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儷珠與皇室的淵源
五日封嬪半月封妃,獨享無上恩寵 作者:天生瓜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連忙重新握住儷珠的手,又將儷珠抱在懷裏,溫聲細語地安慰了一番:“怎麽會呢?愛妃,朕隻是覺得你在家裏一定備受寵愛,不然怎麽會如此天真爛漫。”
儷珠得意一笑,將頭靠在了康熙的肩上:“我也隻在皇上麵前這樣,若是旁人麵前可就不一樣了。”
康熙有些好奇:“怎麽?愛妃不怕朕嗎?”
儷珠故作驚詫:“為什麽要怕皇上?”
要是她沒有金鳳命格,麵對康熙的時候,自然不敢如此輕鬆寫意,也做不到這樣遊刃有餘。
可她有了金鳳命格,與康熙的金龍命格天生相互吸引,命中注定康熙必然會愛上她,所以完全沒什麽可怕的。
康熙望著儷珠的眼睛:“朕隻是比較好奇,以往遇到的嬪妃可都不像愛妃這個模樣。”
儷珠嬌嗔道:“哼!那皇上是喜歡我還是喜歡別人?”
此刻正是情濃之時,康熙自然是什麽好聽的話都願意說出來:“愛妃是朕此生摯愛,叫朕覺得如獲至寶,愛不釋手。”
儷珠雖然覺得天子之愛虛無縹緲,但她還是故作驚喜地開口:“因為皇上是我的丈夫!我有什麽可怕的?而且,咱們還是親戚呢!我入宮的時候,我爹就給我說了,即使我的性格不討皇上歡心,但是皇上看在我的身份份上,一定會對我好的。”
康熙凝神思考了片刻,恍然大悟:“朕想起來了!愛妃的祖母是饒餘敏親王之女,算起來你我竟真是親戚。”
饒宇敏親王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子,也是皇太極的親兄弟。
他的女兒,算起來是皇太極的侄女,順治的堂姐,康熙的堂姑姑。
也就是說,儷珠算起輩分來是康熙的表侄女。
若非如此,儷珠的堂姐安嬪當年也不會無子封嬪,而且還位列嬪位之首。
如果能活到現在的話,四妃之中必然有她的位置。
因為理論上來說,儷珠和已故的安嬪都有皇室血脈,身份是很貴重的,並不比任何的滿洲貴女要差。
甚至在皇權達到了巔峰的清朝,她們的身份可能比普通滿洲貴女還要貴重一些。
儷珠故意挑逗康熙:“那我是不是該叫您表叔啊?”
康熙雖然是滿人,但是他精通漢學,也很認可漢人的倫理之說。
對此,是有點不自然的:“別了別了,愛妃可別這麽叫我。”
儷珠不依不饒,滿臉促狹:“可皇上就是我的表叔啊!為什麽不能這麽叫?”
儷珠並沒有絲毫尷尬之色,因為皇室聯姻多代,現在的那些王公大臣之中,不少都有皇族血脈。
論起來,大家都是親戚。
她這種距離遠的,還算好的。
像是宣嬪,他是太皇太後的侄孫女,太後的堂妹,太後是康熙的嫡母,按理說,宣嬪應該是康熙的姨母輩的,但她又是康熙的妃子。
而太後其實也是太皇太後的嫡親侄孫女,所以當年她嫁給順治,是嫁給了自己的親舅舅,和自己姐妹淑惠太妃還有姑姑廢後博爾濟吉特氏靜妃同侍一夫。
幸好滿人皇朝不在乎這些,姐妹共侍一夫或者姑侄共侍一夫,都是老傳統了。
比如皇太極時代,當今的太皇太後大玉兒和宸妃海蘭珠是親姐妹,與當時的哲哲皇後則是親姑侄。
其實真說起來,儷珠和現在的太後還有淑惠太妃也有血緣關係。
因為太後和淑惠太妃的母親也是饒餘敏郡王的女兒,與儷珠的祖母是親姐妹,她與這兩姐妹的輩分也相當於姑侄了。
不過想要借此同這二人攀上關係是不可能的。
其實這些沾親帶故的情況,都很常見,根本沒什麽大用。
畢竟她在宮裏坐了兩年冷板凳,要是太後和淑惠太妃念及一點親戚之誼,隨便一句話,不說讓她得寵,至少也能讓她過得好一些。
可見人家對她根本就沒意思,甚至恐怕都不記得她是誰。
既然如此,她也不會去貼人家的冷板凳,反正她現在金鳳命格加身,太後又不是康熙的親娘,一個吉祥物罷了,已經不被她看在眼中。
真正能讓她重視的,隻有太皇太後這個老妖婆。
雖然還沒見過太皇太後,但是她對太皇太後的觀感卻不好。
因為安嬪的死有內幕,她在宮裏坐了兩年的冷板凳,也有幕後黑手。
雖然不能確定是太皇太後,可即使不是太皇太後,儷珠想要做一個獨一無二的寵妃,太皇太後就是她遲早的敵人。
康熙最終還是妥協了:“那愛妃想怎麽叫就怎麽叫,隻不過正經場合可不能如此放肆。”
儷珠再次提出了要求:“那我叫您表叔,您叫我愛妃,聽起來怎麽這麽奇怪?”
