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心裏認為鎮裏這麽大,隻要是哪裏有個什麽單位,稍微打聽一下全都知道,可如今,每個人告訴他的都是“沒聽說”。
一凡心裏覺得有種被同學騙了的感覺,旁邊有個穿得還樸素的中年婦女提醒他,要不打個摩的,叫人帶路。
一語驚醒夢中人。一凡付了飯錢,走向四五人聚在一起,寫有“出租”兩字的摩托車群,問去那公司多少錢,有個長得帥點的師傅說“五元”,一凡想,吃個蛋炒飯才五元,你帶下路都耍五元?
一凡問他有沒有少,他說“沒有”。
於是一凡坐到那人的摩托車後座上。摩托車走了三四分鍾,左拐右拐地來到同學說的印刷公司。
一凡付了車費,走向公司門衛室,掏出煙,發了一支給門衛大哥,問他認不認識“溫輝林”的。
門衛大哥說,不認識,叫一凡在上班的時候打電話問問。
反正沒什麽事,門衛大哥也閑得打瞌睡,一凡便和他聊起了天。
他說,他姓張,也是江西吉安萬安縣的,自己沒什麽技術,當兵回來後,就來中山打工,當上了門衛。
一凡說,兩人都是本家,又問他,同是一個公司的為什麽不認識,他說公司這麽多人,怎麽會認識,不過江西的是老鄉,應該麵熟,隻是對不上號而已。
兩人東一句西一句的聊到下午上班。
那門衛老鄉說,我幫你打個電話問問,一凡把號碼給他,電話撥過去後,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
門衛老鄉說:“找溫輝林”,女人說稍等後,傳來男人的聲音,門衛老鄉把聽筒給一凡。
一凡接過聽筒說:“喂,輝林,我是張一凡。”
溫輝林說,你在門衛室休息一下,下了班就來接你,說後就掛了電話。
一凡象找到了救星一樣,激動得全身發冷,遞煙給門衛大哥,說“謝謝!謝謝!”
溫輝林是一凡高中的同學,大學後兩人同考在市裏的師範院校,隻是兩人不同係。
一凡是中文係,輝林是藝術係,學的是繪畫專業,大學畢業後分在縣城中學,教了兩年書就辭職下海了,在中山呆了近一年。
跟他一起出來的,還有幾個同學,有的進了學校繼續教書,象賴進去了石歧中學,有的去公司裏做了管理主管,如在東莞虎門的孫越,聽說他們都還未婚,混得不錯。
一凡與輝林兩人關係比較要好,基本是那種“一塊豬肉一人一口”的交情,所以一凡一南下廣東就先來投靠他。
下午五點半,終於看見溫輝林從辦公樓裏走了出來,兩人抱了抱,心裏都十分的高興,輝林將一凡的行李寄放在門衛室裏,兩人朝外走去,找一處餐館吃飯。
坐下後,一凡問輝林在公司是負責什麽,輝林說在設計室裏負責產品包裝設計,公司主要是彩色印刷,說白了就是一個彩印廠,要印刷的產品經過他們設計後,拍好菲林,交給下麵的印刷車間。
輝林說,這段時間查暫住證查得很嚴,晚上安排一凡去環城那邊的老鄉那裏住宿,他說這中山很多老鄉,象古鎮那裏,走不了幾步就能遇到老鄉,要一凡放心在這裏找工作。
兩人各喝了兩瓶“海珠”啤酒,匆匆吃完飯,從門衛室提起帆布袋,坐上去環城的老鄉那裏的公共汽車。
到了環城,一凡才發現,這裏住著很多老鄉,有在附近打石的,有的是在塑料廠上班的,一間間小屋,有的住著兩夫妻的,有的是自己的工友,房間之間隻有薄薄的一塊七厘夾板隔著,說點悄悄話都能聽見。
輝林安排一凡在一個叫李啟勝的房間裏暫住,一凡走在老鄉堆裏不停地發煙,一包剛開封的“贛州橋”就見了底,都說很久沒抽過“贛州橋”了,抽著就熟悉。
李啟勝從外麵帶回兩包花生,一瓶“九江頭曲”,一凡一開始認為那白酒是省裏九江市產的,他們說是佛山那邊有個叫九江的地方產的,端起杯大家互敬了一下,然後聊些哪些老鄉在哪裏上班的事,當然他們一夥人看到一凡戴著一副眼鏡,一副書生的樣子,肯定不可能把他介紹進自己那樣的工廠。
