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太子無能狂怒
五日封嬪半月封妃,獨享無上恩寵 作者:天生瓜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儷珠麵露焦急之色:“再有兩天萬歲就要正式啟程了,本宮讓張太醫製作的藥丸怎麽還沒有弄好?”
夏果連忙道:“回稟娘娘,您讓張太醫製作的藥丸都是需要精益求精的,而且量很大,因為這些藥丸都是給皇上用的,張太醫不敢假手於人,隻能和李太醫兩個人一起。親手熬製,所以耗費的時間長了一些,但是奴婢早上特意去見了張太醫一麵,張太醫說了,最多今日黃昏時分,他就能將所有藥丸製好,給您送過來。”
儷珠鬆了口氣:“那就好!”
夏果忍不住提醒道:“娘娘,皇上雖說是禦駕親征,但是軍中也有醫士跟著皇上,身邊更有貼身的禦醫寸步不離,那些醫官身上也備得有各種藥丸,雖然您的心意是極好的,但是您還不如多給皇上準備一些吃食,畢竟這禦駕親征途中,就算是皇上恐怕也是吃不好睡不好。”
儷珠反駁:“你懂什麽?萬歲驟然趕赴戰場,難免會水土不服,多備一些藥丸,終究是有備無患。軍中醫官備得藥丸難免不夠齊全,至於萬歲身邊的禦醫,他們隻管不治死人就是好的。而且萬歲若是真的在禦駕親征的途中得了病,等他們開好方子,再熬好藥,那不就遲了嗎?還是得提前備好藥丸,這才是最萬無一失的。”
夏果賠笑:“娘娘對皇上的這份心意,奴婢看著可真是羨慕。”
儷珠整個人都沉浸在了幸福之中:“萬歲對本宮好,本宮自然也要對萬歲好,有來有往,才是夫妻長久恩愛之道。”
秋花附和:“娘娘說得在理。”
儷珠記得曆史上康熙第一次禦駕親征途中就得了病,後來消息傳到了京城,康熙還專門讓太子和三阿哥去探病。
雖然康熙這場病隻是虛驚一場,但是卻為後來的太子被廢埋下了種子。
因為根據史書記載,太子和三阿哥到了營帳見到康熙之後,兩個人的反應截然不同。
三阿哥悲傷無比,一臉的擔憂之色。
而太子不止不擔憂康熙的病情,甚至還帶著笑容,讓康熙覺得太子是在詛咒他,內心盼望著他早死。
這件事情康熙並沒有當場發作,而是隱忍了十幾年,直到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康熙才專門在廢太子的詔書之中提到了此事。
儷珠不關心他們父子之間的這些恩怨情仇,她主要是想著這一回康熙若是也得了病,有了她專門讓張太醫製作的這些藥丸,至少能夠直接對症下藥,不至於病情加重,免得到時候弄得軍中人心惶惶。
而且康熙第一次征討準噶爾雖然勝利了,但是卻沒有將準噶爾的首領噶爾丹殺死,未必不是因為康熙在途中得了病,所以才沒辦法直接趕赴最前線的緣故。
若是這一次康熙大勝之後能夠直接將噶爾丹殺死,那麽後麵康熙也就不用再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征討準噶爾了。
雖然三征準噶爾的結果都是大獲全勝,但這期間難免勞民傷財,死傷地八旗兵丁無數,也實在是可惜得很。
到了下午,康熙又來到了養心殿。
儷珠抱著塔娜和康熙一起用了一頓晚膳,康熙還逗弄了塔娜一會兒。
這時張太醫和李太醫也來了,他們獻上了配製完成的數百枚藥丸。
藥丸全都放在密封的非常好的白色小瓷罐裏麵,很方便出征之時攜帶。
儷珠將這些藥丸鄭重地交給了康熙。
康熙雖然不覺得這些藥丸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但是因為這是儷珠送給他的東西,所以他還是專門將這些東西收了起來,讓人放在了出征所帶的物資裏麵,到時候一起帶上。
而後儷珠賞了張太醫和李太醫每人一百兩銀子,將他們打發下去,便和康熙一起教塔娜說話。
雖然他們都知道這麽小的孩子還是無法開口說話的,但是,不妨礙他們教得不亦樂乎。
一家三口度過了美好的一天。
……
毓慶宮。
太子大發雷霆:“皇後真是欺人太甚!奪了孤的監國之權,居然還攛掇著皇阿瑪賜她尚方寶劍!她這究竟是想幹什麽?難不成他想學唐朝的武則天,當女皇帝!”
