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林寧早早起身,精心做好了偽裝。她換上了一套樸素的男裝,將頭發高高束起,用一塊布巾遮住了大半張臉,隻露出一雙明亮的眼睛。確認自己的裝扮不會被輕易認出後,她便悄悄出了門,朝著莊子的方向去。
一路上,林寧心中滿是對林晚和彭迎春的擔憂,腳下的步伐也不自覺地加快了幾分。終於,她來到了那處莊子。莊子看上去寧靜而隱蔽,周圍綠樹環繞,是個藏身的好地方。
林寧輕車熟路地走進莊子,很快便找到了林晚和彭迎春所在的屋子。林晚和彭迎春看到林寧突然到來,先是一愣,隨後臉上露出驚喜的神情。
林寧顧不上寒暄,急忙將皇帝委任南宮瑾調查她們失蹤一事告訴了兩人。林晚聽後,眉頭微微皺起,有些擔憂地說道:“南宮瑾來調查?這可如何是好?”
彭迎春也點頭附和道:“是啊,我們躲到這兒,他都是知道的啊,怕是我們又要被送回太子府了。”
林寧輕輕拍了拍兩人的肩膀,安慰道:“你們先別慌,南宮瑾不一定能馬上來,但我們也不是毫無應對之策。我今日來就是想和你們商量一下,看看接下來該怎麽辦。”
三人圍坐在一起,開始仔細商討應對南宮瑾調查的辦法。林寧分析道:“南宮瑾沒在當場說出實情,或許就是要給咱們機會。”
林晚沉思片刻心道不好,林寧怕是不知道帶他們來的不是南宮瑾,林寧頗為擔心的說道:“他既然沒有在大殿說我們的事情,一方麵也許是想保護我們,再者也不想太子對他有所猜忌。”
彭迎春思索了一下,補充道:“對,隻要我們不露出馬腳,在莊子裏也要更加小心謹慎,盡量不要外出,避免被人發現,他應該是不會出賣我們的。”
林寧點頭表示讚同:“嗯,暫時咱們先這樣。不過,南宮瑾到底怎麽想的,我們也不清楚,所以還得做好其他準備,以防萬一。”
在那靜謐的莊子裏,林晚和彭迎春經過這段時間的休養,氣色已然恢複得大好。林寧看著她們,心中稍感寬慰,可眼前的局勢依舊嚴峻,三人圍坐在一起,認真商議應對之法。
林晚率先開口,眼神中透著一絲決然:“我們不能就這麽坐以待斃,既然南宮瑾已經開始調查,我們得主動出擊才行。我想,我們可以先派人去給柳太傅和右相送一封信,寫清事情的始末,以防止調查到家裏的時候家裏不知如何應對。”
彭迎春微微點頭,表示讚同:“說得有道理,隻是派誰去合適呢?這人選必須要足夠機靈,且不容易被發現。”
林寧思索片刻後說道:“我身邊有個叫小翠的丫鬟,她心思細膩,辦事穩妥,我可以讓她去。並且我會給她喬裝打扮一下,這樣就能更穩妥一些。”
林晚接著說道:“還有,我們得提前想好萬一被抓後的退路。這莊子雖隱蔽,但也不是絕對安全的地方。或許我們可以準備一些易容的物品,以備不時之需,到時候就算暴露,也能爭取一些逃脫的時間。”
彭迎春眼睛一亮:“對了,我曾聽聞有一種易容術極為精妙,可以讓人改頭換麵,難以辨認。我認識一位江湖異人,或許他能幫我們弄到這種易容的東西,我讓丫鬟去設法聯係他。”
林寧又道:“另外,我們也不能忽視南宮瑾身邊的人。他的那些親信,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萬一他們發現,會讓我們很被動。”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不斷地完善著應對之策,雖然前方困難重重,但她們相互扶持,彼此依靠,決心要在這複雜的局勢中,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隻是這計劃能否順利實施,又是否真的能瞞天過海,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可她們也隻能在這未知中,小心翼翼地前行,林晚和彭迎春實在是不想回去那魔窟,可皇家為了臉麵,也斷然不會允許皇家的太子妃和離的。
林晚和彭迎春坐在桌前,神色凝重,手中握著筆,卻遲遲未曾落下,心中滿是複雜的情緒。她們深知,這一封信,承載著太多的無奈與決絕,一旦寄出,或許就意味著和家人徹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林晚深吸一口氣,率先落筆,筆尖在紙上劃過,一行行字跡滿含著她的委屈與堅定:“父親、母親、外公,見字如麵。不孝女,如今隻能以這樣的方式與你們通信。女此刻處境艱難,想必家中也已察覺我的失蹤而憂心不已,隻是女兒實在不能說出自己身在何處,怕給家裏帶來更大的災禍。”
