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降位,掌權
綜穿:搗亂從甄嬛傳開始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帝歎了一口氣,好像這件事情真的就是各種的巧合,碰到了一起,華貴妃一直認為自己沒錯,找來太醫為甄嬛診治,確定了這裏麵的確有貓膩,自己也不能過分怪罪,但不怪罪華貴妃,甄嬛心中失子的鬱氣出不來,也讓皇帝很難辦。
皇帝現在也隻能依托於血滴子去查,可沒想到,血滴子給自己傳來的第一個消息便是,章彌咬舌自盡。這一條線斷了,後麵就不好查了,而且章彌老謀深算,給甄嬛做的脈案和藥方幾乎無錯,換誰來查都查不出個所以然來。
皇帝就算斬了章彌滿家,但抓不住幕後凶手,也無法向甄嬛交差,沒有辦法讓他自己心安。宮裏有著這麽一個心狠手辣之人,或許皇嗣一直凋零。
皇帝願意自己坐著,星楚也不陪著他,和乳母將六阿哥哄睡之後,還有心情繼續坐在這裏當知心人,“皇上在想些什麽?”
“章彌死了,朕在想這件事情如何辦?”皇嗣接二連三的沒了,原本三個嬪妃有孕,現在隻活下來一個病怏怏的公主,這跟皇帝登基的時候,三位嬪妃有孕,最後隻活下來一個溫宜公主有什麽區別?
皇帝心思想的很多,擔心又有人拿皇嗣說話,而且還不能說莞嬪遭人暗害,否則宮外又會有人傳言後宮不穩,皇後失德等等情況,皇帝真的是疲於應對這些流言。
不這麽說,如何應對莞嬪流產一事,這事還得歸咎於表麵上的原因,那就是華貴妃懲罰太過。可華貴妃在這件事情上也算是無辜,若是執意要懲罰,年家竟然是不願意的。但若不懲罰,不給甄嬛一個交代,那甄家剛搭起來的台子有可能瞬間就垮下,這對皇帝除年大計來說實在是不利。
所以皇帝現在需要一個替罪羔羊。
“臣妾明白,說一千道一萬,這件事情也是華貴妃懲罰太過,讓莞嬪沒有好好休息,臣妾……”星楚故意做出一副比較難為的樣子,“有什麽話你就大膽的說,這裏反正隻有朕與你兩個人。”
“臣妾在想,若是從一開始有人能勸住華貴妃,讓莞嬪好好的在宮中休息,或許這皇嗣能保得久一些。”反正這個孩子注定是留不下的,保的久一些還能減少甄嬛與年世蘭的衝突,那麽這口鍋就要安在那些有能力勸得住卻沒有勸華貴妃的人頭上。
“皇上知道,臣妾並不與宮中的人多有來往,但麗嬪與曹嬪自來受華貴妃的青睞,宮中人人都知,她們兩個說話,或許華貴妃還能聽進去幾句,不像是敬妃說話,華貴妃當場就會反駁回去。
可麗嬪的那個性子,不在旁邊煽風點火也就罷了,還為莞嬪說話,那簡直就是不可能。麗嬪沒有懷過身孕,自然不知道孕中苦楚,可曹嬪是有女兒的,她應該能聯係到莞嬪當時的困境,為何不向華貴妃求情一二?”
皇上在這溫柔細語中,果然跟著星楚的思路走,如果莞嬪這個孩子真的不保,那要盡可能的減少扡們二人之間的衝突,如果當時華貴妃真要刁難甄嬛,有人勸得住了,或許就不像現在這樣讓人為難。
當然也是星楚立的人設穩,原劇中崔槿汐與蘇培盛的事情敗露,皇帝過來找端妃問主意,端妃開口的第一句話也是她不願意與宮中的人多有來往,多生口舌是非。這一句話還是比較好用的,所以星楚直接照搬拿來用。
皇帝想起同樣有女兒的敬妃和欣貴人,都為甄嬛求情,可唯獨那個真能求得動的曹嬪,卻安然坐在那裏,曹氏的品行並不是很好。“蘇培盛,明日一早去啟祥宮永壽宮傳旨,啟祥宮麗嬪生性嫉妒,多惹口舌是非之事,褫封號降為貴人,啟祥宮也不準她住了,搬到鹹福宮禁足去。永壽宮的曹嬪品行不端,毫無仁愛之心,降為常在,讓她搬去翊坤宮禁足!”
