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先帝靜妃對太皇太後冷嘲熱諷
五日封嬪半月封妃,獨享無上恩寵 作者:天生瓜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祖母,這位姐姐是誰?”
一個蒙古王子打扮的稚童突然跑了出來,用蒙語向靜妃問道:“這是您之前給我說得清朝大皇帝的寵妃嗎?”
靜妃溫聲細語:“不錯,這是皇貴妃娘娘。”
小王子奶聲奶氣的:“皇貴妃娘娘萬安。”
儷珠頷首:“王子客氣。”
她轉頭誇道:“靜額娘的小孫子真是可愛。”
看來靜妃離宮之後在草原上又找到了新歡,這倒是一件好事。
靜妃笑了笑,像是來旅遊的一般:“他其實可淘氣了,這一次機會難得,我特意帶他長長見識。”
儷珠真心實意地誇了一句:“靜額娘真是好福氣。”
之後雙方沒再多言,靜妃任由太後宮中的宮女為她喬裝打扮了一番。
因為如今是冬天,所以穿上一件帶有風帽的深色鬥篷,並不會十分顯眼,再撐一根傘,除非走近了看,完全可以將人的容貌身形遮掩起來。
實則在儷珠看來,根本無需這麽麻煩,就算有人見到了靜妃又如何?根本不會有人膽敢深究。
至於康熙本人,對此肯定也是了解的,不然太後絕對沒辦法將靜妃連帶靜妃的孫子直接這麽大搖大擺地弄進宮來。
……
慈寧宮。
蘇麻喇姑一眼就認出了靜妃:“靜妃娘娘?”
靜妃摘下鬥篷:“蘇麻姑姑,多年不見,你愈發滄桑了。”
蘇麻喇姑萬分不解:“您怎麽來了?您既然已經回到了大草原,又為何還要回來?唉!”
靜妃神色疏離:“姑母不久於人世,我來見姑母一麵,難道不行嗎?”
“請進吧!”
蘇麻喇姑先一步走了進去。
靜妃見狀,當即與仁憲太後、淑惠太妃和儷珠一起走進了慈寧宮內殿,見到了病榻之上的太皇太後。
殿內燃著銀絲炭,將屋子燒得很暖和。
康熙已經恢複了太皇太後的待遇。
但終究難掩淒涼之感。
太皇太後雖然還沒有真正崩逝,慈寧宮卻已經成了一處人人避之不及的地方了。
人走茶涼,不過如此。
蘇麻喇姑湊近太皇太後,輕聲道:“主子,靜妃娘娘來了。”
太皇太後眼皮微顫,很快又歸於平靜。
靜妃笑靨如花:“姑母貌似不歡迎我啊!”
太皇太後氣若遊絲:“走了的人又何必回來?”
靜妃很不客氣:“不回來,怎麽能見到姑母如此落魄的一幕。”
太皇太後陡然睜開了雙眼,淩厲之色不改分毫:“你是來看哀家笑話的?”
靜妃冷笑:“姑母真是聰明。”
太皇太後怒斥:“你有什麽資格看哀家的笑話?一個廢後而已,科爾沁都因你而蒙羞。”
靜妃對此嗤之以鼻:“姑母以為我稀罕後位嗎?姑母不知道吧?您視若珍寶,且求而不得的東西,我根本不屑一顧。”
太皇太後語氣篤定:“你隻是在安慰你自己而已。”
靜妃笑意不改:“姑母已經是太皇太後了,可據我所知,你這些年過得貌似並不是很好。”
太皇太後努力的維持著她還有如宣紙一般脆弱的尊嚴:“再不好,哀家也是太皇太後。”
靜妃講述著她的風流韻事:“我回去之後,從父王手中分得了一片草原,又納了好幾個男妾,科爾沁的最多,也有敖漢部的,巴林部的,還有漢人和滿人。”
儷珠聽得津津有味。
太皇太後麵色鐵青。
靜妃將身邊的小王子往前一推:“您瞧,這是我大兒子給我生得孫子,今年已經六歲了!您算計了一輩子,您把丈夫的情意算計沒了,多爾袞被您親手拋棄了,您的兒子也離您而去了,連您的孫子都跟您離心離德,到頭來,您所得到的全是一場空!要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真是可憐。”
太皇太後努力地抬頭,狠狠地瞪著靜妃:“你是什麽身份?有什麽資格可憐哀家?哀家是尊貴的太皇太後,哀家不需要任何人的可憐。”