彭迎春看著林晚寫著,眼眶漸漸泛紅,她也緩緩開始書寫:“爹娘,女兒此刻心中滿是苦澀,女兒知曉你們定是萬分牽掛,可當下的情形實在危急。那人心狠手辣,之前在府中的種種遭遇,讓女兒看清了他的真麵目,如今恐怕已然沒有了利用價值,若再回那,等待我的便隻有死路一條。”
林晚接著寫道:“我斷不會再回到那虎狼之地,哪怕從此逃亡為生,也不願再陷入那般危險的境地。女兒懇請爹娘、外公,就當從未有過我這個女兒吧,如此,或許能保家中平安無事,女兒也能安心在此躲避災禍。”
彭迎春的淚水滴落在信紙上,暈開了一片墨痕,她強忍著抽泣,繼續寫道:“望家中莫要再四處找尋我,我會盡力保全自己,隻願爹娘保重身體,莫要因我們太過傷神。待日後風波平息,若還有機會,女兒定會想辦法與家中團聚,還望爹娘體諒女兒的苦衷。”
待寫完信後,兩人將信紙仔細疊好,裝入信封,封好口。林晚喚來莊子裏信得過的下人,叮囑道:“務必將這信安全送到家中小翠手中,切不可出任何差池。”
下人接過信,鄭重地點點頭,便轉身去安排送信之事了。林晚和彭迎春看著下人離去的背影,眼中滿是不舍與牽掛,她們知道,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與家人相見,隻是為了活下去,為了不再被太子所害,她們隻能做出這樣無奈的抉擇,在權勢麵前,人命如草芥。隻盼著家中能理解她們的苦心,平安順遂地度過以後的時光。
彭右相顫抖著雙手接過那封信,當看到熟悉的筆跡時,眼眶瞬間就紅了起來。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信,逐字逐句地讀著女兒彭迎春寫來的內容,越讀心中越是五味雜陳,既為女兒如今深陷險境而心疼不已,又因知曉女兒還活著而稍稍鬆了口氣。
想著女兒在信中訴說的那些遭遇,彭右相的眼前仿佛浮現出女兒擔驚受怕的模樣,那可是他捧在手心裏疼愛的寶貝女兒啊,如今卻要東躲西藏,時刻麵臨著危險,怎能不讓他這個做父親的揪心呢。可即便如此,隻要女兒還活著,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慰藉了。
彭右相抬起手,用衣袖輕輕擦拭著眼角不斷湧出的淚水,那渾濁的老淚順著臉頰滑落,打濕了衣衫。他在心裏暗暗發誓,無論如何,一定要替女兒隱瞞好這件事情,絕不能讓女兒的事情被發現,哪怕拚上自己的一切,也要護女兒周全,讓她能平平安安地躲過這場災禍。
而另一邊,柳太傅展開林晚的信後,看著信上的內容,臉上竟漸漸露出了笑容。這一切似乎越來越朝著他期盼的方向發展了。柳太傅早就對太子的種種行徑不滿,也深知太子心狠手辣,林晚留在太子府那必定是與太子正麵交鋒。這結果也是不錯的。他心中暗自盤算著,接下來隻要能繼續穩住局勢,再借助南宮瑾調查此事的契機,說不定就能徹底扳倒太子,讓那作惡多端的太子退了太子之位,或許就能迎來他想要的結果。
柳太傅在心中默默盤算著如何利用當下的局勢扳倒太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精明和決絕。
首先,他決定在南宮瑾調查林晚和彭迎春失蹤一事上推波助瀾。柳太傅深知南宮瑾為人正直,且深受皇帝信任,他會巧妙地向南宮瑾提供一些關於太子惡行的線索,但又不會顯得過於刻意。比如,他會讓人暗中將太子以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對身邊人包括林晚和彭迎春可能施加的種種傷害行為的傳聞透露給南宮瑾的下屬,讓這些線索如同涓涓細流,逐漸匯聚到南宮瑾那裏,引導南宮瑾對太子產生懷疑。