蘇培盛算是倒吸一口氣,溫嬪一句話讓兩個嬪位主子一下子降了下去,麗嬪褫封號降位變成了費貴人,算是降了一級半,而曹嬪直接降了兩級變成常在。
“皇上,那溫宜公主呢?”蘇培盛其實在提醒皇帝,溫宜公主可不能跟著曹常在去那翊坤宮,裏麵點著害人的香呢。星楚這個時候補充道,“皇上,蘇公公提醒的是,曹嬪變成了常在沒有資格撫養公主的。”
皇帝想了一通,這後宮中能撫養公主的人少之又少,至於端妃,現在根本就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內,把這個孩子給了端妃,那華貴妃那邊豈不炸了天?
“皇上若是不放心阿哥所那邊撫養公主,不如將公主抱到太妃那邊去。”公主不能在生母和養母膝下撫養,要麽給太後,要麽給太妃,實在不行,就直接放到阿哥所由嬤嬤們照顧,當初的淑和公主不就是如此嗎?
皇帝想了想,讓一群奴才照顧公主,尤其是溫宜年幼,就怕有什麽意外,不如像溫嬪說的那樣,找太妃去撫養,反而是合適一些。
見皇帝同意了,星楚便繼續說道,“如此,啟祥宮其實還剩一位碧官女子,不妨讓她回到莞嬪身邊,一來莞嬪身邊也有貼心的人照顧,二來關閉啟祥宮,也可減少後宮花銷。”
皇帝對溫嬪現在是滿意極了,她說的這些話確實是皇帝沒考慮,而且這樣實施下來的確是很有益處,“此就按你說的辦,將這碧官女子升為碧答應,讓她回碎玉軒照顧莞嬪。朕看你有幾分管家的能耐,不妨幫著皇後管理六宮。”
出了一晚上主意,皇帝覺得不少賞溫嬪點東西,確實說不過去,而且皇後這個人歲數大了,皇帝生怕她辦些糊塗事。星楚麵上裝作震驚,連忙推辭道,“皇上說笑了,臣妾隻會出些女兒家的主意,後宮事多,臣妾又年輕,哪能管得來呀。”
開玩笑,這種事情要皇上送到自己手裏才行,哪能直接應下?要懂得三辭三讓這個道理。
皇帝現在也隻能依托於血滴子去查,可沒想到,血滴子給自己傳來的第一個消息便是,章彌咬舌自盡。這一條線斷了,後麵就不好查了,而且章彌老謀深算,給甄嬛做的脈案和藥方幾乎無錯,換誰來查都查不出個所以然來。
皇帝就算斬了章彌滿家,但抓不住幕後凶手,也無法向甄嬛交差,沒有辦法讓他自己心安。宮裏有著這麽一個心狠手辣之人,或許皇嗣一直凋零。
皇帝願意自己坐著,星楚也不陪著他,和乳母將六阿哥哄睡之後,還有心情繼續坐在這裏當知心人,“皇上在想些什麽?”
“章彌死了,朕在想這件事情如何辦?”皇嗣接二連三的沒了,原本三個嬪妃有孕,現在隻活下來一個病怏怏的公主,這跟皇帝登基的時候,三位嬪妃有孕,最後隻活下來一個溫宜公主有什麽區別?
皇帝心思想的很多,擔心又有人拿皇嗣說話,而且還不能說莞嬪遭人暗害,否則宮外又會有人傳言後宮不穩,皇後失德等等情況,皇帝真的是疲於應對這些流言。
不這麽說,如何應對莞嬪流產一事,這事還得歸咎於表麵上的原因,那就是華貴妃懲罰太過。可華貴妃在這件事情上也算是無辜,若是執意要懲罰,年家竟然是不願意的。但若不懲罰,不給甄嬛一個交代,那甄家剛搭起來的台子有可能瞬間就垮下,這對皇帝除年大計來說實在是不利。
所以皇帝現在需要一個替罪羔羊。
“臣妾明白,說一千道一萬,這件事情也是華貴妃懲罰太過,讓莞嬪沒有好好休息,臣妾……”星楚故意做出一副比較難為的樣子,“有什麽話你就大膽的說,這裏反正隻有朕與你兩個人。”
“臣妾在想,若是從一開始有人能勸住華貴妃,讓莞嬪好好的在宮中休息,或許這皇嗣能保得久一些。”反正這個孩子注定是留不下的,保的久一些還能減少甄嬛與年世蘭的衝突,那麽這口鍋就要安在那些有能力勸得住卻沒有勸華貴妃的人頭上。
“皇上知道,臣妾並不與宮中的人多有來往,但麗嬪與曹嬪自來受華貴妃的青睞,宮中人人都知,她們兩個說話,或許華貴妃還能聽進去幾句,不像是敬妃說話,華貴妃當場就會反駁回去。
可麗嬪的那個性子,不在旁邊煽風點火也就罷了,還為莞嬪說話,那簡直就是不可能。麗嬪沒有懷過身孕,自然不知道孕中苦楚,可曹嬪是有女兒的,她應該能聯係到莞嬪當時的困境,為何不向華貴妃求情一二?”
