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癡狂
射雕三部曲同人:南枝落玉蝶 作者:淵底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宣紙上出現一個女人的輪廓。
林煥手腕不停,寥寥幾筆畫出心上人的容貌姿態,她的一顰一笑,或麵無表情,或蹙眉慍怒。
一張又一張。
林煥下筆越來越快,直到畫筆分叉,墨汁幹涸,他一把將畫筆丟掉,扶著桌案不停喘息。
“我是瘋了嗎……”他看著散落在桌上和地下的女人畫像,不可置信自己竟然畫了這麽多。
這一瞬間,林煥忽然想起華箏說過的話,生離和死別,究竟哪個更痛?
“去他奶奶的!”
林煥一把火將這些畫像燒掉,拿著給張三豐的壽禮離開房間。
“張真人可有空閑?”林煥詢問道童。
“有的,老祖宗說過,無論何時,貴客都可直入紫霄宮。”
林煥道:“嗯,我找張真人有事,勞煩你先去通報。”
道童行禮後去傳話。
片刻後,道童回來引著林煥來到紫霄宮,張三豐在門口等著,見到林煥,大笑道:“還未謝過林大人護送小徒的恩情,快請進。”
林煥拿著畫卷走進去,道:“這是什麽稱呼?算了,隻要不叫太華後人就行。”他坐下,把畫卷遞給張三豐。
張三豐不明所以,展開畫卷之後神色一震,隨即用懷念的眼神望著畫中的少女。
林煥道:“張真人百歲壽誕,我思及郭襄女俠和本派赤練仙子的關係,作此畫,送給真人留念。”
“像……太像了。”張三豐愛不釋手,他轉頭看看林煥,歎道:“太華劍派的武功當真精妙。”
張三豐是活了一百歲的老人,親眼見過赤練仙子和古墓派掌門年過四、五十歲仍然如年輕女子一樣貌美,想必是什麽特殊的功法所致。
林煥不知道張三豐內心的想法,他說起那蒙古打扮的一流高手:“此人內力陰寒,張真人可知他是什麽來曆?”
“陰寒內力?”
“不錯,據我推測,能化解這掌力的,天下間不過寥寥數人,若是不會武功的平常人被掌力所傷,必定寒毒入體,痛苦而死。”
張三豐眼光大亮,說道:“寒毒!莫非是百損道人的玄冥神掌?”
“玄冥神掌?那是什麽?”林煥之前隻挑戰過六大門派還有明教,對於江湖中獨來獨往的高手實在沒有時間去找來切磋,所以什麽混元霹靂手成昆,還有百損道人他都不怎麽了解。
“百損道人有一絕學,便是這陰毒的玄冥神掌。但他於三十多年前已經去世,想不到還有人會這門武功。”
林煥道:“我看那人的掌力不俗,應該是百損道人的親傳弟子,他想抓無忌,還是為了屠龍刀的下落。”
“岱岩當年就是因屠龍刀變為殘疾!”張三豐想起愛徒這十年來的日子,鐵骨錚錚的好漢隻能仰人鼻息!
“對了,這些年找到是哪個和尚傷了俞三俠沒有?”
張三豐道:“少林不肯承認,說有這麽深厚大力金剛指功力的僧人,都未出過寺門。”
“不是嵩山少林,那就是西域少林。”
“老道也疑心過此事,但西域少林門人極少踏足中原,他們精通佛法,武功不及嵩山少林。”
林煥道:“還有那個偷學的呢。”
張三豐恍然大悟:“火工頭陀!”
“嗯,張真人可以往這個方向查查。對了,我去看看俞三俠。”
張三豐欣然點頭,想到太華劍派的神奇,他期盼愛徒的手腳還有的治。
二人來到俞岱岩的房間,隻見俞岱岩臉頰凹陷,一臉病容,眼神麻木。
想想也是,本是頂天立地的漢子,如今隻能癱瘓在床,連進食排遺都要人伺候,對他來說是何等大的打擊。
聽說剛開始的時候俞岱岩連話也不說,是張三豐不離不棄,悉心照顧,他才慢慢開口。
看著師父一大把年紀為自己擔心,俞岱岩又哪敢再自棄,最重要的是,他連自我了斷都辦不到!