康熙的眼中有著無限地憐愛:“那朕就叫你的閨名珠珠,可好?”
儷珠偏過頭去:“還不如愛妃好聽呢!諧音跟豬豬似的。”
“哈哈哈!愛妃真是太有趣了。”
康熙忍不住用手刮了刮儷珠的瓊鼻。
他從沒有對哪一個嬪妃有這麽好的耐心,甚至也沒有做過這種溫和而又寵溺的動作。
即使是麵對已故的元後赫舍裏氏也是如此。
也不知為何,一見到儷珠,他總是忍不住放下自己的威嚴。
或許真的可能是因為儷珠有皇室血脈,讓他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
“我一直有個問題很想問問表叔,為什麽我進宮兩年了,表叔他好像剛剛知曉我一樣?”
這是儷珠一直以來的疑惑。
按理說,她是因為安嬪沒了才入宮的。
她們李家雖然有些沒落了,但也沒有徹底倒台,這兩年的冷遇明顯不對勁。
康熙沒有料到儷珠會這麽直白,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回答:“這……”
儷珠頓感大有問題:“怎麽了表叔?”
“這確實是朕的疏忽,你剛進宮的時候出了一些事情,令朕對你不夠上心,全都是朕的錯,希望珠珠你不要怪。”
康熙說著,眼中滿是愧疚與心疼之色。
但同時他還有些許隱藏的很好的怒氣。
這不是對儷珠的,而是對另外的人的。
有人做了手腳,既算計了儷珠,也算計了康熙,才讓儷珠一直明珠蒙塵,否則理應早就得到康熙的寵愛才是。
畢竟就憑儷珠這個身份,康熙就不會置之不理。
儷珠得意一笑,將頭靠在了康熙的肩上:“我也隻在皇上麵前這樣,若是旁人麵前可就不一樣了。”
康熙有些好奇:“怎麽?愛妃不怕朕嗎?”
儷珠故作驚詫:“為什麽要怕皇上?”
要是她沒有金鳳命格,麵對康熙的時候,自然不敢如此輕鬆寫意,也做不到這樣遊刃有餘。
可她有了金鳳命格,與康熙的金龍命格天生相互吸引,命中注定康熙必然會愛上她,所以完全沒什麽可怕的。
康熙望著儷珠的眼睛:“朕隻是比較好奇,以往遇到的嬪妃可都不像愛妃這個模樣。”
儷珠嬌嗔道:“哼!那皇上是喜歡我還是喜歡別人?”
此刻正是情濃之時,康熙自然是什麽好聽的話都願意說出來:“愛妃是朕此生摯愛,叫朕覺得如獲至寶,愛不釋手。”
儷珠雖然覺得天子之愛虛無縹緲,但她還是故作驚喜地開口:“因為皇上是我的丈夫!我有什麽可怕的?而且,咱們還是親戚呢!我入宮的時候,我爹就給我說了,即使我的性格不討皇上歡心,但是皇上看在我的身份份上,一定會對我好的。”
康熙凝神思考了片刻,恍然大悟:“朕想起來了!愛妃的祖母是饒餘敏親王之女,算起來你我竟真是親戚。”
饒宇敏親王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子,也是皇太極的親兄弟。
他的女兒,算起來是皇太極的侄女,順治的堂姐,康熙的堂姑姑。
也就是說,儷珠算起輩分來是康熙的表侄女。
若非如此,儷珠的堂姐安嬪當年也不會無子封嬪,而且還位列嬪位之首。
如果能活到現在的話,四妃之中必然有她的位置。
因為理論上來說,儷珠和已故的安嬪都有皇室血脈,身份是很貴重的,並不比任何的滿洲貴女要差。
甚至在皇權達到了巔峰的清朝,她們的身份可能比普通滿洲貴女還要貴重一些。
儷珠故意挑逗康熙:“那我是不是該叫您表叔啊?”
