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回到公司已是下午四點多鍾,休息天大多出去玩的人也基本上回來了,剛要騎著車進公司工廠大門,被蔡隆誌叫住,說晚上一起出外麵吃點,
一凡說可以。跟蔡隆誌兩人在一起可以無話不說,一凡是他引薦進入這個公司的,不管有沒有他的因素在,一凡都認為他是自己的貴人,在自己基本走投無路之時是他拉了自己一把。
一凡感恩他的幫忙,這個禮拜加班,特意安排他去車不鏽鋼平頭。
這個工序有三人在做,工價比較高,上一天班可以賺到一百多元,如果不能全都安排上班的話,一凡基本上都會安排他去做,反正玩也玩掉的時間,何不多賺點錢呢。
放好車子,蔡隆誌已經在公司門口等他了,同時站在一起的還有他的小姨子範春英.範春英一凡認識,長得比較高,身材特別地好,在公司算得上是美人,眼睛很有靈動性,活潑開朗,一凡教過她,是在一凡那班畢業的,見到一凡就叫“老師”,連姓都不帶的那種,在沉頭車間上班。
這個車間的人腦子是比較靈活的,工資也是比較高,進這個車間必須是腦子好用之人,頭腦不靈活者,很容易造成工序返工,在車間幹活,還要學會磨鑽頭,鑽頭太尖不行,太平也不行,這工序就是智慧與體力並存的一個工種。
上個月,隆誌在一凡的關照之下,首次突破了兩千元工資,拿到工資那一天就說過要兩人出去搓一頓,因一凡說過要感謝他們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那次是一凡買了單。
三人朝後山的餐館走去,坐下不久又來了兩人,一個是鍾甫光,另外一個一凡不認識,但從說話的口音來看,也是老家的人。
蔡隆誌介紹說,那人姓黎,叫黎育新,剛從小欖那邊過來,原來是在小欖那邊的工廠做球鎖拋光,看有沒機會進公司的拋光車間。
一凡說,既然大家都是老鄉,有能力的話肯定得幫忙。
黎育新說,謝謝了!
一凡對他說,要做事就得認認真真的做,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樣的話還賺卵的錢。
黎育新點頭稱是。
五人點了四菜,要喝啤酒就沒有點湯,吃完飯後,一凡對黎育新說,明天十點來公司等我的消息。
拋光車間是公司唯一一個承包出去的車間,老板是廣東清遠人,一凡來到公司後一直沒跟他交流過,隻知道中秋節發工資時他來過一次,車間具體管理事務的是他的小舅子,叫許誌光,就連車間統計員也是他的親戚,叫潘雪。
車間裏公司派了兩名質檢員,負責質量監督,一個負責銅質的,另一個負責不鏽鋼和鐵質的。
平時一凡與潘雪打交道多,基本每天都會見過幾次麵。
第二天上班,一凡把統計工作做完後,正好有組數字要去拋光車間核實一下。
一凡見到許誌光後,跟他說要進一個人的事,他二話沒說,便要一凡將進之人的姓名寫給他,然後他寫了一張條子,要潘雪交給辦公室歐詩奇,登記備案,做好入廠手續。
一凡十點朝公司門口一看,隻見黎育新坐在門口早餐店裏,招手要他過來。把他叫進門衛室,叫他準備三張一寸近期相片,是辦理入廠手續需要,並叫他明天過來上班,囑咐他未經他的許可,不可以介紹人進來,否則能讓你進來,也可以隨時叫你出去。
黎育新拍著胸脯保證說“一定聽你的話!”一凡這不是為難他,而是看到過幾個老鄉翻臉不認人的事,尤其是那些女人,一開始說得好好的會勤勞做事,介紹她們進公司後,自己懶,妒忌隆誌老婆和小姨子工資高,經常在旁邊使壞。
一凡最看不慣的就是這種人,別人天天努力上班,晚上還自覺加班,得到的報酬自然多,你卻又想“睡燥蓆,又要尿床”,這天大的好事哪裏有。
所以一凡在老鄉麵前多次強調,老鄉們要團結,要互相幫助,有什麽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告訴他們,兄弟不和鄰舍欺,子叔不和別姓欺的道理。
這段時間老鄉們才收斂了些,相信蔡隆誌和鍾甫光兩人會出麵介紹的人,尾巴也不敢翹得多高。
隨著訂單的增多,再加上公司準備另外增加一條球型鎖生產線,公司車間不夠,租用了隔壁疏浚公司的荒廢車間,作為鎖廠整個工序的生產車間,原鉸鏈生產車間抽調一部門人分到鎖廠那邊。
盡管如此,公司還必須從外再招進五六十人,才滿足整個公司的正常運作,這些事,隻有生產部和人事部知道,其他部門不管不問。
那天蔡隆誌與一凡商量,說是有幾個老鄉想進這家公司,問一凡能不能安排。
一凡問他是哪裏的人,隆誌說都是本鄉鎮的,這些人中就有一凡的親戚。
一凡想自己養父母家沒什麽親戚,難道是妻子外氏那邊的?