那晚有個叫田克魯也來了,他是一凡的學生,也在這邊玩,說住在這裏不如去跟他姐夫說說住到他姐夫的汽車修配廠去,正好他明天不用上班,明天一早來接一凡過去,一凡對他說“謝謝,謝謝!”安排好後,輝林就離開了。
白天大家都累得狗一樣,九點多陸陸續續玩的人都散去,一凡跟著李啟勝兩人共一張床睡了下去。
中山的天氣也很熱,盡管牆壁上風扇很賣力地轉動,整個房間悶熱得直冒汗,一凡睡不著,一個是這麽熱的天氣,二是自己的工作沒有著落。
一凡在迷迷糊糊中,突然聽到隔壁房間“轟”的一聲,不知是什麽發出來的聲音,一凡大吃一驚,搞不清楚是怎麽回事。
然後相鄰的幾個房間的燈都亮了起來。隻聽見隔壁那住著兩夫妻的房裏傳來“唉喲唉喲”女人受傷的聲音。
一凡頓時明白隔壁房間發生了什麽,那男的說“是架子床的鐵凳子倒了“。
一凡想笑,但一想到這種環境,還是忍住了。
然後隔壁傳來扶凳子,重新鋪床悉悉索索的聲音。
打工的日子的確是苦,特別是兩夫妻的,出外去租房少說也要一兩百,條件好點的更貴,有時兩夫妻親密一下都要小心羽羽的,怕吵醒隔壁的朋友。
就這樣半夢半醒間,正想睡的時候,大家又“叮叮當當”地陸續起床了,起得早的女人連頭都沒有梳,就拿起炊具忙著做早餐。
那些打石師傅是體力活,早上不吃飯,吃點其他的如饅頭之類的又吃不消,所以就早早起來做飯。
他們叫一凡一起吃點,一凡看到這種邋邋遢遢的環境也吃不下,說等下出去吃點。
八點過一點,田克魯就騎著單車來接一凡,一凡跟那些還沒去上班的老鄉打了一下招呼,說麻煩大家了,坐上田克魯的單車往他姐夫的修理廠騎去。
兩地相隔不遠,一個在中山大橋這邊,一個在橋的那邊,過了橋,走近路的話要抬單車,不抬單車的話要繞一大段路。
一凡他們兩人是抬著單車沿階梯到達橋下的。
田克魯的姐夫姓鍾,叫鍾甫光,跟起關係來還是養父母的親戚,一凡見到他後覺得有點麵熟,就是想不起,經過甫光介紹後,一凡才恍然大悟。
他修配廠裏隻有四個人上班,全都是自己的老鄉,承包了老板的全部維修業務,由於技術好,顧客信得過,老板對他們很好,廠裏有個大宿舍,上下鐵架床,足可以住十二人,克魯的姐姐負責做飯,就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另外一個城市。
一凡謝過他們之後,放好行李,踏上了尋工之路。
一凡心裏覺得有種被同學騙了的感覺,旁邊有個穿得還樸素的中年婦女提醒他,要不打個摩的,叫人帶路。
一語驚醒夢中人。一凡付了飯錢,走向四五人聚在一起,寫有“出租”兩字的摩托車群,問去那公司多少錢,有個長得帥點的師傅說“五元”,一凡想,吃個蛋炒飯才五元,你帶下路都耍五元?
一凡問他有沒有少,他說“沒有”。
於是一凡坐到那人的摩托車後座上。摩托車走了三四分鍾,左拐右拐地來到同學說的印刷公司。
一凡付了車費,走向公司門衛室,掏出煙,發了一支給門衛大哥,問他認不認識“溫輝林”的。
門衛大哥說,不認識,叫一凡在上班的時候打電話問問。
反正沒什麽事,門衛大哥也閑得打瞌睡,一凡便和他聊起了天。
他說,他姓張,也是江西吉安萬安縣的,自己沒什麽技術,當兵回來後,就來中山打工,當上了門衛。
一凡說,兩人都是本家,又問他,同是一個公司的為什麽不認識,他說公司這麽多人,怎麽會認識,不過江西的是老鄉,應該麵熟,隻是對不上號而已。
兩人東一句西一句的聊到下午上班。
那門衛老鄉說,我幫你打個電話問問,一凡把號碼給他,電話撥過去後,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
門衛老鄉說:“找溫輝林”,女人說稍等後,傳來男人的聲音,門衛老鄉把聽筒給一凡。
一凡接過聽筒說:“喂,輝林,我是張一凡。”
溫輝林說,你在門衛室休息一下,下了班就來接你,說後就掛了電話。
一凡象找到了救星一樣,激動得全身發冷,遞煙給門衛大哥,說“謝謝!謝謝!”
