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多人就選擇了換一個地方安營紮寨。
天災遊戲第4天,就在人們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失望,甚至都快要習慣目前這種生活方式,以為永遠也不會有救援的時候,終於等來了救援部隊。
這是一支將近百人的隊伍,不過因為路況的問題,他們也是步行,雖然每人身上背著一個背包,在手裏同樣拿著一把軍工鏟,很顯然,他們這一路行來,一切吃穿用度也基本上都是從廢墟中得來的。
所以,攜帶著救援物資前來是不可能的。
不過他們帶來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政府準備組建安全基地,而且已經選好址,想前往安全基地的人可以自行出發,參與基地建設的,將享有優先居住權,另外參與基地建設的,還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
以後在基地裏生活,這些積分就是基地通行的貨幣,將來等到社會和環境恢複了,用於沒花完的積分也可以重新兌換成貨幣!
事實上,政府之所以會頒布這樣的政策,背後是存在著一係列深層次緣由的。
雖然現在網絡設施都因為遭到了破壞,導致網絡癱瘓,包括在災難發生後的短時間內,國家與國家之間也聯係不上了。
後經過他們借助先進的衛星技術所進行的精密探測與分析後發現,這場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絕非僅僅局限於某個特定的區域或者單個國家那麽簡單,其影響範圍之廣簡直超乎想象——竟然是全球性的!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的情況都不容樂觀!
因此,可以想見,如果隻是一味地坐等其他國家施以人道主義援助來解困,那幾乎是癡人說夢、絕無可能之事。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之下,若想要讓整個人類社會得以延續並持續向前發展,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依靠自身力量展開自救行動了。
而當務之急,便是將那些劫後餘生的幸存者們盡可能全麵地聚集起來,並對他們實施統一化的高效管理模式。
具體而言,就是以各個城市現存的相對較為安全的基地作為關鍵的中心點,以此為基點向四麵八方逐步擴散開來,開展一係列諸如廢墟清理以及家園重建,工業重啟等至關重要且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務。
原本見到了穿著統一綠色製服的人,讓人們的精神就是一震,仿佛看到了希望一般,眾人眼巴巴地看著那些救援人員,滿心期待能得到實質性的援助,然而最終卻隻收到了一則簡單的消息。
這讓不少人忍不住開始抱怨起來,畢竟大家此刻正處於困境之中,急需實實在在的幫助來脫離險境。
比如豐富營養的食物,幹淨的水源,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政府的承諾和鼓勵等。
不過,即便心中有所不滿,大多數的人們還是能夠理解,畢竟他們現在麵前麵臨的當前的狀況是糟糕透頂的路況!
道路已經被地震摧殘得麵目全非,到處都是巨大的裂縫和堆積如山的瓦礫,別說普通的車輛難以駛入,就連性能卓越的越野車恐怕也是寸步難行。
至於飛機嘛,雖然理論上可以飛越這片廢墟,但問題在於根本找不到合適的降落地點啊!
連安全降落都做不到,又何談救援?
如此一來,想要依靠救援部隊的車輛和飛機迅速擺脫困境,幾乎成了一種奢望。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有人接受了救援部隊的提議——步行出城。
有一個人這麽做了,就有第二個人,第三個人……
很快有不少人陸陸續續收拾起自己的行李,準備朝著救援部隊指出的安全基地的方向去了。
城市裏林立的高樓大多已經倒塌,曾經寬闊平坦的的街道如今更是被廢墟所阻塞,行走起來異常艱難。
可一旦離開了城市範圍,少了那些曾經高聳入雲的建築造成的垃圾,即使道路依舊因地震而受損嚴重,無法通行車輛,但相對來說肯定會比城裏滿是殘垣斷壁的道路要好走得多。
更重要的是,由於政府規劃好了,在每個城市周邊尋找平坦的地方建立安全基地,所以隻要成功走出城外,距離最近的安全基地應該也就不遠了。
周安安想了想,倒是沒有急著離開,因為她總覺得遊戲不會這麽簡單,尤其是自從首次地震之後,就再沒有了動靜。
她總覺得這天災遊戲在憋什麽大招。
城市裏雖然生存艱難,但這裏已經是殘垣斷壁了,環境再惡劣又能惡劣到哪裏去?
更何況其實這裏並不缺物資,但一旦進入城外的安全基地就不一樣了,還有一點就是,出城前往安全基地的人多了,其實對於他們這些玩家來說,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周安安還有一層顧慮。
現在大家夥都想著去安全基地,那麽安全基地一下子接納這麽多人,居住條件肯定很差,在那種環境下,空間肯定是不敢用了,隻能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普通人,去參與基地的勞動和建設,換取那一點點生存的口糧。
所以,何必呢?
所以周安安沒有拆自己的帳篷,依舊是在周圍淡定的翻找著廢墟裏的東西。
事實上,想去安全基地的人雖然占了大多數,但還有一少數人正處於觀望狀態,並沒有立刻就前往基地。
救援人員並沒有在這裏停留太久,很快就離開了,他們還得繼續前行,尋找到更多的生存者去通知,畢竟這是他們的救援任務。
而隨著救援隊伍的離開,原本這裏密密麻麻的人一下子就少了很多,不過大多數人都沒法帶走自己的臨時居所,隻能帶走那些尋找到的物資。
畢竟帳篷是就地取材搭建的,就現在這種路況,隻能靠步行,就算是把帳篷拆零碎了,那也帶不走!