“師父,林公子。”俞岱岩從前見過林煥,想不到第二次再見,竟是這種情景。
“你的事我知道了。”林煥坐在床沿,開始檢查俞岱岩的四肢。
俞岱岩欲言又止,這些年師兄弟們遍尋斷骨再續的辦法,可對他的傷根本沒用,他早已不奢求還能行走如常。
林煥順著俞岱岩的四肢關節摸索過去,時不時陷入沉思。張三豐和徒弟同時屏住呼吸,不敢出聲打擾。
“罷了,我這傷……”俞岱岩接受現實。
林煥道:“筋骨折斷之傷,骨斷可續,最要緊便是筋,筋斷難接。”
俞岱岩知道這個道理,其實他的四肢骨節早已長好,可是筋卻沒法再續,導致他氣力不生,癱瘓不能動。
“這傷……我知道誰能治。”
“誰?”張三豐和俞岱岩同時追問。
林煥沉默不答。
“隻要能救得我徒兒,什麽要求我都答應!老道親自去請!”
“哼,我也很想知道她在哪!”林煥說罷,又溫聲道:“俞三俠,你大可不必自暴自棄,四肢斷了算什麽,你的內力不是還在嗎?”
俞岱岩道:“是還在,但……”
“我知道一個奇人,和你一樣,她另辟蹊徑,練成獨門暗器棗核釘。就以你俞三俠四肢未斷之時的功力都接不住她三枚暗器。”
林煥說的是裘千尺。
俞岱岩聽愣了,問道:“暗器?我這個樣子怎麽練暗器啊。”
“用嘴。”
俞岱岩望著師父,二人麵麵相覷,他們不曾聽聞有人用嘴發射暗器。
“你還別不信,那位奇人身殘誌堅,用棗核釘打瞎仇人的一隻眼睛,威力不可小覷。”
張三豐嗬嗬笑道:“不錯,林大人此言有理,岱岩,咱們好好鑽研一下棗核釘。”
俞岱岩愣愣道:“是……”
“以後你坐輪椅,讓你師兄弟推著,你們一起懲奸除惡,你在後方掠陣,看敵人要跑,一個棗核釘打過去,武當七俠還是武當七俠。”
俞岱岩心中感動,放聲大笑,這十年來的酸楚怨恨消散了一大半。
林煥手腕不停,寥寥幾筆畫出心上人的容貌姿態,她的一顰一笑,或麵無表情,或蹙眉慍怒。
一張又一張。
林煥下筆越來越快,直到畫筆分叉,墨汁幹涸,他一把將畫筆丟掉,扶著桌案不停喘息。
“我是瘋了嗎……”他看著散落在桌上和地下的女人畫像,不可置信自己竟然畫了這麽多。
這一瞬間,林煥忽然想起華箏說過的話,生離和死別,究竟哪個更痛?
“去他奶奶的!”
林煥一把火將這些畫像燒掉,拿著給張三豐的壽禮離開房間。
“張真人可有空閑?”林煥詢問道童。
“有的,老祖宗說過,無論何時,貴客都可直入紫霄宮。”
林煥道:“嗯,我找張真人有事,勞煩你先去通報。”
道童行禮後去傳話。
片刻後,道童回來引著林煥來到紫霄宮,張三豐在門口等著,見到林煥,大笑道:“還未謝過林大人護送小徒的恩情,快請進。”
林煥拿著畫卷走進去,道:“這是什麽稱呼?算了,隻要不叫太華後人就行。”他坐下,把畫卷遞給張三豐。
張三豐不明所以,展開畫卷之後神色一震,隨即用懷念的眼神望著畫中的少女。
林煥道:“張真人百歲壽誕,我思及郭襄女俠和本派赤練仙子的關係,作此畫,送給真人留念。”
“像……太像了。”張三豐愛不釋手,他轉頭看看林煥,歎道:“太華劍派的武功當真精妙。”
張三豐是活了一百歲的老人,親眼見過赤練仙子和古墓派掌門年過四、五十歲仍然如年輕女子一樣貌美,想必是什麽特殊的功法所致。
林煥不知道張三豐內心的想法,他說起那蒙古打扮的一流高手:“此人內力陰寒,張真人可知他是什麽來曆?”
“陰寒內力?”
