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康熙給了儷珠滿滿的安全感
五日封嬪半月封妃,獨享無上恩寵 作者:天生瓜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忽然寒聲道:“天下是朕的天下,不是你們的天下,你們要認清楚自己的身份!朕想讓誰批折子,誰就能批折子,你們若是接受不了,就把身上的擔子卸下來,朕準你們致仕歸田。”
鑲白旗的旗主硬著頭皮開口:“皇上!天下是您的天下,但更是愛新覺羅一族的天下,也是八旗的天下!您若是肆意妄為,人心浮動之下,必將影響前朝穩定。”
康熙眉峰緊擰:“你們幾個身為旗主,這是在威脅朕嗎?”
幾名旗主滴水不漏:“臣等絕無此意。”
康熙怒喝:“全都給朕退下!”
幾名旗主還要再勸:“皇上……”
康熙已經不想再聽:“禦前侍衛何在?”
富察魯特帶著一群早就埋伏好的侍衛衝了出來:“臣在!”
康熙破口大罵:“將這些忤逆犯上,不忠不孝的賊子全部趕出去!”
幾名旗主仍不死心:“皇上!皇上……”
一群禦前侍衛直接將一眾旗主和宗室王爺連推帶拽地都趕了出去。
他們有的不顧儀態的想要反抗,但是在眾多禦前侍衛麵前根本隻是自取其辱。
儷珠見到沒了外人,連忙卸下了所有防禦:“三郎,這一回事情怕是要鬧大了。”
康熙上前握住了儷珠的雙手,柔聲安慰道:“這算什麽?三藩之戰,當時朝野上下的所有大臣基本上都不支持為夫,可朕還是打贏了三藩之戰!這些人裏麵也就這幾個旗主叫朕有些忌憚罷了!不過這幾個旗主再怎麽厲害,也不可能有三藩逆賊厲害,當年朕都沒有妥協,如今更不可能妥協。”
儷珠心中安定了一些,後知後覺道:“剛才你要是不承認我替你批過奏折,其實他們也不能如何的。”
康熙渾不在意:“為何不承認?朕還希望有一日你可以從幕後走到台前,這樣咱們兩個才算是真正的並肩相守。”
儷珠麵上浮現憂色:“可是現在看那些旗主王爺的神色,他們明顯不會善罷甘休。”
康熙霸氣無比:“真正不會善罷甘休的人是朕!今日膽敢前來逼迫朕的,有一個算一個,朕要讓他們知道厲害,一個都不會放過。”
儷珠提醒道:“旗主掌握著八旗兵丁,他們可不好對付。”
康熙麵上顯得十分雲淡風輕:“放心吧!如今這個局勢,朕的勢力最大,那幾個旗主沒有一個敢明著犯上作亂,隻要花個幾年功夫將他們逐個擊破,一切都不足為慮。”
儷珠放心了許多,立刻準備事後清算:“聽說此事是因太子而起?”
康熙變得苦惱起來:“胤礽真是太讓朕失望了!他買通了乾清宮的小太監,才探知到了一二消息,然後經過他的推測,沒想到真的被他瞎貓撞上了死耗子。”
儷珠似笑非笑:“太子還真有幾個運氣。”
康熙臉上滿是恨鐵不成鋼:“如果他是親自來找朕,勸諫朕,哪怕他帶上了索額圖,朕都能夠理解,可朕實在是沒想到,他居然把這麽重要的消息透露給了一眾旗主!”
儷珠附和道:“是啊,你說太子這好好的,為什麽要這麽做呢?”
康熙怒火中燒:“朕看他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當皇帝了。”
儷珠在一旁煽風點火:“太子此事辦得確實不好,實在是有些過於急功近利了,他完全忘了儲君的一切榮耀都來自於君主。”
康熙當即道:“梁九功速去傳朕旨意,毓慶宮封宮三個月,令太子在其中研讀史書,以觀後效!另外,太子讀書期間不許接見任何外朝人員,太子的宮人想要外出,必須要得到皇貴妃的同意。”
梁九功連忙領命而去。
儷珠繼續給太子上眼藥:“這樣倒也挺好的,隻不過太子恐怕不會理解三郎的苦心。”
康熙搖頭:“朕沒有什麽苦心,朕反而很是生氣!胤礽這樣的蠢,果然不是儲君的料子。”
儷珠突然想起了一事:“那群旗主王爺恐怕不會就這麽甘心束手,他們一定會在朝堂之上鬧起來,這事兒要是越鬧越大,可真就會影響朝堂的穩定了。”
康熙早有定計:“此事簡單,對他們分而化之便是了!”
