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康熙霸氣宣言
五日封嬪半月封妃,獨享無上恩寵 作者:天生瓜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儀車則類似於馬車,隻是與民間的馬車用料不同,整體用檀香木製成,上麵貼著金箔,刻著銀章,四角都有鎏金翟鳳展翅欲飛,甚至還專門配備了上好的珍珠白馬。
通常都是跟隨皇帝離開紫禁城出遊的時候才有機會乘坐。
反正三套坐駕全都製作的非常精美,上麵的圖案叫人眼花繚亂,工匠們毫不吝嗇材料,可謂是堆金砌玉,盡顯天家尊貴氣象。
即使是儷珠見了,也不由得嘖嘖稱歎。
不愧是皇權至高無上的封建社會,儷珠身為皇帝的寵妃也算是沾了光了。
秋果以前侍奉過已故的安嬪,見多識廣,雖然也有些驚訝於皇上對儷珠的看重,但是並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可謂是十分的沉穩。
夏果就不一樣了,她雖然自小和儷珠在撫西額駙府之中長大,可也是第一次親眼見到這麽華麗的妃位儀仗。
一時間,竟然看得癡住了。
至於陳答應和劉答應,二人雖是嬪妃主子,可惜位分太低,不過是末流的答應,這也是第一次在這麽近距離的情況下親眼見到妃位的儀仗,也不由得心神為之所攝。
對於擁有這一切的儷珠愈發的敬畏起來,不敢有半分不臣之心。
儷珠卻突然眉心微蹙:“梁公公,這一儀仗似不太對勁。”
梁九功猛然一驚,連忙道:“敢問娘娘,有何不對?難道是底下的奴才不用心,竟敢偷工減料!奴才定要稟告皇上,狠狠地責罰他們。”
儷珠輕輕搖頭:“這倒不是,造辦處的手藝自然是信得過的,隻是據本宮所知,不同級別的儀仗規製是固定的,本宮怎麽記得妃位的儀仗並沒有三十六件禮器這麽多?”
梁九公不由得鬆了一口氣,語氣之中帶著幾分討好的意味邀功道:“回稟娘娘,按照最開始製定的規矩,嬪位儀仗應有二十五件禮器,妃位儀仗應有二十七件禮器,貴妃因有三十五件禮器,隻是俗話說得好,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已經天下大安,不比前些年三藩未平之時實在是國庫空虛的很,所以諸位主子的待遇也都提起來了,各宮主位的儀仗自然也可以酌情增添。”
儷珠點了點頭,頗為滿意:“原是如此,果然是天恩浩蕩。”
她也知曉後宮嬪妃的儀仗根據朝代與時期的不同,具體的規製一直有所變化。
尤其是在康熙年到乾隆年之間,不是特別明確。
直到乾隆十四年之後才明確規定了嬪位二十八件,妃位三十六件,貴妃四十件,皇貴妃五十八件,皇後七十七件。
在此之前,隻要不要少於最開始製定的規製就行。
若想要增添幾件,那就要看你受不受寵了。
顯然儷珠是非常受寵的,雖然名義上康熙賜給她的是妃位儀仗,可是光看數量,卻已經超過了最初製定的貴妃儀仗應有的下限。
若是叫承乾宮裏的那群嬪妃瞧見了,恐怕還要生出許多風波。
不過儷珠可不會藏著掖著,她日後出行必然要全副儀仗,以後有的是那些嬪妃羨慕嫉妒恨的時候。
梁九功見儷珠有些累了,貼心道:“娘娘,可要起駕回宮?”
儷珠頷首:“本宮確實要回宮休息。”
“遵旨。”
梁九功領命,又對著抬著步輦的太監一招手:“傳娘娘命令,儀輿上前。”
抬著儀輿的太監立刻就來到了儷珠麵前,蹲跪於地。
儷珠當即扶著梁九功的手腕順勢登上步輦。
而後她又同梁九功寒暄了幾句,方才在梁九功恭敬的目光之下撐起儀仗,起駕回宮去了。
……
乾清宮。
康熙今日早早地下了朝,換下了朝服,此時正坐在禦案之前一邊翻看著下麵呈上來的折子,一邊任由兩個禦前宮女為他按摩著肩膀。
魏珠瞅準時機奉上了一杯貢茶。
康熙嚐了一口今年新進的雪頂含翠,看了一眼有些躊躇的魏珠,不禁似笑非笑地打趣道:“你這家夥,今日怎麽了?莫不是病了?朕怎麽瞧著你一直是這般神思不屬的模樣。”
魏珠實言道:“奴才隻是不明白您為何要將李主子送到風口浪尖上?您寵愛李主子,有意封李主子為貴妃,若叫旁的嬪妃知曉了,豈不記恨李主子,按理來說應當……”
康熙冷笑一聲:“應當什麽?應當藏著掖著是嗎?”