一凡問隆誌是不是姓陳的,他說是,就是你的小舅子。
一凡知道,自己妻子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一凡結婚時小舅子在縣城讀高中,至於嶽父家對他的態度,小舅子基本不清楚,一凡女兒出生後,他還幾次偷偷摸摸的來過一凡家,妻子與這個小舅子的感情很深,打斷骨頭連著筋,一凡覺得有必要幫幫他。
他問隆誌:“為何他自己不親自來找我?”
隆誌說:“他覺得家裏對不起你,沒麵子來見你。”
一凡問隆誌:“他現在在哪?”
隆誌說:“就在公司外麵。”
一凡說:“等下你告訴他,中午我請他吃飯。”
中午下班後,隆誌在公司外等一凡,兩人走到路口那邊,隻見小舅子陳燕來站在那裏等他倆。
看見一凡出來,趕緊走了上來,叫了一聲\"姐夫\",從口袋裏掏出煙發給隆誌和一凡。
一凡接過煙,說:“去吃飯。”
隆誌點了兩葷一素,三個菜,一凡說再加一個。
隆誌可能不懂,但一凡從小在道觀裏裏長大,知道待客從不用三個菜,三個菜是待陰間之人的,也是對人不尊重的一種表現,另外就是八個菜也是不行的,那是做白好事的酒席,如果遇到,分都要分成九盤菜,這是客家人的待客規矩。
三人要了幾瓶\"海珠\"啤酒,那時的\"海珠\"啤酒,不夠喝,來幾瓶小支的也行。
飯間,一凡問小舅子什麽時候來的,他說知道了高考落榜就隨老家人來了廣東。
小舅子說,知道姐夫你在這裏,聽家人說過爸媽對姐的事後,覺得沒麵子來找你。
一凡說,一是一,二是二,你放心吧,你的事我會辦好。前提是,你不可對家人說是我安排你的,除非對你二姐說。
陳燕來知道一凡的意思,“嗯嗯”地答應下來。
隆誌不知道一凡與小舅子兩家之間的事,自然不敢多說什麽。
飯後,一凡塞給小舅子兩百元錢,知道找工人的艱辛,叫他明天就來上班。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自己就要闖出一番事業來讓人看看。
一凡把小舅子安排進拋光車間,並叫許誌光找一個內行的師傅教他。
小舅子與黎育新兩人也有個伴,他們兩人合作得很好,趕活時,誰做不贏就幫誰,每月工資是全部老鄉中最高的,學徒結束後每月都能領到三千元左右工資。這是後話。
一凡說可以。跟蔡隆誌兩人在一起可以無話不說,一凡是他引薦進入這個公司的,不管有沒有他的因素在,一凡都認為他是自己的貴人,在自己基本走投無路之時是他拉了自己一把。
一凡感恩他的幫忙,這個禮拜加班,特意安排他去車不鏽鋼平頭。
這個工序有三人在做,工價比較高,上一天班可以賺到一百多元,如果不能全都安排上班的話,一凡基本上都會安排他去做,反正玩也玩掉的時間,何不多賺點錢呢。
放好車子,蔡隆誌已經在公司門口等他了,同時站在一起的還有他的小姨子範春英.範春英一凡認識,長得比較高,身材特別地好,在公司算得上是美人,眼睛很有靈動性,活潑開朗,一凡教過她,是在一凡那班畢業的,見到一凡就叫“老師”,連姓都不帶的那種,在沉頭車間上班。
這個車間的人腦子是比較靈活的,工資也是比較高,進這個車間必須是腦子好用之人,頭腦不靈活者,很容易造成工序返工,在車間幹活,還要學會磨鑽頭,鑽頭太尖不行,太平也不行,這工序就是智慧與體力並存的一個工種。
上個月,隆誌在一凡的關照之下,首次突破了兩千元工資,拿到工資那一天就說過要兩人出去搓一頓,因一凡說過要感謝他們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那次是一凡買了單。
三人朝後山的餐館走去,坐下不久又來了兩人,一個是鍾甫光,另外一個一凡不認識,但從說話的口音來看,也是老家的人。
蔡隆誌介紹說,那人姓黎,叫黎育新,剛從小欖那邊過來,原來是在小欖那邊的工廠做球鎖拋光,看有沒機會進公司的拋光車間。
一凡說,既然大家都是老鄉,有能力的話肯定得幫忙。
黎育新說,謝謝了!