儷珠眼前一亮:“三郎可有妙計?”
“他們那群人看著不少,帶頭的也隻是那幾個旗主王爺而已,朕會先賞賜他們子嗣幾個閑散爵位,用於安撫,之後,看他們的表現,如若繼續吵鬧不休,那就奪了爵位,再對他們的勢力進行打壓,將他們的親信全部找理由貶到邊關去,最後再拿下他們!”
康熙頗有謀略:“如若不言不語,那朕暫時也不會動他們。若是願意仗義執言,替你說話的,那就繼續升他們子孫後代的爵位,給他們相應的好處。這樣一來,用不了多久,不用朕出手,他們自然就會土崩瓦解了。”
儷珠讚歎不休:“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切都掌握在三郎手中,三郎真是厲害。”
康熙特意道:“其實即使沒有胤礽這一次將這件事情捅破,朕也會找個機會把此事公開的。”
儷珠知道他的意思,心中很是感動:“其實這是不用的,能夠默默的替你批奏折,我已經很開心了。”
康熙堅定道:“這不行!朕要讓世人都知道你的賢德品行和你的優秀能力,而且朕準備將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廢掉。”
儷珠沒有推辭:“一切都聽三郎的。”
康熙專門道:“你批了這麽多的請安折子和謝恩折子還有進貢折子,已經積累下經驗了,反正如今他們已經知道了是你在幫朕批奏折,那不如就多批一些,把一些簡單的事物都幫朕處理掉,這樣一來,咱們兩個戮力同心,定然會更加輕鬆。”
儷珠笑著點了點頭。
之後的幾日,因為儷珠幹政的事情被越傳越廣,在宮內宮外都掀起了風波。
不過儷珠並沒有出手彈壓,因為她覺得沒有必要。
後宮幹政,在她看來從來都不是什麽羞於見人之事。
漢朝的時候,皇後甚至有屬於自己的屬官和調兵的權力,後麵的各代皇後也多得是參與朝政之事的,比如長孫皇後,譬如武則天。
明朝的時候,甚至還有一位馬皇後。
鑲白旗的旗主硬著頭皮開口:“皇上!天下是您的天下,但更是愛新覺羅一族的天下,也是八旗的天下!您若是肆意妄為,人心浮動之下,必將影響前朝穩定。”
康熙眉峰緊擰:“你們幾個身為旗主,這是在威脅朕嗎?”
幾名旗主滴水不漏:“臣等絕無此意。”
康熙怒喝:“全都給朕退下!”
幾名旗主還要再勸:“皇上……”
康熙已經不想再聽:“禦前侍衛何在?”
富察魯特帶著一群早就埋伏好的侍衛衝了出來:“臣在!”
康熙破口大罵:“將這些忤逆犯上,不忠不孝的賊子全部趕出去!”
幾名旗主仍不死心:“皇上!皇上……”
一群禦前侍衛直接將一眾旗主和宗室王爺連推帶拽地都趕了出去。
他們有的不顧儀態的想要反抗,但是在眾多禦前侍衛麵前根本隻是自取其辱。
儷珠見到沒了外人,連忙卸下了所有防禦:“三郎,這一回事情怕是要鬧大了。”
康熙上前握住了儷珠的雙手,柔聲安慰道:“這算什麽?三藩之戰,當時朝野上下的所有大臣基本上都不支持為夫,可朕還是打贏了三藩之戰!這些人裏麵也就這幾個旗主叫朕有些忌憚罷了!不過這幾個旗主再怎麽厲害,也不可能有三藩逆賊厲害,當年朕都沒有妥協,如今更不可能妥協。”
儷珠心中安定了一些,後知後覺道:“剛才你要是不承認我替你批過奏折,其實他們也不能如何的。”
康熙渾不在意:“為何不承認?朕還希望有一日你可以從幕後走到台前,這樣咱們兩個才算是真正的並肩相守。”
儷珠麵上浮現憂色:“可是現在看那些旗主王爺的神色,他們明顯不會善罷甘休。”
康熙霸氣無比:“真正不會善罷甘休的人是朕!今日膽敢前來逼迫朕的,有一個算一個,朕要讓他們知道厲害,一個都不會放過。”
儷珠提醒道:“旗主掌握著八旗兵丁,他們可不好對付。”
康熙麵上顯得十分雲淡風輕:“放心吧!如今這個局勢,朕的勢力最大,那幾個旗主沒有一個敢明著犯上作亂,隻要花個幾年功夫將他們逐個擊破,一切都不足為慮。”
儷珠放心了許多,立刻準備事後清算:“聽說此事是因太子而起?”
