樣不少。
賈母所看出來的東西,他也能通過簡單的分析得出相同的結論。
但跟賈母的憂心忡忡相比,賈赦更多的就是在心裏暗罵二房的人都是廢物了。
這幾年來為了幫助元春在宮裏出人頭地,光是砸下去的銀子就有上萬兩。
要知道,這些錢可都是從公庫裏出的,在賈赦看來都是自己的財產。
結果這麽多錢眼看就要打了水漂,早知如此,還不如由他自己拿出來多買幾件古董賞玩呢。
因此,當黛玉有些為難的說出了元春最後的請求,賈赦立馬就炸了。
“什麽?還要銀子?這些年府裏送入宮中的銀子還少嗎?依我看,大姐兒也老大不小的了,既然沒有侍奉聖人的福分,還不如趁早讓她回來嫁人,免得拖到最後,成了沒人要的老姑娘。”
王夫人頓時就怒了,擦了擦眼角的淚水,道:“大哥說這話是什麽意思?當初送大姐兒入宮,你也是同意了的。為了這闔府的前程,我可憐的大姐兒苦熬了這麽些年。都是骨肉至親,也不帶這麽落井下石的吧。”
想想賈政頂著榮國公幼子的名頭,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當了十來年的工部主事,才好不容易憑著資曆往上進了一步,成為了工部員外郎。
但這些年來,他在工部就跟個透明人似的,每天隻是去衙門裏點個卯,捧上杯清茶喝上半天,隨後就揮揮袖子返回賈府,再跟他養著的那些清客談天說地。
除了每月初一、十五大朝會的日子,能夠混在官員堆裏進一趟皇城,其他時候想見皇帝一麵都是奢侈。
即便參加大朝會,以賈政的官職品級,位置都已經排到了太和殿之外,連裏麵說話都聽不清楚,就更別提朝見天顏了。
跟離開京城多年卻仍然讓皇帝記在心中的林海比起來,賈政這個官當的,簡直跟沒當毫無區別。
賈政自己卻全然沒有混官場的覺悟,見賈母和賈赦都一言不發的盯著自己,不由奇道:“都看著我做甚?難道我說錯了?”
賈母看著他那清澈中透露著愚蠢的眼神,心累的簡直不想說話,好容易才順過了這口氣,繼續和顏悅色的問起黛玉在宮裏的情形。
黛玉挑揀著些能說的說了,至於遇到了三位皇子的事情,自然是絕口不提。
否則以賈家人那攀龍附鳳的功利心和豐富多彩的腦補能力,不知道會湧現出多少奇葩的想法,暗中算計她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甚至就連皇後對她的喜愛和讚賞,黛玉也沒有透露多少,隻說皇後是看在父親的麵子上,才對自己有所關照。
然而賈母眼光犀利,一眼就看出她手腕上戴著的鐲子絕非凡品,拉著黛玉的手仔細看了半晌,又追問起玉鐲的來曆。
黛玉這才笑道:“還是外祖母眼光老道,這鐲子正是皇後娘娘送給我的見麵禮。此外還有一塊鳳儀宮的玉牌,娘娘說若是以後受了委屈,大可以拿著牌子進宮求見,她自會替我做主。”
眾人聽了之後,不由得都用有些奇異的眼神看著黛玉。
賈母更是歡喜的道:“你這孩子,還說皇後隻是看在你父親的麵子上,才對你有些關照。光是你手腕上的這隻玉鐲就價值千金,更別說娘娘還賜給你了這塊玉牌,這可是有錢都買不到的。”
邢夫人聽得黛玉手腕上的玉鐲竟然價值千金,眼神頓時閃亮的可怕,羨慕地盯著那隻玉鐲,一刻也不舍得移開視線。
王夫人則暗暗的捏緊了手裏的佛珠,心裏又是嫉恨又是酸苦。
這狐媚子的女兒何德何能?竟然第一次入宮就得了皇後的青睞。
可憐自己那生在大年初一、天生鳳命的女兒,進宮這麽些年卻幾乎了無音訊,除了隔段時間就有太監上門,替元春討要在宮裏打點的錢財之外,竟再沒有其他的途徑能夠得知元春的消息。
想到這裏,王夫人忍不住開口道:“外甥女這次入宮,有沒有見到你元春大姐姐?”
“出宮之時,皇後娘娘派了一位女史相送,碰巧正是大姐姐。因此也停下來說了幾句話,隻是宮規森嚴,也不敢耽擱太久。”
黛玉就將同元春相見的情形說了出來,賈府的人聽了都相當激動。
聽得元春流淚,並且說當日將她送到那見不得人的去處時,王夫人也不禁淚流滿麵。
賈政卻在旁邊大搖其頭,道:“能進宮侍奉皇室,這是她天大的福分,怎可口出怨言?唉,早知道就多讓她讀幾遍女則、女誡了。”
在場眾人又表情古怪的多看了他幾眼,賈政照舊渾然不覺。
當初送元春入宮,是榮國府所有能夠當家的人共同做出的決定。
畢竟賈府的敗落之勢,恐怕除了有些單純愚蠢的賈政之外,明眼人都心知肚明。
然而,想要讓他們像祖先那樣振作起來,在戰場上殺個七進七出,建功立業,力挽狂瀾,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沒奈何,隻得把主意打到了女人的頭上。
更何況這也是有先例可循的。
賈家的老親江南甄家,不就是因為先出了一個太上皇的乳母奉聖夫人,後又有甄太妃寵冠六宮,這才能有如今這般滔天的權勢和富貴的嗎?
再加上元春的生辰特殊,幼時請老道批命也是貴不可言,王夫人整日裏嘮叨著自家的女兒將來是有大造化的,這才使的其他人也都動了心思,想借此搏一把富貴。
然而,從黛玉所轉述的元春的話裏,在場的聰明人都聽出,元春在宮裏的境遇應該不算太好。
賈母先是為元春的話而感到有些悲傷,畢竟也是她真心疼愛過的大孫女,卻硬生生的在宮裏熬成了老姑娘,隻要不是像他老子那樣鐵石心腸的人,又怎可能無動於衷呢?
同時她心裏也有些失望,元春在宮裏這麽多年都無法出頭,看來這一步棋很有可能是走廢了。
那賈家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呢?
賈赦雖然平日裏花天酒地、不問正事,但畢竟當年也是按照榮國公正兒八經繼承人的標準來培養的,該有的眼光和見識一樣不少。
賈母所看出來的東西,他也能通過簡單的分析得出相同的結論。
但跟賈母的憂心忡忡相比,賈赦更多的就是在心裏暗罵二房的人都是廢物了。
這幾年來為了幫助元春在宮裏出人頭地,光是砸下去的銀子就有上萬兩。
要知道,這些錢可都是從公庫裏出的,在賈赦看來都是自己的財產。
結果這麽多錢眼看就要打了水漂,早知如此,還不如由他自己拿出來多買幾件古董賞玩呢。
因此,當黛玉有些為難的說出了元春最後的請求,賈赦立馬就炸了。
“什麽?還要銀子?這些年府裏送入宮中的銀子還少嗎?依我看,大姐兒也老大不小的了,既然沒有侍奉聖人的福分,還不如趁早讓她回來嫁人,免得拖到最後,成了沒人要的老姑娘。”
王夫人頓時就怒了,擦了擦眼角的淚水,道:“大哥說這話是什麽意思?當初送大姐兒入宮,你也是同意了的。為了這闔府的前程,我可憐的大姐兒苦熬了這麽些年。都是骨肉至親,也不帶這麽落井下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