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清醒的一眾福晉
五日封嬪半月封妃,獨享無上恩寵 作者:天生瓜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儷珠正在用膳,小銀子一臉喜色,小跑著來報:“娘娘,禮部有兩名侍郎,理潘院也有一名侍郎被撤職了!還有好些朝臣也被皇上給罰俸了。”
儷珠抬首:“因何緣故?”
“禮部的兩名侍郎帶頭上書說娘娘無故責罰外藩命婦,乃是禍國殃民之舉,必會影響兩邦交好。”
小銀子笑得暢快:“皇上先是貶謫了那些大臣,說他們不把堂堂貴妃放在眼裏,反把區區一個附屬王國看得比什麽都重,實在是有辱國體!同時還降旨狠狠地申斥高麗國王,撤銷了對高麗的賞賜,還讓他們加雙倍朝貢!另外,限期三天讓高麗國王處置王妃閔氏。”
儷珠心中一喜,麵上卻不動聲色:“意料之中的事兒罷了。”
秋果感慨道:“皇上一向仁善,尤其是對朝中大臣十分寬宥,沒想到這一次一下子就撤了三個侍郎,這可不是尋常小官,可見皇上怕是動了真怒。”
儷珠掩唇輕笑:“你要是個庶出的,又被人指著鼻子說是庶子下賤,你能忍嗎?”
秋果:“奴婢是嫡出的。”
秋花:“奴婢也是嫡出。”
夏果打趣兒道:“合著宮裏就皇上、元後、繼後和鈕祜祿貴妃等人是庶出的?”
儷珠不置可否:“這可真不好說,人家庶出的當了皇帝又當了皇後,本宮這個嫡出的不也隻能做貴妃嗎?”
“您遲早可以登臨鳳位,這不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何須急切?左右您的資曆尚淺,入宮滿打滿算也才兩年多,承寵更是隻有幾個月,您這都已經升為貴妃了,除了孝獻皇後當年,誰能比得過您?”
秋花分析道:“而且孝獻皇後那個時候,宮裏的製度不完善,嬪妃沒有現在這麽多級別,她入宮就是妃子,然後直接升為了皇貴妃,滿打滿算,她其實就升了一級,您則是從答應升上貴妃!這樣想來,其實您比她更加傳奇。”
“你可別安慰我了,當時製度不完善是一回事,可是孝獻皇後的特殊性可真不是本宮能比的。“
儷珠搖頭:“人家入宮就是妃子,這是人家的本事,何況當時宮裏並沒有皇貴妃這個位分,這是先帝特意比照前明的舊例給人家特設的,本宮不過是按部就班的晉升而已,還真比不上人家。”
秋果嬌嗔道:“春花秋月各有各的好,哪能混為一談呢?您這不是關公戰秦瓊嗎?”
說著,眾人都一齊笑了起來。
儷珠聞言也覺得頗有道理。
順治是順治,康熙是康熙,兩者確實不能混為一談。
要比還是得跟康熙別的嬪妃相比。
又過了一日,高麗國王請奏廢閔氏王妃之位,康熙允準。
消息傳到景陽宮中,夏果最是歡喜:“這賤人原先不過是個蠻夷之地的王妃,居然敢看不起娘娘堂堂的天朝貴妃,如今她被廢除妃位,日後必將慘淡收場。”
儷珠挑眉:“閔氏變成庶人了?”
秋果答道:“這倒沒有,閔氏雖然被廢除了王妃之位,但卻依舊是高麗國王的姬妾,所以高麗國王給了她一個嬪位的身份。”
儷珠突然露出了一抹滿含惡趣味的笑容:“既然她已經不是王妃了,那本宮就賜她一個封號吧!”
秋花神色認真:“這樣的殊榮她怎麽配呢?”
儷珠自顧自道:“本宮要賜她一個緘字。”
“哪個緘字?”
“緘默的緘。”
“奴婢明白了,這真是一個絕好的封號。”
……
寧壽宮。
恭靖太妃與端順太妃高坐上首,下方坐著一眾蒙古福晉。
恭靖太妃率先道:“諸位雖不全是我科爾沁的人,但都是蒙軍旗的人,如今儷宸貴妃一家獨大,蒙軍旗的嬪妃在宮裏實在是勢弱,需要諸位相助了。”
一名福晉直接問道:“我們隻是外命婦,怎麽好插手內命婦之間的事?”