康熙變得苦惱起來:“胤礽真是太讓朕失望了!他買通了乾清宮的小太監,才探知到了一二消息,然後經過他的推測,沒想到真的被他瞎貓撞上了死耗子。”
儷珠似笑非笑:“太子還真有幾個運氣。”
康熙臉上滿是恨鐵不成鋼:“如果他是親自來找朕,勸諫朕,哪怕他帶上了索額圖,朕都能夠理解,可朕實在是沒想到,他居然把這麽重要的消息透露給了一眾旗主!”
儷珠附和道:“是啊,你說太子這好好的,為什麽要這麽做呢?”
康熙怒火中燒:“朕看他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當皇帝了。”
儷珠在一旁煽風點火:“太子此事辦得確實不好,實在是有些過於急功近利了,他完全忘了儲君的一切榮耀都來自於君主。”
康熙當即道:“梁九功速去傳朕旨意,毓慶宮封宮三個月,令太子在其中研讀史書,以觀後效!另外,太子讀書期間不許接見任何外朝人員,太子的宮人想要外出,必須要得到皇貴妃的同意。”
梁九功連忙領命而去。
儷珠繼續給太子上眼藥:“這樣倒也挺好的,隻不過太子恐怕不會理解三郎的苦心。”
康熙搖頭:“朕沒有什麽苦心,朕反而很是生氣!胤礽這樣的蠢,果然不是儲君的料子。”
儷珠突然想起了一事:“那群旗主王爺恐怕不會就這麽甘心束手,他們一定會在朝堂之上鬧起來,這事兒要是越鬧越大,可真就會影響朝堂的穩定了。”
康熙早有定計:“此事簡單,對他們分而化之便是了!”
儷珠眼前一亮:“三郎可有妙計?”
“他們那群人看著不少,帶頭的也隻是那幾個旗主王爺而已,朕會先賞賜他們子嗣幾個閑散爵位,用於安撫,之後,看他們的表現,如若繼續吵鬧不休,那就奪了爵位,再對他們的勢力進行打壓,將他們的親信全部找理由貶到邊關去,最後再拿下他們!”
康熙頗有謀略:“如若不言不語,那朕暫時也不會動他們。若是願意仗義執言,替你說話的,那就繼續升他們子孫後代的爵位,給他們相應的好處。這樣一來,用不了多久,不用朕出手,他們自然就會土崩瓦解了。”
儷珠讚歎不休:“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切都掌握在三郎手中,三郎真是厲害。”
康熙特意道:“其實即使沒有胤礽這一次將這件事情捅破,朕也會找個機會把此事公開的。”
儷珠知道他的意思,心中很是感動:“其實這是不用的,能夠默默的替你批奏折,我已經很開心了。”
康熙堅定道:“這不行!朕要讓世人都知道你的賢德品行和你的優秀能力,而且朕準備將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廢掉。”
儷珠沒有推辭:“一切都聽三郎的。”
康熙專門道:“你批了這麽多的請安折子和謝恩折子還有進貢折子,已經積累下經驗了,反正如今他們已經知道了是你在幫朕批奏折,那不如就多批一些,把一些簡單的事物都幫朕處理掉,這樣一來,咱們兩個戮力同心,定然會更加輕鬆。”
儷珠笑著點了點頭。
之後的幾日,因為儷珠幹政的事情被越傳越廣,在宮內宮外都掀起了風波。
不過儷珠並沒有出手彈壓,因為她覺得沒有必要。
後宮幹政,在她看來從來都不是什麽羞於見人之事。
漢朝的時候,皇後甚至有屬於自己的屬官和調兵的權力,後麵的各代皇後也多得是參與朝政之事的,比如長孫皇後,譬如武則天。
明朝的時候,甚至還有一位馬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