魏珠連忙跪伏下去:“奴才不敢妄自揣測聖心,隻是奴才天性愚笨,實在是不懂您此番行事的深意。”
這種話在康熙身邊,也唯有梁九功和魏珠這兩個心腹中的心腹才敢說了。
隻是梁九功能當上禦前大總管是有原因的,康熙不用明說,他就知道康熙的意思。
而魏珠則要差上一些,所以魏珠雖然同樣深得康熙信任,卻隻能當一個禦前副總管。
康熙突然話鋒一轉:“魏珠,你伺候朕多久了?”
魏珠憨笑一聲:“奴才記不清了,隻記得您還沒登基的時候,奴才便已經在伺候您了。”
“你既然伺候朕這麽久了,那你就應該明白,朕是至高無上的真龍天子!自朕八歲登臨大寶以來,已經過去了二十三年,這些年,朕不說是宵衣旰食,卻也算是兢兢業業,幸得祖宗庇佑,朕未曾辜負阿瑪的期望,成功守住了大清的基業!又滅鼇拜,平三藩,使得海晏河清,萬民歸心!”
康熙目光深邃,周身氣勢如淵似海,他朗聲道:“如今天下盡在掌握,朕雖然不敢自稱是一代明君,倒也是個實權帝王,難道朕對自己喜歡的女人好,還要偷偷摸摸的?若是如此,朕還當什麽皇帝?還不如去做個富家翁好了。”
如此霸氣的言語,雖然難免有些大男子主義,倒也符合執掌九州,統禦天下的帝王心態。
“皇上文韜武略,功蓋萬世!天下百姓都念著您的好呢!隻是這後宮嬪妃都是您的女人,身為天子嬪禦,她們哪個不是心高氣傲的?”
魏珠斟酌了一番言語,方才小心翼翼地試探道:“您如此抬舉李主子,卻貶低其餘的主子,奴才害怕若是其餘的嬪妃主子邁不過心裏的那道坎兒,萬一有了出格之舉,豈不是叫李主子難以安穩?隻是奴才想著您如此聖明,並不會置李主子於險境而不顧,莫非您另有打算?”
通常都是跟隨皇帝離開紫禁城出遊的時候才有機會乘坐。
反正三套坐駕全都製作的非常精美,上麵的圖案叫人眼花繚亂,工匠們毫不吝嗇材料,可謂是堆金砌玉,盡顯天家尊貴氣象。
即使是儷珠見了,也不由得嘖嘖稱歎。
不愧是皇權至高無上的封建社會,儷珠身為皇帝的寵妃也算是沾了光了。
秋果以前侍奉過已故的安嬪,見多識廣,雖然也有些驚訝於皇上對儷珠的看重,但是並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可謂是十分的沉穩。
夏果就不一樣了,她雖然自小和儷珠在撫西額駙府之中長大,可也是第一次親眼見到這麽華麗的妃位儀仗。
一時間,竟然看得癡住了。
至於陳答應和劉答應,二人雖是嬪妃主子,可惜位分太低,不過是末流的答應,這也是第一次在這麽近距離的情況下親眼見到妃位的儀仗,也不由得心神為之所攝。
對於擁有這一切的儷珠愈發的敬畏起來,不敢有半分不臣之心。
儷珠卻突然眉心微蹙:“梁公公,這一儀仗似不太對勁。”
梁九功猛然一驚,連忙道:“敢問娘娘,有何不對?難道是底下的奴才不用心,竟敢偷工減料!奴才定要稟告皇上,狠狠地責罰他們。”
儷珠輕輕搖頭:“這倒不是,造辦處的手藝自然是信得過的,隻是據本宮所知,不同級別的儀仗規製是固定的,本宮怎麽記得妃位的儀仗並沒有三十六件禮器這麽多?”