皇上在這溫柔細語中,果然跟著星楚的思路走,如果莞嬪這個孩子真的不保,那要盡可能的減少扡們二人之間的衝突,如果當時華貴妃真要刁難甄嬛,有人勸得住了,或許就不像現在這樣讓人為難。
當然也是星楚立的人設穩,原劇中崔槿汐與蘇培盛的事情敗露,皇帝過來找端妃問主意,端妃開口的第一句話也是她不願意與宮中的人多有來往,多生口舌是非。這一句話還是比較好用的,所以星楚直接照搬拿來用。
皇帝想起同樣有女兒的敬妃和欣貴人,都為甄嬛求情,可唯獨那個真能求得動的曹嬪,卻安然坐在那裏,曹氏的品行並不是很好。“蘇培盛,明日一早去啟祥宮永壽宮傳旨,啟祥宮麗嬪生性嫉妒,多惹口舌是非之事,褫封號降為貴人,啟祥宮也不準她住了,搬到鹹福宮禁足去。永壽宮的曹嬪品行不端,毫無仁愛之心,降為常在,讓她搬去翊坤宮禁足!”
蘇培盛算是倒吸一口氣,溫嬪一句話讓兩個嬪位主子一下子降了下去,麗嬪褫封號降位變成了費貴人,算是降了一級半,而曹嬪直接降了兩級變成常在。
“皇上,那溫宜公主呢?”蘇培盛其實在提醒皇帝,溫宜公主可不能跟著曹常在去那翊坤宮,裏麵點著害人的香呢。星楚這個時候補充道,“皇上,蘇公公提醒的是,曹嬪變成了常在沒有資格撫養公主的。”
皇帝想了一通,這後宮中能撫養公主的人少之又少,至於端妃,現在根本就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內,把這個孩子給了端妃,那華貴妃那邊豈不炸了天?
“皇上若是不放心阿哥所那邊撫養公主,不如將公主抱到太妃那邊去。”公主不能在生母和養母膝下撫養,要麽給太後,要麽給太妃,實在不行,就直接放到阿哥所由嬤嬤們照顧,當初的淑和公主不就是如此嗎?
皇帝想了想,讓一群奴才照顧公主,尤其是溫宜年幼,就怕有什麽意外,不如像溫嬪說的那樣,找太妃去撫養,反而是合適一些。
見皇帝同意了,星楚便繼續說道,“如此,啟祥宮其實還剩一位碧官女子,不妨讓她回到莞嬪身邊,一來莞嬪身邊也有貼心的人照顧,二來關閉啟祥宮,也可減少後宮花銷。”
皇帝對溫嬪現在是滿意極了,她說的這些話確實是皇帝沒考慮,而且這樣實施下來的確是很有益處,“此就按你說的辦,將這碧官女子升為碧答應,讓她回碎玉軒照顧莞嬪。朕看你有幾分管家的能耐,不妨幫著皇後管理六宮。”
出了一晚上主意,皇帝覺得不少賞溫嬪點東西,確實說不過去,而且皇後這個人歲數大了,皇帝生怕她辦些糊塗事。星楚麵上裝作震驚,連忙推辭道,“皇上說笑了,臣妾隻會出些女兒家的主意,後宮事多,臣妾又年輕,哪能管得來呀。”
開玩笑,這種事情要皇上送到自己手裏才行,哪能直接應下?要懂得三辭三讓這個道理。