其次,柳太傅開始聯絡朝中與太子有隙的大臣。他會以關心朝廷局勢、擔憂國家未來為由,在私下的聚會或者密談中,不動聲色地揭露太子的野心和狠毒手段。這些大臣本來就對太子的一些行徑有所不滿,在柳太傅的一番勸說下,他們很可能會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反對太子的勢力。柳太傅會和他們商議,如何在朝堂之上巧妙地提及太子的問題,讓皇帝對太子的信任產生動搖。
然後,柳太傅還打算利用輿論的力量。他會安排一些可靠的人在京城的茶樓酒肆等人員聚集的地方,有意無意地散播太子的負麵消息。這些消息會在民間慢慢發酵,引起百姓的關注和議論。當這種輿論的聲音足夠大時,它就會像一陣風,吹進皇宮,吹進皇帝的耳朵裏。畢竟,一個失去民心的太子,在皇帝眼中的地位也會大打折扣。
此外,柳太傅會密切關注太子的一舉一動。他讓自己的心腹之人暗中監視太子府的進出人員和物資運輸等情況,要從中找到太子結黨營私或者其他違法亂紀的證據。一旦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就會立即將這些證據呈遞給南宮瑾或者直接呈遞給皇帝,讓太子沒有辯解的餘地。
最後,柳太傅還會在適當的時候,讓林晚和彭迎春的遭遇成為攻擊太子的利器。他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比如朝堂之上討論後宮事宜或者治安問題時,巧妙地提及林晚和彭迎春失蹤可能與太子有關,以此來引發皇帝的震怒,讓太子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不過,這一切都需要精心的策劃和時機的把握,柳太傅深知其中的風險,但為了扳倒太子,他願意冒險一試。所以,他囑咐柳姨娘道“當下,讓林晚在外麵躲著是安全的,你不要派人去找,也不要與那個姓林的說這個事情,隻有這樣林晚在外麵才能安全。”柳姨娘擦了擦眼淚無奈道:“知道了,父親。”
南宮瑾接到皇帝委任後,便馬不停蹄地展開了調查。他本就心思縝密,手下又有著一幫得力的人手,一番探查下來,還真讓他很快就發現了一些不易察覺的蛛絲馬跡。
這些線索雖看似零散,但經過南宮瑾的抽絲剝繭、仔細分析,竟隱隱都指向了太子。南宮瑾不敢有絲毫懈怠,趕忙將所查到的情況一一如實匯報給了皇帝。
皇帝聽聞這些匯報後,臉色瞬間變得陰沉無比,心中怒火 “噌” 地一下就冒了起來。自己寄予厚望、身為儲君的太子,居然牽扯到如此多不清不楚的事,這怎能不讓他震怒。當下,皇帝便下令徹查太子的親兵,勢要把這背後的真相全部弄個水落石出。
而這一查,竟又恰巧查到太子的屬地有私造兵器之事。那私造兵器的工坊裏,還有打造好的各式兵器沒有被完全搬走,顯然是收到了風聲,隻是沒想到查的這樣快,導致剛停運不長時間,並沒有辦法完全掩蓋過去。這可是犯了皇家大忌,意圖謀反的嫌疑陡然增大。
皇帝得知這個消息後,更是氣得渾身發抖,龍顏大怒。他萬萬沒想到,太子竟敢做出這般大逆不道的事,當下便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即刻褫奪太子的太子位,並且下令將太子禁足在王府之中,沒有皇帝的召見,不許踏出王府半步,更不許麵聖。
消息傳開後,整個朝廷都為之震動。大臣們有的暗自慶幸自己之前沒和太子走得太近,有的則是滿臉驚愕,不敢相信太子居然做出了如此膽大妄為的事。而柳太傅呢,聽到這個結果,心中別提多暢快了,臉上也不自覺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這一切謀劃才剛剛開始,接下來更是要謹慎為之。伴君如伴虎,一子錯,滿盤輸。
當熹貴妃聽聞太子被褫奪太子位,禁足在王府的消息後,整個人如遭雷擊,愣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她心急如焚,顧不上梳妝打扮,急匆匆地便往皇帝所在的宮殿趕去。
到了宮殿之中,熹貴妃 “撲通” 一聲就跪在了地上,眼淚如同斷了線的珠子一般,不停地滾落下來。她一邊哭,一邊朝著皇帝的方向爬行了幾步,哀求道:“陛下,臣妾求您,看在臣妾這些年陪伴在您身邊,盡心盡力的份兒上,寬恕太子這一回。太子他年幼,一定是一時糊塗,被奸人所惑,才犯下這等過錯呀,陛下開恩呐!”