梁九公不由得鬆了一口氣,語氣之中帶著幾分討好的意味邀功道:“回稟娘娘,按照最開始製定的規矩,嬪位儀仗應有二十五件禮器,妃位儀仗應有二十七件禮器,貴妃因有三十五件禮器,隻是俗話說得好,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已經天下大安,不比前些年三藩未平之時實在是國庫空虛的很,所以諸位主子的待遇也都提起來了,各宮主位的儀仗自然也可以酌情增添。”
儷珠點了點頭,頗為滿意:“原是如此,果然是天恩浩蕩。”
她也知曉後宮嬪妃的儀仗根據朝代與時期的不同,具體的規製一直有所變化。
尤其是在康熙年到乾隆年之間,不是特別明確。
直到乾隆十四年之後才明確規定了嬪位二十八件,妃位三十六件,貴妃四十件,皇貴妃五十八件,皇後七十七件。
在此之前,隻要不要少於最開始製定的規製就行。
若想要增添幾件,那就要看你受不受寵了。
顯然儷珠是非常受寵的,雖然名義上康熙賜給她的是妃位儀仗,可是光看數量,卻已經超過了最初製定的貴妃儀仗應有的下限。
若是叫承乾宮裏的那群嬪妃瞧見了,恐怕還要生出許多風波。
不過儷珠可不會藏著掖著,她日後出行必然要全副儀仗,以後有的是那些嬪妃羨慕嫉妒恨的時候。
梁九功見儷珠有些累了,貼心道:“娘娘,可要起駕回宮?”
儷珠頷首:“本宮確實要回宮休息。”
“遵旨。”
梁九功領命,又對著抬著步輦的太監一招手:“傳娘娘命令,儀輿上前。”
抬著儀輿的太監立刻就來到了儷珠麵前,蹲跪於地。
儷珠當即扶著梁九功的手腕順勢登上步輦。
而後她又同梁九功寒暄了幾句,方才在梁九功恭敬的目光之下撐起儀仗,起駕回宮去了。
……
乾清宮。
康熙今日早早地下了朝,換下了朝服,此時正坐在禦案之前一邊翻看著下麵呈上來的折子,一邊任由兩個禦前宮女為他按摩著肩膀。
魏珠瞅準時機奉上了一杯貢茶。
康熙嚐了一口今年新進的雪頂含翠,看了一眼有些躊躇的魏珠,不禁似笑非笑地打趣道:“你這家夥,今日怎麽了?莫不是病了?朕怎麽瞧著你一直是這般神思不屬的模樣。”
魏珠實言道:“奴才隻是不明白您為何要將李主子送到風口浪尖上?您寵愛李主子,有意封李主子為貴妃,若叫旁的嬪妃知曉了,豈不記恨李主子,按理來說應當……”
康熙冷笑一聲:“應當什麽?應當藏著掖著是嗎?”
魏珠連忙跪伏下去:“奴才不敢妄自揣測聖心,隻是奴才天性愚笨,實在是不懂您此番行事的深意。”
這種話在康熙身邊,也唯有梁九功和魏珠這兩個心腹中的心腹才敢說了。
隻是梁九功能當上禦前大總管是有原因的,康熙不用明說,他就知道康熙的意思。
而魏珠則要差上一些,所以魏珠雖然同樣深得康熙信任,卻隻能當一個禦前副總管。
康熙突然話鋒一轉:“魏珠,你伺候朕多久了?”
魏珠憨笑一聲:“奴才記不清了,隻記得您還沒登基的時候,奴才便已經在伺候您了。”
“你既然伺候朕這麽久了,那你就應該明白,朕是至高無上的真龍天子!自朕八歲登臨大寶以來,已經過去了二十三年,這些年,朕不說是宵衣旰食,卻也算是兢兢業業,幸得祖宗庇佑,朕未曾辜負阿瑪的期望,成功守住了大清的基業!又滅鼇拜,平三藩,使得海晏河清,萬民歸心!”
康熙目光深邃,周身氣勢如淵似海,他朗聲道:“如今天下盡在掌握,朕雖然不敢自稱是一代明君,倒也是個實權帝王,難道朕對自己喜歡的女人好,還要偷偷摸摸的?若是如此,朕還當什麽皇帝?還不如去做個富家翁好了。”
如此霸氣的言語,雖然難免有些大男子主義,倒也符合執掌九州,統禦天下的帝王心態。
“皇上文韜武略,功蓋萬世!天下百姓都念著您的好呢!隻是這後宮嬪妃都是您的女人,身為天子嬪禦,她們哪個不是心高氣傲的?”
魏珠斟酌了一番言語,方才小心翼翼地試探道:“您如此抬舉李主子,卻貶低其餘的主子,奴才害怕若是其餘的嬪妃主子邁不過心裏的那道坎兒,萬一有了出格之舉,豈不是叫李主子難以安穩?隻是奴才想著您如此聖明,並不會置李主子於險境而不顧,莫非您另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