索額圖揪著胡須:“皇後牝雞司晨,這是大清之禍!”
“索相,你快想想辦法!難道讓孤就這麽容忍那個賤人在孤的頭上作威作福嗎?就算孤能忍得了,大清的列祖列宗也忍不了!她一個女子,竟敢騎在所有愛新覺羅的宗室頭上!簡直是大逆不道!”
“殿下是想聯合所有愛新覺羅的宗室反抗皇後?”
太子露出了希翼的目光:“索相覺得此計可否能成?”
索額圖果斷搖頭:“恐怕不成。”
“為何?”
“此次皇上禦駕親征朝中有頭有臉的大臣都得跟著一起去。愛新覺羅一族的宗室也是這樣。皇上走得時候肯定會把老臣帶上,屆時雖然留下太子,但是皇後掌握了監國之權,又有著尚方寶劍,殿下又能聯合多少人呢?”
“孤不甘心。”
“何況殿下難道忘了?皇上此次禦駕親征並不是不會回來了,就算殿下聯絡眾人,反抗了皇後。殿下也隻能拿到一時之權,等到皇上回來,恐怕皇上反而會忌憚殿下,屆時難免弄巧成拙。”
太子抓狂了:“孤到底要忍多少年?孤實在受不了。”
索額圖勸諫道:“殿下,小不忍則亂大謀,咱們千萬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現在忍一忍又何妨呢?等到來日皇後變成了太後,難道她還能垂簾聽政不成?”
“孤實在怕你一語成讖!”
“殿下多慮了!太後想要垂簾聽政,往往都是帝王年少之時,殿下如今青春正好,來日登臨大寶之時恐怕也是年富力強,如日中天之際!她有什麽資格垂簾聽政?皇上是八歲登基的,就算是當時的太皇太後也沒有直接垂簾聽政,隻是和四大輔政大臣一同議政而已。”
之後太子又和索額圖商議了一番,最終太子也隻能選擇在毓慶宮之中無能狂怒。
之前進入毓慶宮的十個太子的侍妾格格和庶福晉在此之間也承受了許多太子的怒火。
夏果連忙道:“回稟娘娘,您讓張太醫製作的藥丸都是需要精益求精的,而且量很大,因為這些藥丸都是給皇上用的,張太醫不敢假手於人,隻能和李太醫兩個人一起。親手熬製,所以耗費的時間長了一些,但是奴婢早上特意去見了張太醫一麵,張太醫說了,最多今日黃昏時分,他就能將所有藥丸製好,給您送過來。”
儷珠鬆了口氣:“那就好!”
夏果忍不住提醒道:“娘娘,皇上雖說是禦駕親征,但是軍中也有醫士跟著皇上,身邊更有貼身的禦醫寸步不離,那些醫官身上也備得有各種藥丸,雖然您的心意是極好的,但是您還不如多給皇上準備一些吃食,畢竟這禦駕親征途中,就算是皇上恐怕也是吃不好睡不好。”
儷珠反駁:“你懂什麽?萬歲驟然趕赴戰場,難免會水土不服,多備一些藥丸,終究是有備無患。軍中醫官備得藥丸難免不夠齊全,至於萬歲身邊的禦醫,他們隻管不治死人就是好的。而且萬歲若是真的在禦駕親征的途中得了病,等他們開好方子,再熬好藥,那不就遲了嗎?還是得提前備好藥丸,這才是最萬無一失的。”
夏果賠笑:“娘娘對皇上的這份心意,奴婢看著可真是羨慕。”
儷珠整個人都沉浸在了幸福之中:“萬歲對本宮好,本宮自然也要對萬歲好,有來有往,才是夫妻長久恩愛之道。”
秋花附和:“娘娘說得在理。”
儷珠記得曆史上康熙第一次禦駕親征途中就得了病,後來消息傳到了京城,康熙還專門讓太子和三阿哥去探病。
雖然康熙這場病隻是虛驚一場,但是卻為後來的太子被廢埋下了種子。
因為根據史書記載,太子和三阿哥到了營帳見到康熙之後,兩個人的反應截然不同。
三阿哥悲傷無比,一臉的擔憂之色。
而太子不止不擔憂康熙的病情,甚至還帶著笑容,讓康熙覺得太子是在詛咒他,內心盼望著他早死。
這件事情康熙並沒有當場發作,而是隱忍了十幾年,直到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康熙才專門在廢太子的詔書之中提到了此事。