溫輝林是一凡高中的同學,大學後兩人同考在市裏的師範院校,隻是兩人不同係。
一凡是中文係,輝林是藝術係,學的是繪畫專業,大學畢業後分在縣城中學,教了兩年書就辭職下海了,在中山呆了近一年。
跟他一起出來的,還有幾個同學,有的進了學校繼續教書,象賴進去了石歧中學,有的去公司裏做了管理主管,如在東莞虎門的孫越,聽說他們都還未婚,混得不錯。
一凡與輝林兩人關係比較要好,基本是那種“一塊豬肉一人一口”的交情,所以一凡一南下廣東就先來投靠他。
下午五點半,終於看見溫輝林從辦公樓裏走了出來,兩人抱了抱,心裏都十分的高興,輝林將一凡的行李寄放在門衛室裏,兩人朝外走去,找一處餐館吃飯。
坐下後,一凡問輝林在公司是負責什麽,輝林說在設計室裏負責產品包裝設計,公司主要是彩色印刷,說白了就是一個彩印廠,要印刷的產品經過他們設計後,拍好菲林,交給下麵的印刷車間。
輝林說,這段時間查暫住證查得很嚴,晚上安排一凡去環城那邊的老鄉那裏住宿,他說這中山很多老鄉,象古鎮那裏,走不了幾步就能遇到老鄉,要一凡放心在這裏找工作。
兩人各喝了兩瓶“海珠”啤酒,匆匆吃完飯,從門衛室提起帆布袋,坐上去環城的老鄉那裏的公共汽車。
到了環城,一凡才發現,這裏住著很多老鄉,有在附近打石的,有的是在塑料廠上班的,一間間小屋,有的住著兩夫妻的,有的是自己的工友,房間之間隻有薄薄的一塊七厘夾板隔著,說點悄悄話都能聽見。
輝林安排一凡在一個叫李啟勝的房間裏暫住,一凡走在老鄉堆裏不停地發煙,一包剛開封的“贛州橋”就見了底,都說很久沒抽過“贛州橋”了,抽著就熟悉。
李啟勝從外麵帶回兩包花生,一瓶“九江頭曲”,一凡一開始認為那白酒是省裏九江市產的,他們說是佛山那邊有個叫九江的地方產的,端起杯大家互敬了一下,然後聊些哪些老鄉在哪裏上班的事,當然他們一夥人看到一凡戴著一副眼鏡,一副書生的樣子,肯定不可能把他介紹進自己那樣的工廠。
那晚有個叫田克魯也來了,他是一凡的學生,也在這邊玩,說住在這裏不如去跟他姐夫說說住到他姐夫的汽車修配廠去,正好他明天不用上班,明天一早來接一凡過去,一凡對他說“謝謝,謝謝!”安排好後,輝林就離開了。
白天大家都累得狗一樣,九點多陸陸續續玩的人都散去,一凡跟著李啟勝兩人共一張床睡了下去。
中山的天氣也很熱,盡管牆壁上風扇很賣力地轉動,整個房間悶熱得直冒汗,一凡睡不著,一個是這麽熱的天氣,二是自己的工作沒有著落。
一凡在迷迷糊糊中,突然聽到隔壁房間“轟”的一聲,不知是什麽發出來的聲音,一凡大吃一驚,搞不清楚是怎麽回事。
然後相鄰的幾個房間的燈都亮了起來。隻聽見隔壁那住著兩夫妻的房裏傳來“唉喲唉喲”女人受傷的聲音。
一凡頓時明白隔壁房間發生了什麽,那男的說“是架子床的鐵凳子倒了“。
一凡想笑,但一想到這種環境,還是忍住了。
然後隔壁傳來扶凳子,重新鋪床悉悉索索的聲音。
打工的日子的確是苦,特別是兩夫妻的,出外去租房少說也要一兩百,條件好點的更貴,有時兩夫妻親密一下都要小心羽羽的,怕吵醒隔壁的朋友。
就這樣半夢半醒間,正想睡的時候,大家又“叮叮當當”地陸續起床了,起得早的女人連頭都沒有梳,就拿起炊具忙著做早餐。
那些打石師傅是體力活,早上不吃飯,吃點其他的如饅頭之類的又吃不消,所以就早早起來做飯。
他們叫一凡一起吃點,一凡看到這種邋邋遢遢的環境也吃不下,說等下出去吃點。
八點過一點,田克魯就騎著單車來接一凡,一凡跟那些還沒去上班的老鄉打了一下招呼,說麻煩大家了,坐上田克魯的單車往他姐夫的修理廠騎去。
兩地相隔不遠,一個在中山大橋這邊,一個在橋的那邊,過了橋,走近路的話要抬單車,不抬單車的話要繞一大段路。
一凡他們兩人是抬著單車沿階梯到達橋下的。
田克魯的姐夫姓鍾,叫鍾甫光,跟起關係來還是養父母的親戚,一凡見到他後覺得有點麵熟,就是想不起,經過甫光介紹後,一凡才恍然大悟。
他修配廠裏隻有四個人上班,全都是自己的老鄉,承包了老板的全部維修業務,由於技術好,顧客信得過,老板對他們很好,廠裏有個大宿舍,上下鐵架床,足可以住十二人,克魯的姐姐負責做飯,就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另外一個城市。
一凡謝過他們之後,放好行李,踏上了尋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