端順太妃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福晉這話說的就不對了,咱們蒙軍旗本來就定下了要與大清時代聯姻的規矩,這些年大清愈發昌盛,後廷之中的蒙軍旗嬪妃卻遠遠比不上太宗時期和先帝時期那般獨占春光,這不隻叫蒙軍旗嬪妃臉上無光,這也是蒙古諸部的損失。”
一名福晉直接將話頂了回去:“聖心難測,臣婦等人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
恭靖太妃強忍不快:“儷宸貴妃一介漢軍旗出身的妖女,怎麽配做貴妃呢?若是諸位齊心協力,給她一個難堪,縱使她行了冊封貴妃的典禮,威望也必然大減。”
一名福晉冷笑:“貴妃是皇上封的,我們又怎能違逆皇上的心意?”
端順太妃心中焦急:“諸位豈不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咱們蒙古各部本就應該守望相助,難道就這麽看著儷宸貴妃得意?”
一名福晉直言不諱:“太妃娘娘還是另請高明吧!臣婦等人,實在力有不殆。”
恭敬太妃與端順太妃磨破了嘴皮子,下方坐著的一眾蒙古福晉卻絲毫不為所動。
她們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去做恭靖太妃和端順太妃手上的刀?
現在誰都知道儷宸貴妃乃是康熙心尖上的寶貝,誰要是敢捋一下虎須,那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康熙的確忌憚蒙古,但這並不是這些蒙古福晉撒野的倚仗。
而且說句實話,她們和儷宸貴妃並沒有利益衝突。
雖然她們是蒙軍旗的人,但是清廷的內命婦和蒙古的外命婦屬於兩個基本不相交的平行線。
她們在各自的老家那都是土皇帝一樣的存在,安安生生地當自己的福晉不好嗎?何必摻和到這些深宮鬥爭之中去。
所以,不論端順太妃和恭靖太妃如何慫恿,她們都是不會有所行動。
反正過幾天她們就回去了。
哪怕得罪了端順太妃和恭靖太妃又能怎麽樣?
而要是得罪了康熙,說不定她們就回不去了。
孰輕孰重,這群蒙古福晉比誰都看得明白。
端順太妃和恭靖太妃心中鬱悶無比,可又不好與這群福晉徹底撕破臉,隻能悶頭喝茶。
奈何麵上的笑容盡數化為了烏有。
……
景陽宮。
白露來報:“娘娘,高麗的昭儀張氏求見。”
儷珠抬首:“因何緣故?”
“禮部的兩名侍郎帶頭上書說娘娘無故責罰外藩命婦,乃是禍國殃民之舉,必會影響兩邦交好。”
小銀子笑得暢快:“皇上先是貶謫了那些大臣,說他們不把堂堂貴妃放在眼裏,反把區區一個附屬王國看得比什麽都重,實在是有辱國體!同時還降旨狠狠地申斥高麗國王,撤銷了對高麗的賞賜,還讓他們加雙倍朝貢!另外,限期三天讓高麗國王處置王妃閔氏。”
儷珠心中一喜,麵上卻不動聲色:“意料之中的事兒罷了。”
秋果感慨道:“皇上一向仁善,尤其是對朝中大臣十分寬宥,沒想到這一次一下子就撤了三個侍郎,這可不是尋常小官,可見皇上怕是動了真怒。”
儷珠掩唇輕笑:“你要是個庶出的,又被人指著鼻子說是庶子下賤,你能忍嗎?”
秋果:“奴婢是嫡出的。”
秋花:“奴婢也是嫡出。”
夏果打趣兒道:“合著宮裏就皇上、元後、繼後和鈕祜祿貴妃等人是庶出的?”
儷珠不置可否:“這可真不好說,人家庶出的當了皇帝又當了皇後,本宮這個嫡出的不也隻能做貴妃嗎?”
“您遲早可以登臨鳳位,這不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何須急切?左右您的資曆尚淺,入宮滿打滿算也才兩年多,承寵更是隻有幾個月,您這都已經升為貴妃了,除了孝獻皇後當年,誰能比得過您?”
秋花分析道:“而且孝獻皇後那個時候,宮裏的製度不完善,嬪妃沒有現在這麽多級別,她入宮就是妃子,然後直接升為了皇貴妃,滿打滿算,她其實就升了一級,您則是從答應升上貴妃!這樣想來,其實您比她更加傳奇。”
“你可別安慰我了,當時製度不完善是一回事,可是孝獻皇後的特殊性可真不是本宮能比的。“
儷珠搖頭:“人家入宮就是妃子,這是人家的本事,何況當時宮裏並沒有皇貴妃這個位分,這是先帝特意比照前明的舊例給人家特設的,本宮不過是按部就班的晉升而已,還真比不上人家。”
秋果嬌嗔道:“春花秋月各有各的好,哪能混為一談呢?您這不是關公戰秦瓊嗎?”