再說了就搭建帳篷的這些材料,大多數的都能在垃圾堆中再次翻找到,所以根本沒什麽好值得珍惜的。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是抱著基地會提供住所的美好願望。
天災遊戲第4天,就在人們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失望,甚至都快要習慣目前這種生活方式,以為永遠也不會有救援的時候,終於等來了救援部隊。
這是一支將近百人的隊伍,不過因為路況的問題,他們也是步行,雖然每人身上背著一個背包,在手裏同樣拿著一把軍工鏟,很顯然,他們這一路行來,一切吃穿用度也基本上都是從廢墟中得來的。
所以,攜帶著救援物資前來是不可能的。
不過他們帶來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政府準備組建安全基地,而且已經選好址,想前往安全基地的人可以自行出發,參與基地建設的,將享有優先居住權,另外參與基地建設的,還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
以後在基地裏生活,這些積分就是基地通行的貨幣,將來等到社會和環境恢複了,用於沒花完的積分也可以重新兌換成貨幣!
事實上,政府之所以會頒布這樣的政策,背後是存在著一係列深層次緣由的。
雖然現在網絡設施都因為遭到了破壞,導致網絡癱瘓,包括在災難發生後的短時間內,國家與國家之間也聯係不上了。
後經過他們借助先進的衛星技術所進行的精密探測與分析後發現,這場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絕非僅僅局限於某個特定的區域或者單個國家那麽簡單,其影響範圍之廣簡直超乎想象——竟然是全球性的!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的情況都不容樂觀!
因此,可以想見,如果隻是一味地坐等其他國家施以人道主義援助來解困,那幾乎是癡人說夢、絕無可能之事。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之下,若想要讓整個人類社會得以延續並持續向前發展,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依靠自身力量展開自救行動了。
而當務之急,便是將那些劫後餘生的幸存者們盡可能全麵地聚集起來,並對他們實施統一化的高效管理模式。
具體而言,就是以各個城市現存的相對較為安全的基地作為關鍵的中心點,以此為基點向四麵八方逐步擴散開來,開展一係列諸如廢墟清理以及家園重建,工業重啟等至關重要且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務。
原本見到了穿著統一綠色製服的人,讓人們的精神就是一震,仿佛看到了希望一般,眾人眼巴巴地看著那些救援人員,滿心期待能得到實質性的援助,然而最終卻隻收到了一則簡單的消息。
這讓不少人忍不住開始抱怨起來,畢竟大家此刻正處於困境之中,急需實實在在的幫助來脫離險境。
比如豐富營養的食物,幹淨的水源,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政府的承諾和鼓勵等。
不過,即便心中有所不滿,大多數的人們還是能夠理解,畢竟他們現在麵前麵臨的當前的狀況是糟糕透頂的路況!
道路已經被地震摧殘得麵目全非,到處都是巨大的裂縫和堆積如山的瓦礫,別說普通的車輛難以駛入,就連性能卓越的越野車恐怕也是寸步難行。
至於飛機嘛,雖然理論上可以飛越這片廢墟,但問題在於根本找不到合適的降落地點啊!
連安全降落都做不到,又何談救援?
如此一來,想要依靠救援部隊的車輛和飛機迅速擺脫困境,幾乎成了一種奢望。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有人接受了救援部隊的提議——步行出城。
有一個人這麽做了,就有第二個人,第三個人……
很快有不少人陸陸續續收拾起自己的行李,準備朝著救援部隊指出的安全基地的方向去了。
城市裏林立的高樓大多已經倒塌,曾經寬闊平坦的的街道如今更是被廢墟所阻塞,行走起來異常艱難。
可一旦離開了城市範圍,少了那些曾經高聳入雲的建築造成的垃圾,即使道路依舊因地震而受損嚴重,無法通行車輛,但相對來說肯定會比城裏滿是殘垣斷壁的道路要好走得多。
更重要的是,由於政府規劃好了,在每個城市周邊尋找平坦的地方建立安全基地,所以隻要成功走出城外,距離最近的安全基地應該也就不遠了。
周安安想了想,倒是沒有急著離開,因為她總覺得遊戲不會這麽簡單,尤其是自從首次地震之後,就再沒有了動靜。
她總覺得這天災遊戲在憋什麽大招。
城市裏雖然生存艱難,但這裏已經是殘垣斷壁了,環境再惡劣又能惡劣到哪裏去?
更何況其實這裏並不缺物資,但一旦進入城外的安全基地就不一樣了,還有一點就是,出城前往安全基地的人多了,其實對於他們這些玩家來說,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周安安還有一層顧慮。
現在大家夥都想著去安全基地,那麽安全基地一下子接納這麽多人,居住條件肯定很差,在那種環境下,空間肯定是不敢用了,隻能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普通人,去參與基地的勞動和建設,換取那一點點生存的口糧。
所以,何必呢?
所以周安安沒有拆自己的帳篷,依舊是在周圍淡定的翻找著廢墟裏的東西。
事實上,想去安全基地的人雖然占了大多數,但還有一少數人正處於觀望狀態,並沒有立刻就前往基地。
救援人員並沒有在這裏停留太久,很快就離開了,他們還得繼續前行,尋找到更多的生存者去通知,畢竟這是他們的救援任務。
而隨著救援隊伍的離開,原本這裏密密麻麻的人一下子就少了很多,不過大多數人都沒法帶走自己的臨時居所,隻能帶走那些尋找到的物資。
畢竟帳篷是就地取材搭建的,就現在這種路況,隻能靠步行,就算是把帳篷拆零碎了,那也帶不走!
再說了就搭建帳篷的這些材料,大多數的都能在垃圾堆中再次翻找到,所以根本沒什麽好值得珍惜的。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是抱著基地會提供住所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