皇帝本就因為太子之事憋了一肚子火,此刻看到熹貴妃這般哭鬧著求情,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他臉色陰沉得可怕,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嗬斥道:“住口!你還好意思來求情?你身為太子的生母,平日裏是如何教導他的?隻知道一味地溺愛,對他的種種惡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讓他一步步走到如今這般大逆不道的地步。你根本就沒有盡到為人母的責任!”
熹貴妃被皇帝這一通怒斥,嚇得身子一哆嗦,可她實在心疼兒子,依舊不死心地哭訴著:“陛下,臣妾知錯了,可太子畢竟是您的親生骨肉,是咱們的嫡長子啊,您就再給他一次機會吧,臣妾定當好好教導他,讓他改過自新,往後絕不再犯此類過錯了。”
皇帝卻根本不為所動,眼中滿是失望與憤怒:“哼,如今說這些還有何用?他犯下的可是謀逆大罪,朕豈能輕易饒恕?朕本對他寄予厚望,盼著他能成為一代明君,可他卻如此讓朕失望,你也莫要再在此處哭鬧了,朕不會改變,退下吧!”
熹貴妃眼見皇帝心意已決,絕望地癱坐在地上,哭聲愈發悲戚。可皇帝絲毫不為所顧,直接命人將她帶了下去,還下旨削減了熹貴妃的月例,責令她在宮中閉門思過,好好反省自己教子無方的過錯。
此事一出,宮中眾人皆知皇帝這次是動了真怒,對太子和熹貴妃都不再留情麵,往後行事更是小心翼翼起來,生怕觸了黴頭,而這一場風波,也讓整個皇宮的氛圍變得越發壓抑和緊張了。
自熹貴妃被禁足之後,皇帝的心思便全然轉到了德妃這邊,每日的起居都安排在了德妃的宮殿之中。
德妃本就是個聰慧溫婉之人,平日裏就深得皇帝的喜愛,如今皇帝幾乎常駐在她這兒,她更是盡心盡力地侍奉著皇帝。從精心準備的膳食,到每一處起居細節的妥帖安排,再到與皇帝相處時的溫柔細語、善解人意,無一不讓皇帝越發覺得舒心愜意。
在這宮中眾人的眼中,德妃的地位那是肉眼可見地高了起來。以往前來請安問禮的妃嬪們雖也對德妃客客氣氣,但如今態度裏更多了幾分敬畏與討好。下人們在德妃的宮殿進進出出,做事也愈發勤快用心,都盼著能在這位正得寵的主子麵前留個好印象。
這邊朝堂之上,柳太傅作為扳倒太子的關鍵人物,又恰逢德妃如今這般受寵,他也跟著享受了諸多榮寵。皇帝對柳太傅的態度愈發親和,時常在朝堂之上誇讚柳太傅忠心耿耿、為朝廷殫精竭慮,還屢屢賞賜一些珍稀之物給他,或是賜予一些旁人求而不得的殊榮,像是特許他在宮中行走不必通報這般特殊待遇。
其他大臣們見狀,心裏都明白如今柳太傅是風頭正盛,紛紛主動與他交好,或是向他請教一些朝堂之事,柳太傅的門下一時之間變得門庭若市。柳太傅心裏自然也清楚這其中的緣由,弱肉強食,沒有什麽樹可以長青,沒有什麽花可以長紅,隻有自身地位穩固,時刻做好應對之策,才能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之上長久立足。
一路上,林寧心中滿是對林晚和彭迎春的擔憂,腳下的步伐也不自覺地加快了幾分。終於,她來到了那處莊子。莊子看上去寧靜而隱蔽,周圍綠樹環繞,是個藏身的好地方。
林寧輕車熟路地走進莊子,很快便找到了林晚和彭迎春所在的屋子。林晚和彭迎春看到林寧突然到來,先是一愣,隨後臉上露出驚喜的神情。
林寧顧不上寒暄,急忙將皇帝委任南宮瑾調查她們失蹤一事告訴了兩人。林晚聽後,眉頭微微皺起,有些擔憂地說道:“南宮瑾來調查?這可如何是好?”