一旁的蘇麻喇姑見狀,連忙替太皇太後又多墊了兩枚枕頭,讓太皇太後可以輕鬆一些。
靜妃在一旁冷嘲熱諷:“身為太皇太後,卻落到了這副田地,真是叫人咂舌。”
太皇太後氣鼓鼓的:“你從草原千裏迢迢回到紫禁城,隻是為了看哀家的笑話?你如今看夠了,可以走了。”
靜妃收斂的笑容,肅然道:“這些年故人一個接一個離世,您對我雖然多是利用,可是好歹也是姑侄一場,我本來還怕您一個人孤零零的,所以特地來送您一場,但如今看來,是不需要了。”
太皇太後毫無觸動:“不要說什麽姑侄,哀家沒有你這樣廢物的侄女。”
“這座紫禁城承載了我許多的記憶。有大婚時的歡喜期盼,有與先帝離心離德時的悲痛欲絕,有被廢時的難以置信,有苦熬多年的隱忍寂寞,也有離開時的自在解脫,如今故地重遊,真是感慨萬千……”
靜妃福身一禮:“姑母,這或許是我最後一次叫您了,您的路已經走到了盡頭…長生天在上,若是有緣,或許咱們可以來世再見。”
太皇太後沉默著不說話。
靜妃靜靜地望了太皇太後片刻,最終,毫無留戀地帶著她的孫子走出了大殿。
淑惠太妃歎息一聲,同樣轉頭離去了。
儷珠坐在椅子上,捧著手爐,百無聊賴地打量起了慈寧宮內部的裝飾。
仁憲太後緩緩來到太皇太後床前,露出了一抹十分暢快的笑容:“您有沒有好奇過,為何皇帝會知道是您殺了佟佳妹妹?”
太皇太後早就猜到了仁憲太後是這一切的幕後黑手:“除了你說的,還能有誰?”
仁憲太後有一種大仇得報的快感:“不止這些,其實從悼安貴妃開始,一切都是我布的局,不枉費我花費了這麽多的心機,終於讓你這樣的惡人受到了製裁。”
太皇太後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麽要這麽做?哀家哪裏對你不好?從你入宮開始,哀家就處處護著你,先帝當年收走了你的中宮箋表,還想要廢掉你的後位,同樣也是哀家拚命周旋,若非如此,你以為你還能好端端的站在這裏?”
一個蒙古王子打扮的稚童突然跑了出來,用蒙語向靜妃問道:“這是您之前給我說得清朝大皇帝的寵妃嗎?”
靜妃溫聲細語:“不錯,這是皇貴妃娘娘。”
小王子奶聲奶氣的:“皇貴妃娘娘萬安。”
儷珠頷首:“王子客氣。”
她轉頭誇道:“靜額娘的小孫子真是可愛。”
看來靜妃離宮之後在草原上又找到了新歡,這倒是一件好事。
靜妃笑了笑,像是來旅遊的一般:“他其實可淘氣了,這一次機會難得,我特意帶他長長見識。”
儷珠真心實意地誇了一句:“靜額娘真是好福氣。”
之後雙方沒再多言,靜妃任由太後宮中的宮女為她喬裝打扮了一番。
因為如今是冬天,所以穿上一件帶有風帽的深色鬥篷,並不會十分顯眼,再撐一根傘,除非走近了看,完全可以將人的容貌身形遮掩起來。
實則在儷珠看來,根本無需這麽麻煩,就算有人見到了靜妃又如何?根本不會有人膽敢深究。
至於康熙本人,對此肯定也是了解的,不然太後絕對沒辦法將靜妃連帶靜妃的孫子直接這麽大搖大擺地弄進宮來。
……
慈寧宮。
蘇麻喇姑一眼就認出了靜妃:“靜妃娘娘?”
靜妃摘下鬥篷:“蘇麻姑姑,多年不見,你愈發滄桑了。”
蘇麻喇姑萬分不解:“您怎麽來了?您既然已經回到了大草原,又為何還要回來?唉!”
靜妃神色疏離:“姑母不久於人世,我來見姑母一麵,難道不行嗎?”
“請進吧!”
蘇麻喇姑先一步走了進去。
靜妃見狀,當即與仁憲太後、淑惠太妃和儷珠一起走進了慈寧宮內殿,見到了病榻之上的太皇太後。
殿內燃著銀絲炭,將屋子燒得很暖和。
康熙已經恢複了太皇太後的待遇。
但終究難掩淒涼之感。
太皇太後雖然還沒有真正崩逝,慈寧宮卻已經成了一處人人避之不及的地方了。
人走茶涼,不過如此。
蘇麻喇姑湊近太皇太後,輕聲道:“主子,靜妃娘娘來了。”
太皇太後眼皮微顫,很快又歸於平靜。
靜妃笑靨如花:“姑母貌似不歡迎我啊!”