康熙雖然是滿人,但是他精通漢學,也很認可漢人的倫理之說。
對此,是有點不自然的:“別了別了,愛妃可別這麽叫我。”
儷珠不依不饒,滿臉促狹:“可皇上就是我的表叔啊!為什麽不能這麽叫?”
儷珠並沒有絲毫尷尬之色,因為皇室聯姻多代,現在的那些王公大臣之中,不少都有皇族血脈。
論起來,大家都是親戚。
她這種距離遠的,還算好的。
像是宣嬪,他是太皇太後的侄孫女,太後的堂妹,太後是康熙的嫡母,按理說,宣嬪應該是康熙的姨母輩的,但她又是康熙的妃子。
而太後其實也是太皇太後的嫡親侄孫女,所以當年她嫁給順治,是嫁給了自己的親舅舅,和自己姐妹淑惠太妃還有姑姑廢後博爾濟吉特氏靜妃同侍一夫。
幸好滿人皇朝不在乎這些,姐妹共侍一夫或者姑侄共侍一夫,都是老傳統了。
比如皇太極時代,當今的太皇太後大玉兒和宸妃海蘭珠是親姐妹,與當時的哲哲皇後則是親姑侄。
其實真說起來,儷珠和現在的太後還有淑惠太妃也有血緣關係。
因為太後和淑惠太妃的母親也是饒餘敏郡王的女兒,與儷珠的祖母是親姐妹,她與這兩姐妹的輩分也相當於姑侄了。
不過想要借此同這二人攀上關係是不可能的。
其實這些沾親帶故的情況,都很常見,根本沒什麽大用。
畢竟她在宮裏坐了兩年冷板凳,要是太後和淑惠太妃念及一點親戚之誼,隨便一句話,不說讓她得寵,至少也能讓她過得好一些。
可見人家對她根本就沒意思,甚至恐怕都不記得她是誰。
既然如此,她也不會去貼人家的冷板凳,反正她現在金鳳命格加身,太後又不是康熙的親娘,一個吉祥物罷了,已經不被她看在眼中。
真正能讓她重視的,隻有太皇太後這個老妖婆。
雖然還沒見過太皇太後,但是她對太皇太後的觀感卻不好。
因為安嬪的死有內幕,她在宮裏坐了兩年的冷板凳,也有幕後黑手。
雖然不能確定是太皇太後,可即使不是太皇太後,儷珠想要做一個獨一無二的寵妃,太皇太後就是她遲早的敵人。
康熙最終還是妥協了:“那愛妃想怎麽叫就怎麽叫,隻不過正經場合可不能如此放肆。”
儷珠再次提出了要求:“那我叫您表叔,您叫我愛妃,聽起來怎麽這麽奇怪?”
康熙的眼中有著無限地憐愛:“那朕就叫你的閨名珠珠,可好?”
儷珠偏過頭去:“還不如愛妃好聽呢!諧音跟豬豬似的。”
“哈哈哈!愛妃真是太有趣了。”
康熙忍不住用手刮了刮儷珠的瓊鼻。
他從沒有對哪一個嬪妃有這麽好的耐心,甚至也沒有做過這種溫和而又寵溺的動作。
即使是麵對已故的元後赫舍裏氏也是如此。
也不知為何,一見到儷珠,他總是忍不住放下自己的威嚴。
或許真的可能是因為儷珠有皇室血脈,讓他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
“我一直有個問題很想問問表叔,為什麽我進宮兩年了,表叔他好像剛剛知曉我一樣?”
這是儷珠一直以來的疑惑。
按理說,她是因為安嬪沒了才入宮的。
她們李家雖然有些沒落了,但也沒有徹底倒台,這兩年的冷遇明顯不對勁。
康熙沒有料到儷珠會這麽直白,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回答:“這……”
儷珠頓感大有問題:“怎麽了表叔?”
“這確實是朕的疏忽,你剛進宮的時候出了一些事情,令朕對你不夠上心,全都是朕的錯,希望珠珠你不要怪。”
康熙說著,眼中滿是愧疚與心疼之色。
但同時他還有些許隱藏的很好的怒氣。
這不是對儷珠的,而是對另外的人的。
有人做了手腳,既算計了儷珠,也算計了康熙,才讓儷珠一直明珠蒙塵,否則理應早就得到康熙的寵愛才是。
畢竟就憑儷珠這個身份,康熙就不會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