說著,眾人都一齊笑了起來。
儷珠聞言也覺得頗有道理。
順治是順治,康熙是康熙,兩者確實不能混為一談。
要比還是得跟康熙別的嬪妃相比。
又過了一日,高麗國王請奏廢閔氏王妃之位,康熙允準。
消息傳到景陽宮中,夏果最是歡喜:“這賤人原先不過是個蠻夷之地的王妃,居然敢看不起娘娘堂堂的天朝貴妃,如今她被廢除妃位,日後必將慘淡收場。”
儷珠挑眉:“閔氏變成庶人了?”
秋果答道:“這倒沒有,閔氏雖然被廢除了王妃之位,但卻依舊是高麗國王的姬妾,所以高麗國王給了她一個嬪位的身份。”
儷珠突然露出了一抹滿含惡趣味的笑容:“既然她已經不是王妃了,那本宮就賜她一個封號吧!”
秋花神色認真:“這樣的殊榮她怎麽配呢?”
儷珠自顧自道:“本宮要賜她一個緘字。”
“哪個緘字?”
“緘默的緘。”
“奴婢明白了,這真是一個絕好的封號。”
……
寧壽宮。
恭靖太妃與端順太妃高坐上首,下方坐著一眾蒙古福晉。
恭靖太妃率先道:“諸位雖不全是我科爾沁的人,但都是蒙軍旗的人,如今儷宸貴妃一家獨大,蒙軍旗的嬪妃在宮裏實在是勢弱,需要諸位相助了。”
一名福晉直接問道:“我們隻是外命婦,怎麽好插手內命婦之間的事?”
端順太妃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福晉這話說的就不對了,咱們蒙軍旗本來就定下了要與大清時代聯姻的規矩,這些年大清愈發昌盛,後廷之中的蒙軍旗嬪妃卻遠遠比不上太宗時期和先帝時期那般獨占春光,這不隻叫蒙軍旗嬪妃臉上無光,這也是蒙古諸部的損失。”
一名福晉直接將話頂了回去:“聖心難測,臣婦等人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
恭靖太妃強忍不快:“儷宸貴妃一介漢軍旗出身的妖女,怎麽配做貴妃呢?若是諸位齊心協力,給她一個難堪,縱使她行了冊封貴妃的典禮,威望也必然大減。”
一名福晉冷笑:“貴妃是皇上封的,我們又怎能違逆皇上的心意?”
端順太妃心中焦急:“諸位豈不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咱們蒙古各部本就應該守望相助,難道就這麽看著儷宸貴妃得意?”
一名福晉直言不諱:“太妃娘娘還是另請高明吧!臣婦等人,實在力有不殆。”
恭敬太妃與端順太妃磨破了嘴皮子,下方坐著的一眾蒙古福晉卻絲毫不為所動。
她們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去做恭靖太妃和端順太妃手上的刀?
現在誰都知道儷宸貴妃乃是康熙心尖上的寶貝,誰要是敢捋一下虎須,那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康熙的確忌憚蒙古,但這並不是這些蒙古福晉撒野的倚仗。
而且說句實話,她們和儷宸貴妃並沒有利益衝突。
雖然她們是蒙軍旗的人,但是清廷的內命婦和蒙古的外命婦屬於兩個基本不相交的平行線。
她們在各自的老家那都是土皇帝一樣的存在,安安生生地當自己的福晉不好嗎?何必摻和到這些深宮鬥爭之中去。
所以,不論端順太妃和恭靖太妃如何慫恿,她們都是不會有所行動。
反正過幾天她們就回去了。
哪怕得罪了端順太妃和恭靖太妃又能怎麽樣?
而要是得罪了康熙,說不定她們就回不去了。
孰輕孰重,這群蒙古福晉比誰都看得明白。
端順太妃和恭靖太妃心中鬱悶無比,可又不好與這群福晉徹底撕破臉,隻能悶頭喝茶。
奈何麵上的笑容盡數化為了烏有。
……
景陽宮。
白露來報:“娘娘,高麗的昭儀張氏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