彭迎春也點頭附和道:“是啊,我們躲到這兒,他都是知道的啊,怕是我們又要被送回太子府了。”
林寧輕輕拍了拍兩人的肩膀,安慰道:“你們先別慌,南宮瑾不一定能馬上來,但我們也不是毫無應對之策。我今日來就是想和你們商量一下,看看接下來該怎麽辦。”
三人圍坐在一起,開始仔細商討應對南宮瑾調查的辦法。林寧分析道:“南宮瑾沒在當場說出實情,或許就是要給咱們機會。”
林晚沉思片刻心道不好,林寧怕是不知道帶他們來的不是南宮瑾,林寧頗為擔心的說道:“他既然沒有在大殿說我們的事情,一方麵也許是想保護我們,再者也不想太子對他有所猜忌。”
彭迎春思索了一下,補充道:“對,隻要我們不露出馬腳,在莊子裏也要更加小心謹慎,盡量不要外出,避免被人發現,他應該是不會出賣我們的。”
林寧點頭表示讚同:“嗯,暫時咱們先這樣。不過,南宮瑾到底怎麽想的,我們也不清楚,所以還得做好其他準備,以防萬一。”
在那靜謐的莊子裏,林晚和彭迎春經過這段時間的休養,氣色已然恢複得大好。林寧看著她們,心中稍感寬慰,可眼前的局勢依舊嚴峻,三人圍坐在一起,認真商議應對之法。
林晚率先開口,眼神中透著一絲決然:“我們不能就這麽坐以待斃,既然南宮瑾已經開始調查,我們得主動出擊才行。我想,我們可以先派人去給柳太傅和右相送一封信,寫清事情的始末,以防止調查到家裏的時候家裏不知如何應對。”
彭迎春微微點頭,表示讚同:“說得有道理,隻是派誰去合適呢?這人選必須要足夠機靈,且不容易被發現。”
林寧思索片刻後說道:“我身邊有個叫小翠的丫鬟,她心思細膩,辦事穩妥,我可以讓她去。並且我會給她喬裝打扮一下,這樣就能更穩妥一些。”
林晚接著說道:“還有,我們得提前想好萬一被抓後的退路。這莊子雖隱蔽,但也不是絕對安全的地方。或許我們可以準備一些易容的物品,以備不時之需,到時候就算暴露,也能爭取一些逃脫的時間。”
彭迎春眼睛一亮:“對了,我曾聽聞有一種易容術極為精妙,可以讓人改頭換麵,難以辨認。我認識一位江湖異人,或許他能幫我們弄到這種易容的東西,我讓丫鬟去設法聯係他。”
林寧又道:“另外,我們也不能忽視南宮瑾身邊的人。他的那些親信,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萬一他們發現,會讓我們很被動。”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不斷地完善著應對之策,雖然前方困難重重,但她們相互扶持,彼此依靠,決心要在這複雜的局勢中,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隻是這計劃能否順利實施,又是否真的能瞞天過海,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可她們也隻能在這未知中,小心翼翼地前行,林晚和彭迎春實在是不想回去那魔窟,可皇家為了臉麵,也斷然不會允許皇家的太子妃和離的。
林晚和彭迎春坐在桌前,神色凝重,手中握著筆,卻遲遲未曾落下,心中滿是複雜的情緒。她們深知,這一封信,承載著太多的無奈與決絕,一旦寄出,或許就意味著和家人徹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林晚深吸一口氣,率先落筆,筆尖在紙上劃過,一行行字跡滿含著她的委屈與堅定:“父親、母親、外公,見字如麵。不孝女,如今隻能以這樣的方式與你們通信。女此刻處境艱難,想必家中也已察覺我的失蹤而憂心不已,隻是女兒實在不能說出自己身在何處,怕給家裏帶來更大的災禍。”
彭迎春看著林晚寫著,眼眶漸漸泛紅,她也緩緩開始書寫:“爹娘,女兒此刻心中滿是苦澀,女兒知曉你們定是萬分牽掛,可當下的情形實在危急。那人心狠手辣,之前在府中的種種遭遇,讓女兒看清了他的真麵目,如今恐怕已然沒有了利用價值,若再回那,等待我的便隻有死路一條。”