儷珠不關心他們父子之間的這些恩怨情仇,她主要是想著這一回康熙若是也得了病,有了她專門讓張太醫製作的這些藥丸,至少能夠直接對症下藥,不至於病情加重,免得到時候弄得軍中人心惶惶。
而且康熙第一次征討準噶爾雖然勝利了,但是卻沒有將準噶爾的首領噶爾丹殺死,未必不是因為康熙在途中得了病,所以才沒辦法直接趕赴最前線的緣故。
若是這一次康熙大勝之後能夠直接將噶爾丹殺死,那麽後麵康熙也就不用再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征討準噶爾了。
雖然三征準噶爾的結果都是大獲全勝,但這期間難免勞民傷財,死傷地八旗兵丁無數,也實在是可惜得很。
到了下午,康熙又來到了養心殿。
儷珠抱著塔娜和康熙一起用了一頓晚膳,康熙還逗弄了塔娜一會兒。
這時張太醫和李太醫也來了,他們獻上了配製完成的數百枚藥丸。
藥丸全都放在密封的非常好的白色小瓷罐裏麵,很方便出征之時攜帶。
儷珠將這些藥丸鄭重地交給了康熙。
康熙雖然不覺得這些藥丸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但是因為這是儷珠送給他的東西,所以他還是專門將這些東西收了起來,讓人放在了出征所帶的物資裏麵,到時候一起帶上。
而後儷珠賞了張太醫和李太醫每人一百兩銀子,將他們打發下去,便和康熙一起教塔娜說話。
雖然他們都知道這麽小的孩子還是無法開口說話的,但是,不妨礙他們教得不亦樂乎。
一家三口度過了美好的一天。
……
毓慶宮。
太子大發雷霆:“皇後真是欺人太甚!奪了孤的監國之權,居然還攛掇著皇阿瑪賜她尚方寶劍!她這究竟是想幹什麽?難不成他想學唐朝的武則天,當女皇帝!”
索額圖揪著胡須:“皇後牝雞司晨,這是大清之禍!”
“索相,你快想想辦法!難道讓孤就這麽容忍那個賤人在孤的頭上作威作福嗎?就算孤能忍得了,大清的列祖列宗也忍不了!她一個女子,竟敢騎在所有愛新覺羅的宗室頭上!簡直是大逆不道!”
“殿下是想聯合所有愛新覺羅的宗室反抗皇後?”
太子露出了希翼的目光:“索相覺得此計可否能成?”
索額圖果斷搖頭:“恐怕不成。”
“為何?”
“此次皇上禦駕親征朝中有頭有臉的大臣都得跟著一起去。愛新覺羅一族的宗室也是這樣。皇上走得時候肯定會把老臣帶上,屆時雖然留下太子,但是皇後掌握了監國之權,又有著尚方寶劍,殿下又能聯合多少人呢?”
“孤不甘心。”
“何況殿下難道忘了?皇上此次禦駕親征並不是不會回來了,就算殿下聯絡眾人,反抗了皇後。殿下也隻能拿到一時之權,等到皇上回來,恐怕皇上反而會忌憚殿下,屆時難免弄巧成拙。”
太子抓狂了:“孤到底要忍多少年?孤實在受不了。”
索額圖勸諫道:“殿下,小不忍則亂大謀,咱們千萬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現在忍一忍又何妨呢?等到來日皇後變成了太後,難道她還能垂簾聽政不成?”
“孤實在怕你一語成讖!”
“殿下多慮了!太後想要垂簾聽政,往往都是帝王年少之時,殿下如今青春正好,來日登臨大寶之時恐怕也是年富力強,如日中天之際!她有什麽資格垂簾聽政?皇上是八歲登基的,就算是當時的太皇太後也沒有直接垂簾聽政,隻是和四大輔政大臣一同議政而已。”
之後太子又和索額圖商議了一番,最終太子也隻能選擇在毓慶宮之中無能狂怒。
之前進入毓慶宮的十個太子的侍妾格格和庶福晉在此之間也承受了許多太子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