一凡對他說,要做事就得認認真真的做,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樣的話還賺卵的錢。
黎育新點頭稱是。
五人點了四菜,要喝啤酒就沒有點湯,吃完飯後,一凡對黎育新說,明天十點來公司等我的消息。
拋光車間是公司唯一一個承包出去的車間,老板是廣東清遠人,一凡來到公司後一直沒跟他交流過,隻知道中秋節發工資時他來過一次,車間具體管理事務的是他的小舅子,叫許誌光,就連車間統計員也是他的親戚,叫潘雪。
車間裏公司派了兩名質檢員,負責質量監督,一個負責銅質的,另一個負責不鏽鋼和鐵質的。
平時一凡與潘雪打交道多,基本每天都會見過幾次麵。
第二天上班,一凡把統計工作做完後,正好有組數字要去拋光車間核實一下。
一凡見到許誌光後,跟他說要進一個人的事,他二話沒說,便要一凡將進之人的姓名寫給他,然後他寫了一張條子,要潘雪交給辦公室歐詩奇,登記備案,做好入廠手續。
一凡十點朝公司門口一看,隻見黎育新坐在門口早餐店裏,招手要他過來。把他叫進門衛室,叫他準備三張一寸近期相片,是辦理入廠手續需要,並叫他明天過來上班,囑咐他未經他的許可,不可以介紹人進來,否則能讓你進來,也可以隨時叫你出去。
黎育新拍著胸脯保證說“一定聽你的話!”一凡這不是為難他,而是看到過幾個老鄉翻臉不認人的事,尤其是那些女人,一開始說得好好的會勤勞做事,介紹她們進公司後,自己懶,妒忌隆誌老婆和小姨子工資高,經常在旁邊使壞。
一凡最看不慣的就是這種人,別人天天努力上班,晚上還自覺加班,得到的報酬自然多,你卻又想“睡燥蓆,又要尿床”,這天大的好事哪裏有。
所以一凡在老鄉麵前多次強調,老鄉們要團結,要互相幫助,有什麽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告訴他們,兄弟不和鄰舍欺,子叔不和別姓欺的道理。
這段時間老鄉們才收斂了些,相信蔡隆誌和鍾甫光兩人會出麵介紹的人,尾巴也不敢翹得多高。
隨著訂單的增多,再加上公司準備另外增加一條球型鎖生產線,公司車間不夠,租用了隔壁疏浚公司的荒廢車間,作為鎖廠整個工序的生產車間,原鉸鏈生產車間抽調一部門人分到鎖廠那邊。
盡管如此,公司還必須從外再招進五六十人,才滿足整個公司的正常運作,這些事,隻有生產部和人事部知道,其他部門不管不問。
那天蔡隆誌與一凡商量,說是有幾個老鄉想進這家公司,問一凡能不能安排。
一凡問他是哪裏的人,隆誌說都是本鄉鎮的,這些人中就有一凡的親戚。
一凡想自己養父母家沒什麽親戚,難道是妻子外氏那邊的?
一凡問隆誌是不是姓陳的,他說是,就是你的小舅子。
一凡知道,自己妻子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一凡結婚時小舅子在縣城讀高中,至於嶽父家對他的態度,小舅子基本不清楚,一凡女兒出生後,他還幾次偷偷摸摸的來過一凡家,妻子與這個小舅子的感情很深,打斷骨頭連著筋,一凡覺得有必要幫幫他。
他問隆誌:“為何他自己不親自來找我?”
隆誌說:“他覺得家裏對不起你,沒麵子來見你。”
一凡問隆誌:“他現在在哪?”
隆誌說:“就在公司外麵。”
一凡說:“等下你告訴他,中午我請他吃飯。”
中午下班後,隆誌在公司外等一凡,兩人走到路口那邊,隻見小舅子陳燕來站在那裏等他倆。
看見一凡出來,趕緊走了上來,叫了一聲\"姐夫\",從口袋裏掏出煙發給隆誌和一凡。
一凡接過煙,說:“去吃飯。”
隆誌點了兩葷一素,三個菜,一凡說再加一個。
隆誌可能不懂,但一凡從小在道觀裏裏長大,知道待客從不用三個菜,三個菜是待陰間之人的,也是對人不尊重的一種表現,另外就是八個菜也是不行的,那是做白好事的酒席,如果遇到,分都要分成九盤菜,這是客家人的待客規矩。
三人要了幾瓶\"海珠\"啤酒,那時的\"海珠\"啤酒,不夠喝,來幾瓶小支的也行。
飯間,一凡問小舅子什麽時候來的,他說知道了高考落榜就隨老家人來了廣東。
小舅子說,知道姐夫你在這裏,聽家人說過爸媽對姐的事後,覺得沒麵子來找你。
一凡說,一是一,二是二,你放心吧,你的事我會辦好。前提是,你不可對家人說是我安排你的,除非對你二姐說。
陳燕來知道一凡的意思,“嗯嗯”地答應下來。
隆誌不知道一凡與小舅子兩家之間的事,自然不敢多說什麽。
飯後,一凡塞給小舅子兩百元錢,知道找工人的艱辛,叫他明天就來上班。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自己就要闖出一番事業來讓人看看。
一凡把小舅子安排進拋光車間,並叫許誌光找一個內行的師傅教他。
小舅子與黎育新兩人也有個伴,他們兩人合作得很好,趕活時,誰做不贏就幫誰,每月工資是全部老鄉中最高的,學徒結束後每月都能領到三千元左右工資。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