“不錯,據我推測,能化解這掌力的,天下間不過寥寥數人,若是不會武功的平常人被掌力所傷,必定寒毒入體,痛苦而死。”
張三豐眼光大亮,說道:“寒毒!莫非是百損道人的玄冥神掌?”
“玄冥神掌?那是什麽?”林煥之前隻挑戰過六大門派還有明教,對於江湖中獨來獨往的高手實在沒有時間去找來切磋,所以什麽混元霹靂手成昆,還有百損道人他都不怎麽了解。
“百損道人有一絕學,便是這陰毒的玄冥神掌。但他於三十多年前已經去世,想不到還有人會這門武功。”
林煥道:“我看那人的掌力不俗,應該是百損道人的親傳弟子,他想抓無忌,還是為了屠龍刀的下落。”
“岱岩當年就是因屠龍刀變為殘疾!”張三豐想起愛徒這十年來的日子,鐵骨錚錚的好漢隻能仰人鼻息!
“對了,這些年找到是哪個和尚傷了俞三俠沒有?”
張三豐道:“少林不肯承認,說有這麽深厚大力金剛指功力的僧人,都未出過寺門。”
“不是嵩山少林,那就是西域少林。”
“老道也疑心過此事,但西域少林門人極少踏足中原,他們精通佛法,武功不及嵩山少林。”
林煥道:“還有那個偷學的呢。”
張三豐恍然大悟:“火工頭陀!”
“嗯,張真人可以往這個方向查查。對了,我去看看俞三俠。”
張三豐欣然點頭,想到太華劍派的神奇,他期盼愛徒的手腳還有的治。
二人來到俞岱岩的房間,隻見俞岱岩臉頰凹陷,一臉病容,眼神麻木。
想想也是,本是頂天立地的漢子,如今隻能癱瘓在床,連進食排遺都要人伺候,對他來說是何等大的打擊。
聽說剛開始的時候俞岱岩連話也不說,是張三豐不離不棄,悉心照顧,他才慢慢開口。
看著師父一大把年紀為自己擔心,俞岱岩又哪敢再自棄,最重要的是,他連自我了斷都辦不到!
“師父,林公子。”俞岱岩從前見過林煥,想不到第二次再見,竟是這種情景。
“你的事我知道了。”林煥坐在床沿,開始檢查俞岱岩的四肢。
俞岱岩欲言又止,這些年師兄弟們遍尋斷骨再續的辦法,可對他的傷根本沒用,他早已不奢求還能行走如常。
林煥順著俞岱岩的四肢關節摸索過去,時不時陷入沉思。張三豐和徒弟同時屏住呼吸,不敢出聲打擾。
“罷了,我這傷……”俞岱岩接受現實。
林煥道:“筋骨折斷之傷,骨斷可續,最要緊便是筋,筋斷難接。”
俞岱岩知道這個道理,其實他的四肢骨節早已長好,可是筋卻沒法再續,導致他氣力不生,癱瘓不能動。
“這傷……我知道誰能治。”
“誰?”張三豐和俞岱岩同時追問。
林煥沉默不答。
“隻要能救得我徒兒,什麽要求我都答應!老道親自去請!”
“哼,我也很想知道她在哪!”林煥說罷,又溫聲道:“俞三俠,你大可不必自暴自棄,四肢斷了算什麽,你的內力不是還在嗎?”
俞岱岩道:“是還在,但……”
“我知道一個奇人,和你一樣,她另辟蹊徑,練成獨門暗器棗核釘。就以你俞三俠四肢未斷之時的功力都接不住她三枚暗器。”
林煥說的是裘千尺。
俞岱岩聽愣了,問道:“暗器?我這個樣子怎麽練暗器啊。”
“用嘴。”
俞岱岩望著師父,二人麵麵相覷,他們不曾聽聞有人用嘴發射暗器。
“你還別不信,那位奇人身殘誌堅,用棗核釘打瞎仇人的一隻眼睛,威力不可小覷。”
張三豐嗬嗬笑道:“不錯,林大人此言有理,岱岩,咱們好好鑽研一下棗核釘。”
俞岱岩愣愣道:“是……”
“以後你坐輪椅,讓你師兄弟推著,你們一起懲奸除惡,你在後方掠陣,看敵人要跑,一個棗核釘打過去,武當七俠還是武當七俠。”
俞岱岩心中感動,放聲大笑,這十年來的酸楚怨恨消散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