林晚接著寫道:“我斷不會再回到那虎狼之地,哪怕從此逃亡為生,也不願再陷入那般危險的境地。女兒懇請爹娘、外公,就當從未有過我這個女兒吧,如此,或許能保家中平安無事,女兒也能安心在此躲避災禍。”
彭迎春的淚水滴落在信紙上,暈開了一片墨痕,她強忍著抽泣,繼續寫道:“望家中莫要再四處找尋我,我會盡力保全自己,隻願爹娘保重身體,莫要因我們太過傷神。待日後風波平息,若還有機會,女兒定會想辦法與家中團聚,還望爹娘體諒女兒的苦衷。”
待寫完信後,兩人將信紙仔細疊好,裝入信封,封好口。林晚喚來莊子裏信得過的下人,叮囑道:“務必將這信安全送到家中小翠手中,切不可出任何差池。”
下人接過信,鄭重地點點頭,便轉身去安排送信之事了。林晚和彭迎春看著下人離去的背影,眼中滿是不舍與牽掛,她們知道,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與家人相見,隻是為了活下去,為了不再被太子所害,她們隻能做出這樣無奈的抉擇,在權勢麵前,人命如草芥。隻盼著家中能理解她們的苦心,平安順遂地度過以後的時光。
彭右相顫抖著雙手接過那封信,當看到熟悉的筆跡時,眼眶瞬間就紅了起來。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信,逐字逐句地讀著女兒彭迎春寫來的內容,越讀心中越是五味雜陳,既為女兒如今深陷險境而心疼不已,又因知曉女兒還活著而稍稍鬆了口氣。
想著女兒在信中訴說的那些遭遇,彭右相的眼前仿佛浮現出女兒擔驚受怕的模樣,那可是他捧在手心裏疼愛的寶貝女兒啊,如今卻要東躲西藏,時刻麵臨著危險,怎能不讓他這個做父親的揪心呢。可即便如此,隻要女兒還活著,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慰藉了。
彭右相抬起手,用衣袖輕輕擦拭著眼角不斷湧出的淚水,那渾濁的老淚順著臉頰滑落,打濕了衣衫。他在心裏暗暗發誓,無論如何,一定要替女兒隱瞞好這件事情,絕不能讓女兒的事情被發現,哪怕拚上自己的一切,也要護女兒周全,讓她能平平安安地躲過這場災禍。
而另一邊,柳太傅展開林晚的信後,看著信上的內容,臉上竟漸漸露出了笑容。這一切似乎越來越朝著他期盼的方向發展了。柳太傅早就對太子的種種行徑不滿,也深知太子心狠手辣,林晚留在太子府那必定是與太子正麵交鋒。這結果也是不錯的。他心中暗自盤算著,接下來隻要能繼續穩住局勢,再借助南宮瑾調查此事的契機,說不定就能徹底扳倒太子,讓那作惡多端的太子退了太子之位,或許就能迎來他想要的結果。
柳太傅在心中默默盤算著如何利用當下的局勢扳倒太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精明和決絕。
首先,他決定在南宮瑾調查林晚和彭迎春失蹤一事上推波助瀾。柳太傅深知南宮瑾為人正直,且深受皇帝信任,他會巧妙地向南宮瑾提供一些關於太子惡行的線索,但又不會顯得過於刻意。比如,他會讓人暗中將太子以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對身邊人包括林晚和彭迎春可能施加的種種傷害行為的傳聞透露給南宮瑾的下屬,讓這些線索如同涓涓細流,逐漸匯聚到南宮瑾那裏,引導南宮瑾對太子產生懷疑。
其次,柳太傅開始聯絡朝中與太子有隙的大臣。他會以關心朝廷局勢、擔憂國家未來為由,在私下的聚會或者密談中,不動聲色地揭露太子的野心和狠毒手段。這些大臣本來就對太子的一些行徑有所不滿,在柳太傅的一番勸說下,他們很可能會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反對太子的勢力。柳太傅會和他們商議,如何在朝堂之上巧妙地提及太子的問題,讓皇帝對太子的信任產生動搖。