太皇太後氣若遊絲:“走了的人又何必回來?”
靜妃很不客氣:“不回來,怎麽能見到姑母如此落魄的一幕。”
太皇太後陡然睜開了雙眼,淩厲之色不改分毫:“你是來看哀家笑話的?”
靜妃冷笑:“姑母真是聰明。”
太皇太後怒斥:“你有什麽資格看哀家的笑話?一個廢後而已,科爾沁都因你而蒙羞。”
靜妃對此嗤之以鼻:“姑母以為我稀罕後位嗎?姑母不知道吧?您視若珍寶,且求而不得的東西,我根本不屑一顧。”
太皇太後語氣篤定:“你隻是在安慰你自己而已。”
靜妃笑意不改:“姑母已經是太皇太後了,可據我所知,你這些年過得貌似並不是很好。”
太皇太後努力的維持著她還有如宣紙一般脆弱的尊嚴:“再不好,哀家也是太皇太後。”
靜妃講述著她的風流韻事:“我回去之後,從父王手中分得了一片草原,又納了好幾個男妾,科爾沁的最多,也有敖漢部的,巴林部的,還有漢人和滿人。”
儷珠聽得津津有味。
太皇太後麵色鐵青。
靜妃將身邊的小王子往前一推:“您瞧,這是我大兒子給我生得孫子,今年已經六歲了!您算計了一輩子,您把丈夫的情意算計沒了,多爾袞被您親手拋棄了,您的兒子也離您而去了,連您的孫子都跟您離心離德,到頭來,您所得到的全是一場空!要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真是可憐。”
太皇太後努力地抬頭,狠狠地瞪著靜妃:“你是什麽身份?有什麽資格可憐哀家?哀家是尊貴的太皇太後,哀家不需要任何人的可憐。”
一旁的蘇麻喇姑見狀,連忙替太皇太後又多墊了兩枚枕頭,讓太皇太後可以輕鬆一些。
靜妃在一旁冷嘲熱諷:“身為太皇太後,卻落到了這副田地,真是叫人咂舌。”
太皇太後氣鼓鼓的:“你從草原千裏迢迢回到紫禁城,隻是為了看哀家的笑話?你如今看夠了,可以走了。”
靜妃收斂的笑容,肅然道:“這些年故人一個接一個離世,您對我雖然多是利用,可是好歹也是姑侄一場,我本來還怕您一個人孤零零的,所以特地來送您一場,但如今看來,是不需要了。”
太皇太後毫無觸動:“不要說什麽姑侄,哀家沒有你這樣廢物的侄女。”
“這座紫禁城承載了我許多的記憶。有大婚時的歡喜期盼,有與先帝離心離德時的悲痛欲絕,有被廢時的難以置信,有苦熬多年的隱忍寂寞,也有離開時的自在解脫,如今故地重遊,真是感慨萬千……”
靜妃福身一禮:“姑母,這或許是我最後一次叫您了,您的路已經走到了盡頭…長生天在上,若是有緣,或許咱們可以來世再見。”
太皇太後沉默著不說話。
靜妃靜靜地望了太皇太後片刻,最終,毫無留戀地帶著她的孫子走出了大殿。
淑惠太妃歎息一聲,同樣轉頭離去了。
儷珠坐在椅子上,捧著手爐,百無聊賴地打量起了慈寧宮內部的裝飾。
仁憲太後緩緩來到太皇太後床前,露出了一抹十分暢快的笑容:“您有沒有好奇過,為何皇帝會知道是您殺了佟佳妹妹?”
太皇太後早就猜到了仁憲太後是這一切的幕後黑手:“除了你說的,還能有誰?”
仁憲太後有一種大仇得報的快感:“不止這些,其實從悼安貴妃開始,一切都是我布的局,不枉費我花費了這麽多的心機,終於讓你這樣的惡人受到了製裁。”
太皇太後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麽要這麽做?哀家哪裏對你不好?從你入宮開始,哀家就處處護著你,先帝當年收走了你的中宮箋表,還想要廢掉你的後位,同樣也是哀家拚命周旋,若非如此,你以為你還能好端端的站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