然後,柳太傅還打算利用輿論的力量。他會安排一些可靠的人在京城的茶樓酒肆等人員聚集的地方,有意無意地散播太子的負麵消息。這些消息會在民間慢慢發酵,引起百姓的關注和議論。當這種輿論的聲音足夠大時,它就會像一陣風,吹進皇宮,吹進皇帝的耳朵裏。畢竟,一個失去民心的太子,在皇帝眼中的地位也會大打折扣。
此外,柳太傅會密切關注太子的一舉一動。他讓自己的心腹之人暗中監視太子府的進出人員和物資運輸等情況,要從中找到太子結黨營私或者其他違法亂紀的證據。一旦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就會立即將這些證據呈遞給南宮瑾或者直接呈遞給皇帝,讓太子沒有辯解的餘地。
最後,柳太傅還會在適當的時候,讓林晚和彭迎春的遭遇成為攻擊太子的利器。他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比如朝堂之上討論後宮事宜或者治安問題時,巧妙地提及林晚和彭迎春失蹤可能與太子有關,以此來引發皇帝的震怒,讓太子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不過,這一切都需要精心的策劃和時機的把握,柳太傅深知其中的風險,但為了扳倒太子,他願意冒險一試。所以,他囑咐柳姨娘道“當下,讓林晚在外麵躲著是安全的,你不要派人去找,也不要與那個姓林的說這個事情,隻有這樣林晚在外麵才能安全。”柳姨娘擦了擦眼淚無奈道:“知道了,父親。”
南宮瑾接到皇帝委任後,便馬不停蹄地展開了調查。他本就心思縝密,手下又有著一幫得力的人手,一番探查下來,還真讓他很快就發現了一些不易察覺的蛛絲馬跡。
這些線索雖看似零散,但經過南宮瑾的抽絲剝繭、仔細分析,竟隱隱都指向了太子。南宮瑾不敢有絲毫懈怠,趕忙將所查到的情況一一如實匯報給了皇帝。
皇帝聽聞這些匯報後,臉色瞬間變得陰沉無比,心中怒火 “噌” 地一下就冒了起來。自己寄予厚望、身為儲君的太子,居然牽扯到如此多不清不楚的事,這怎能不讓他震怒。當下,皇帝便下令徹查太子的親兵,勢要把這背後的真相全部弄個水落石出。
而這一查,竟又恰巧查到太子的屬地有私造兵器之事。那私造兵器的工坊裏,還有打造好的各式兵器沒有被完全搬走,顯然是收到了風聲,隻是沒想到查的這樣快,導致剛停運不長時間,並沒有辦法完全掩蓋過去。這可是犯了皇家大忌,意圖謀反的嫌疑陡然增大。
皇帝得知這個消息後,更是氣得渾身發抖,龍顏大怒。他萬萬沒想到,太子竟敢做出這般大逆不道的事,當下便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即刻褫奪太子的太子位,並且下令將太子禁足在王府之中,沒有皇帝的召見,不許踏出王府半步,更不許麵聖。
消息傳開後,整個朝廷都為之震動。大臣們有的暗自慶幸自己之前沒和太子走得太近,有的則是滿臉驚愕,不敢相信太子居然做出了如此膽大妄為的事。而柳太傅呢,聽到這個結果,心中別提多暢快了,臉上也不自覺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這一切謀劃才剛剛開始,接下來更是要謹慎為之。伴君如伴虎,一子錯,滿盤輸。
當熹貴妃聽聞太子被褫奪太子位,禁足在王府的消息後,整個人如遭雷擊,愣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她心急如焚,顧不上梳妝打扮,急匆匆地便往皇帝所在的宮殿趕去。
到了宮殿之中,熹貴妃 “撲通” 一聲就跪在了地上,眼淚如同斷了線的珠子一般,不停地滾落下來。她一邊哭,一邊朝著皇帝的方向爬行了幾步,哀求道:“陛下,臣妾求您,看在臣妾這些年陪伴在您身邊,盡心盡力的份兒上,寬恕太子這一回。太子他年幼,一定是一時糊塗,被奸人所惑,才犯下這等過錯呀,陛下開恩呐!”
皇帝本就因為太子之事憋了一肚子火,此刻看到熹貴妃這般哭鬧著求情,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他臉色陰沉得可怕,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嗬斥道:“住口!你還好意思來求情?你身為太子的生母,平日裏是如何教導他的?隻知道一味地溺愛,對他的種種惡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讓他一步步走到如今這般大逆不道的地步。你根本就沒有盡到為人母的責任!”
熹貴妃被皇帝這一通怒斥,嚇得身子一哆嗦,可她實在心疼兒子,依舊不死心地哭訴著:“陛下,臣妾知錯了,可太子畢竟是您的親生骨肉,是咱們的嫡長子啊,您就再給他一次機會吧,臣妾定當好好教導他,讓他改過自新,往後絕不再犯此類過錯了。”
皇帝卻根本不為所動,眼中滿是失望與憤怒:“哼,如今說這些還有何用?他犯下的可是謀逆大罪,朕豈能輕易饒恕?朕本對他寄予厚望,盼著他能成為一代明君,可他卻如此讓朕失望,你也莫要再在此處哭鬧了,朕不會改變,退下吧!”
熹貴妃眼見皇帝心意已決,絕望地癱坐在地上,哭聲愈發悲戚。可皇帝絲毫不為所顧,直接命人將她帶了下去,還下旨削減了熹貴妃的月例,責令她在宮中閉門思過,好好反省自己教子無方的過錯。
此事一出,宮中眾人皆知皇帝這次是動了真怒,對太子和熹貴妃都不再留情麵,往後行事更是小心翼翼起來,生怕觸了黴頭,而這一場風波,也讓整個皇宮的氛圍變得越發壓抑和緊張了。
自熹貴妃被禁足之後,皇帝的心思便全然轉到了德妃這邊,每日的起居都安排在了德妃的宮殿之中。
德妃本就是個聰慧溫婉之人,平日裏就深得皇帝的喜愛,如今皇帝幾乎常駐在她這兒,她更是盡心盡力地侍奉著皇帝。從精心準備的膳食,到每一處起居細節的妥帖安排,再到與皇帝相處時的溫柔細語、善解人意,無一不讓皇帝越發覺得舒心愜意。
在這宮中眾人的眼中,德妃的地位那是肉眼可見地高了起來。以往前來請安問禮的妃嬪們雖也對德妃客客氣氣,但如今態度裏更多了幾分敬畏與討好。下人們在德妃的宮殿進進出出,做事也愈發勤快用心,都盼著能在這位正得寵的主子麵前留個好印象。
這邊朝堂之上,柳太傅作為扳倒太子的關鍵人物,又恰逢德妃如今這般受寵,他也跟著享受了諸多榮寵。皇帝對柳太傅的態度愈發親和,時常在朝堂之上誇讚柳太傅忠心耿耿、為朝廷殫精竭慮,還屢屢賞賜一些珍稀之物給他,或是賜予一些旁人求而不得的殊榮,像是特許他在宮中行走不必通報這般特殊待遇。
其他大臣們見狀,心裏都明白如今柳太傅是風頭正盛,紛紛主動與他交好,或是向他請教一些朝堂之事,柳太傅的門下一時之間變得門庭若市。柳太傅心裏自然也清楚這其中的緣由,弱肉強食,沒有什麽樹可以長青,沒有什麽花可以長紅,隻有自身地位穩固,時刻做好應對之策,才能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之上長久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